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家思想对中医有着极大的影响,而影响最深刻的方面就是中医养生学。道家所主张的恬淡虚无、无所为而无所不为恰是传统中医养生学的核心。这个核心思想有其消极的一面,就是主张人要与世无争,无所作为,因此其最高境界就是彻底排除客观世界对自己的干扰而做到虚静无为,回归自然。晋人嵇康把庄老的“道”深深地融入到他的养生观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无为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自卫自尊,是一种信心”,“是一种对于主动的保持”,“是一种豁达的耐性”,无为是为了无所不为,因此反映了庄老思想积极的一面。引导人们走出“虚无”的养生误区。他的养生思想“讠乇好庄老,贱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真”,是值得今人去注意并研究的。  相似文献   

2.
“生生之谓易”的养生学意义阐论(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生之谓易”是《周易》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生生”,既是宇宙万物发生发展普遍遵循的法则,又是宇宙万物推陈出新的基本规律。同时,也是人类蓬勃向上、追求进步的基本精神。这个命题,不仅是中医养生理论的渊源,也是中医养生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3.
道家哲学中蕴涵了丰富的贵生、养生理论与实践,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在其理论体系上逐步形成了“医道相通”的哲学观。由于道家以人生的终生修道为实践和练功中对中医学的需要,使其在修练中不由自主地与中医养生融合为一体,身体力行地推动了中医养生学的发展。本文以“合于道”为准则,从人生观、养生观、生命观、道德观四个方面与道家去欲、主静、守一和调息相提并论,实现“天人合一”,“长生久视”,“全命保生”,以尽终其天年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梁斌 《开卷有益》2011,(1):49-50
中国古人一再强调养生,实际上养生是很难的一件事,难在哪里呢?晋代养生家嵇康写过《养生论》,他曾经提出养生有五个难点:“名利不灭,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转发,为五难。”有此“五难”,不管你如何强烈地希望健康长寿,吃药进补,照样百病缠身,自减寿数。  相似文献   

5.
《红炉点雪》是明代医学家龚居中所著,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全书四卷,卷一、卷二论述痨瘵,卷三为杂证补遗,卷四为灸法及养生调息等。主要学术思想认为痨瘵以火阴虚为本,治疗顾护肺肾。用药物养生,守法施治。提倡热病热灸,反对泥古禁忌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观察了中药复方制剂生命力口服液对“气虚”、“阴虚”模型动物血液流变学及血浆CAMP的影响,并进行了毒理学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生命力口服液有改善“气虚”大鼠血液流变学改变的作用:并能使“阴虚”小鼠血浆CAMP的含量明显降低,改善阴虚症状。说明生命力口服液对气、阴虚症状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毒理学实验表明,未发现毒性及异常反应,提示生命力口服液安全无毒。  相似文献   

7.
张佳 《健康之友》2009,(10):66-68,70
女明星们个个是“天山童姥”, 30岁的年纪,18岁的面孔。一打听,她们都养生。 可自己也在养生啊,为什么面孔仍然是“写实主义”呢? 原来,你的养生功夫没做到家。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诸家对李东垣之“阴火”诠释的基础上,探讨了东垣“阴火”之涵义。认为“阴火”是东垣“阴火论”的核心,其实质为内伤虚火,且“虚”涵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或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9.
《内经》中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养生保健思想。发现了“古人”能“尽终其天年”,而“令人”则“半百而衰”。原因是前者知“道”后者“妄”为。《内经》对黄学和老学的思想是兼收并蓄,除了吸收老学的“不争”和“贵柔守静”的无为思想外,更继承了黄学刚强进取的积极有为精神。在养生保健中主张刚强进取的积极有为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来捍卫健康。  相似文献   

10.
章真如主任医师注重研究“阴虚”,并提出“阴精为人生之本”“阴虚为百病之因与果”和“滋阴为临床治疗大法”等学术观点.强调阴虚胃痛是多种原因导致胃阴不足,不能濡养胃腑融化水谷,而致受纳、熟腐水谷的功能失常,胃气通降不利而发.临床活用张仲景的“麦门冬汤”,叶天士的“叶氏养胃汤”,吴鞠通的“益胃汤”滋阴养胃.并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自拟香砂益胃汤治疗阴虚胃痛.  相似文献   

