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蔡春江教授通过“补肾阳、温卫阳”法治疗卫阳不足型白细胞减少症经验。方法 收集蔡春江教授用“补肾阳、温卫阳”法治疗卫阳不足型白细胞减少症的病案,从中选取短期疗效显著的医案一则,详细摘录并加以按评。结果 对于白细胞减少症,辨证为“卫阳不足”证的,通过“补肾阳、温卫阳”法治疗获愈。结论 蔡春江教授从“补肾阳、温卫阳”治疗卫阳不足型白细胞减少症疗效可观,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肠道疾病,对于轻中度患者,中医干预有一定效果。笔者根据临床经验,提出溃疡性结肠炎病机属卫阳郁滞、气滞血瘀,病性为虚实夹杂,且卫阳郁滞为发病关键。在临床中创立宣通卫阳、活血化瘀的化瘀通阳法,并以宣通卫阳为重点,活血化瘀贯穿始终,辨证论治了多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相似文献   

3.
一、固卫祛风宣通经脉叶氏指出:“冬日温舒,阳气疏豁,风邪由风池,风府流入四末,故为痹证。”又说:“卫阳单薄,三气易袭”。而造成卫阳薄弱的原因,除素质柔嫩,病后体弱,肺卫气虚外,常可由于“温暖开泄,骤冷外加,与寒凝之气交伤为痹。”或是“冬月温暖,真气未得潜藏”;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伤寒论》中太阳病的实质及其生理病理与证治方面作一论述,提出太阳的实质是卫阳,太阳病实质即卫阳病,调理卫阳是治疗太阳病的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文献理论分析仲景桂枝附子汤证及去桂加白术汤证,认为两者均治疗风湿兼表阳虚,非脾虚内湿。桂枝附子汤证为风湿犯表,卫阳不足;去桂加白术汤证强调湿邪闭郁,卫阳不足,肺失宣降,大肠传导失司。桂枝附子汤去桂枝的意义是桂枝解肌,不适用于营卫闭郁;加白术,是运用苍术祛风湿、宣畅营卫的功效,而非用白术健脾利湿。  相似文献   

6.
小儿感发热多由外邪侵袭而致,六淫之邪侵犯肺卫,卫表失和,腠理开合失常,导致卫阳阻遏,卫阳与邪气交争而出现发热。起病较急,病程较短。且小儿为纯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容易发病,传变迅速,肝常有余,当感受外邪后易由寒化热,由热化火,火极生风,易发高热、惊风、抽搐等实证、闭证。该病幼儿期发病最多,是儿科临床常见急症之一。  相似文献   

7.
一、调和营卫,解肌祛风风邪客表,营卫失调,证见发热头痛、恶风汗出、鼻鸣干呕、脉浮缓之表虚证,仲景宜用桂枝汤治之。方中,以桂枝为君,解肌能和卫阳;配芍药滋敛能和营阴。二药相伍,解表则卫阳通畅而不伤营阴,滋敛则营阴调和而不滞阳气,配合巧妙,是治疗太阳中风证之主方。正如柯琴评价桂枝汤时所说:“此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产后痹的病因、病机、发病与督脉走行及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指出卫阳不足、营卫失和是产后痹发病的病机关键,因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诸阳,卫阳亦列其中,督脉又是连结皮肉筋骨与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的桥梁,故督脉痹阻或亏虚、督阳失运是产后痹发病的经络学基础,通过对督脉分布规律及功能的研究,深入探讨产后痹的病因病机,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认为寻常型痤疮(痤疮)基本病机为卫阳郁闭、毛窍不通,热邪内蕴、血热瘀滞,选取开腠理、清内热的中药组方内外合治,结合刺络放血治疗,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1卫阳不振[例一]胡某,男,38岁。2003年7月18日初诊。风疹瘰块经常发作6年,近1月来,通身疹瘰,瘙痒不已,胸前及四肢尤甚。时逢盛夏,患者却畏风寒而喜温暖,脉象濡缓,舌苔薄白。辨证为卫阳不振、营卫不和,治宜温卫阳和营血,药用桂枝15g,炒白芍15g,黄芪30g,当归12g,防风9g,炙甘草6g,  相似文献   

