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门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通过对54例T2DM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结果 54例患者及家属均与医护人员互动,血糖控制达标率明显提高.结论 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治疗成功的关键,对减缓或避免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家庭的自护行为进行监督和协助,以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方法将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对患者本人实施有关糖尿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同时对患者家属也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和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遵医行为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对延缓疾病进展,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糖尿病治疗理念的更新,如今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由于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终身性疾病,除非有严重的急性并发症必须治疗外,平时是患者在家中自己注射,所以,作为糖尿病患者和家属,必须了解和掌握拜林笔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健康教育及各种并发症的护理措施,包括早期给予预防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耐心地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到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明确治疗与护理的最终目标是预防并发症,使患者进一步积极配合治疗护理。认为相关措施可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避免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从而达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其并发症可影响到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有时甚至危及生命。其治疗目标是防止急性糖尿病并发症,避免和减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的控制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共同努力,这就要求患者及其家属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主动参与治疗。因此,糖尿病教育对保证糖尿病治疗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护理几点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钟俊 《中外医疗》2010,29(5):149-150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控制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共同努力,这就要求患者及其家属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主动参与治疗,因此做好糖尿病人的护理工作对保证糖尿病治疗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治疗目标是防止急性糖尿病并发症,避免和减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针对胰岛素注射的护理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糖尿病治疗理念的更新,如今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由于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终身性疾病,除非有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患者必须住院治疗外.平时患者的胰岛素治疗大都是由医生提出治疗方案,患者在家中自己注射。所以,作为糖尿病患者和家属,必须了解和掌握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模式.方法 对糖尿病低血糖患者32例治疗和整体护理.结果 糖尿病低血糖患者31例好转出院,1例患者呈植物状态.结论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会带来严重的并发症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必须密切动态观察病情,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掌握饮食及运动变化情况,合理使用降糖药物,鉴别Somogyi现象和黎明现象,不可盲目变更药物剂量.防治无症状性低血糖.一旦发生了低血糖反应,应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9.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能使患者及家属了解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更好地配合相关治疗,掌握自我管理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技巧,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家属参与性延续护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12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行玻璃体切割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延续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属参与性延续护理...  相似文献   

11.
通过护士对患者实施切实可行的社区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社区护理教会了患者防止低血糖,指导患者及家属实施合理的饮食护理,指导实施运动治疗,实施有效的药物治疗,指导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使糖尿病患者在社区治疗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定期社区访视督促其正确服用药物,预防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 是继发心血管、肿瘤之后的第三大疾病,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心脑血管病变、失眠、神经病变等多种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为了减少和预防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对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指导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从饮食调节、药物治疗、运动疗法、心理疏导、自我监测、防治并发症等几方面进行健康指导,使之掌握在家中防治此病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对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跟踪营养防治及健康教育干预,根据临床营养学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指导及健康教育,3个月后进行干预效果评价:患者及家属了解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更好地配合相关治疗,掌握自我管理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技巧,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调查了解糖尿病患者家属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状况并进行分析讨论,旨在了解糖尿病患者家属糖尿病相关知识及预防意识的现状,从而为卫生机构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达到预防糖尿病、减少发病率的目的。方法:通过调查问卷对558位糖尿病患者直系亲属(本人排除糖尿病)的糖尿病相关态度及知识需求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的糖尿病家庭成员对糖尿病知识认知水平整体偏低,且在整个认知内容上存在一定偏差和误区;92%的受调者对糖尿病健康教育有需求,特别是在预防措施以及治疗和并发症方面表现出更多的需求意愿。结论:糖尿病患者家属在患者治疗、自我管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协同作用,因此糖尿病的健康教育不应只限于患者,更应该扩展到患者家属,提高对此人群健康教育的重视度,开展多元化的知识普及,使针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更加行之有效,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我院从1997年6月成立糖尿病社区服务中心以来,先后对3500多名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实施了糖尿病社区护理模式,对他们进行了集中管理,使他们得到了终身的保健、护理、治疗,提高了他们的生存质量,降低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  相似文献   

16.
张然 《卫生职业教育》2002,20(11):66-67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需终身药物降糖,配合饮食治疗.因住院时间短,大部分时间需病人及家属自己护理,故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科学护理教育,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这对延缓和防止临床并发症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在社区开展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经验. 方法 研究健康教育对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意义.以糖尿病患者及家属为对象,有目的 、有计划地进行健康教育,宣传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护理知识. 结果 为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糖尿病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结论 为了更好地宣传和预防糖尿病的发病,要求社区的医护人员素质要不断提高,加强健康教育的力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的需求,指导临床护士如何进行护理干预,来满足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需求,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问卷形式随机询问糖尿病患者50例,对入院时、治疗期、出院时患者的健康需求以及糖尿病患者家属的需求,进行等级评定.结果 不管是糖尿病患者在入院时、治疗期,还是出院时,不仅他们对疾病的健康需求很高,而且他们的家属对健康的需求同样很高.结论 护士应热情接待患者,调整好糖尿病患者的心态,与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教育过程中突出其多样化、个体化,强调教育的持久性与延续性,重视教育范围的延伸,这样,才能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控制理想血糖,将少并发症,全面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刘丹  邹云芝 《四川医学》2013,34(7):1120-1121
目的探讨以俱乐部模式对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以糖尿病俱乐部的形式对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并将参加糖尿病俱乐部和未参加糖尿病俱乐部的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会员组规范服药、控制饮食、体育锻炼、定期检查及自我监测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糖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俱乐部健康教育模式可更好地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防止或延缓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苏丽 《中国医疗前沿》2007,2(4):111-112
目的 探讨糖尿病治疗仪治疗糖尿病及早期并发症的效果和护理.方法 采用糖尿病治疗仪对2型糖尿病及早期并发症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在37例患者中经过7~40天的糖尿病治疗仪治疗,三多一少症状都得到了改善,特别是对早期神经系统症状和末梢循环障碍患者效果显著.结论 糖尿病治疗仪治疗糖尿病及早期并发症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