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芳  计巧灵  邓倩  李玉薇 《中成药》2012,34(10):1966-1971
目的 探究促进罗布麻愈伤组织积累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的培养条件.方法 以罗布麻无菌苗子叶为材料,在诱导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并继代,探索不同激素配比、培养基碳源、氮源和盐浓度对罗布麻愈伤组织生长率和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积累的影响.结果 (1)孵育在MS+0.5 mg/L KT+0.5 mg/L NAA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中,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含有量最高,分别为6.12 mg/g、7.23 mg/g;(2)培养基碳源为2.0 mg/L蔗糖+2.0 mg/L葡萄糖时,有利于愈伤组织中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的积累,两种成分分别为7.45 mg/g、8.69 mg/g,是植物叶片的1.24倍和1.22倍;(3)当培养基氮源为2 475 mg/L NH4NO3,0 mg/L KNO3时,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含有量均最高,分别为8.67 mg/g、9.86 mg/g,是植物叶片的1.44倍和1.38倍;(4)培养基中添加150 mmol/L NaCl时,愈伤组织中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含有量最高,分别为10.07 mg/g、11.15 mg/g,是植物叶片的1.67倍和1.56倍.结论 通过改变培养条件,可以促进罗布麻愈伤组织中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的积累,为进一步以罗布麻愈伤组织为材,工业化生产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这两种重要的药效成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侯茜  郭美  张帆  周金霞  刘丽莎 《中药材》2012,(5):675-678
目的:为扩大和提高甘肃道地药材秦艽资源的利用效率。方法:以秦艽种子的萌发所获得的幼芽作为外植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筛选诱导愈伤组织产生的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并继代培养;应用HPLC法测定龙胆苦苷的含量。结果:秦艽愈伤组织生长的最佳培养基为MS+2,4-D(1.0 mg/L)+6-BA(0.5 mg/L),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2,4-D(1.0 mg/L)+6-BA(0.5 mg/L)+NAA(0.5 mg/L),最佳继代时间为30 d。龙胆苦苷积累量在指数生长后期(28~30 d)达最高,为0.78 mg/g DW。结论:筛选出了适宜的秦艽愈伤组织培养方法。秦艽愈伤组织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曲线呈"S"型,且愈伤组织中龙胆苦苷的积累量随愈伤组织增殖而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3.
黄芩愈伤组织培养及黄芩苷合成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黄芩愈伤组织培养和黄芩苷合成调控的规律。方法采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诱导愈伤组织;HPLC法测定黄芩苷的量。结果黄芩愈伤组织生长和黄芩苷积累的优势培养条件为在基本培养基MS中氮源浓度为60mmol/L(NH4 ∶NO3-为1∶1),KH2PO4浓度0.5~1.5mmol/L,附加80g/L蔗糖,0.3mg/LIAA,2mg/L6-BA和200mg/L蛋白胨,温度(25±1)℃,暗培养。培养40d后收获愈伤组织,生物量达28.7g/L,黄芩苷为167.4mg/g,明显高于野生黄芩的最高量。结论黄芩愈伤组织的生长和黄芩苷的积累并不同步,而是先生长后合成。蔗糖对黄芩苷的合成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在蔗糖质量浓度小于3%时,能有效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但对黄芩苷的合成没有刺激作用;当蔗糖质量浓度在3%~8%时,愈伤组织表现出明显的生长和次生代谢功能,黄芩愈伤组织的生长及黄芩苷合成明显增加;当蔗糖质量浓度在8%时,两者均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4.
