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88例病例均按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诊断~([1])。均为首次发作的脑梗塞,病程在5天之内,均经头颅CT扫描确诊。纳洛酮组:男30例,女14例,年龄45~84岁。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重型8例(18.8%),中型24例(54.5%),轻型12例(27.3%);本组除脑动脉硬化症外,还伴有高血压者22例,糖尿病者5例,冠心病者(心房纤颤)6例。头颅CT诊断:脑梗塞30例,腔隙性脑梗塞12例,多发性脑梗塞2例。对照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45~80岁。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重型7例(15.9%),中型26例(59.1%),轻型11例(25%);本组除脑动脉硬化症外,还伴有高血压者11例,风湿性心脏病者1例,冠心病心房纤颤5例。头颅CT诊断:脑梗塞30例,腔隙性脑梗塞10例,多发性脑梗塞4例。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头颅CT改变经统计学处理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腔隙性脑梗塞的CT和临床特点,为该病诊断与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清华大学医院175例腔隙性脑梗塞病人的临床和CT诊断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男女之比为1.5;1;以60~79岁病人较多,占73.2%;好发部位为基底节区及半卵圆中心区。结论60-79岁的男性应成为放射科CT诊断腔隙性脑梗塞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经颅多普勒(TCD)对CT证实为多管性脑梗塞(MID)68例及健康人40例探测颅内血流速度报告如下。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8例均为1992年6月至1996年11月我院种经内科住院、门诊病人。病例参照Adams分类法[1]。除外脑梗塞灶小于15cm2的腔隙性脑梗塞、脑干梗塞、小脑梗塞。以累及二个及二个以上解剖部位的均经<:T或MRI证实的脑梗塞为观察对象。男49例,女N例。男:女一257:1。年龄39~对岁,平均58.6士94岁。有高血压史39例,1~3次脑梗塞史11例,冠心病11例,糖尿病7例。采用德国EME公司TC-2000型TCD仪,用ZMHZ频率…  相似文献   

4.
腔隙性脑梗塞是指位于大脑半球深部和脑干内的小软化灶,直径约3~15mm。以往需经病理证实。自CT应用到临床之后该病的确诊率大大提高,而且越来越被临床医师重视。目前大约有二十余种不同的腔隙综合征。在脑出血病例中有少部分临床经过酷似腔隙性脑梗塞,现将我科近二年收治的9例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9例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35~68岁。50岁以上7例。动态发病者5例,安静发病4例。8例有高血压病史。症状和体征:4例轻微头痛,无呕吐,均无意识障碍。发病时血压24.0/14.7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CT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腔隙性脑梗塞作为一种独立的缺血性卒中,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将我院50例病人经CT证实为腔隙性脑塞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50例,男42例,女8例。年龄30—81岁,50岁以上占74%。有高血压病史者23例,伴糖尿病3例,发病形式:急性起病28例,慢性起病22例。15例有TIA史。首发症状:20例以偏侧肢体力弱,12例有肢体麻木,10例有言语不清,7例有头晕,1例精神障碍。体征:临床表现一侧  相似文献   

