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祛瘀方治疗郁热型胃溃疡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郁热型胃溃疡患者60例进行西医常规治疗,另外60例患者进行健脾益气祛瘀方治疗,疗程为4周。结果:相比于西药治疗组,健脾益气祛瘀方治疗组的胃脘灼痛症状明显改善,而且痊愈率(70%)远远高于西药治疗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气祛瘀方能够有效治疗郁热型胃溃疡,副作用小,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方辅助治疗对宫颈癌癌因性疲乏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炎症因子及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71例中晚期宫颈癌癌因性疲乏者均采用同步放化疗方案,其中有39例辅助给予益气健脾方,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癌因性疲乏症的评分情况、炎症因子及无进展生存期等的变化情况。结果益气健脾方辅助治疗组中重度疲乏患者比例明显降低,而轻度疲乏患者比例显著增高(P=0.044),所有患者的疲倦总体评分亦显著降低和得到改善(P=0.021)。益气健脾方治疗组患者(前)炎症因子TNF-α、hs-CRP和IL-6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健脾方治疗组患者在无进展生存期方面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平均总生存时间(OS)方面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36.89±7.59和50.13±9.82,P=0.003;中位OS方面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38.79±7.27和47.29±9.36,P=0.016。结论益气健脾方辅助治疗能显著改善宫颈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症评分,显著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无进展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化瘀方在早期糖尿病肾病预防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益气健脾化瘀方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临床指标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同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益气健脾化瘀方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检测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阻止或延缓病情发展,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益气扶正健脾方联合化疗治疗脾胃虚弱型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口服希罗达片;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气扶正健脾方口服,疗程为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水平、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总有效率7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肿瘤标志物水平(CEA、CA199)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益气扶正健脾方联合化疗治疗脾胃虚弱型晚期胃癌疗效肯定,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化痰协定方联合呼吸机治疗重叠综合征(O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OS患者,对照组40例以常规西医治疗加呼吸机治疗。治疗组40例在治疗组的基础上加服益气健脾化痰协定方,治疗2月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0%,80.0%,治疗后两组ES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肺功能、血气分析、睡眠监测指数均有改善,比较均有差异(P0.05)。结论:益气健脾化痰协定方联合呼吸机治疗重叠综合征有可靠疗效,且疗效优于常规对照组,说明益气健脾化痰协定方联合呼吸机治疗是重叠综合征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联合益气健脾祛湿方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和溴吡斯的明口服,试验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联合口服中药益气健脾祛湿方;治疗3个月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综合疗效以及上睑无力症状、上睑疲劳症状、眼球水平活动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联合益气健脾祛湿方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效果突出,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促进眼部肌肉力量的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20例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脾气虚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案,予以口服莫沙比利治疗;观察组给予内服健脾益气方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对上述两个组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如下所示: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大约是88.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0%,且观察组在改善患者胃部胀满、疼痛、纳差等临床症状方面有明显的效果,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健脾益气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气虚证),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提高临床治愈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益气健脾方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应用奥美拉唑肠溶片及左氧氟沙星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健脾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15%,优于对照组的82.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溃疡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Hp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健脾方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益气健脾活血通络方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活血通络方内服、外敷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虚湿盛、痰瘀内蕴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内服、外敷益气健脾活血通络方,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治疗4周。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后疼痛评分(VAS)、中医症状积分、临床疗效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健脾活血通络方在改善脾虚湿盛、痰瘀内蕴型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疼痛、病情程度指数、中医症状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益气健脾方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的疗效。方法:SD大鼠被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益气健脾方低剂量组、益气健脾方高剂量组和西药组。腹腔注射STZ建立大鼠糖尿病胃轻瘫模型,益气健脾方低、高剂量组和西药组分别用低、高剂量益气健脾方和西药吗丁啉混悬液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均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检测比较各组胃蠕动功能,用酚红灌胃实验测定胃排空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窦肌间c-kit阳性ICC的含量。