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分析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 通过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文献复习,详细分析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病理特点、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 胸部CT、纤支镜是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主要诊断方法,外科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结论 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发病率低,早期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原发性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18例原发性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患者,占同期3116例肺癌住院患者的0.58 %。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肺叶切除术5例(包括肺袖状切除术1例),肺楔形切除术2例,开胸探查术1例;10例行辅助化疗。高度恶性型13例(72.22 %);低度恶性型5例(27.78 %)。17例肺癌患者TNM分期Ⅰ期4例,Ⅱ期2例,Ⅲ期3例,Ⅳ期8例。术后随访,1年生存14例,3年生存8例,5年生存4例。结论 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疗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主要方法;对高度恶性肿瘤,术后主张行辅助放化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低度恶性肺黏液表皮样癌的诊断、发病年龄、影像学特点、临床特点、外科治疗、随访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总结5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行肺叶切除术3例,肺叶切除加支气管袖状切除1例,肺楔形切除1例,并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5例术前经影像学检查均确诊为恶性肿瘤,3例中央型术前行纤支镜检查,其中1例考虑肺黏液细胞癌,1例查出癌细胞,1例未查出癌细胞.4例完全切除病例均未发现淋巴结转移.术后随访1、3、5年生存率均为100%.结论:低度恶性肺黏液表皮样癌经彻底手术切除可获治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提高临床医师对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认识.方法 我院共收治,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7年8月至2014 年2月收治的12例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患者中,男6例,女6例;年龄13~63岁,平均年龄41.1岁;有抽烟史5例,无抽烟史7例;病程16 d~2 a,多集中于1~3个月;病变位于段支气管及以上气道者9例,位于肺内者3例;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9例,咯血或痰中带血丝3例,发热3例,胸闷、呼吸困难6例;低度恶性者10例,高度恶性者2例;行手术治疗10例,化疗1例,放疗1例.随访结果显示,1 a生存率91.7%、3 a生存率75.0%、5 a生存率65.6%.结论 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临床少见,多见于青年,症状不典型,低度恶性患者居多,治疗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措施有望改患者生存时间,其预后与病理分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我院发现1例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并检索了国内1995年~2004年十年间报道的96例共97例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将我院发现1例,并以"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为关键词,检索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95年~2005年十年间个案报道的96例共97例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临床表现:该病发病率男性稍高(男:女=50:46).首发症状虽可各异,但多以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为主要症状,一部分为体检发现;(2)诊断:胸部X线、CT发现肺部病变,但确诊要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经皮肺穿刺活检、手术病理证实;(3)治疗和预后:目前认为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部分高度恶性者术后辅以化疗预后较好,3、5、10年生存率较高,但因资料不全,无法统计.结论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起源于支气管粘液腺,具有低度恶性的特征,罕见.目前认为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支气管腺样囊性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原则。方法 1980年1月~1997年5月手术治疗8例原发性支气管腺样囊性癌,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 原发性支气管腺样囊性癌占同期原发性肺部恶性肿瘤的0.48%(8/1676);男性5例,女性3例;中心型6例,周围型2例;除1例肿瘤固定不能切除外,余7例均行手术切除,且其中4例存在癌残留。3年生存率为83.3%(5/6),5年生存率为60%(3/5)。结论 原发性支气管腺样囊性癌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主、叶支气管,X线表现与肺癌不易区别,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最重要。目前认为手术切除是腺样囊性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即便是姑息性切除,术后也能生存多年。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肺部低度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部低度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方法 总结并分析了我院胸外科自1956年2000年间手术治疗89例原发性肺部低度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89例中,支气管类癌54例。