戴莹  杨世海 《中草药》2016,47(10):1768-1774
目的建立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愈伤组织培养体系,并考察种子、全草及愈伤组织中总黄酮醇苷量。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外植体、培养基、光照条件、激素种类及其配比等对蒺藜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的影响,确定蒺藜愈伤组织培养体系,采用HPLC测定其种子、全草及愈伤组织中总黄酮醇苷量。结果以蒺藜茎段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基为MS+2,4-D 0.5 mg/L+6-BA 0.1 mg/L,25℃全天恒温暗培养;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2,4-D 1.0 mg/L+6-BA 0.2mg/L+ZT 1.0 mg/L,12 h/d光培养,p H 6.2,继代周期为35 d。种子、全草及愈伤组织中总黄酮醇苷量分别为1.46%、2.01%、5.22%。结论愈伤组织质地疏松,适合建立稳定高效的组织培养体系,其有效成分总黄酮醇苷量高于种子和全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筛选最佳激素组合,提高锁阳组织培养效率.方法 以锁阳肉质茎维管组织作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基于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三种外源激素配比(NAA、2,4-D和6-BA)以及蔗糖和琼脂浓度对锁阳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 NAA、2,4-D和6-BA三种激素对锁阳愈伤组织诱导均有显著影响,不同激素之间对出愈率的作用效应大小为2,4-D >NAA>6-BA,诱导锁阳愈伤组织最佳激素配比为MS+NAA (1.0mg/L)+2,4-D (1.5mg/L)+6-BA(2.0mg/L).培养基中琼脂浓度和蔗糖浓度对锁阳愈伤组织诱导率有一定影响,蔗糖浓度以30g/L,琼脂浓度以4.5g/L时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结论 锁阳愈伤组织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NAA (1.0mg/L)+2,4-D (1.5mg/L)+6-BA (2.0mg/L)+蔗糖(30g/L)+琼脂(4.5 g/L).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金线莲工厂化高效育苗技术。方法以金线莲种子在培养基上萌发获得原球茎、不定芽,通过正交试验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先行筛选,然后根据响应面分析法中心组合试验,以愈伤组织分化率为响应值,对6-BA、NAA、芋泥3因素进行优化。结果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关键因子为外植体类型,不定芽类型最易诱导产生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达到27.64%,筛选出的最优培养基为1/2MS+6-BA3.0mg/L+NAA0.5mg/L+芋泥200g/L,在该培养基上继代培养,愈伤组织月增殖系数达50倍。利用响应面优化得到的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为1/2MS+6-BA1.0mg/L+NAA0.46mg/L+芋泥200g/L,预测分化率为为83.16%,验证值为81.4%。生根壮苗培养1/2MS+NAA0.5 mg/L+80g/L香蕉+7g/L芋泥。结论因此利用响应面方法可有效优化金线莲愈伤组织分化培养条件,可应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7.
云南珍稀民族药黑蒴茎芽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黑蒴茎芽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生根组织培养快繁体系。方法以黑蒴带节嫩茎芽为外植体,以MS(1/2MS)为基本培养基,考察不同质量浓度6-BA、NAA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茎芽生根的影响。结果芽茎诱导愈伤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1.0 mg/L+Bn80g/L+Pt50g/L+25g/L蔗糖+6g/L琼脂,愈伤诱导率71.2%;愈伤分化不定芽最佳培养基为1/2MS+6-BA 0.5 mg/L+NAA 0.3 mg/L+Bn80g/L+Pt50g/L+25g/L蔗糖+6g/L琼脂,芽诱导率为84.2%;茎芽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1~0.3 mg/L+Bn80g/L+Pt50g/L+25g/L蔗糖+6g/L琼脂,生根率超过87.2%。结论筛选出茎芽诱导愈伤、分化不定芽、生根的培养基,建立了黑蒴嫩茎芽组织培养快繁体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诱导叶下珠得到愈伤组织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以茎、叶、种子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考察不同外植体在不同外源激素及不同配比下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以诱导条件下优化得到的激素配比为基础,通过改变激素NAA、2,4-D和6-BA的相对比例,考察叶下珠愈伤组织继代生长的最佳条件。结果:茎为最佳外植体;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0.1 mg/L NAA+0.1 mg/L 2,4-D+2 mg/L 6-BA,此条件下诱导率可达90%以上;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0.5 mg/L NAA+0.5 mg/L 2,4-D+2 mg/L 6-BA;外源激素NAA、2,4-D和6-BA不同比例组合后对叶下珠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培养影响较大。结论:首次成功建立叶下珠愈伤组织快速培养体系,为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方法保护和利用叶下珠物种资源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激素对菘蓝器官分化及愈伤组织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以菘蓝无菌苗的子叶和胚轴为外植体,采用含有不同植物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培养菘蓝不同外植体,分析在不同激素配比的条件下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和分化不定根、不定芽的能力。结果在NAA 0.1 mg/L+6-BA 0.1 mg/L(14d)、NAA 0.5mg/L+6-BA 1.0 mg/L(14d)、NAA 0.5 mg/L+6-BA 0.1 mg/L(28d)三个条件下子叶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到100%;NAA(0 mg/L~0.1 mg/L)+6-BA1.0 mg/L的激素组合不定芽诱导率可达75%以上;生根培养以1/2MS培养基附加NAA 0.1 mg/L可使不定芽生根率可达100%。结论合适的激素组合,能促进菘蓝愈伤组织的形成和器官的分化。。  相似文献   

10.
