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华蟾素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短效干扰素针600万单位,每周3次,肌注;另加华蟾素片3片,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给予短效干扰素针600万单位,每周3次,肌注.结果 治疗组治疗24周、48周时HBeAg、HBV DNA转阴率、肝功能复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华蟾素联合干扰素能快速有效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比较干扰素与阿德福韦酯分别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干扰素组及阿德福韦酯组各25例,分别采用干扰素及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6、12个月时,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b阳转率、HBV-DNA阴转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及阿德福韦酯作为作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常用药物疗效均比较明显,但阿德福韦酯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是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的有效药物,为目前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药物,但在重视其治疗作用的同时亦应注意干扰素可能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现报告应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伴发白癜风1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等位基因与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抗HBV应答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青岛地区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LA-DRB1进行等位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 30例有应答者HLA-DRB1*15等位基因频度(46.67%)高于16例无应答者(12.5%),RR=6.125,P=0.021; HLA-DRB1*07的分布则相反(26.67%对75%,RR=0.121,P=0.002).结论 推测HLA-DRB1*15可能与PEG-IFN的高应答有关, HLA-DRB1*07可能与PEG-IFN低应答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改善其肝纤维化情况的疗效观察。方法:2005年3月-2008年2月期间门诊经病理确诊的慢性乙肝致肝纤维化患者96例,随机分为干扰素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中药保肝降酶治疗,干扰素治疗组加用干扰素α1b(商品名运德素)50μg肌肉注射,隔日1次,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如丙氨酸转氨酶(ALT)、胆红素(BIL)、白蛋白(A)和白蛋白/球蛋白比例(A/G),以及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前型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C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扰素治疗组治疗后腹胀、肝区疼痛、脾肿大、肝肿大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P〈0.05),ALT[(55.7±20.2)U/Lvs.(133.4±56.3)U/L,P〈0.01]、BIL[(32.9±21.5)μmol/Lvs.(46.7±26.8)μmol/L,P〈0.01]水平下降明显,血清A[(41.8±7.5)g/Lvs.(37.9±7.8)g/L,P〈0.01]和A/G(1.8±0.6vs.1.7±0.3,P〈0.01)显著升高,HA[(101.8±50.2)ng/mlvs.(149.9±54.3)ng/ml,P〈0.01]、LN[(93.3±23.7)ng/mlvs.(122.1±37.4)ng/ml,P〈0.01]、CⅣ[(104.6±23.1)ng/mlvs.(107.3±34.7)ng/ml,P〈0.01]和PCⅢ[(190.7±59.0)ng/mlvs.(260.1±83.5)ng/ml,P〈0.01]等肝纤维化指标也明显下降,干扰素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各检查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应用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肝致肝纤维化患者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促进肝功能恢复,改善其肝纤维化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的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89例,根据患者是否伴有MS分为两组:MS组(30例)和非MS组(59例).比较两组间的年龄、性别、BMI等一般情况;肝脏酶学指标(ALT、AST、ALP、LDH、GGT);FPG、FINS、HOMA-IR、HOMA-β等糖代谢相关指标;TG、CHO、Apo A1、Apo B、FFA等脂代谢相关指标;HBV基因型、病毒载量等病毒相关指标;存在肝脏脂肪变性比例及严重程度.结果 MS组LDH、GGT、FPG、FINS、HOMA-IR、HOMA-β,TG、Apo B水平,以及肝脏存在脂变的比例及严重程度明显高于非MS组(P<0.05).75名男性患者中有28名伴有MS,14名女性患者中有2名伴有MS(P>0.05).两组人群ALT、AST、ALP、CHE、CHO、ApoA1、FFA、病毒载量、HBV基因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MS组肝脏脂变程度较非MS组更为严重(P<0.001).结论 CHB患者伴发的MS与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因素密切相关(尤与糖代谢相关性更为显著),与病毒本身无明确相关性,CHB患者所存在的肝脏脂肪变及MS之间密切相关,很可能是CHB患者伴发MS的一个重要组分. 相似文献
9.
慢性宫颈炎和宫颈癌的发生与单纯疱疹病毒(HSV)和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密切相关[1,2]。我们采用α-干扰素(栓)治疗慢性宫颈炎156例,现就其结果进行临床分析。一、资料与方法1.对象:自1997年1月~1998年4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慢性宫颈炎患... 相似文献
10.
11.
目前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药物有两大类,即核苷(酸)类药物和干扰素(ifn),两者均不能彻底清除体内病毒.核苷(酸)类药物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小,但需长期服用,且有产生耐药的风险.ifn的疗程明确,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率相对较高[1],但不良反应较大,病毒学应答率仍有待提高.胸腺素α1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本研究主要观察胸腺素α1是否具有增强ifn抗hbv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不同阶段的症状发生情况,为症状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中文版记忆症状评估量表对上海市3所三级综合性医院就诊的21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出现频次最多和严重程度得分最高的症状为缺乏活力/乏力,困扰程度得分最高的症状为难以集中注意力;不同治疗阶段患者躯体症状困扰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不同阶段的症状表现稍有不同,需重视患者的症状表现,做好症状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ALT正常率分别为22.2%、52.2%、73.3%、9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BV-DNA转阴率6个月、12个月分别为76.7%、91.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YMDD变异率6个月、12个月分别为1.1%、10.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提高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生化及病毒应答率,显著降低治疗过程中变异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聚PegIFNα-2a(派罗欣1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根据体重900~1200 mg/d)治疗6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程48周。结果本研究6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HCV-Ⅰ型45例,占75%,非HCV-Ⅰ型15例,占25%。HCV-Ⅰ型和非HCV-Ⅰ型患者持续应答(SVR)率分别为60.0%和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62,P=0.013);基线病毒载量,以HCV RNA定量1×106 IU/ml划分,HCV RNA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SVR分别为48.3%和7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93,P=0.014)。治疗过程中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VR)的病例获得SVR和未获得RVR的病例获得SVR的比率分别为84.6%和3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90,P=0.002)。治疗过程中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的病例获得SVR和未获得EVR的病例获得SVR的比率分别为78.4%和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36,P=0.04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病毒基因型、基线病毒载量以及治疗过程中是否获得RVR/EVR均可能影响治疗后的持续病毒学应答。 相似文献
15.
