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君  蒋健  周斌  姜丽  李槟  刘芳  柯玉涵 《新疆医学》2014,(10):139-141
患者身份识别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对患者身份进行查对和核实,以确保正确的治疗用于正确的患者的过程.患者身份的识别方式有传统方式如核对患者姓名、床号、床头卡等,现代高科技识别方法如:标识腕带、条形码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指纹、掌纹等.医院腕带技术的应用,首先是由美国PDC公司发明的,随后腕带技术在欧美发达国家成为医院患者标识和管理的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身份识别中的运用。方法通过组织学习、加强教育;使用识别腕带、制定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身份识别规范化制度及流程、加强护理查对力度、开展宣教等方法解决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单一的问题。结果护理人员重视危重症患者身份识别,熟悉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身份识别规范化制度及流程,护理安全得到保证。结论在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身份识别中引入持续质量改进,完善患者安全保障系统,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感及护理安全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3.
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认证的有效手段,能够提高新生儿的医护质量.本文根据现有信息识别技术的发展水平,结合医院实际应用中应当考虑的各种因素,提出了几套患者身份识别的解决方案,探讨当前我国医院在成本等因素的制约下,如何应用现有信息技术,更加快捷有效的实现母婴身份识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4年~2015年医院住院患者佩戴腕带的依从性数据,自编问卷对住院患者进行腕带佩戴认知及不愿意佩戴原因进行调查。结果:利用柏拉图分析患者不佩戴腕带的原因,其中腕带过紧或过松导致不舒适占31.7%,腕带宣教不到位占21.3%,医护人员不重视腕带占16.0%,影响日常生活占12.7%。结论:提高住院患者佩戴腕带的依从性应从规范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规范腕带管理制度,提高医护人员对腕带的重视程度及加强患者宣教等方面进行加权,以提高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的依从性,从而避免因身份识别导致的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5.
任霞 《吉林医学》2012,(5):1109-1110
<正>标识腕带是患者标识的一种,标识腕带能够有效保证随时对患者进行准确快速的识别。随着优质护理活动试点的开展,身份识别腕带在我院展开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标识腕带的使用方法1.1腕带的介绍:标识腕带是无毒、无味、防水、防过敏的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患者标识腕带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方法未佩戴腕带、护士核对腕带的依从性低、患者参与身份核对依从性低、书写腕带字迹潦草、皮肤过敏,对此提出相应对策,不断完善腕带佩戴管理制度。结果病人佩戴腕带标识合格率从30%上升到98%。结论身份腕带标识可提高医护人员对住院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确保住院患者安全,减少医疗、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护理人员使用不同的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对护理差错发生的影响。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90名护理人员识别患者身份的方法及与护理差错发生之间的联系进行调查。对160名患者体验过并希望护理人员使用的患者身份识别方法进行调查。结果:70名护理人员同时使用4种以上方法识别患者身份,明显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147名患者体验过并希望护理人员同时使用查对床号、姓名、请患者说出姓名及严格查对腕带的方法。结论:同时使用4种以上方法识别患者身份,能够有效落实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提升患者信任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身份标识手腕带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应用的方法及重要意义。方法我院眼科从2010年1月开始对白内障患者应用手腕带,对手腕带作为确认患者身份的标识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使用手腕带进行双向核对患者的身份,未发生护理差错。结论身份标识手腕带安全、有效、便捷,提高了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加强了患者的安全管理,降低了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标识腕带在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3例老年精神病患者为观察组,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彩色标识腕带,对照组给予常规身份识别。结果观察组自杀、外逃、藏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身份识别错误发生率为0.00%,对照组为6.25%(P0.05);观察组错误执行治疗发生率为0.00%,对照组为5.00%(P0.05)。结论在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中,采用彩色标识腕带可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落实患者身份识别查对制度.方法按照卫生部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管理要求,自行设计流程.结果患者身份识别流程可提高护理人员在各个环节中识别患者身份准确性,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1.
