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耐药性调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院近年来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和细菌耐药的发生率。方法:利用我院信息中心以及感染科和中心实验室提供的数据和药敏情况,对2001年1月-2006年12月儿科,新生儿科7184例住院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和细菌的耐药性。结果:我院小儿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平均为81.16%,使用率前4位分别为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钠,头孢他啶和阿奇霉素。病原学送检率为34.67%,主要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小儿肠道感染以福氏志贺氏菌感染为主,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高,葡萄球菌对青霉素一直耐药,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目前儿科医生对抗菌药物种类的选择比较慎重,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使用级别高,病原学送检率低,细菌耐药性高。监控和规范小儿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233株支原体鉴定及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支原体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择本地区NGU患者233株支原体进行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鉴定,对10种常用抗菌药物进行敏感性测定。结果:JOS敏感性最高为81.6%,CPE敏感性最低为6.3%。结论: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减少耐药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药师干预对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影响。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考察药师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经过药师的干预,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费用占全部药费比例、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均明显降低,但院内感染率无明显变化。结论:药师干预可以明显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能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采取的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10月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使用率和I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等为观察指标,对比整治前后抗菌药物控制指标的变化。结果:通过实施干预措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显著降低,分别由2011年5月的67.37%和92 DDD下降至2012年10月的49.16%和41 DDD,I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由78.1%下降至29.5%,术后用药时间由3.5 d下降至1.8 d,微生物送检率大于60%,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率小于20%。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措施加强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提高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并建立了长效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张琳  张晓伟  魏秀凤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37(22):2304-2306,2311
目的:通过分析某院2014-2016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常见革兰阴性(G-)杆菌耐药情况,进一步阐述抗菌药物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调取2014-2016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相关的数据,对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DDDs)、使用强度(AUD)、使用率、标本送检率以及G-杆菌的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的使用频率前十位药品总的DDDs值、抗菌药物的AUD、使用率均是2015年 > 2014年 > 2016年;细菌送检率2016年 > 2015年 > 2014年;常见G-杆菌的耐药率除铜绿假单胞菌外,基本上是2015年 > 2014年 > 2016年。结论:随着干预管理力度的加大,抗菌药物的DDDs、AUD及使用率下降,常见G-杆菌的耐药率也随之减少。  相似文献   

6.
抗菌药物的应用及细菌耐药率的10年动态观察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为了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和控制耐药菌株的形成,我们连续10年采用横断面研究和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全院17095例病人(其中9432例住院病人和7663例门诊病人)逐一分科进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分类统计和系统分析了耐药率变化,发现抗菌药物的应用与细菌的耐药性二者之间关系密切,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与细菌的耐药率呈现非线性相关关系;当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于一定比例时(如50%~70%左右)其使用率将迅  相似文献   

7.
抗菌药物的应用和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我院门急诊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5年门急诊处方21529张和2005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88份,对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33.12%,单独使用率为90.59%,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头孢菌素类为最高。结论: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不妥之处,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抗菌药物的滥用。  相似文献   

8.
李永霞 《中国药业》2006,15(17):50-51
目的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安全、合理、经济、有效地应用。方法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结果促进了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延缓了耐药菌的增长,使院内感染得到进一步的控制,减少了医院药品费用的开支。结论要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及药剂科的作用,在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中实行多环节监管。  相似文献   