6.
175例腔隙性脑梗塞的CT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腔隙性脑梗塞的CT和临床特点,为该病诊断与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清华大学医院175例腔隙性脑梗塞病人的临床和CT诊断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男女之比为1.5∶1;以60~79岁病人较多,占73.2%;好发部位为基底节区及半卵圆中心区。结论60~79岁的男性应成为放射科CT诊断腔隙性脑梗塞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腔隙性脑梗塞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在伴有心血管疾病的同时,往往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继发性地加重了心肌损害而导致心电图的异常,并可伴有电解质紊乱。现将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72例老年人胜隙性脑梗塞进行了心电图的观察与分析。一、方法与结果72例老年患者均有临床症状而作CT检查证实有胜隙性脑梗塞收治入院。入院24小时内作常规心电图检查与CT对照,并加做血液常规及电解质检查。其结果:男性52例,女性ZO例,年龄:60岁以上52例,70岁以上12例,80岁以上8例。胜隙性脑梗塞发生部位:基底节区60例(脑萎缩44例)。额部12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婴幼儿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诊断价值及预后。方法:对21例婴幼儿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患儿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治疗后的15例患儿进行随访。结果:本组头部MRI检查19例患儿均有异常改变,CT检查13例异常,均保守治疗。结论:烦躁、偏瘫或肢体无力、面瘫、癫痫是婴幼儿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的突出症状;头部MRI或CT的异常征象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本病预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磁共振 (MRI)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腔隙性脑梗死作为一种独立性缺血性卒中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将 2 0 0例经MRI证实为腔隙性脑梗死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 2 0 0例 ,男 153例 ,女 4 7例。年龄在 35~ 4 0岁 12例 ,4 1~ 50岁 2 7例 ,61~ 70岁 12 4例 ,71岁以上 37例。其中有高血压病史 12 9例( 64 5% ) ,糖尿病史 4 2例 ( 2 1% ) ,高血脂症 30例( 15% ) ,心脏病 10例 ( 5% ) ,烟酒嗜好 130例 ( 65% ) ,63例既往有一过性缺血发作史 ( 31 5% )。1·2 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 12 1例 ,慢性起病 79例。首发症…  相似文献   

10.
脑干梗塞的临床特点与MRI检查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MRI较广泛应用以来 ,脑干梗塞的诊断率明显提高 ,且发现并证实许多脑干腔梗的临床表现很不典型 ,现将我院 1996年至 1999年收治的 4 1例脑干梗塞患者的临床特点与MRI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34例 ,女 7例 ,年龄 5 5~ 79岁 ,平均年龄 6 4 2岁 ,全部经头颅MRI检查证实为脑干梗塞。其中有高血压病者 35例 ,糖尿病者 5例 ,冠心病者 3例 ,椎 -基底动脉缺血发作史者 4例 ,有脑梗塞病史者 8例 (其中 5例经治疗后痊愈 ,3例留有不同程度运动障碍 )。1·2 临床症状 本组多数患者为急性或亚…  相似文献   

11.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 2 0 5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subarachnoidhemorrhageTSAH) ,发现有原发发热者15 6例 ,且发热的程度可预示病情的发展及预后 ,今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住院病人 ,均经头颅CT检查证实。其中男 118例 ,女 38例 ,年龄 2~ 5 8岁。车祸 10 7例 ,打击伤 2 9例 ,坠落伤及跌伤 2 0例。合并 :脑挫裂伤 2 5例 ,硬膜下血肿 2 6例 ,硬膜外血肿 10例 ,弥漫性轴索损伤 4 8例 ;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 4 7例。并其他部位损伤者 6 9例。TSAH的分布与文献报道相同 ,以大脑半球沟裂、基底池、环池等…  相似文献   

12.
混合性中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婧 《工企医刊》2003,16(1):57-57
1 临床资料 11例患者中,男8例,女3例;年龄58岁~77岁。即往有脑梗塞病史者7例,4例为首次发病。6例于安静状态下发生,5例于情绪激动、洗澡、打牌等情况下发生。11例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临床表现:病程中有头痛7例,头晕3例,偏瘫9例,双侧瘫2例,有意识障碍者5例,11例患者均于24小时内进行头颅CT检查,均显示两种不同部位、不同性质的病灶,其中血肿位于颞叶1例,基底节区7例,脑室内积血2例、顶叶1例,在异于血肿的部位可见边缘模糊的低密度病灶1个或数  相似文献   

13.
26例急性脑卒中致神经源性肺水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卒中后并发神经源肺水肿(NPE)是神经系统病变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我院自1996年共收治NPE患者26例现将救治体会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脑卒中患者均符合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均经CT证实。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24~72岁,脑出血16例,大灶性梗塞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腔隙性脑梗塞1例,所有病例均无原发心、肺病变。2 临床表现 ①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神经缺损程度评分标  相似文献   