11.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 ,同时 ,他在养生方面也创立了具有鲜明儒家特色的养生保健体系 ,从道德养生、心理养生、音乐养生、体育养生、饮食养生、起居劳逸养生、读书养生、旅游养生等方面全面地阐释了中国古代的养生文化。孔子养生理论的核心是致“中和” ;孔子养生理论的特色是“身心并修” ;孔子养生理论的精髓是“仁者寿”。孔子养生的理论与实践是对中国古代养生文化的重大贡献 ,也是对人类健康事业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医养生热的兴起催生了潜力巨大的中医养生文化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目前中医养生文化产业看上去风光火热,但冷静观察仍存在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其中,“中医养生文化宣讲人的专业关”、“中医养生文化内容的优劣关”、“中医养生产品的质量关”、“中医养生文化及产品的广告关”以及“中医文化养生产业行业标准的制定关”等是制约中医养生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探讨中医养生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对策和设想,旨在为未来中医养生文化产业的发展激发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温静 《大家健康》2011,(7):71-71
经常有人问我:“您是学中医的,临床经验非常丰富,一定对保健、养生很有心得,您认为应该如何维护健康?”我针对这个问题做过一些思考,认为以下四点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郝强收 《健康之友》2014,(11):70-72
“月经期间不能洗澡”、“怀孕期间不能吃兔肉”——网贴看完各种养生金句,顿觉智商吃紧。在这个iPhone都要每年一更新的时代,你脑袋里的养生格言难道还停留在1.O版本阶段吗?  相似文献   

15.
唐代从官方到民间都十分注重养生保健,其民俗节日融制度化、人性化、全民化于一体,并逐渐剥离迷信色彩转变成佳节良辰,是社会文化和生活观念的缩影。通过搜寻阅读各类文献资料,梳理节日中有益身心的民俗活动,提炼唐代民俗节日的养生方式,发现“合同于道”的养生思想贯穿其中,体现了道学与医学的巧妙融合,规范着唐代节日中的生活秩序,内化为整个社会的时代追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命门与肾的关系及对养生抗衰老理论的影响。方法本文从“命门学说”的概念与源流出发。通过对中医历代文献的研究,分析命门的实质,与肾的关系,以及其在中医养生抗衰老理论中的重要意义。结果“命门”为生命的本原,“元气”、“元精”、“元神”、“元阳”、“元阴”皆可归于命门,人体经脉之根也系于命门。自《难经》起,“命门”的概念与“肾”密不可分。与肾相比其对于生命的意义更重要。从养生抗衰老观点出发,“命门火衰”是人体衰老的重要原因和必然结果。所以“谨护阳气”与“保精全神”同样重要。而“命门之火宜补不宜泻,宜于水中以补火,尤宜火中以补水”是保持命门水火平衡的重要养生法则。基于以上认识,提出“命门”是无形的,与肾密切关联的系统,为体内阳气的根本,阴阳的变化,精血的化生皆源于此,命门主导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的全过程的观点。结论“命门学说”对于中医抗衰养生理论的发展与完善有着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再探“气虚发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再探“气虚发热”金智生中医内科教研室1历代医家对“气虚发热”的主要认识有人曾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做过总结①。一是认为“气虚发热”是由脾胃虚弱,化源不足,阴血亏虚而形成阴虚发热或血虚发热。这样可以从阴虚血虚发热来解释“气虚发热”了。代表医家如明代龚廷贤、近...  相似文献   

18.
从当年的“芒硝大夫”胡万林、“地瓜博士”林光常,到近年“绿豆包治百病”的张.悟本、“水下闭气生存”的道长李一,被媒体曝光的各类“神医”可谓不少,而隐藏在民间未被曝光的“神医”恐怕更多。最近,又有一个高擎养生大旗的“天下养生师的老师”——刘逢军以及他的“大道堂”养生谎言被媒体揭穿在民众面前。  相似文献   

19.
《大家健康》2010,(6):46-46
您是不是时常感到上述症状在困扰着您?您是不是已经40岁了?答案如果是肯定的,那您可能出现了明虚。阴虚,谁也逃不掉著名养生专家、孔伯华养生医馆馆长孔令谦特别指出,人过四十,就如从夏入秋,气血阴阳开始趋向内敛,因而很容易出现肝肾阴虚的问题。这是因为,身体的衰老会带来人体机能的衰退,同样也会导致精血的衰落。比如,老人走路的时候,走着走着会气喘,这就是精血亏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嵇康提出养生必须“导养得理”,强调形神兼养与防微杜渐,并要持之以恒,方可延年益寿。嵇康批判了儒家的天命观,否定了道家“去人任天”的主张,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重视社会致病因素的防止,要求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对“性动”和“智用”的区别,反映出他对养生认识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