结果:益气健脾方低、高剂量组和西药组大鼠胃蠕动的频率和幅度、胃排空率及胃窦ICC含量均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且随着益气健脾方浓度的增高,胃排空率、胃窦ICC含量改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健脾方高剂量组与西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益气健脾方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有明确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胃窦ICC含量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探讨健脾益气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作用,从CAG发病的中医病机基础、健脾益气方的立法处方架构、所含药物的药理作用及病证结合的理论应用等角度进行分析研讨,认为脾胃虚弱为CAG的主要病机和病理过程;益气健脾方具有健脾益气、活血行气之效,其组方药物具有改善胃黏膜血流和胃分泌功能、保护胃黏膜屏障及抗癌变的药理作用,并基于"病证结合、方证相应"的理论和方法而发挥作用,其研究为健脾益气方对CAG发挥疗效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朱继臣 《新中医》2014,46(6):77-78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方联合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和左氧氟沙星胶囊口服,治疗组加用中药益气健脾方。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随访6月的复发率。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6月,治疗组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7.7%;对照组有3例复发,复发率为50.0%,对照组复发率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益气健脾方联合西药能明显改善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方治疗缓解期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加用健脾益气方治疗。结果:观察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D-木糖排泄率、胰功肽指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益气方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扶正活血不同组方对肝纤维化大鼠相关血清指标及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CCL加橄榄油复制肝纤维化大鼠,以扶正活血不同配伍组方(活血健脾益气方、活血滋养肝肾方、活血温补脾肾方)灌胃给药,检测肝纤维化大鼠相关血清指标及肝组织Hyp)含量.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扶正活血方对血清指标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ⅢP)、Ⅳ型胶原(Ⅳ-C)均有明显作用(P<0.01,P<0.05),其中活血健脾益气方、活血滋养肝肾方作用较强;活血健脾益气方、活血滋养肝肾方能明显降低Hyp含量(P<0.05).结论 扶正活血不同组方能改善肝纤维化大鼠相关血清指标,对肝组织Hyp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补肾方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于我院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瑞白治疗骨髓抑制,观察组应用益气健脾补肾方治疗,两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健脾补肾方能明显改善化疗所致骨髓抑制,且能明显提高癌症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泻浊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以益气健脾泻浊法拟方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24 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有效率为63.3%,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 0.05);两组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疗效更加显著(P 0.05)。结论 :益气健脾泻浊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肾炎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尿蛋白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方对CAG大鼠血清中Reg I和PCNA表达的影响及病理组织学的变化,探讨益气健脾方对CAG大鼠成模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气健脾方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MNNG联合饥饱失常的综合造模方法制备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10周后观察益气健脾方对CAG大鼠模型成模的影响,并测定血清中Reg I及PCNA表达含量等的变化情况。结果:1益气健脾方不同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对CAG大鼠在一般情况和病理状态等方面均有改善作用。2益气健脾方各组与阳性对照组对血清中Reg I及PCNA含量具有下调作用,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益气健脾方高剂量组优于阳性对照组(P0.05),呈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趋势。结论:益气健脾方对CAG大鼠成模具有抑制作用,能够改善CAG大鼠胃黏膜病理萎缩状态,其机理除与传统中医功效理论和药物组成的药理作用相关,与调控血清中Reg I及PCNA表达亦相关,这可能是其发挥效应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化痰方配合常规西药治疗气虚痰阻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研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益气化痰方。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有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在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健脾益气化痰中药,对于降低血糖,改善症状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从脾论治"法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由国内6家中医院招募的24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益气健脾和血祛痰组"和"益气健脾祛痰化瘀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冠心病基础治疗,治疗组分别给予基础治疗联合益气健脾和血祛痰方或者益气健脾祛痰化瘀方。比较3组患者的心绞痛疗效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记录受试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益气健脾和血祛痰组心绞痛有效率为74.4%,益气健脾祛痰化瘀组心绞痛有效率为74.7%,高于对照组的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绞痛Ⅱ级患者和既往高血脂病史患者两个试验组的心绞痛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个试验组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躯体受限维度改善情况均高于对照组;且心绞痛积分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试验组中医证候计分表总分、主证积分、次证积分与试验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益气健脾和血祛痰组肢体沉重症状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益气健脾和血祛痰组对脘痞症状改善显著高于益气健脾祛痰化瘀组。受试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从脾论治"法联合常规基础治疗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显著,在有效改善心绞痛症状的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血瘀证进行探讨,提出脾胃气(阳)虚是慢性萎缩性胃炎重要的发病基础,胃络瘀阻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病机,宜以益气补中、健脾养胃、活血化瘀、通络消痞为治则,以健脾活瘀方加减治疗。健脾活瘀方由党参、白术、黄芪、丹参、三棱等药物组成,具有健脾养胃、活血通络等功效。临床案例表明:健脾活瘀方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不仅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并可有效治疗胃黏膜腺体萎缩及肠上皮化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