常莉  薛建平 《中草药》2008,39(11):1723-1726
目的建立叶下珠愈伤组织培养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方法,比较不同外植体、蔗糖、植物生长物质及其配比对叶下珠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茎段的诱导率最高,为55.56%,叶片诱导不出愈伤组织。6-BA是叶下珠愈伤组织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2,4-D、NAA、蔗糖次之。结论叶下珠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的适宜培养基为MS 2,4-D0.5mg/L 6-BA1.0mg/L NAA0.1mg/L 蔗糖10g/L。  相似文献   

11.
Acute and chronic gastritis, gastric and duodenal globular ulcer, and antral gastritis are commonly encountered diseases of digestive system, and epigastric pain is their main symptom. The author treated 68 cases of epigastric pain with acupuncture, now it is reported as follows.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手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7例手术后尿潴留患者施行穴位推拿治疗,穴位选用气海、关元、中极,双侧三阴交。结果:治疗1~3次后,治愈36例,1例因退出治疗而未统计疗效。结论:穴位推拿是治疗手术后尿潴留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青春期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艾灸关元穴治疗,对照组采用艾灸三阴交穴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是一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方法,艾灸不同穴位会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刘清茹  李娟  赵小芳  徐博  彭文达  李顺祥 《中草药》2016,47(7):1084-1089
目的研究芦竹Arundo donax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不同色谱技术和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芦竹根化学成分,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芦竹根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十六烷酸(1)、正二十二烷(2)、十四烷酸甘油酯(3)、3,7-二羟基-5,6-桥氧-8(14),22-二烯麦角甾醇(4)、3,7-二羟基-5,6-桥氧-8(9),22-二烯麦角甾醇(5)、3β-羟基-5,8-桥二氧-6,22-二烯麦角甾醇(6)、3,6-二酮-4-烯豆甾醇(7)、3β-羟基-6,9-桥氧-7,22-二烯麦角甾醇(8)、3,6,9-三羟基-22-烯豆甾醇(9)、3,4,5-三甲氧基-苯酚(10)、2,6-二甲氧基-1,4-苯醌(11)、芥子醛(12)、对羟基肉桂酸(13)、β-谷甾酮(14)、α-细辛醚(15)、4-十二烷基苯甲醛(16)、β-谷甾醇(17)、α-波甾醇(18)、对羟基苯甲醛(19)、熊果酸(20)、N-乙酰色胺(21)、胡萝卜苷(22)、(-)-丁香树脂醇(23)。结论所得化合物中除β-谷甾醇外的2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在芦竹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得气及假针刺等不同刺激手段对经穴及经线上穴点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影响,研究针刺得气与外周组织能量代谢效应的相关性.方法:共测试二十名健康志愿者(男性8名,女性12名,平均年龄29岁),采用经皮二氧化碳测定仪,分别以五种不同的针刺方式刺激内关穴,在针前、针中及起针后测定上肢手厥阴心包经合穴曲泽及心包经上非穴点A(天泉与曲泽连线下1/4处)、B(曲泽与郄门连线1/2处)的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并与非心包经穴点c(A点尺侧旁开2 cm)、D(B点尺侧旁开2crn)进行对照.结果:针刺前后相比,假针刺和浅针刺组五点上的TCE值均有升高趋势,其中B点及曲泽穴上针刺中与针刺后的TCE比较有统计意义;得气组A点、B点及曲泽穴针剌前后TCE值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经外C点、D点针刺前后的TCE值有一定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用机械力压迫阻断内关穴前后的郄门或大陵穴后,曲泽穴及A、B点上TCE值针刺过程中有所下降,起针解除压迫后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假针剌可以对全身起到一个刺激作用,也有升高局部体表能量代谢的作用,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针刺浅,医者或受剌者并没有传统的针感,但仍然可以获得临床疗效.传统针刺得气的操作方法能明显提高相关经线上的体表能量代谢,机械阻断可降低这种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针刺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内分泌机制。方法:47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分为针刺组32例(采用主穴肾俞、足三里、三阴交针剌治疗),对照组15例(采用口服谷维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Kupperman指数,进行疗效评价。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针刺组25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2、T、FSH、LH含量变化。