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我国东北地区Ⅲ级医院住院新生儿的调查,以了解东北地区目前住院新生儿的患病情况.方法 回顾性调查了2005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住院的新生儿4 851名.结果 ①男女性别比为1.72∶1.00;②早产儿占住院新生儿的28.5%;③新生儿疾病谱中,发生率最高的前10位的疾病依次为高胆红素血症、肺炎、早产、脓毒症、先心病(含卵圆孔未闭、动脉导管未闭)、窒息、血液系统疾病、颅内出血、HIE、湿肺;④足月儿高胆红素血症、肺炎、胎粪吸入综合征、胆红素脑病、惊厥、先心病、败血症、脐炎和窒息发生率高于早产儿.而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呼吸暂停、颅内出血、寒冷损伤综合征、贫血等疾病的发生率高于足月儿;⑤新生儿转归:治愈率占55.6%,好转率占33.5%,死亡率占2.5%,早产儿的治愈率及好转率均低于足月儿,早产儿病死率占4.1%.结论 住院新生儿中早产儿比例明显升高,新生儿疾病病种发生了变化,有关部门应做这方面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2.
1998-2005年住院新生儿疾病构成及死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新生儿疾病谱及死亡疾病的年代变化趋势,为今后新生儿疾病的医疗及孕产期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院1998-2005年住院新生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8-2005年住院新生儿病例以早产儿、窒息、HIE(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感染性疾病与颅内出血为主,分别占27.22%、17.90%、14.64%、10.20%、6.21%;最多见的死亡原因是窒息和早产,新生儿窒息占新生儿病死率的13.73%,早产儿占新生儿病死率21.57%.结论:在新生儿中应加强对早产儿、窒息、HIE、感染性疾病与颅内出血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住院早产儿的早产原因及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住院早产儿的早产原因及并发症回顾性分析6年的变化,为围产期保健的提高提供进一步的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2002~2007年在我院住院的早产儿资料.结果:我院前后3年住院早产儿的病死率明显减低.早产儿的出生原因中胎儿窘迫、社会因素的发生率有所降低;而胎膜早破、妊娠胆瘀、多胎发生率有升高.早产儿并发症中败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肺出血、硬肿症的发生率得到有效的降低;而湿肺、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酸中毒的发生率有升高.结论:我院前后3年住院早产儿中低胎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比例增加,病死率明显减低,部分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有效的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我院新生儿科近年住院病例孕周和出生体质量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其与住院天数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生儿科2008~2011年4382例新生儿据孕周及出生体质量的分布情况及各组新生儿的住院天数,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8~2011年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比例逐年增多,合计分别占新生儿病房住院病人的32.9%和32.6%;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住院时间较足月儿明显延长.结论 新生儿病房工作应逐渐以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为重心.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感染,特别是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败血症等在住院新生儿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是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的疾病,尤其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免疫能力低下更易合并严重感染,早期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但由于该病临床表现隐匿又缺乏特异性,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为明确我院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情况,本人对2009年我院住院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类型及细菌培养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买尔江  买尔燕 《海南医学》2003,14(12):100-100
新生儿窒息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 ,占新生儿住院病人的首位 ,病死率高。窒息、早产、双胎、低体重儿是我院住院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对 2 0 0 1年 1月到2 0 0 3年 1月两年间在吐鲁番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共出生新生儿 1 90 0例 ,收住儿科新生儿病房住院治疗的共有 6 0 0例新生儿 ,占新生儿的 31 .6 % ,其中早产儿、双胎儿、低体重儿有 1 0 6例 ,占 5 .6 % ,占住院新生儿的 1 7.7%。1 .2 方法 窒息标准按Apgar评分标准 ,Apgar评分≤ 3分为重度窒息 ,4至 7分为轻度窒息。孕期不足 37周为早产儿 ,孕期 37周以上 ,…  相似文献   

7.
