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24 h昼夜血压节律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和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及运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血压变化.观察厄贝沙坦对66例高血压患者的影响.结果 厄贝沙坦能明显降低高压病患者的24 h平均血压、白昼平均血压、血压负荷、夜间平均血压及血压负荷(均P<0.01);对心率无明显影响(P>0.05).降压总有效率为93.9%.对夜间血压高于正常值(非杓型)的高血压病患者,厄贝沙坦能明显降低夜间血压(P<0.01),而对夜间血压已属正常(杓型)者,厄贝沙坦无进一步降压作用(P>0.05).厄贝沙坦不良反应小,对血液生化检查结果无明显影响.结论 厄贝沙坦降压有效、平稳,不影响正常血压的生理节律特征,夜间无过度降压危险,对晨间血压上升也明显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2.
霍嘉欣  马丽琳 《广西医学》1998,20(2):163-166
通过对24例老年健康者,21例老年高血压病人I期,26例老年高血压病Ⅱ期及15例老年高血压病Ⅲ期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日间每30分钟,夜间每60分钟记录一次,每例监测时间22~24小时,通过计算机分析计算后显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24小时,日间,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老年健康者(P〈0.05)。老年高血压病各期的血压负荷值与老年健康者比较,增高更明显(P〈0.01),尤其  相似文献   

3.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EH)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ABPM)特点。方法:使用美国Accutraker Dx型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仪,对42例老年EH患者、38例老年健康者及39例非老年EH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EH患者24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增高,以收缩期高血压为主要表现;24h、日间、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也明显增高,仍以收缩期血压负荷增加为主要表现;出现昼夜节律性紊乱,低谷及勺型发生率明显降低(分别为40.48%和26.19%)。结论:平均动脉压和血压负荷可做为高血压诊断的重要参数;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及勺型发生率减低可做为高血压预后判断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4.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合并脑卒中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方法:对193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有无脑卒中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68例,B组为观察组125例。结果:B组患者昼夜节律性低于A组,B组全天及昼间舒张压低于A组,B组夜间收缩压高于A组,B组昼夜及全天脉压差均大于A组。结论:血压昼夜节律降低、动脉压差增大、白天舒张压降低夜间收缩压增高是老年高血压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的血压特点。  相似文献   