Seng-Gee LIM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9,13(6):528
<正>【内容简介】本视频重点介绍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治疗开始和停药时机的影响因素。依据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和肝脏疾病严重程度,同时需结合年龄、家族史和伴随疾病等因素,综合评估患者疾病进展风险,决定是否需要启动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为预防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肝细胞肝癌的发生,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与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方法入组69例患者分成两组,即恩替卡韦组(46例)与干扰素组(23例),收集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12、24、36和48周时的血清;并检测血清HBV DNA、HBeAg、HBeAb、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含量。
结果在治疗12、24、36、48周时,恩替卡韦组患者血清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82.6%、97.8%、97.8%和97.8%)显著高于干扰素组(34.8%、43.5%、47.8%和52.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15.8、24.7、21.9、19.2,P均= 0.00);治疗24、36、48周时干扰素组患者HBeAg转阴率(34.8%、39.1%和43.5%)显著高于恩替卡韦组(4.3%、10.9%和1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9.1、5.9、5.4,P = 0.00、0.01、0.02);治疗24、36、48周时干扰素组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率(26.1%、30.4%和30.4%)显著高于恩替卡韦组(4.3%、4.3%和8.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5.1、7.0、3.9,P = 0.02、0.00、0.04);各治疗时间点恩替卡韦组患者ALT复常率(87%、97.8%、100%和100%)显著高于干扰素组(34.8%、73.9%、73.9%和6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19.7、7.2、10.1、14.9,P均= 0.00)。
结论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可获得更高的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而干扰素治疗可获得更高的HBeAg转阴率及血清学转换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干扰素α (IFNα)联合阿德福韦酯(ADV)对IFNα单药治疗24周无应答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至2012年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接受IFNα抗病毒治疗24周无应答的CHB患者60例.采用数字表法将病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实验组采用IFNα联合ADV治疗,对照组1继续使用IFNα治疗,对照组2停用IFNα改用ADV序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病毒学、血清学和生化学应答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治疗24周时,分别比较各组病例的HBV DNA载量、ALT水平、HBeAg滴度和HBsAg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985,0.717,1.850和0.233,P>0.05),且无病例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治疗48周时,实验组比对照组1有更高的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x2=10.00,3.956和4.800,P<0.05),但HBeAg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93,P>0.05);实验组在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和HBeAg转阴率方面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26,1.905和0.156,P>0.05),但HBeAg血清学转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 (x2=4.800,P<0.05);所有病例均未发生HBsAg血清学转阴或转换,三组间HBsAg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35,P>0.05).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IFNα单药治疗24周无应答者联合ADV可获得较高的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和HBV DNA阴转率,从总体上提高了CHB抗病毒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停药后复发的病例分析中,找寻可汲取的经验教训.方法共51例病人.44例擅自停药或误用他药后复发,其中37例原为HBeAg阳性,4例发生HBeAg血清转换不足3个月,7例原为HBeAg阴性,平均用药时间12个月.另7例系遵医嘱停药后复发,5例原为HBeAg阳性,发生HBeAg血清转换后6个月停药,平均用药时间18个月;2例原为HBeAg阴性,平均用药时间32个月.结果所有病人停药时ALT、AST、TBIL正常、HBV DNA降至检测水平以下.两组停药至复发平均时间为4个月和6个月.擅自停药或误用他药组复发后病情较重,特别是治疗前已有严重肝损害或肝硬化者,因肝癌或肝衰竭死亡3例.遵医嘱停药组复发后临床经过较轻.复发时呈代偿性肝病的35例再次予以拉米夫定治疗,其中13例联合应用干扰素,病情恢复顺利,但9例于12个月后出现YMDD变异.复发时呈失代偿肝病的10例中6例再次服用拉米夫定,5例病情得以恢复,1例恶化死亡.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未达停药标准而停药者,极易复发,治疗前已有严重肝损害或原有肝硬化者,复发后可致肝衰竭,即使达到停药标准遵医嘱停药后少数仍有复发.复发者再次服用拉米夫定依然有效,但长期服药会增加病毒的耐药变异.因此,急需研发新的、更为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或疗法.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是全球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全世界约20亿人曾感染HBV,其中3.5亿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1].根据血清HBeAg的状况,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可以分为HBeAg阳性和阴性两种[2].近年来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表明,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占的比例逐年增高,其分子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自然进程、临床表现、预后、抗病毒治疗的方案与应答等诸多方面与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存在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