1177例住院新生儿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患儿的患病构成比及病死率,为新生儿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年住院的1177例新生儿疾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新生儿疾病按构成比大小依次为早产儿32.0%;吸人性肺炎17.6%;新生儿黄疸16.6%;新生儿窒息13.2%;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损伤)10.3%等.按病死率依次为早产儿44.6%、新生儿窒息28.1%、吸入性肺炎20.3%、颅内出血15.6%、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损伤)12.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9.4%等.结论:做好围产期保健,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早产低体重儿的出生,加强新生儿呼吸管理,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1月~2006年11月诊断为新生儿窒息的患儿129例(轻度窒息96例、重度窒息33例).其中男91例、女38例;早产儿15例、母患糖尿病2例.非窒息新生儿对照组80例,其中男59例、女21例;早产儿6例、母患糖尿病1例.血糖检测最高值为33.9 mmol/L,最低值为0.2 mmol/L.  相似文献   

9.
韦红卫  邓曦和 《右江医学》2009,37(6):643-645
目的探讨不同孕龄新生儿窒息的产科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5年10月至2009年9月4年间分娩的窒息新生儿304例,根据其孕龄分为3组(<34周、≥34周~<37周、≥37周),专人记录每例新生儿的出生情况及有可能危及新生儿安危的各种高危因素。结果随着孕周增加阴道自然分娩率逐渐增加,剖宫产率和阴道助产率逐渐下降,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胎儿窘迫所致的新生儿窒息比例随孕周增加而增加,而母亲产科并发症及内科合并症的比例随孕周增加逐渐下降,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异常分娩所致的新生儿窒息的比例在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产儿胎膜早破发生率为22.08%,高于非早产儿的6.61%(P<0.05);因疤痕子宫所致窒息在早产儿和非早产儿中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产儿和非早产儿窒息的产科因素不尽相同,临床上应根据这些差别在产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从而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及伤残率。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 通过对德州市住院新生儿现状的调查,了解我市目前住院新生儿的疾病谱及转归.②方法 抽取全市4所医院,回顾性调查了出院的住院新生儿2 100例.③结果 男女性别比为1.564∶1;早产儿占住院新生儿的45.7%,住院早产儿所占比例较2002年(19.7%)有明显增高;发生率最高的前3位的疾病依次为黄疸、肺炎和缺氧缺血性脑病;足月儿肺炎、胎粪吸入综合征和胆红素脑病等疾病的发生率高于早产儿;而早产儿呼吸暂停、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肺出血等疾病的发生率高于足月儿;转归:治愈率为52.2%,好转率为35.2%,自动出院占7.5%,病死率为5.1%.新生儿死亡发生在入院后24 h内占56.3%.④结论 住院新生儿中早产儿所占比例有增加趋势;住院新生儿死亡主要发生在入院后24h内,应加强入院后24h内的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11.
陈淑珍 《浙江医学》1999,21(9):553-554
为探讨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与心肌酶尤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改变的关系,笔者对109例窒息新生儿血清CK—MB进行了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对象和方法 1.对象:窒息组109例均系我院新生儿病房1998年1~12月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者,Apgar评分均在8分以下。其中男69例,女40例;足月儿89例,早产儿20例;轻度窒息72例,重度窒息37例。对照组60例,均为新生儿肺炎和/或新生儿败血症患者,Apgar评分均≥8分。其中男41例,女19例;足月儿47例,早产儿13例。  相似文献   

12.
