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是反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过程中血管新生、侧枝循环和粥样斑块稳定性的重要指标,监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治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他汀类药物具有一定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防治作用,而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可能是这种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是反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过程中血管新生、侧枝循环和粥样斑块稳定性的重要指标,监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治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他汀类药物具有一定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防治作用,而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粥样癍块稳定性的影响可能是这种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情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 ISA法测定74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至少1支以上冠状动脉狭窄≥50%的冠心病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结果:血清VEGF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明显升高,与正常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稳定型心绞痛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双支和三支血管病变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VEGF水平升高,其升高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病变活动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而促血管新生疗法作为一种新颖的治疗策略,可能为难以接受传统血管重建治疗的患者提供全新的治疗模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目前已知最强的促血管生长因子,在促血管新生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VEGF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内血管新生)的关系以及VEGF基因疗法在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中的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13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中VEGF浓度的变化,并且经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四组。结果血浆中VEGF浓度,冠状动脉无狭窄组为(70.2±10.3)ng/L,狭窄程度≤50%组为(78.5±17.8)ng/L,狭窄程度>50%~80%组为(164.7±21.1)ng/L,狭窄程度>80%(包括严重狭窄)组为(287.9±31.3)ng/L。随着血管狭窄程度的加重,血浆VEGF水平明显升高。结论冠状动脉狭窄的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清中VEGF浓度升高,且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常常导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绝大多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的原因,因此检测高破裂风险的易损斑块,对筛选和干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易损斑块内的一些微观结构如斑块内新生血管、微小钙化、胆固醇结晶,在易损斑块的进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易损斑块内最常见的3种微观结构为重点,综述斑块内微观结构在易损斑块进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猪的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揭示其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的时效关系及机制。方法建造AMI模型猪,共23头,随机分为IABP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治疗组12头,对照组11头,体重25.5~33.5kg,雌雄不限,两组之间的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成功制作小型猪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后,第0、1、7、14天免疫荧光法(West-blot)、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BNP、cTnI、CK-MB、VEGF因子;第0、7、14天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冠状动脉侧支形成;第14天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血管新生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生长阕子(VEGF)含量;病理组织切片、光学显微镜技术评估血管新生。结果①治疗前治疗组及对照组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功能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泵功能及反映泵功能的血清学指标(BNP)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5)。②两组心肌梗死模型不同时段VEGF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对照组的血清VEGF表达从术后第1天起至第7天持续快速上升,至第7天到达峰值,第14天的VEGF表达仍高于第1天。治疗组各时间点的血清VEGF表达趋势与对照组一致,且第7天和第14天VEGF的表达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VEGF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冠状动脉侧支形成,第7天和第14天治疗组冠状动脉侧支形成明显多于对照组(P〈O.05)。结论IABP能够促进血管新生,改善侧支循环形成及心功能。其作用可能与通过升高VEGF达到促进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血管新生是指在原来存在的血管结构上长出新血管的生物学过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主要为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所引起,斑块内血管新生是斑块破裂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而力学微环境与血管新生及微血管破裂关系密切,现阐述力学环境与斑块内血管新生的关系。①血管新生的力学微环境。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因血管平滑肌细胞大量增殖和胶原大量沉积,引起微血管内腔压力增加,包括外膜的血管网所受压力上升,血管网血流压力梯度增强,局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健康对照组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例组血清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进行检测,观察VEGF在健康对照组和病例组以及不同病例类型中的变化情况。方法使用BD Aria流式细胞仪及配套试剂、标准品按使用说明进行检查。结果 VEGF含量在健康对照组及病例组血清中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病例组内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VEGF含量也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 VEGF浓度随着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病程发展而逐渐增加,VEGF的检测对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和病程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角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角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碱烧伤法制作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及RT-PCR法分别检测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和VEGF mRNA的表达。