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电针背俞穴治疗中风偏瘫112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风时肢体偏瘫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其发病率、致残率极高,及时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005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开展了电针背俞穴治疗中风偏瘫专项治疗,  相似文献   

2.
3.
俞募穴电针对脑中风患者躯干控制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躯干部俞募穴电针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躯干部俞募穴合常规电针治疗组(俞募组)、常规电针对照组(电针组)、躯干俞募穴电针对照组(躯干组)和常规对照组(常规组)。采用Sheikh评分、Fugl-Meyer、功能缺损评分和Bar-thel指数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2个月后对4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4组病人治疗后的Sheikh评分、Fugl-Meyer和Barthel指数评分逐渐上升(P0.01)。在治疗30天和60天后,俞募组、电针组的Sheikh评分、Fugl-Meyer和Barthel指数评分上升电针组=躯干组常规组,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俞募组神经功能康复显著高于电针组(P0.01),显著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躯干部俞募穴合常规电针可以明显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俞、募穴和五输穴、原络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郄穴、下合穴等一样被称之为特定穴。在针灸临床中,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我们在临床中,审因论治,恰当地运用俞、募配穴法,对一些疾病的治疗,能够起到针到病除、效如桴鼓的满意效果。本文拟俞、募配穴法,在临床应用上,谈一些见解,试述如下: 一、俞、募穴略述俞、募穴最早载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内经·灵枢背俞》篇,提出了心俞、肝俞、脾俞、肾俞、肺俞、膈俞等腧穴的定位,并指  相似文献   

5.
论俞募穴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俞穴募穴的意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临床运用规律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了俞、募穴的理论基础与临床应用规律。并着重讨论俞、募穴的临床主治特点、临床应用及俞、募穴的多种配穴规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俞募穴埋线治疗老年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4例老年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俞募穴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8星期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为8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俞募穴埋线是一种治疗老年性便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风,又名卒中,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多属此病范畴。偏瘫,又称半身不遂,它是中风留下的最常见后遗症之一,而电针能减轻患者脑血肿,帮助颅脑局部神经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129名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分为综合组46例、康复组42例及电针组41例,综合组采用电针结合康复治疗,康复组予常规康复治疗,电针组予常规电针治疗,比较三组效果。结果:综合组上肢运动功能与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均高于电针组与康复组(P<0.05)。结论:电针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能够有效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及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肝脾肾之俞募穴埋线治疗卵巢早衰6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是指妇女在40岁以前因某种原因引起的闭经、不孕、雌激素缺乏,以及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我们从2001年4月以来,运用肝脾肾之俞募穴埋线法治疗卵巢早衰66例,并与西药对照组66例进行比较,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风回春丸结合电针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Bobath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风回春丸结合电针治疗,疗程均为4周.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量表对患者的肌张力进行评分,用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定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用日常生活活动(ADL)指数法评价量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评定步行能力及步态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肌张力分级评定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ADL,FAC及上、下肢Fugl-Meyer积分[分别为(73.47±18.66),(3.69±0.36),(47.23±13.86),(29.37±7.47)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4.52±23.21),(3.18±0.45),(39.48±14.13),(24.73±7.69)分](P<0.05,P<0.01).结论:在Bobath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中风回春丸结合电针能改善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肌张力,能提高上、下肢运动能力,能改善患者步态,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电针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康复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对照组和电针康复组2组,每组各40例。电针组单纯电针治疗,电针康复组进行电针配合现代康复治疗技术治疗。治疗前后2组均进行疼痛数字评分(NRS)及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定患侧肢体疼痛和运动功能。结果:治疗30天后电针康复组NRS评分和FMA评分均优于电针组。结论:电针和康复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均有改善作用,电针康复组疗效优于单纯电针组。  相似文献   