结果:针刺治疗能改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针刺治疗后患者血清E2含量明显升高,LH、T含量明显降低,FSH虽有下调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疗效肯定。针刺治疗能够改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垂体-性腺轴的功能,该作用可能是其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得气及假针刺等不同刺激手段对经穴及经线上穴点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影响,研究针刺得气与外周组织能量代谢效应的相关性。方法:共测试二十名健康志愿者(男性8名,女性12名,平均年龄29岁),采用经皮二氧化碳测定仪,分别以五种不同的针刺方式刺激内关穴,在针前、针中及起针后测定上肢手厥阴心包经合穴曲泽及心包经上非穴点A(天泉与曲泽连线下1/4处)、B(曲泽与郄门连线1/2处)的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并与非心包经穴点C(A点尺侧旁开2cm)、D(B点尺侧旁开2cm)进行对照。结果:针剌前后相比,假针刺和浅针刺组五点上的TCE值均有升高趋势,其中B点及曲泽穴上针刺中与针刺后60TCE比较有统计意义;得气组A点、B点及曲泽穴针刺前后TCE值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经外c点、D点针刺前后的TCE值有一定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用机械力压迫阻断内关穴前后的郄门或大陵穴后,曲泽穴及A、B点上TCE值针刺过程中有所下降,起针解除压迫后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假针刺可以对全身起到一个刺激作用,也有升高局部体表能量代谢的作用,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针刺浅,医者或受刺者并没有传统的针感,但仍然可以获得临床疗效。传统针刺得气的操作方法能明显提高相关经线上的体表能量代谢,机械阻断可降低这种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居髎穴治疗腕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9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33例,采用针刺居髂穴治疗;对照1组33例,采用针刺三阴交穴治疗;对照2组33例,采用局部敷贴治疗。治疗结束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9%,优于对照1组的84.8%(P〈0.05),优于对照2组的75.8%(P〈0.05)。结论:相对针刺三阴交穴,特别是外敷治疗来说,针刺居髎穴治疗腕关节扭伤有其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9.
FMRI has been used to study acupuncture effects for more than 10 years now. Many investigators have shown activations and deactivations of cortical structures, mostly of the limbic system (amygdala, insula, cingular cortex) that were interpreted as a modulation of the limbic network .As some of these structures also coordinate vegetative functions, recently interest has grown in imaging vegetative brainstem centers.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下丘脑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R)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PF级Wistar大鼠运用复合方法进行溃疡性结肠炎造模后,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痛泻要方低、中、高剂量(2.75,5.5,11 g·kg~(-1))组,美沙拉嗪(5-ASA)组。药物处理大鼠21 d后麻醉处死,肉眼观察结肠大体形态损伤并进行评分。分离各组大鼠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IL-6含量,分离大鼠下丘脑组织并提取总RNA后,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法检测IL-6和IL-6R基因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下丘脑组织IL-6和IL-6R的分布及蛋白表达量。结果:ELISA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6含量明显升高,经过药物处理后,药物组血清中IL-6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以痛泻要方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P0.05)。Real-time PCR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下丘脑组织中IL-6和IL-6R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经药物治疗后,药物组IL-6和IL-6R基因表达均有所降低,其中以5-ASA组和痛泻要方高剂量组降低最为明显(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溃疡性结肠炎大鼠IL-6和IL-6R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药物处理可以降低大鼠下丘脑IL-6和IL-6R蛋白表达量,其中以5-ASA组和痛泻要方高剂量组降低最为明显(P0.05)。结论:痛泻要方对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乙醇法UC大鼠下丘脑组织中IL-6和IL-6R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提示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可能与抑制下丘脑中IL-6/IL-6R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