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股沟疝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多采取手术治疗,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率达11.3%[1].无张力疝修补术目前已逐渐成为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首选方法[2].我科自2002年10月至2008年10月应用强生3DP补片进行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共58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腹股沟疝的修补术式较多,传统的术式均是有张力缝合.无张力疝修补术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因其有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目前已逐渐成为腹股沟疝修补的首选方法[1].我院自2005年3月至2007年5月共完成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mesh plug hernia repair,简称Mesh plug修补术)4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疝是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绝大多数是腹外疝,而在腹外疝中腹股沟疝占90% ~ 95%.美国、加拿大和一些欧洲国家的有关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腹股沟疝的发病率为1‰~ 5%‰[1].在我国尚无全国性的腹股沟疝流行病学资料.目前最有代表性的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包括平片修补法(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充填式网塞修补法(Rutkow术式)和腹膜前修补术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极大地降低了术后复发率,但随之术后疼痛、异物感等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据报道,疝修补术后1年的慢性疼痛发病率为0.7%~28.7%,结合每年接受手术的患者的庞大基数(美国每年超过80万例疝修补术),术后疼痛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2].  相似文献   

4.
腹股沟疝分为斜疝和直疝,以男性患者占大多数,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5:1,其中斜疝约占全部腹股沟疝患者的85%~95%[1].传统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方式为疝囊高位结扎术和疝修补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逐步开展了应用补片的无张力疝修补术.我院自2002年起开始应用补片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至2008年12月已进行75例,手术效果良好,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已经成为腹股沟疝的主要治疗方式[1].随着材料学的发展,修补材料的组织相容性越来越好[2].与传统手术比较,伤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一旦发生术后感染,处理方法相对于传统手术复杂、棘手[3].我院使用脱细胞基质材料生物补片治愈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感染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及多发疾病。1989年,美国外科专家Lichtenstein等[1]将聚丙烯补片用于疝修补术,创新性提出无张力疝修补的概念并逐渐推广至临床。至今,补片修补已成为腹股沟疝手术的首选。美国每年约有80万人接受腹股沟疝手术治疗,其中大约90%的腹股沟疝患者采用了补片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2]。近年来,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及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  相似文献   

7.
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较常见,传统疝手术的复发率为10%~15%[1].20世纪初80年代末首先在美国推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本院自1999年10月至2004年5月,采用这新技术治疗76例复发性腹股沟疝.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相对于传统的疝修补手术,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具有许多优点,如术后疼痛轻、卧床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等.近年来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逐渐替代了传统的修补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患者对术后疼痛、异物感等术后并发症问题越来越关注.据报道,疝修补术后1年的慢性疼痛发病率为0.7%~28.7%,结合国内每年接受腹股沟疝手术的庞大的患者人群,术后疼痛已成为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普外科2003年2月-2010年2月为1318例入组患者行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现总结术后并发症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Lichtenstein于1986年首次提出无张力疝修补(tension-free repair)的理念[1],这是疝修补手术的里程碑,标志着现代疝外科的来临,从此,无张力修补尤其是Lichtenstein手术逐渐成为腹股沟疝修补的标准术式.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无张力修补术明显降低了术后复发、慢性疼痛且更快康复[2].同时,各种改进的补片和改良的术式不断涌现,如Rutkow、Millikan、Gilbert、Kugel、Modified Kugel、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全腹膜外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等,丰富了无张力修补适应证的同时,也增加了术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并发症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用Mesh补片替代张力性修补术,手术设计合理,复发率低[1~3]。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我们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317例,其中15例出现术后并发症(4.7%),报告如下。愈。Rutkow等[1]于1995年报告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2 403例,经6年随访初发疝术后复发率为0.1%,复发疝术后复发率为2%。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疝复发,可能主要与技术因素有关,本组2例复发疝,均为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开展初期手术后复发病例,我们发现疝复发是由充填物与耻骨结节之间突出或由于补片移位造成腹股沟管后壁薄弱而形成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比较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及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2~ 2 0 0 4年采用传统方法修复腹股沟疝 43 7例 ,2 0 0 0年后另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 15 0例及腹腔镜疝修补术 40例。结果 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 ( 65±2 5 )min ,无张力修补组为 ( 4 5± 2 0 )min ,腹腔镜疝修补术组为 ( 5 0± 2 5 )min。术后随访 1~ 4年 ,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组为 5 .72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组为 2 .92 % ;腹腔镜疝修补术组为 2 .5 %。结论 同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比较 ,无张力修补术和腹腔镜疝修补具有手术时间短、痛苦小、复发率低的特点 ,腹腔镜疝修补手术区疼痛更轻 ,特别适用于双侧疝和复发疝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三种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分析探讨女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原则。方法选取我院2001年1月至2007年5月行腹股沟斜疝或直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女性患者5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Lichtenstein平片无张力修补术16例,应用疝修补装置(PHS)无张力修补术20例,应用疝环充填式(Mesh plug)无张力修补术18例。结果应用疝装置修补术效果好,无复发及遗漏疝病例,平片无张力修补术及网塞修补术较疝修补装置,遗漏股疝的发生率高。结论女性腹股沟疝应当选用全耻骨肌孔修补的无张力修补术式。  相似文献   

13.
<正>腹股沟疝属于腹部外科多发病与常见病,通常分为直疝和斜疝[1]。直疝多发于中老年,斜疝多发于青壮年[2]。目前,临床治疗方法多采用手术治疗。自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临床以来,已逐渐取代传统疝修补术,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承德市第六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36例,采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经腹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临床效果的  相似文献   

14.
自1986年Lichtenstein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术”概念[1],无张力疝修补已经成为治疗腹股沟疝的经典术式。网塞填充式疝修补方法更被广大临床医师所使用。2006年5月至2012年5月,山东省胶州市人民医院收治腹股沟疝患者50例,均行网塞填充式修补术,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尤张力蛳修补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常用方法,目前有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收集我院2005年3月-2009年3月采用平片式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161例腹股沟疝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于术方法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疗效中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病例共98例,其中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78例,传统疝修补术20例,对患者手术时间、下床行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阴囊积液情况及是否复发进行比较。结果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相较于传统术式,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下床活动时间显著提前,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出现阴囊积液比例明显减少,复发率显著下降。结论与传统术式相比,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的治疗中具有显著优势,更适合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17.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的概念和技术,目前已被大多数外科医师所接受[1],然而感染、慢性疼痛、浆液肿仍是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的主要并发症[2].我院自2008年6月开始,应用超普疝装置(ultrapro hernia system,UHS)修补腹股沟疝,至2013年4月共完成748例,其中发生切口感染7例,现对7例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进一步防治腹股沟疝术后切口感染提供经验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在dHL腹股沟嵌顿疝手术中的应用;腹膜外平片法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复杂腹股沟疝中的应用;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Millikan与Rutkow术式治疗腹股沟疝的比较;择期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的合理性;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438例腹股沟疝;  相似文献   

19.
美国医师Lichtenstein于1986年率先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术(tension-free hernioplasty)概念.无张力疝修补术以人工生物材料作为补片用以加强腹股沟管的后壁,此法克服了传统手术(即不用补片的缝合修补法)对正常组织解剖结构的干扰,层次分明,而且修补后周围组织无张力,故命名为"无张力疝修补术".目前常用的有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1].  相似文献   

20.
传统与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观察。方法共有106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成传统组和无张力组,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切口疼痛等方面优于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