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旨在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15例的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革兰氏阴性杆菌88株,占64.70%,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21.3%、大肠埃希氏杆菌16.9%等;革兰氏阳性球菌42株,占30.9%,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11.03%,溶血葡萄球菌6.62%等;真菌6株,占4.41%,主要为白色念珠菌3.68%.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加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有低耐药率,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有低耐药率.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占主导,病原菌多重耐药现象明显,临床医生应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防止耐药细菌产生  相似文献   

2.
管频  李伟 《海南医学》2010,21(17):114-11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慢性疾病和死亡原因,目前已上升至全球致死原因的第四位。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20年,COPD将成为世界范围内第五大负担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主要特征为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在COPD患者中,支气管肺组织的炎症、损伤、修复和重塑是一个不断进展的病理基础。因此,研究其病理改变及发生机制对改善其防治效果及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OPD患者并发持续喘息与痰真菌培养阳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5年1月~2007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3家医院呼吸科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符合入选标准的COPD持续喘息组患者35例,COPD非喘息组患者43例.持续喘息组中32例(91.4%)痰真菌培养阳性,非喘息组中11例(25.6%)阳性,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细菌阳性率无显著差异(28.6%比39.5%,P>0.05).在真菌的菌种构成方面,持续喘息组32例痰真菌阳性患者中曲霉阳性12例,非喘息组11例痰真菌阳性患者中未检出曲霉,曲霉在两组中分布有显著差异(P<0.05).持续喘息组抗真菌治疗后症状缓解率显著高于未抗真菌治疗者(81.0%比36.4%,P<0.05).结论 COPD患者并发持续喘息与真菌,特别是曲霉在气道内定植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的呼吸系疾病,病死率极高,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气道重构是COPD主要病理特点之一.文中对COPD气道重构的病理、影像学评估、与微生物的关系、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病原学及其耐药性特点。方法将我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28例进行肺功能测定、痰细菌培养、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肺功能将患者分为Ⅰ组(FEV1≥50%预测值)、Ⅱ组(30%预测值〈FEV1〈50%预测值)、Ⅲ组(FEV1≤30%预测值),分析不同肺功能患者病原学特点和细菌耐药性。结果 128例患者中痰菌定量培养阳性患者96例,阳性率为75.0%,共培养阳性菌10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28株(26.7%),大肠埃希菌24株(22.9%),鲍氏不动杆菌15株(14.3%);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10.5%),表皮葡萄球菌5株(4.8%),肺炎链球菌5株(4.8%);另外白假丝酵母菌7株(6.7%)。部分致病菌呈多重耐药。Ⅰ组患者以痰培养阴性为主,Ⅲ组患者以革兰阳性菌、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各组患者病原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细菌感染种类与患者肺功能有一定关系,患者肺功能越差,耐药菌分离率越高,对该类患者应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分析40例老年COPD患者发生的院内下呼吸道感染者痰标本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离出致病菌株80株,G^-杆菌所占65%。72株取得了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对下列抗生素总的敏感率为:亚胺培南100%,氧氟沙星80.8%,头孢哌酮67.3%,阿米卡星63.5%。结论老年COPD患者发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以G^-杆菌为主,G^ 球菌感染比例近年上升,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细菌感染的作用,比较不同分离菌对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收集按GOLD 2004标准诊断的AECOPD患者的痰标本159例,进行常规培养及细菌鉴定。咯脓性痰的AECOPD患者按痰中主要分离菌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分离菌组与未分离到细菌组(NG),以及正常对照组(NC)痰标本中IL-6、IL-8和TNF-α的水平。结果129例痰标本细菌培养阳性,分别为副流感嗜血杆菌(HP)37例(不包括混合感染,28.7%),肺炎克雷伯菌(KB)26例(20.2%)、流感嗜血杆菌(Hi)21例(16.3%)、铜绿假单胞菌(PA)17例(13.2%),不动杆菌5例(3.9%),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炎链球菌、液化沙雷菌、粪链球菌各4例(3.1%),其他菌7例(5.4%)。其中混合感染20例,均为合并副流感嗜血杆菌。脓性痰97例,按痰中的主要分离菌分为5组:HP组24例,Hi组20例,PA组16例,KB组19例,NG组18例。与NC组比较,PA、Hi和KB组痰中IL-8、TNF-α的浓度显著增高(P均〈0.05),PA组、Hi组高于KB组(P〈0.05)。各分离组痰上清液中IL-6的浓度均显著高于NC组(P均〈0.05),但各分离组间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细菌感染在AECOPD中起重要作用,AECOPD患者痰中出现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尤以PA、Hi及KB引起的炎症为重。  相似文献   

8.
喘息是婴幼儿期常见症状之一。小儿喘息性疾病占住院总数的3.6%~6.8%,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婴幼儿哮喘。1喘息的发生机制1.1呼吸道感染RSV(副流感病毒等)、细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等)和其他微生物侵袭,引起上下呼吸道炎症,以致喉、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及肺泡壁上的上皮细胞肿胀,继而脱落,粘膜分泌增多,积聚于支气管腔内,使换气困难,从而出现喘息。1.2变态反应特异性体质者首次与变应原接触,即产生lgE,它吸附于支气管粘膜下层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的表面。当再次接触同样变应原时,使已致敏的炎性细胞脱颗粒,释…  相似文献   