粘液表皮样癌18例,腺样囊性癌17例,行气管内肿物单纯切除3例,肺叶切除49例,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14例,全肺切除14例,肺楔形切除6例,全组无手术死亡,随访资料统计显示支气管类癌的5年生存率为91.3%,腺样囊性癌的5年生存率为70.6%,粘液表皮样癌的5年生存率为100%,未出现复发及转移,结论 支气管炎癌,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是一组低度恶性的肺部肿瘤,主要好发于主支气管和叶支气管,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肺部反复感染和间断血痰,胸部影像学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多能获得明确诊断,其治疗手段主要是外科手术,切除范围取决肿瘤的部位和受阻塞的肺组织的情况,常规肺叶切除和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是主要的外科手术式。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 分析肺原发性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探讨其诊断标准及预后。[方法] 对31例肺原发黏液表皮样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1例黏液表皮样癌患者中,低级别者13例,高级别者18例。患者多表现为咳嗽及痰中带血,偶有胸痛、胸闷和发热等症状。其中单纯肺楔形切除2例,单纯部分肺叶切除7例,部分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14例,单侧全肺叶切除2例,6例无手术适应证。低级别和高级别患者手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是100%、100%和63.6%、54.5%。[结论] 肺原发性黏液表皮样癌是肺部少见的恶性肿瘤。组织形态学及生物学行为与涎腺的黏液表皮样癌相似。确诊主要靠组织病理学,并辅以免疫组化标记。此类型肿瘤生长缓慢,手术易切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上叶肺癌术后支气管切缘癌残留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癌术后支气管切缘癌残留的相关形成因素 ,确立避免和减少切缘癌发生的策略和方法。方法 分析1994年至 2 0 0 2年经手术治疗的 60例上叶肺癌 ,在不同肿瘤分期、病理类型、手术适应证与扩大的手术适应证、术前纤维支气管镜所见、不同手术方式、支气管残端不同缝合方法及术中是否行残端快速冷冻病理检查等诸因素 ,对术后支气管残端癌残留形成的影响。结果 在 60例中手术后出现残端癌残留 10例 ,残端癌发生率 16.7% ,术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能够在支气管腔内观察到肿瘤的 19例为中心型肺癌 ,其中残端癌残留 7例 ,阳性率高达 3 6.8% ,术前支气管镜检查阴性 41例为周围型 ,其中出现残端残留 3例 ,支气管残端癌发生率在中心型肺癌比周围型高 (P <0 .0 5 ) ;手术中未做残端冷冻病理检查的 5 6例 ,术后残端癌残留阳性 10例 ,其中 6例肺叶切除术后残端阳性者 ,分析其为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 ;在肺叶切除术中通过冷冻病理检查发现支气管残端阳性 2例 ,术式改变为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结论 严格掌握肺癌手术的适应证并选择合理术式 ,术中支气管残端快速冷冻病理检查应作为肺癌外科的手术常规  相似文献   

10.
鼻咽黏液表皮样癌治疗方法与结果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本院近13年来收治的11例鼻咽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治疗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法 .方法 11例患者全部均经病理证实.病理高分化1例,中分化2例,低分化7例.治疗上2例患者采用单一手段治疗(1例放疗、1例手术),9例采用手术加放疗(6例术前放疗、3例术后放疗).结果 随访8~153个月,中位值41.5个月.除1例死于心功能不全、1例失访外,余9例截至随访13期均存活.其中6例无瘤存活,3例原位带瘤生存.随访过程中无一出现颈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结论 鼻咽黏液表皮样癌进展相对缓慢、预后较好,但应长期随访.治疗上应以手术为主,即使对于低分化者也应先考虑根治性手术,术后有选择的辅以放疗.  相似文献   

11.
J D Mullins  R P Barnes 《Cancer》1979,44(1):315-322
A bronchial mucoepidermoid tumor in a 13-year-old female was studied by 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This is the seventh reported case of this rare bronchial neoplasm in a person less than 16 years of age and the only case, in any age group, which has been studied ultrastructurally. All reported cases of bronchial mucoepidermoid tumors in childhood have been histologically of the low grade (well differentiated) variety with a benign clinical course. Although there are histological features which distinguish this lesion from the even rarer bronchial mucous gland adenoma,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biological potential of the two lesions in this age group appear to be identical. The optimal surgical therapy for bronchial mucoepidermoid tumors and mucous gland adenomas, when occurring in children, is identical. There must be total removal of either lesion with the sacrifice of as little normal lung as possible. When technically possible, a sleeve resection of the involved bronchus is recommended; however, in most cases, the location of the lesion requires a lobectomy for complete removal.  相似文献   

12.