12.
浅谈电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又名“卒中”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为主要特征,而半身不遂也称偏瘫。针刺及电针疗法具有良好的促进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为了探讨不同针法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而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3.
经络电针治疗中风偏瘫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合募穴与单纯针刺两种方法治疗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SCI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合募穴治疗组40例与单纯针刺对照组40例。治疗1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疗前疗后在膀胱功能(日排尿次数、单次排尿量、残余尿量、生存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日排尿次数减少、单次排尿量显著增多(P0.05),并且治疗改善程度较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残余尿量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降低较大(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显著升高(P0.05);并且治疗组升高程度较大(P0.05)。结论电针合募穴与单纯针灸治疗SCI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并且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肝经俞募穴结合中药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28例)、针刺组(32例)和针药结合组(34例)。中药组口服中药汤剂丹栀逍遥散加减;针刺组采用针刺肝俞和期门穴;针药结合组采用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分别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针药结合组疗效优于中药组和针刺组(P<0.05)。结论:针刺肝经俞募穴结合中药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临床疗效肯定,较单纯中药或者针刺治疗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李勇 《针灸临床杂志》2000,16(11):15-16
中风偏瘫是针灸科临床中的常见病症之一 ,是危害人类生命的多发病 ,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笔者自 1984~ 1999年用电针为主 ,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偏瘫 162例 ,疗效明显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162例中 ,男 82例 ,女 80例。年龄最小 36岁 ,最大 70岁。病程最短 7天 ,最长 1年。脑出血 2 7例 ,脑梗塞 135例。左侧偏瘫 86例 ,右侧偏瘫 76例。伴失语 9例 ,伴面舌瘫 89例。2 治疗方法2 .1 取穴 第一组 (上半身 )主穴 :肩骨禺透臂、曲池透少海、合谷透后溪、肩透极泉、外关透内关。配穴 :伴失语者加…  相似文献   

17.
在祖国医学的辨证中 ,肝胃不和是常见的病机。因肝为刚脏 ,性喜条达而主疏泄。若忧思恼怒 ,则气郁伤肝 ,肝木失于疏泄 ,横逆犯胃 ,有如《沈氏尊生·胃痛》中所说 :“胃痛 ,胃脘病也……唯肝气相乘为甚。以木性暴 ,且正克也。”因五行学说中肝属木 ,胃属土 ,肝木易横逆 ,每易克犯胃土 ,所以本症亦有称作“木乘土”者。临床多表现为胃脘部胀闷不适、疼痛或呕吐等 ,且兼见季胁部胀痛 ,脉多见弦象。此类症状在临床较常见。俞募穴相配是针灸取穴配伍方法之一。所谓俞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背部膀胱经上的腧穴 ,募穴是脏腑之气汇集在人体胸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推拿合并头部电针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肢肌力及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40例予即推拿合并头部电针治疗,B组30例予头部电针合并患侧肢体电针治疗,C组30例予单纯头部电针治疗,治疗4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Lovett肌力6级分级法评定肌力情况,并对所有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A组患者上下肢肌力评分提高明显优于C组(P<0.05),A组略优于B组(P>0.05)。A组和B组的疗效均高于C组(P均<0.05)。结论推拿合并头部电针能较好地促进缺血性中风偏瘫后患侧肢体肌力的提高以及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俞募穴推拿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俞募穴推拿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用俞募穴推拿治疗,常规给予口服补液盐;对照组40例采用蒙脱石散治疗,配合口服补液盐.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腹泻起效时间及停止时间方面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俞募穴推拿治疗轮状病毒肠炎能明显缩短疗程,具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针大肠俞募穴治疗肠动力异常亢进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俞募组、俞穴组、募穴组,每组12只。采用番泻叶煎剂灌胃造模法,同日电针刺激天枢、大肠俞,每次20min,共治疗10次。运用光镜、HE染色、免疫组化等技术,观察电针治疗后大鼠排便情况、海马及肠道组织细胞形态学改变、海马组织中BDN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肠动力亢进模型建立后,与对照组比较,1 h排便粪粒数、24 h排便粪粒总数、24 h粪便含水量均显著增高(P<0.01),海马CA2区、CA3区、DG区BDN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减少,以DG区最为明显(P<0.01);治疗后,募穴组大鼠的1 h排便粪粒数、募穴组和俞募组大鼠的24 h排便粪粒总数和24 h粪便含水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俞募组、募穴组、俞穴组上述脑区中BDN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回升,以DG区最为明显(P<0.01);光镜下模型组、针刺组大鼠海马、肠道组织形态均有所改变,针刺组改变程度较轻。结论:大肠俞募穴可以改善肠动力亢进大鼠的异常排便情况,通过提高海马DG区BDNF蛋白表达水平而发挥中枢调控作用可能是其起效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