9.
2005~2007年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及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及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5~2007年抗菌药物使用资料,并对用药频度、销售金额、药品用量以及检出细菌耐药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变化较大,注射用左氧氟沙星使用明显上升。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使用明显下降,抗菌药物销售金额逐年下降,2006年比2005年下降了0.4%,2007年比2006年下降了7.72%。检出的细菌有一些变化,且细菌耐药情况越来越严重。结论: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有一定的改善,但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医院外科系统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干预研究。方法:通过采用技术和行政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对某院外科系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2010年与干预后2011年该院外科系统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人均抗菌药物费用、不合理用药人数、切口感染率、手术切口类别、26种抗菌药物耐药率。结果: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后,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人数、抗菌药物使用率、切口感染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人均抗菌药物费用都明显比干预前降低,14种药物干预后比干预前的耐药率明显下降,9种抗菌药物干预前后耐药率无明显变化,只有复方磺胺甲叶恶唑、四环素、头孢吡肟的耐药率明显上升。结论:通过对外科系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和行政相结合的干预措施,不但可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合理用药情况和抗菌药物使用率,而且可使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下降,并明显节约患者的治疗成本,这为卫生行政机构决策提供良好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抗菌药物的应用与细菌耐药性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生皆  卜春莲 《中国药房》2008,19(20):1557-1558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应用量与细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某医院2005~2006年1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计算相关系数,描述用药频度与细菌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及相关密切程度。结果:细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其用药频度的相关系数在0.6101~0.9730之间,相关均具显著性。结论: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呈正相关。应多方并举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提高临床抗感染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魏凌 《中国药事》2011,25(11):1155-1157
目的分析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及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ATB药敏试条法进行药敏试验,并按CLSI标准判断病原菌耐药性,对用药频度(DDDs)以及检出的细菌耐药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DDDs变化不大,其中喹诺酮类药物的几个品种使用频度较高,2008、2009年医院感染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分别占69.66%和74.19%。葡萄球菌属中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株。各种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均高度敏感,耐药率低于7%。两年度细菌耐药情况虽有波动但变化不大,革兰阳性菌耐药率略有降低,而革兰阴性菌耐药率则小幅上升。结论医院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病原菌的耐药监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及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K-B法进行药敏分析,并按CLSI标准判断病原菌耐药性,对用药频度(DDDs)以及检出细菌耐药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DDDs变化较大,注射用左氧氟沙星使用明显上升。2007、2008年一季度医院感染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分别占71.43%和68.26%。葡萄球菌属中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各种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关罗培南均高度敏感,耐药率低于13%。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耐药率较高(〉60%)。两年度细菌耐药情况虽有波动,但变化不大,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结论:医院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病原菌的耐药监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徐江红  张静  吴骏  李刚 《中国药房》2007,18(11):822-824
目的:对比分析我院抗菌药物分线前后的应用情况,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和宏观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军卫一号”工程在线信息、“医院药品综合管理系统”、“自动监控抗生素合理应用系统”,对我院2005年1~6月和2006年1~6月抗菌药物应用例数、品种、数量、销售金额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取分线应用后,抗菌药物用药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以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为主,三线用药消耗构成较前一年同期下降41.04%,应用率及三联用药比率分别为75%和22%,较前一年同期下降4%和7%。结论: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及三联用药率较高,存在不合理应用现象,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5.
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性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5年6月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性的变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临床分离的158株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株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菌株保持较强抗菌活性且耐药率小于35%的抗菌药物有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更强,多重耐药现象十分严重,合理运用抗菌药物可控制和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及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陈丽娟  林静 《中国药房》2007,18(14):1063-1065
目的:分析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及细菌耐药趋势。方法:利用Excel对我院2005年1月~2006年6月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药敏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列我院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排序的前3位,克拉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的用药频度最高;多种致病菌已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产生高耐药率。结论:应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17.
HBsAg阳性孕产妇剖宫产术抗菌药物预防用药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2005-2008年HBsAg阳性孕产妇剖宫产术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480份剖宫产病例,对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方案、联合用药、用药起始时间、用药费用及切口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并评价其合理性。结果:480份剖宫产病例预防使用抗茵药物比例为100%,且均为静脉给药。预防药物以β-内酰胺类和甲硝唑为主,2005年和2006年两药联合预防的比例分剐为80.8%和87.5%,2007年后以单药预防为主。术前0,5~2h给药者占99.2%,但用药时间大于48h,且费用偏高。结论:我院HBsAg阳性孕产妇剖宫产术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可以达到预防目的,但仍存在某些不合理处,需加强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从临床标本分离出的8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美洛培南无耐药菌株产生;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8.8%、11.3%;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一定程度的耐药,多重耐药率高。结论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监测,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对保持敏感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4年~2006年我院抗菌药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推动合理用药,对抗菌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进行调查并作出客观评估。方法:统计2004年~2006年我院抗菌药的品种、用量、金额、用药频度和限定日费用以及2006年我院检验科微生物室对抗菌药敏感率的统计。结果:2004年~2006年抗菌药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分别为10.54%、9.85%、7.37%,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的使用占抗菌药的2/3以上。结论:我院的抗菌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