14.
现将哈尔滨市第四医院1994~1995年经CT证实的原发性脑干出血9例的临床与CT资料及预后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例病例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44~80岁,有高血压病病史者5例,有外伤史者1例,无明显诱因2例;活动中起病4例,起病时意识清醒者4例。1·2 临床表现 病人起病时,血压均较高,血压超过22/13KPa5例,伴头痛4例,眩晕3例,呕吐3例,复视3例。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学工程》2016,(8):993-994
目的比较CT和核磁共振应用于腔隙性脑梗死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我院已确诊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4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核磁共振和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的诊断效果。结果 1核磁共振检查出总病灶数量明显多于CT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共振检查的病灶检出率为CT检查的2.7倍。2核磁共振检查检出的459个病灶中,≤5 mm病灶370个,6~10 mm病灶60个,11~15 mm病灶29个;CT检查检出的170个病灶中,≤5 mm病灶70个,6~10 mm病灶58个,11~15 mm病灶42个;核磁共振检查和CT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发病6小时内进行扫描49例,CT扫描均未见显影,核磁共振扫描发现47例显示小片状或斑点状影像。4核磁共振检查时间长于CT检查,平均病灶大小小于CT检查,检查费用高于CT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磁共振检查呈小片状或斑点状,T1T2长信号,DWI显著加深,T2FLAIR高信号;CT检查呈低密度小片状或斑点状显影。结论核磁共振应用于腔隙性脑梗死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与核磁共振( MRI)在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腔隙性脑梗塞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颅脑CT与MRI检查。回顾性地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及阳性检出率。结果 MRI对腔隙性脑梗塞的检出率(100%)明显高于颅脑CT(27.6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腔隙性脑梗塞病灶的敏感度明显高于颅脑CT,并能清晰显示病变的特点,应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科于 1999年 5月~ 2 0 0 0年 12月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脑梗塞 38例 ,取得良好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6 4例脑梗塞患者 ,其中治疗组 38例 ,男 2 9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6 4 2岁。对照组 2 6例 ,男 19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6 2 8岁。两组均为首次发病。脑梗塞部位 :治疗组 :基底节区 14例 ,额叶 5例 ,丘脑 4例 ,枕叶 3例 ,多发腔隙性 12例。对照组 :基底节区 14例 ,额叶 3例 ,枕叶 2例 ,多发腔隙性 7例。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为非同期住院病人。入院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刺五加注射液 6 0~ 80ml加入生理盐…  相似文献   

18.
出血性梗塞是脑梗塞中的一种少见类型,其含义就是先梗塞后出血。本院自1982年引进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以来,现将9例报道如下讨论本组9例梗塞后出血,年龄为48~75岁,男4女5,均有多年的心脏病史,并有心房颤动。突然发生偏瘫者7例、偏盲者1例、癫痫大发作1例。其中例2、3、9经CT扫描发现在相应半球部位有大片低密度区。例1、8病后当天CT扫描未显影。例3、6腰穿压力正常,脑脊浓无色透明。以上6例均可诊断为房颤所致脑梗塞,但分别于病  相似文献   

19.
据国内一项临床研究资料结果证实,糖尿病是腔隙性脑梗塞的高危因素。该组研究了腔隙性脑梗塞患者213例,男性162例,女性51例;年龄为54~84岁,平均66岁。其中合并糖尿病有119例,占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55.9%,而且有年龄较轻、脂肪代谢紊乱重、梗死灶多和病死率高的特点。因此,糖尿病患者要高度警惕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生。同时,腔隙性脑梗塞病人也要警惕糖尿病。  相似文献   

20.
骨骼病变x线平片可基本满足诊断与治疗的需要,为首选检查手段。CT应用则有利于显示解剖结构复杂部位的病变及骨骼病变在软组织与髓腔内侵犯的情况。本文报告6例X线检查病变隐匿或不明确,但经CT检查均发现髓腔内密度异常增高,其中2例经MR证实,结合病史明确了骨骼病变的诊断,以一个方面说明了CT对骨骼病变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对象: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13~60岁。临床均有病骨区疼痛的症状,其中4例伴发软组织肿胀或肿块。骨骼病变包括肺癌右股骨上段转移1例,胫骨上段骨肉瘤、感染各1例,胸骨体外伤1例,股骨、胫腓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浸润各1例。6例均经手术病理或实验室检查并结合临床治疗随访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