《右江医学》2018,(1):79-82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50例早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住院的非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50例为对照组。回顾分析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围产期资料、合并疾病和早产新生儿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主要因素。结果观察组患儿在窒息史、先天性心脏病、败血症、缺血性肠病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影响早产新生儿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主要为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缺血性肠病、窒息、胎龄小。结论影响早产新生儿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因素众多,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缺血性肠病、窒息、胎龄小是早产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对此类早产儿应高度关注,警惕该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住院新生儿死亡原因,探讨哈萨克族与其他民族新生儿病死率、城市新生儿与农牧区新生儿病死率,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方法根据某院住院新生儿和儿科出院病人病人病死登记病死率资料,对住院死亡的新生儿族别、性别等进行分析。结果 2001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共收治新生儿病例2040例,其中活产新生儿死亡61例,病死率2.99%,61例病死新生儿中,来自农牧区新生儿41例(67.21%)。新生儿病死前5位死因是:新生儿窒息、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吸入综合症、新生儿败血症疾病。结论应根据新生儿住院死亡谱的特点有重点地加强新生儿疾病的医疗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住院新生儿死亡原因,探讨降低住院新生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我院98例新生儿,并对其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选取2006年至2015年在我科住院死亡的98例病例,其中足月儿死亡占死亡新生儿的48.9%。住院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前4位包括先天畸形(26.5%)、重度窒息(22.5%)、败血症(21.4%)、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3.3%)。先天畸形是足月儿死亡的首位原因,重度窒息是早产儿死亡的首位原因。结论做好孕期保健和胎儿监测工作,加强产儿科合作,减少重度窒息、先天畸形、早产的发生,是减少新生儿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硬肿症是一综合征,由于寒冷损伤、感染或早产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常伴低体温,甚至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其中以寒冷损伤为最多见[1].以早产、窒息、感染的新生儿为常见,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1一般资料 1.1观察对象对我院2009 -01~2011-04收治新生儿硬肿症息儿76例,其中男42例,女34例,足月儿13例,早产儿63例,单纯新生儿硬肿12例,合并新生儿窒息26例,新生儿肺炎36例,新生儿败血症2例,根据分度标准:轻度12例,中度54例,重度10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死亡的主要病因。方法:对我科1994年1月-2005年12月82例住院死亡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新生儿为新生儿窒息,晚期新生儿为感染性疾病。围产期新生儿病死率高,占新生儿死亡人数的79.27%。早产儿的病死率较高,占新生儿死亡人数的69.51%。结论:加强孕妇的产前保健,防止新生儿窒息,减少早产儿的出生,正确的护理和科学的喂养是减少新生儿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82例死亡新生儿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死亡的主要病因。方法:对我科1994年1月~2005年12月82例住院死亡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新生儿为新生儿窒息,晚期新生儿为感染性疾病。围产期新生儿病死率高,占新生儿死亡人数的79.27%。早产儿的病死率较高,占新生儿死亡人数的69.51%。结论:加强孕妇的产前保健,防止新生儿窒息,减少早产儿的出生,正确的护理和科学的喂养是减少新生儿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潘维伟  李在玲 《北京医学》2020,(11):1053-1057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对超未成熟儿(extremely premature infant, EPI)住院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7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住院的27例母乳喂养(母乳+母乳强化剂)和24例人工喂养(早产儿配方奶)的EPI病例资料。比较两种喂养方式对患儿在住院期间日体质量增长量、住院时间、肠外营养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院内感染率,以及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发败血症、动脉导管未闭症、喂养不耐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脑室内出血、早产儿脑室白质周围白质软化、早产儿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代谢性骨病、早产儿贫血、早产儿视网膜病、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发生率的影响。结果两组在日体质量增长量、住院时间、肠外营养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组的喂养不耐受率、院内感染率和早产儿脑室白质周围白质软化发生率低于人工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发...  相似文献   

19.
<正>我院从2011年7—12月,共采用面罩呼吸复苏囊抢救36例轻度窒息儿。现就面罩呼吸复苏囊在新生儿轻度窒息中的重要作用,探讨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7—12月,在我院共分娩新生儿2 443例,发生轻度窒息者36例,发生率1.47%。其中早产儿12例,过期儿14例,足月儿10例;正常分娩16例,胎吸助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粉  王晓冰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7):516-517
随着全国各地儿科新生儿病房、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普遍建立,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逐渐增多。由于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机体抵抗力低下,感染机会较多,并且新生儿败血症往往表现隐匿,一旦发现往往已出现严重症状体征(休克、全身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脏器功能衰竭)。一旦出现新生儿败血症,不少患儿危及生命,多数明显延长住院时间,大大增加住院费用。如今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已成为医患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新生儿败血症的较高发生率常常困扰着儿科、新生儿科医护人员。为了引起广大儿科医务工作者的重视,特将我院2005年6月-2007年12月的23例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做临床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