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10例巨大肾上腺腺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巨大肾上腺腺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巨大肾上腺腺瘤的临床和CT资料,回顾性分析肾上腺腺瘤较少见的影像征象,10例均做CT平扫和增强检查。结果:10例巨大肾上腺腺瘤,均单发,右侧4例,左侧6例,肿瘤最小径5.4cm,最大径17.5cm,2例腺瘤内有出血、钙化、囊变;增强后腺瘤轻-中度强化7例,明显强化3例。结论:肾上腺腺瘤虽然为常见病,但有时也会长得很大,平扫密度不均匀,增强后明显强化,CT表现不典型。  相似文献   

2.
肾上腺转移癌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CT的广泛应用,CT对肾上腺转移癌的检出率有明显增加。我院2004年6月~2006年12月行CT检查的病人中共发现肾上腺转移癌患者65例。现对其临床资料及CT表现进行分析,以探讨本病的CT表现,增加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各类肾上腺肿瘤的CT征象,结合病理结果分析CT对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结果]不同种类肾上腺肿瘤CT表现不一,13例醛固酮腺瘤,肿块小,细胞内含脂质而密度低,8例皮质醇瘤,肿块稍大,中等密度,3例嗜铬细胞瘤,肿块较大,内含低密度脂肪成分,10例肾上腺转移瘤表现多样,肿块较大,密度不均匀.[结论]综合分析肾上腺肿瘤的各种征象,密切结合临床表现,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对大多数病例做出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4.
肾上腺肿瘤的CT、MRI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和比较CT、MRI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4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肾上腺肿瘤的CT、MRI表现.结果 CT、MRI对肾上腺肿瘤定位、定性(区分良、恶性肿瘤)及判断肿瘤组织学类型的准确性分别为94.02%、91.85%、89.13%和98.15%、95.15%、90.74%.CT像素矩阵图上,25例(75.76%)肾上腺腺瘤内有轻度负CT值区域,非腺瘤无此征象.13例腺瘤在MRI反相位(OP)图像上的信号强度(SI)都有明显下降,SI指数平均(52.65±18.01)%;非腺瘤的信号强度无明显下降.结论结合临床表现和生化检查,CT、MRI能诊断大部分肾上腺肿瘤,两者的诊断价值相似,MRI对较大肿瘤的定位、定性及判断肿瘤组织学类型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肾上腺肿瘤的影像学检查,进一步探讨CT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55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的肾上腺肿瘤的CT特征并与B超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无功能性腺瘤的平均长径大于6cm,边界多清;功能性皮质腺瘤多较小,11/12例见同侧正常肾上腺组织;嗜铬细胞瘤多密度不均匀,边界清;髓脂瘤CT值多为负值;皮质腺癌直径多大于6cm,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转移瘤8/10例直径小于3cm,多伴原发肿瘤及其它脏器转移瘤的存在。肾上腺肿瘤CT定性符合率85.5%,定位符合率96.4%。结论:CT对肾上腺肿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各肿瘤之间的鉴别诊断特性较其它影像学检查优越。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及特征,探讨鉴别诊断依据。材料与方法:搜集有完整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38例,分析其大小、边缘、形态、密度及强化特征。结果:良性肿瘤体积一般较小,密度均匀,边界清楚。恶性肿瘤表现为不规则,分叶状,密度不均匀,强化可于肿瘤周边出现不规则低密度区的肿块。结论:CT对肾上腺肿瘤检出率高,在定性诊断上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上腺肿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对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肾上腺肿瘤的CT和其中10例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皮质肿瘤9例,其中肾上腺腺瘤样增生3例,腺瘤4例,皮质腺癌2例;髓质肿瘤9例,包括嗜铬细胞瘤5例,转移瘤3例,神经母细胞瘤1例;间质肿瘤9例,其中骨髓脂肪瘤4例,神经纤维瘤、囊肿、淋巴瘤、间皮瘤恶变、间叶组织来源恶性肿瘤各1例。结论肾上腺肿瘤有一定的影像表现特点,诊断须结合临床,一些间质原性实质肿瘤的影像诊断困难,需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与CT对肾上腺肿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8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84个病灶超声检查及CT检查资料,并与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其中4例患者2个病灶,其余76例患者肿瘤单发.84个肿瘤包括库欣皮质腺瘤13个,醛固酮皮质腺瘤22个,皮质腺癌7个,无功能皮质腺瘤6个,肾上腺转移癌22个,嗜铬细胞瘤14个.