5.
鲍洁  何汝敏 《上海医学》2004,27(11):855-856
24h动态血压监测可了解血压昼夜变化规律。通常人的血压呈明显昼夜波动,白昼升高,夜晚降低,呈双峰.谷的昼夜节律改变。血压昼夜节律变异受到许多因素如运动、精神活动、行为、环境、病理状态等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左心室肥厚与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昼夜模式,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按WHO标准选40例高血压病人,用美国罗京公司产2420-2020型动态血压仪连续观察血压24h,结束后使用该机器配置的计算机回放进行分析,观察24h昼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标准差,观察血压负荷及血压模式。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结果 构型组昼夜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血压变异均值昼>夜(P<0.05);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昼=夜,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构型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压变异昼夜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收缩压与舒张压负荷夜间明显高于日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血压昼夜变化受交感神经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双重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老年高血压病心衰患者血压水平的昼夜变化规律,了解血压水平与靶器官损伤的关系,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全自动血压监测仪记录24h动态血压,我们对50例老年高血压病心衰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分别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监测时间从上午7时30分~8时30分至次日上午7时30分~8时30分,确定测量间隔时间:昼为(6时~22时),夜为(22时~6时),每隔30min自动记录血压1次,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三个数值,24h测得完整血压读数为48次.检测结束经分析后,应用计算机打印SBP,DBP,平均压(pm)和脉搏等参数;打印24h内各项数值的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各值所发生的时间;打印24h血压趋势图,心负荷指数等并分析:①计算24h昼、夜间血压均值,昼/夜值,均数采用t检验;②以1h为单位,计算每个测量时间点上的SBP和DBP均数,描出24h血压波动趋势图.结果两组收缩压波动规律呈双峰双谷型,但高血压病组的波动幅度大,其波动范围为3.12kPa,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动态血压参数比较,高血压组SBP昼夜之差、DBP昼夜之差及24h的平均SBP和DB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水平变化与靶器官损伤的关系密切,尤其老年高血压病心衰患者,应及时护理并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韦玉华  潘润德  韦少俊  罗娅 《吉林医学》2014,(22):4903-4904
目的:探讨睡眠障碍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影响。方法: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对18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根据睡眠质量测定结果分成睡眠障碍组(研究组)和无睡眠障碍组(对照组),两组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检测到的24 h、白昼、夜间血压均值及晨峰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均值都保持较高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研究组晨峰值变异幅度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合并睡眠障碍者,晨峰血压明显升高,变化最大,在降压治疗的同时进行睡眠障碍的干预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血压病发病率的上升和人口的老龄化,老年高血压病日渐增多,对老年高血压病的研究也日渐为社会及医务工作者重视.为了进一步了解老年高血压病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本文对72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动态血压监测,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 评价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高血压病的诊断价值及其意义。②方法 对56例诊所诊断的初发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以及62例诊所诊断正常血压偏高的老年人进行动态血压监测。③结果 诊所诊断为高血压病患者中有13例(23.2%)为白大衣高血压;诊所诊断为正常血压偏高者中有11例(17.7%)为夜间高血压病患者。④结果 在诊所诊断为高血压病老年患者中有较高的白大衣高血压发生率,而在诊所诊断为血压正常的老年人中亦有部分患者为夜问高血压,说明对老年人定期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是非常必要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沈法荣  李郁 《浙江医学》1997,19(6):327-329
24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予拉西地平(lacidipine)治疗4周,观察随诊血压(CBP)及24h动态血压(ABPM),结果显示降CBP总有效率为83.3%,治疗后动态血压曲线示明显降低,谷峰比率收缩压为66%,舒张压为62.1%,血压的变异性降低。未发现严重副反应,认为拉西地平是安全有效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体位性低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特点。方法对149例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进行卧位及立位3 min血压测量,将其分为体位性低血压组(OH组,n=17)及非体位性低血压组(非OH组,n=132)。对两组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 OH组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非OH组(P〈0.05),12例(70.6%)OH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以反杓型为主。结论老年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存在夜间高血压及卧位高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呈反杓型的特点,临床降压治疗时需酌情调整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期(60岁以上)、老年前期(45~59岁)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规律及特点.方法 55例老年及59例老年前期高血压病患者各分为单纯高血压病、高血压并左室肥厚(LAH)、高血压并脑损害三组,进行年龄、病史、动态血压各项参数对比分析.结果老年患者组中:脑损害组与其他两组相比高血压病史较长,有显著性差异(P<0.05);动态血压各项参数指标三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老年前期患者组中:脑损害组nSBP与前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LVH组及并脑损害组nSBP/dSBP,nDBP/dDBP分别与单纯高血压病组比较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及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前期患者组中,高血压并心、脑损害与单纯高血压病相比,夜/昼节律消失;老年患者组中,即使单纯高血压病,无心脑损害血压夜/昼节律也存在异常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24h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高血压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71例60岁以上高血压痛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白天、夜间和24h血压以及血压负荷,诊室血压和脉压变化,评价不同血压测量参数和血管损害的关系。结果颈总动脉内膜厚度与24h收缩压负荷及夜间脉压显著相关;颈总动脉斑块与夜间脉压、夜间舒张压负荷显著相关;普通诊室测量血压参数与颈动脉受损关系没有显着性。结论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判定血压的危害和指导高血压痛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左室肥厚(LVH)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0例老年(≥55岁)高血压病患者依据是否伴有左心室肥厚分为左室肥厚组(LVH)与不伴有左室肥厚(NLVH)组,进行24h动态血压(ABPM)检测.比较两组间动态血压参数与左室肥厚的关系结果 LVH组与不伴有LVH组比较,24hSBP、24hPP、dSBP、nSBP、BPF、BPL、LVMI差异有显著性(P<0.05);LVH组以非杓型血压为主,占73%,而不伴有LVH组,以杓型血压为主,占79%;(3)LVH组LVMI与24hSBP、24hPP、dSBP、nSBP、SBPL正相关(P<0.001),与SBPF、DBPF负相关(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发生与SBP、24hPP、SBPL和BPF相关.  相似文献   

16.
<正> 动态血压监测用于观察不同病理条件下的血压变化及指导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观察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肌梗塞患者的动态血压,探讨其血压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全部观察对象均为收住本院心内科的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心肌梗塞的患者。老年组38例,年龄60~84岁。男23例,女15例。对照组为非老年组30例。年龄42~58岁。男22例,女8例。高血压病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确诊,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确诊为心肌梗塞。所有患者在发病后24小时内开始测量,均接受心肌梗塞的常规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人高血压病患者夜间血压,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与高血压病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137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的资料。结果ⅡⅢ期高血压组动态血压监测24小时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与平均舒张压,及收缩压,舒张压负荷均高于Ⅰ期高血压组(P〈0.05)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20.
采用24h动态血压仪分别观察正常人和高血压病患者24h的血压变化.结果均显示了24h血压有明显波动,夜间血压明显低于白天.且多有峰、谷昼夜血压变化的曲线.并发现正常人及各期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在凌晨2~4时最低.而在早晨6时许血压突然升高.然后迅速增至白昼水平.高血压患者尽管夜间血压降低.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对照组收缩压(SP)波动幅度4.6±0.9kPa.舒张压(DP)3.4±0.7kPa;高血压病Ⅰ期SP5.8±1.6kPa.DP3.9±1.2kPa;Ⅱ期 6.3±1.5kPa.DP4.6±2.2kPa;Ⅲ期 SP6.3±2.2kPa.DP4.6±2.2kPa.提示了本组高血压病患者24h血压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和高血压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