患者腕式识别带(以下简称信息腕带)是患者标识的一种,是对在医院接受诊疗患者的一种信息识别,是整个医疗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为加强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提升医疗管理水平,我院从2006年6月开始,对住院患者使用信息腕带,将标有患者重要资料的标识带系在患者手腕上,进行24h贴身标识,特殊设计的一次性安全锁扣确保标识对象的准确无误。我科通过近3年信息腕带的临床观察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手术科系患者在围手术期需要在病区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多个科室内转换,而在转换过程中有安全隐患。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我院于2008年初开始对9280名各科手术患者进行佩戴身份腕带,保证了患者安全、防止了差错事故的发生。现就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正确的身份识别是医疗护理安全的基础和保障,刚出生的新生儿因其相貌特征相似,不具备表达能力,如果不加以有效的身份识别,则很容易造成新生儿抱错或医疗护理执行错误,其后果不仅会给患儿带来伤害,也会影响医院声誉,甚至面临被诉讼经济赔偿的尴尬境地。为加强对患儿的安全管理,避免医疗风险,有效提高医务人员对患儿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我院新生儿科为无陪护病房实行了双腕带管理。  相似文献   

14.
李瑞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2):1607-1607
目的探讨腕带标识在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ICU收治的危重患者、手术患者、全麻术后、无名氏等230例患者佩戴了腕带标识。结果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期间未因身份识别错误而发生任何护理差错和事故。结论通过腕带标识的识别方法,提高了护理人员识别患者的准确性,确保患者的安全,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规范了护理人员的行为,增强了护士的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15.
神经内科使用患者标识腕带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识腕带是医院里接受治疗的患者24小时佩戴使用的贴身身份新型识别标志。我科自2008年1月-2009年6月使用患者标识腕带,有效防止了因错误识别患者引发的医疗事故,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管理效益,得到医务人员、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和美清 《基层医学论坛》2012,(36):4832-4833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颜色的腕带标识在精神科巡视制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度全院患者833例使用不同颜色的腕带标识,与2009年度未使用腕带标识的患者872例,护理不良事件与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 2010年护理不良事件较2009年明显下降,护理满意度提高了2.8%。结论身份腕带的使用,能有效执行巡视制度,提高护士准确辨别病情的能力,保证患者安全,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住院患者腕带标识依从性调查及其在安全管理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加强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延大附院2008年以来对全院住院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带,腕带标识(以下简称腕带)是经过特殊设计的,它标有病人的姓名、科室、诊断、血型、住院号、手术名称等患者的基本信息的身份标识带,并将其系在病人手腕处,病人人院时,由接诊护士将基本信息填写在腕带上系在病人手腕处,腕带成为病人住院全程贴身标识,出院时,由护士协助将腕带取下.……  相似文献   

18.
患者身份确认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对患者的身份进行查对,核实,以确保正确的治疗过程.患者身份的准确辨认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的前提,正确的患者身份识别是医疗安全的保障[1] .而神经外科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收治急诊、精神异常、无名氏等病人较多,无疑给护理人员查对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为保证护理人员及时、准确识别病人,保障医疗安全,我院自2010年以来为病人特制了一种准确识别的腕带标识,我科应用一年多以来,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对新生儿身份识别制度知晓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患儿,根据床号对患儿进行编号,以随机抽样的方法每天抽取一定数量的患儿,对患儿相对应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并比较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对患儿身份识别制度知晓率、新生儿腕带信息完整性、新生儿腕带佩戴正确率。结果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实施后护理人员对患儿身份识别制度知晓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腕带信息完整性及佩戴正确率在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实施能够提升护理人员对患儿身份识别制度知晓率,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刘莹莹 《吉林医学》2014,(1):166-167
目的:探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程序,手术室与临床各科室之间识别患者身份时至少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进行核对患者的各项信息。结果:在实施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以来,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从未发生手术患者、部位和术式错误,极大地保障了患者的安全。结论: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建立,有效地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