结果 本组84个肾上腺肿瘤超声检查检出78个,CT检出80个,超声检查与CT定位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9%(78/84)、95.2%(80/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0.05);结合检出病灶超声表现、CT表现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判断,最终超声检查及CT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5%(76/84)、88.1%(74/84),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248,P>0.05).本组超声检查检出的78个肿瘤中,38个肾上腺皮质腺瘤及13个嗜铬细胞瘤超声声像图表现为低、弱或等回声结节与团块,境界清楚,有7个瘤体因伴液化坏死及钙化,内部回声不均匀;7个皮质腺癌及20个肾上腺转移癌表现为低、弱回声结节或团块,形态不规则,境界不清或呈浸润生长,内部回声不均匀,5个瘤体伴液化坏死及钙化.CT检出80个肿瘤中,39个肾上腺皮质腺瘤及13个嗜铬细胞瘤多表现为境界清楚、密度均匀的结节与团块,其中5个瘤体伴液化坏死及钙化密度不均匀;7个皮质腺癌及21个肾上腺转移癌CT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或不清、密度尚均匀或不均匀的结节与团块;增强扫描13个嗜铬细胞瘤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其中1个同时检出大网膜异常强化灶;7个皮质腺癌为中度或明显不均匀强化;其余多为轻-中度强化.结论 超声检查和CT诊断肾上腺肿瘤的符合率均较高,但也都存在不足之处,因此应根据肾上腺肿瘤大小和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超声检查简便易行,且无辐射,可作为肾上腺肿瘤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脾脏肿瘤的CT表现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脾脏肿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脾脏肿瘤的CT资料。结果 16例中,脾良性肿瘤有海绵状血管瘤4例,错构瘤2例,淋巴管瘤1例;脾恶性肿瘤有脾继发性淋巴瘤5例,转移瘤3例,血管肉瘤1例。脾血管瘤和错构瘤均表现为局限性突起,多强化明显;脾淋巴管瘤间隔强化。脾恶性肿瘤多表现脾体积弥漫性增大,轻度强化。结论 脾脏诸肿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良恶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T在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病例。结果 皮质腺瘤30例,瘤体直径多为1.0—5.0cm,密度均匀但较低,强化较轻;髓样脂肪瘤8例,瘤体内有特征性脂肪密度;嗜铬细胞瘤12例,瘤体多较大,平扫密度不均,增强后实体强化明显;皮质腺癌3例,瘤体较大,呈分叶状,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增强后环状强化;肾上腺转移瘤5例,多为双侧,瘤体大,呈分叶状,增强实体部分强化。结论 结合临床特征,CT可较好的诊断肾上腺肿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肾上腺囊肿的CT、MRI表现,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肾上腺囊肿的CT、MRI表现.结果 10例肾上腺囊肿,6例行CT检查:囊肿壁薄、均匀,1例囊壁有钙化,1例囊内可见分隔,分隔上见点状钙化灶.平扫囊内密度均匀,CT值约为15 HU~30 HU,增强扫描囊内均未见强化,1例囊壁轻度强化,5例囊壁及分隔均未见强化.4例行MRI检查:囊内均呈长T1、长T2信号,囊壁呈长T1、略长T2信号,增强扫描囊内和囊壁均未见明显强化.结论 肾上腺囊肿的CT、MRI表现具有特征性,有助于临床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表现,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本文报道螺旋CT检出的7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并分析其CT征象,包括男性1例,女6例,年龄30-76岁,平均56岁。其中5例肿瘤起源于右侧肾上腺,1例起源于左侧肾上腺,另外1例为双恻性髓样脂肪瘤。结果 CT检查显示所有病例均起源于肾上腺并检出瘤体内脂肪成分,所有瘤体均位于肾上腺内外侧肢夹角的后方。肿瘤中6个以脂肪成分为主,2个以软组织成分为主:3个肿瘤中见点状钙化;2个以软组织成分为主的肿瘤可见完整的包膜,而6个以脂肪成分为主的肿瘤根据CT图象未能显示肿瘤包膜。在3例患者的对侧正常肾上腺周围可见大量脂肪。结论 螺旋CT薄层扫描可提供肾上腺髓样脂肪瘤详细解剖细节,有较高的诊断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MSCT表现及其动态增强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5例,术前经多排螺旋CT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仔细复习CT扫描结果和手术病理作对照分析.结果 15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位于左侧肾上腺6例,右侧肾上腺8例,双侧肾上腺1例.肿瘤直径1.5~...  相似文献   

15.