Two cases of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of the bronchus--one a low grade tumor and the other a high grade tumor--are presented with findings by 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This represents the first report of the ultrastructure of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of the bronchus and demonstrates the ultrastructural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low grade exophytic tumor confined to the bronchus and the high grade infiltrating tumor with lymph node and pulmonary metastases. The ultrastructural features are similar to those described for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of the salivary gland and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proposed origin of the tumor from the submucosal bronchial gland duct. These two cases and a review of previously reported cases indicate that, analogous to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of the salivary glands,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of the bronchus may occur as either a low grade or high grade variant which can be identified on the basis of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histologic features.  相似文献   

13.
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癌1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5例粘液表皮样癌,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15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5岁。其中高分化者14例,低分化者1例。肿瘤细胞CK、CEA、EMA、CK8均呈阳性表达。结论:粘液表皮样癌是一种较少见的耳鼻喉肿瘤,根据其组织学改变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可与其他肿瘤鉴别,掌握组织学分类有助于临床的正确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黏膜表皮样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 通过对31例黏膜表皮样癌临床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显示不同性别肿瘤发病部位有差异,发生于大涎腺者及颌骨者男多于女,而发生于小涎腺者反之.大、小涎腺病变平均年龄分别为37.1和35.4岁.组织学特征,高分化(76.7%),以黏液细胞、透明细胞和分化好的表皮样细胞为主,细胞呈大片状、囊腔状或腺管状.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少见.低分化以分化差的表皮样细胞和中间型细胞为主,癌细胞呈小团块状或条索状排列.腺管样和囊腔样结构少见,癌巢中心常坏死,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多见,呈浸润性生长.结论 黏膜表皮样癌的病理分型对治疗方式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阑尾黏液性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式。 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阑尾黏液性肿瘤2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4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阑尾炎和腹部包块,均经手术治疗,经病理确诊为阑尾黏液性囊腺瘤2例,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12例,阑尾黏液腺癌10例。行单纯阑尾切除术5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15例,行回盲部切除术4例。24例均进行随访,2例发生腹腔广泛转移分别死于术后第2年、第3年,3例死于其他疾病,1例患者在术后1年复发,行2次手术后至今未见复发,随访其他患者未见复发与转移。 结论阑尾黏液性肿瘤临床罕见,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且误诊率高。阑尾黏液性肿瘤主要治疗方式为阑尾切除术、右半结肠切除术、回盲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病理证实的肺黏液表皮样癌(pulmonary mucoepidemoid carcinoma,PMEC)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为PMEC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全部病例均行胸部X线、CT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近期2例行符合线路显像(SPECT)检查。肿瘤分化程度的确定参照WHO关于涎腺肿瘤的分类,分为高分化(4例)、中分化(2例)、低分化(4例)。结果10例中男6例,女4例;年龄18—62岁,平均43岁。其中7例有临床症状。9例行手术治疗,无手术相关死亡。4例低分化者中2例肺门淋巴结有转移,细胞异型性明显;4例高分化者中1例有肺门淋巴结转移。高、中分化者共6例,术后随访3-15年均存活,未发现复发与转移。低分化4例中1例确诊时广泛转移,未经治疗,3个月后死亡;另3例手术治疗,其中1例确诊时已出现肾上腺转移,行左。肾上腺转移瘤切除,左肺下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后化疗6个周期,随访8个月,无复发、转移;另2例肺叶切除术后分别随访25和37个月,均存活。结论PMEC起病隐匿,易误诊、漏诊,诊断依赖病理检查。PMEC可见远处转移。建议常规行肺门淋巴结清扫,并至少对纵隔淋巴结进行采样。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总结支气管类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手术治疗及疗效,评价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原发性支气管类癌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最新2004年WHO肺癌病理组织学分类标准分为典型类癌(typical carcinoid,TC)和非典型类癌(atypical carcinoid,AC),并根据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肺癌分期标准进行TNM分期.结果 5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加淋巴结清扫术(97年以前行淋巴结采样切除术,98后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影像类型、病灶大小与临床分期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类癌术后总体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75.0%、68.5%,TC预后明显优于AC(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0.8%、81.2%和52.7%、52.7%,P<0.05),N0期预后明显优于N1 N2期(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82.6%、75.0%和40.7%,P<0.05).Log-rank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影像类型、病灶大小、术后放化疗及复发亦对预后有影响(P均<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N分期是预后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 支气管类癌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改变,诊断最终需要组织病理学依据,支气管镜活组织检查对临床诊断有重要作用,刷片、痰脱落细胞学检查则无诊断意义.病理类型、N分期是重要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