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种手术方式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4月至2010年1月,分别采用颈椎前路、后路、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59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病历资料,其中前路手术组24例,后路手术组8例,一期前后联合手术组27例,分析其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恢复、脱位纠正及植骨融合等情况,评估手术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术后脊髓感觉及运动ASIA评分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椎体间移位平均(6.55±2.56)mm,术后为(1.04±0.37)mm,术前脱位椎体间成角(Cobb′s角)平均(16.80±7.02)°,术后为(2.71±1.45)°(P〈0.01);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18个月,椎体间植骨全部融合。结论采用颈椎前路、后路、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得到一定恢复,根据损伤类型、损伤节段以及脊髓受压部位、程度等综合因素选择手术方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术式选择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术式选择和手术疗效。方法 2004年9月~2010年7月笔者对83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应用前路、后路和一期后-前路或是前-后-前联合入路(后路撬拨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前路颈椎损伤节段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钛板(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对比评估的方法,使用测量Cobb角、椎体水平移位和Frankel评分表评价脊髓功能恢复与脊柱损伤重建稳定性等情况。结果 80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在手术参数、术后力学参数方面对其进行比较,联合入路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较单纯前路或后路组长,神经学方面,7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无恢复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脊髓功能平均提高1.1级。术后4~6个月摄片融合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应用一期联合手术入路在复杂下颈椎骨折脱位方面较单纯前路或后路手术具备更宽的适证,需要掌握严格手术指征和根据病情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颈椎骨折脱位手术治疗方法在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方面的作用.方法 对34例此类患者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获得随访32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结论 在患者全身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进行积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颈椎骨折脱位手术治疗方法在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方面的作用。方法 对34例此类患者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获得随访32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结论 在患者全身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进行积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上颈椎合并远隔颈椎骨折脱位一期前后路手术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Ye X  Jian L  Yuan W  Ni B  Chen D  Li J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5):315-317
目的:通过一期前后路手术来评价该方法治疗上颈椎合并远隔颈椎骨折脱位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对1996年5月至2000年6月入院的10例上颈椎与远隔颈椎同时存在骨折脱位的患者进行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从30-68岁不等。下颈椎骨折和/或脱位主要采用前路手术,包括椎体次全切或单椎间隙椎间盘切除,髂骨块移植,带锁钢板内固定。上颈椎骨折脱位主要采用后路手术,利用Apofix系统、Atlas线览系统或Axis系统进行复位植骨固定。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颈托保护;对同时伴有脊髓损伤者,尤其是累及C4以上水平,呼吸受累者,可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术后均行重症监护,术后平均随访2年5个月。结果:10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复位固定,植骨区域均获得骨性融合,无神经损伤加重,植骨块移位或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复位,减压、植骨和内固定,重建上颈椎合并远隔颈椎骨折脱位后的稳定性,可提供即刻的坚强固定,避免术后Halo支架或颅骨牵引,便于术后护理和尽早开始功能锻炼,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2004年1月至2010年8月我科共收治45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其中30例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钛板内固定术,效果满意,复位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对1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行前路减压、复位、植骨、骨固定。结果:17例均完全复位。平均随访24个月,颈椎间隙高度和生理曲线维持良好,植骨均融合,无明显并发症。10例脊髓不完全损伤者神经功能按Franke1分级提高1~2级。认为对下颈椎骨折脱位必须早期手术,选择前路手术治疗可获得令人满意的复位及恢复椎体的高度以获得即刻稳定性重建。  相似文献   

8.
颈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颈椎骨折脱位是因多种暴力导致颈椎生理解剖异常、椎间失稳,常伴有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其致死、致残率较高.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2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方式选择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外科术式选择及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73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患者,采用前路、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进行下颈椎减压或重建,其中前路手术组40例,后路手术组26例,前后联合手术组7例。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固定节段、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和椎体复位情况等。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1.2个月,植骨于术后3~4个月内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骨不连发生;术中均无脊髓、大血管、气管、食道等损伤;前路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平均固定节段上少于后路手术;所有患者的术前JOA评分和颈椎复位参数较术后均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用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不稳均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根据颈椎损伤机制、损伤部位及类型采取适合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曹海云   《中国医学工程》2011,(7):97-97,100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骨质疏松的术中防治措施。方法对2006年至2011年03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3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骨质疏松患者,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前路治疗组和前后路联合治疗方式,对其进行相应处理。结果 13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充分做好防治措施,可以明显提高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前路手术方法治疗陈旧性下位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陈旧性下位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对所有的病人术前进行颅骨牵引,前路手术方法是椎间盘摘除和椎管减压后应用撬拨法进行复位,成功者椎间钛网植骨、前路锁定钢板系统固定;未复位成功者行椎体次全切椎管减压和钛网植骨、前路锁定钢板系统固定。结果:38例患者中30例获得完全复位,8例未获得复位,复位率为78.6%,所有病人术后神经系统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无术中、后并发症。术后随访平均24.5个月,未见内固定失败,所有病人均获得良好骨融合。结论:前路椎间撬拨法进行陈旧性下位颈椎骨折脱位复位是一种成功率较高的手术方法,对未复位者进行椎体切除同样可以达到相同的减压、固定和融合效果。  相似文献   

12.
报告采用椎弓根钢板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4例。这是一种技术较简单而固定效果较确实的治疗颈椎骨折的方法。本文详细描述了手术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脱位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62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行科学的、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结果本组62例无一例发生坠积性肺炎、褥疮及泌尿感染等并发症,伤口I期愈合,未见颈椎内固定及植骨块移动,神经功能均较术前好转,日常生活可逐渐自理。结论科学、系统、全面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确保手术成功与促进患者功能重建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张朝晖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2):109-111
目的对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围手术期系统的护理,以促进患者功能重建,确保手术成功。方法对68例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气管、食管牵拉训练及大小便训练,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褥疮与泌尿系感染,功能锻炼指导。结果本组未发生并发症,伤口Ⅰ期愈合,随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未见颈椎内固定及植骨块移动,神经功能均较术前好转,肌力增加或恢复正常,日常生活可逐渐自理。结论对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应用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减少并发症、确保手术成功与患者功能重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路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09年7月-2012年1月确诊为下颈椎骨折脱位的3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皆行颈椎CT扫描,充分评估下颈椎骨折脱位及脊髓压迫程度。术中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术联合前路内固定术治疗,术后辅以康复治疗效。结果:术后随访7~21个月,39例患者脱位完全复位,损伤节段稳定,均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脱出及神经、血管、食管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均未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JOA评分治疗评分改善率为43.17%,神经损伤均有恢复,脊髓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级。结论:对于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前路内固定术联合后路减压复位术具有有效、安全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内固定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颖  蔡燕玲 《河北医学》2008,14(11):1351-1353
目的:研究及探讨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内固定围手术期护理特点.方法:对28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内固定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经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很好的配合、术后正确的功能练习,除1例因脊髓横断需进一步恢复功能外,其余患者均治愈或基本治愈出院.结论: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内固定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对预防并发症,加速病人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策略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影像学表现的不同,对2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分别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或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前、术后采用Frankel分级和JOA17分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Frankel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前JOA评分为(5.3±2.5)分,术后随访末次JOA评分为(12.2±3.7)分,改善率为59%,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手术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患者中,采用经前入路手术16例,经后入路手术38例,随访3~28个月,平均16个月.经后入路38例中断钉2例,退(松)钉3例,经前入路骨折均完全融合无断钉、退钉现象.前入路、后入路患者脊髓神经损伤均恢复,肌力提高1~3级.结论 前和后入路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应根据病情决定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