9.
慢性疾病治疗措施持续有效的充分必要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医学没有关于治疗效果稳定性的系统探索。受中医治病求本的启发,本文提出持续有效的概念,通过与慢性疾病、主动免疫的分析与类比,论证持续有效的可行性,并得出在慢性疾病的治疗中,治疗措施持续有效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在治疗措施引起的间接作用序列中,存在多个相互支持的反馈循环,并且其中至少一个反馈循环能输出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重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目前居全球疾病死亡原因第4位,是当今危害人民健康主要疾病之一。气道重构(mrwayremodeling)是COPD主要病理特点之一,可引起气道阻塞和肺的弹性回缩力下降,在气流受限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北京市当前慢性气道疾病患者诊疗和防治现状.方法 2012年7月10日~7月28日期间对广安门医院呼吸门诊2987名以慢性咳喘为主诉的患者做开放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诊断、治疗用药情况、急性加重次数、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疾病健康管理状况、医疗费用及经济负担,并对上述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为(55.04±15.95)岁,全部研究对象咳喘病史平均为12.45年,明确诊断9.87年,从发病到确诊平均间隔2.58年.因呼吸问题年住院(1.49±0.70)次,年急诊(1.65±0.70)次,年门诊输液(1.61±0.61)次.肺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仪(GOLD)分级与mMRC评分有显著正相关(P=0.036).患者健康知识信息70.60%来源于医生,仅26.50%患者愿意参加慢性气道疾病管理.结论 北京医疗资源和信息量丰富,但慢性气道疾病防治知识普及和认知度仍然较低,疾病早期诊断率低,患者用药依从性差,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低下,导致疾病防治不佳.当前加强慢性气道疾病管理工作及普及相关知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闭合容积(CV)284例的测定结果。并将其与常规肺功能的敏感性进行比较。在吸烟组及慢支组,p<0.01,说明为CV检测小气道病变及轻度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较敏感的方法;而在哮喘、肺气肿及肺心病严重COPD组,P>0.05说明CV不比常规肺功能敏感,失检率亦高。但Ⅲ相斜率较敏感,不失为一种反映COPD的客观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痰热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小气道功能及氧代谢的影响程度。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慢阻肺治疗组)和观察组(加用痰热清治疗组),每组各40例,然后将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小气道功能及氧代谢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7d及14d的小气道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的检测指标,另外氧代谢指标也分别好于对照组相同时间点的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7d及14d的检测结果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小气道功能及氧代谢的影响程度较大,对患者的氧供各方面相关状态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Asthma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airway disease ,(COAD) are chronic inflammatory disorders of the airways which are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widespread airway obstruction that is often relieved by treatment. β2-adrenoreceptor agonists and corticosteriods are the mainstay of the management of this disease. The preferred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of these agents is by inhalation. This allows the drug to be delivered directly to the airway with more rapid relief and fewer side effects than systemic route. The main disadvantage of metered-dose inhaler (MDI) use is that the correct use requires good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与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发病的关系 ,并评价血清和诱导痰中ECP水平的变化在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期中观察的价值。方法 采用高渗盐水雾化诱导痰液 ,以荧光免疫法对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组 (急性期 2 4例 ,缓解期 2 4例 ) ,健康组 ( 12例 )血清和诱导痰中ECP水平分别进行检测 ,并同步测定肺功能 (FEV1/FVC)。结果 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期血清和诱导痰中ECP水平分别显著高于缓解期组和健康组 (P <0 .0 1) ,但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期血清和诱导痰中ECP与FEV1/FVC无相关性 ,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CP在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患者外周血、诱导痰中ECP水平的变化不能作为观察的指标来判断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7.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is a heterogeneous disease characteristic of small airway inflammation, obstruction, and emphysema. It is well known that spirometry alone cannot differentiate each separate component. Computed tomography (CT) is widely used to determine the extent of emphysema and small airway involvement in COPD. Compared with the pulmonary function test, small airway CT phenotypes can accurately reflect disease severity in patients with COPD, which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prognosis of this disease. CT measurement of central airway morphology has been applied in clinical, epidemiologic, and genetic investigations as an inference of the presence and severity of small airway disease. This review will focus on presenting the current knowledge and methodologies in chest CT that aid in identifying discrete COPD phenotyp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动脉硬化状况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道阻塞程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90例高龄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所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进行分组,对两者比值≥50%作为轻中度组55例,两者比值<5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COPD急性加重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记录通气前及通气治疗2小时及24小时后呼吸空气条件下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结果治疗前PaCO2为(78±15)mmHg;治疗后24小时PaCO2为(48±8mmHg),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PaO2为(45±11)mmHg,治疗后24小时PaO2为(87±14)mmHg,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急性呼吸衰竭可有效提高PaO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