结果 碱烧伤4d后,实验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生成。活化的VEGF的表达在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中有一动态变化,即伤后早期显著增加,4d时最高,7d后开始回落。结论 炎症性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早期过程中,多种促血管生成因子如VEGF显著活化,在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观察短期应用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舒降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等指标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防治ACS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斑块内血管新生由低氧和炎症等因素诱导形成,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通过加剧炎症反应和诱发斑块内出血,影响斑块的稳定性,从而诱发死亡率极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另一方面可缓解斑块内低氧状态,减少细胞坏死,为斑块内有害物质的移出提供通道。抗血管生成治疗虽已投入临床应用,但在动脉粥样硬化方面进展甚小。本文就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发生机制、血管新生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及其相关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h VEGF)裸质粒 DNA直接心肌注射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后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左冠状动脉结扎的急性心肌缺血模型 ,取缺血边缘区以先期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 pc DNA3/ h VEGF1 6 5和真核载体 pc DNA3的 DNA分别多点心肌注射。给药后 4周先行大鼠冠状动脉造影 ,再取材分别行苏木精 -伊红染色、平滑肌肌动蛋白 (SMA)染色和 Northern Blot分析。结果 :给药后 4周冠状动脉造影示治疗组左室造影剂聚集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SMA染色示治疗组新生血管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 ;Northern Blot分析显示治疗组 VEGF m 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结论 :pc DNA3/ h V EGF1 6 5裸质粒 DNA心肌注射能转染心肌细胞并持续表达至少 4周 ,促进了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和侧支循环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途径移植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SMs)对急性心肌梗死兔心室重构和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取日本大耳白兔45只,随机分为3组:经冠状动脉注射SMs移植组(移植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5只。术后4周,检测各组免左心室质量及左心室质量指数,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兔新生血管数目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结果术后4周,与假手术组比较,移植组和对照组左心室质量及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组左心室质量及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降低(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和移植组新生血管数目、梗死心肌组织中VEGF浓度明显增多,而移植组较对照组增多更明显(P0.05,P0.01)。结论经冠状动脉途径自体SMs移植可增加VEGF表达,诱导血管新生,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后,由于微循环功能障碍常会发生无复流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治疗性血管新生通过多种机制修复微血管、改善微循环障碍,为心肌无复流的防治带来新启示。本文就无复流发生机制,以及治疗性血管新生的防治效果和机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随着冠心病监护系统的建立、溶栓治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ICS)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治疗技术的应用 ,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已呈明显下降。但是 ,PTCA术后再狭窄 ,CABG血管狭窄 ,冠状血管多支弥漫性病变等仍待解决。目前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血管新生疗法 ,通过促进心肌缺血小血管生长和侧支循环形成 ,为这类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是目前公认的最具有特异性而强大的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生长因子 ,现对 VEGF基因治疗冠心病的进展综述如下。1  VEGF的生物…  相似文献   

17.
王冰  李晶华  王宗仁 《心脏杂志》2009,21(3):410-413
本文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在血管新生中的生物学效应为基础,围绕着血管新生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作用,讨论了VEGF对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新生的影响,分析了VEGF生物作用多样性可能与浓度相关性调整有关。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种特异性促分裂原,是最重要的促血管新生因子.VEGF在脑梗死后高度表达,在血管新生和神经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其过度表达也会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进而可能加重脑水肿.文章对VEGF及其受体与脑梗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检测20例AML及24例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VEGF的表达。结果AML患者骨髓细胞VEGF的水平(267.35~412.30ng/L)高于对照组(128.17ng/L),化疗后完全缓解组的VEGF水平明显下降(P<0.05)化疗后未缓解组的VEGF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下降(P>0.05)。MDS高危型(RAEB或RAEBt)中VEGF水平与低危型(RA或RAS)及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RAEBt与AML患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ML及高危型MDS患者骨髓中存在血管新生,VEGF在AML及MDS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VEGF的表达与MDS病程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20.
血管新生是恶性肿瘤细胞生长、增殖、转移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之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因子,是血管新生的正调控因子,在肿瘤血管新生中起重要作用。VEGF反义脱氧寡核苷酸(ASODN)可抑制实体瘤的血管生成,是治疗实体瘤的一种新策略。近年来有关研究表明VEGF ASODN也.可抑制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血管生成。现将近几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