眶部肿瘤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见眶部肿瘤的CT表现,材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治疗证实的眶部肿瘤共25例,对它们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球内肿瘤4例,视网膜母细胞瘤3例,黑色素瘤1例,肌锥内肿瘤6例,海绵状血管瘤和淋巴瘤各2例,淋巴管瘤和炎性假瘤各1例,肌锥外肿瘤8例,炎性假瘤,泪腺混合瘤及皮样囊肿各2例,泪腺囊肿和畸胎瘤各1例;眶上缘皮下肿瘤4例,毛细血管瘤和表皮样囊肿各2例,另3例炎性假瘤有眼外肌和/或泪腺受累,结论:眶部肿瘤的CT表现各有其特点,结合临床及CT检查即可做出一定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6.
肾上腺占位病变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对肾上腺占位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占位患者CT图像,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76岁,平均年龄34岁;有临床表现22例,无临床症状者8例,均与B超对照观察重建,CT对肾上腺占定位清楚,敏感性为97%(B超63%),根据占位病灶内各种组织不同CT值的测定,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CT对肾上腺占位定性明确,准确性为93%(B超46%)。在各类肾上腺占位病变中,髓样脂肪瘤、血肿及囊肿的CT表现具有特异性,对独立作出诊断;嗜铬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结核干酪灶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而其它肾上腺皮质良、恶性占位灶的CT表现亦具有特点,CT可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并能对恶性肿瘤作出术前分期及估计预后。结论 CT是发现和诊断肾上腺占位的首选方法与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肾上腺神经鞘瘤的CT和MR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神经鞘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2例肾上腺神经鞘瘤均单发,其中左侧8例,右侧4例,肿瘤体积1.75 cm×1.64 cm×2.91 cm~12.56 cm×9.63 cm×25.26 cm,CT平扫8例为均匀等密度或略低密度,4例密度不均,内有坏死、囊变,其中1例伴少许钙化,平均CT值15~40 HU,增强后呈轻至明显强化,实质部分强化均匀,囊性部分无强化。MR平扫示肿瘤在T1WI表现为等或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1例肿瘤信号均匀,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3例由于坏死、囊性变信号不均。结论 CT和MRI显示肾上腺区病变具有完整包膜、内部囊性变、出血、钙化及渐进式强化等为肾上腺神经鞘瘤主要影像学特征,可提示肾上腺神经鞘瘤诊断、并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肾上腺皮质腺瘤宽体探测器CT灌注成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皮质腺瘤患者的宽体探测器CT扫描资料。CT灌注(CTP)扫描采用16cm探测器覆盖的轴扫模式,ASiR-V50%,注射对比剂6 s后开始行CTP数据采集,共采集26期图像,在第22 s、51 s及153 s获取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增强图像。测量肾上腺腺瘤(A组)和对侧正常肾上腺结合部(B组)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P)及表面通透性(PS)值。比较2组间各参数值的差异,并评价辐射剂量。应用ROC曲线分析CT灌注参数对肾上腺腺瘤的诊断效能。结果 A组的BV、MTT及PS值均低于B组(P均<0.05),2组间BF、T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BV、MTT及PS值诊断肾上腺腺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0、0.762及0.831,以PS值1.37 ml/(100g·min)为阈值诊断腺瘤的敏感度为95.2%,特异度为81.0%。平扫、CTP) 含增强三期)的有效辐射剂量(ED)分别为(3.20±0.57)、(19.98±1.95)。结论 宽体探测器CT灌注成像可为诊断肾上腺皮质腺瘤提供高质量常规三期强化图像,同时提供有效的定量灌注数据。PS值对腺瘤有较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