11.
玉屏风散一方,始见於元代医家危亦林所撰《世医得效方》一书。该方仅黄苠、白术、防风三味组成。专为中气不足,卫阳虚弱之自汗及虚人常易感受风邪而设。笔者临证每遇脾肺气虚,卫阳不固,常因外感而发病者,不拘其主症如何,均选此方加味调治,屡获显效。现仅举病案四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2.
浅谈六经病欲解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经痛欲解时的显示,是因卫阳在一昼夜间的消长出入中,分别在不同的时间内为不同的经优先注入较强 的抗邪能力和自稳调节能力。卫阳在一昼夜间的消长出入时间节律不能完全与昼夜阴阳出入同步,原因是与人类一贯的 寤寐节律相关。各经病,在其欲解时内可欲解,也可明显增重。故而,了解六经病欲解时理论有助于临床有针对性的因经 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13.
对《伤寒论》第三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的解释,一般认为是指太阳伤寒初起,虽必恶寒,但发热却有迟早之别。其理由,则是着眼于感邪的轻重,与体质(主要是卫阳)的强弱。即风寒邪重,卫阳郁遏较甚,一时不能伸发亢奋达表抗邪,或卫阳素弱,抗邪无力,郁阳导致发热的过程较长,则使发热推迟,而现“或未发热,必恶寒”;风寒邪轻,卫阳郁遏不  相似文献   

14.
解坤  刘维明 《中医药导报》2021,27(1):110-111,121
对《伤寒论》398条条文进行分析辨别,整理出病机为阳气怫郁的条文,并将其病因归纳总结为:风寒束表,卫阳被遏;水饮、痰涎内结而阳气郁结;少阳枢转不利,胆火被郁;阳明热结偏盛蕴结于里;肝胃气机失调,阳气内郁;表证误治而阳气被郁。其治疗应根据病因、病位,针对阳气怫郁的病机,分别采用发散风寒,宣畅卫阳;疏利气机,散少阳相火;开泄水结,通利经气;涌吐痰涎,伸展胸中阳气;清热攻结,通利腑气等治法。  相似文献   

15.
营卫学说是中医理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营行于脉中,卫行于脉外,故有营阴、卫阳之说。从阴阳基本属性分清浊则有"清为阳,浊为阴"。《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言"清者为营,浊者为卫"疑悖于清阳浊阴、营阴卫阳之说。笔者认为水谷精微化生清浊,二者上注于肺,与自然清气相合为清阳。其气又复分阴阳,清者为清阳之阳气,浊者为清阳之阴津;清者入脉为营气,即营中之阳,浊者散表为卫津,即卫中之阴;清者温煦脏腑,浊者濡养肢末。  相似文献   

16.
<正> 疾病变化的日节律,不仅与昼夜阴阳对肌体阴阳的损益相关,同时也与卫阳的出入、出入的骤然性及由此而引起的对肌体阴阳的损益、卫阳功能于某时段主势司开、司合相关。《内经》论述某脏独病的日节律,皆指虚证,至于实证及日节律与某脏“体”、“用”虚实的关系,均未尝论及,颇有  相似文献   

17.
《灵枢.营卫生会》有"营在脉中,卫在脉外"之说,"卫主气","营主血",卫属阳而营用阴,阳主外而阴主内,卫阳靠营阴的内守而不逸脱,营阴靠卫阳的护卫而不泄漏,共同维持脉管舒缩功能的协调平衡。"营在脉中,卫在脉外"之功能体现与现代医学有关血管内皮及血管外神经丛对血管舒缩、扩张的调节作用有相似之处。本文试对营气、卫气与血管舒缩功能调节的相关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桂枝汤是出自汉代医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一书,主治发热、汗出、头痛、恶风或鼻鸣干呕、舌苦薄白、脉浮缓之太阳中风证。此证也通常称为外感风寒“表虚”证,对此,有学者望文生义,将其与应证相提并论。笔者认为:此“表虚”者并非虚证。其理由有以下4个方面。了从“表虚”证的病因病机来说,桂枝汤之“表虚”证,是因外感风寒,邪侵肌表,卫阳外浮与邪抗争,正邪交争于表。这种外邪袭表,卫阳外浮的病理变化称之为“卫强”。正因为卫阳外浮,而其“温分肉,克皮肤,肥媒理,司开会”的功能失职,以致肌表不因,胜理疏松,营阴因之而…  相似文献   

19.
文章参考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伤寒论》中的往来寒热之定义、病机及治疗方法。往来寒热为"恶寒"与"恶热"交替,其病机为卫阳在半表半里宣发受阻,时通时郁,见于少阳经络之为病。其治疗方法为提邪外出。  相似文献   

20.
张中旭 《河南中医》2011,31(2):196-197
治疗痤疮时,无论何种证型,均应加入疏通经络、辛温通阳之药物,方可使卫阳得以通达、痰凝得以消融、瘀滞得以疏浚,从而达到药到病除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