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2.
目的观察下丘脑室旁核 (PVN)及孤束核 (NTS)在电针内关穴抗家兔急性心肌缺血中的作用.方法在研究证实电针内关穴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保护作用的基础上,观察电损毁 PVN及 NTS后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家兔Ⅱ导联心电图及心肌细胞跨膜电位的影响.结果 PVN NTS电损毁组分别与 AMI组、 PVN电损毁组比较,在各个时段的心电图 ST段电位均有显著性升高,心肌细胞 APA、 APD50、 APD90均有显著性降低.结论同时损毁家兔 PVN及 NTS后,更加减弱了电针内关穴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PVN及 NTS均参与了内关穴心肌缺血保护的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建立呼吸波动度评估方法用于评价脑核团对呼吸功能调控实验的自主呼吸状态。方法:18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正常大鼠,气管插管法监测呼吸功能),孤束核(NTS)电极植入组(NTS–C)(正常大鼠,气管插管法监测呼吸功能,同心圆刺激电极置入NTS),NTS电刺激组(NTS–E)(正常大鼠,气管插管法监测呼吸功能,同心圆刺激电极置入NTS并接受直流电刺激),每组6只。分别使用气管插管法经多导生理监测仪采集呼吸参数,采用呼吸频率、潮气量、最大吸气量和最大呼气量4个参数评估呼吸机能;依据呼吸气流量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建立呼吸波动度,以评估主动呼吸状态。结果:NTS电刺激后,与N组比较,NTS–E组平均血压均明显下降,心率明显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NTS电刺激后经典呼吸参数组间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电刺激NTS后,NTS–E组呼吸增强波出现次数明显增多,与N组比较,NTS–E组和NTS–C组呼吸波动度均高于N组,且NTS–E组高于NTS–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呼吸波动度评估方...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解损毁式鼠双侧大脑基底核造成“类痴呆”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Y-迷路试验和皮层、海马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活力、毒蕈碱型乙酰胆碱能受体(M-R)的Rt值及去甲肾上腺素(N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组。该模型在动物行为、神经生化指标方面的改变与原发性老年痴呆(Alzheimer氏病)相似,证明该模型可以做为研究Alzheimer氏病的可靠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蒋旻春  刘乡 《针刺研究》1989,14(1):33-34
实验用大自鼠体重200~350克,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NRM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及串脉冲尾尖刺激后的反应。电解损毁双侧SⅡ。双侧“足三里”电针,时间5分钟。  相似文献   

7.
邹挺  刘乡 《针刺研究》1989,14(1):35-36
实验用大白鼠,体重200~350g,雌雄不拘,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NRM的单位放电。以串脉冲刺激鼠尾尖1/3处为伤害性刺激观察NRM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及伤害性刺激后的反应。SM区损毁采用机械切除损毁法,电针双侧“足三里”,连续刺激5分钟。实验分三组进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双侧损毁腹外侧眶皮层对电针抑制大鼠甩尾反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吕方  唐敬师 《针刺研究》1996,21(2):39-42
本研究在浅麻大鼠发现,电解损毁双侧腹外侧眶皮层(VLO)明显减弱强电针“足三里”穴对大鼠甩尾(TF)反射的抑制效应;但对弱电针的抑制效应无明显影响。表明VLO参与伤害感受调制,它可能在强电针兴奋细纤维(Ⅲ、Ⅳ类)产生的镇痛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为我们提出的脊髓-丘脑中央下核(Sm)-VLO-导水管周围灰质(PAG)-脊髓负反馈痛调制环路的设想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电针四白穴对神经阻断大鼠胃肌电的影响及作用途径。方法:通过腹注阿托品、六羟季胺、利血平等神经阻断剂,观察传出途径阻断后电针四白穴对大鼠胃肌电的影响。结果:电针四白穴对胃电振幅、时程及峰簇数的发放具有一定的兴奋效应,能部分取消阿托品、六羟季胺对大鼠胃电的抑制效应,部分增强利血平后大鼠胃电的兴奋效应。结论:电针足阳明经对大鼠胃肌电具有一定的兴奋效应,其调整作用与胆碱能神经、交感神经、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参与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股四头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将7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应用表面肌电仪检测治疗前后患者患侧股四头肌中的股直肌、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的积分肌电值(IEMG)和中位频率(MF)的变化;应用Lequesne评分指数评价治疗前后患者膝关节功能障碍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为67.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股直肌和股外侧肌的积分肌电值和中位频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股内侧肌的积分肌电值和中位频率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组Lequesne指数积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股直肌、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的积分肌电值,中位频率及Lequesne指数积分(P0.05)。结论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明确,能增强股直肌与股外侧肌的力量和改善股直肌与股外侧肌的耐疲劳性,能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不同强度和频率电针的镇痛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观察了低频弱电针(10赫兹,3伏)、高频弱电针(200赫兹,3伏)、低频强电针(10赫兹,6伏)和高频强电针(200赫兹,6伏)的即时镇痛效应和镇痛后效应。结果表明,低频电针的即时镇痛效应优于高频电针,强电针优于弱电针;而高频电针的镇痛后效应优于低频电针,弱电针优于强电针。  相似文献   

13.
<正> 我们以往的工作证明电针大鼠“足三里”可激活中缝大核(NRM)神经元,并抑制其伤害性反应。这种效应可被纳洛酮所翻转。NRM是下行抑制系统的主要起源部位又可看做脑内镇痛系统的最后驿站。它的活动的受脑内高位镇痛中枢的调控,在整体内发挥镇痛作用。我们以往研究了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和尾核对NRM的调控作用,看到损毁PAG和尾核头部后电针“足三里”的镇痛作用均明显减弱。代核为位于脑中线附近的结构,有吗啡受体及脑啡肽能神经纤维的分布。伏核微量注射吗啡可引起镇痛作  相似文献   

14.
镡丽霞  常丽丽 《河北中医》2007,29(10):921-922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对单纯性肥胖妇女进餐前后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Digitrapper双电极胃电图(EGG)记录仪记录31例单纯性肥胖妇女电针治疗前、后餐前和餐后胃电活动。结果①空腹状态下,电针治疗后肥胖组正常慢波节律百分比(N%)显著高于治疗前(71.53±16.31与54.42±13.70比较,P<0.05);胃动过缓百分比(B%)显著低于治疗前(10.46±4.86与15.07±6.86比较,P<0.05);无节律百分比显著(AR%)低于治疗前(4.65±3.04与10.60±4.70比较,P<0.05)。②进餐后,电针治疗后肥胖组N%显著高于治疗前(65.24±18.63与52.29±15.57比较,P<0.05);主功率(DP)和胃动过速百分比(T%)显著低于治疗前(31.04±5.25与37.50±6.86比较,P<0.01;11.84±5.78与18.98±10.52比较,P<0.05)。③治疗后餐后功率增加值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餐后、餐前功率比(PR)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电针治疗后肥胖者空腹及餐后胃电节律异常得到改善,且餐后胃电主功率下降,电针治疗通过影响胃电活动改善胃动力,胃动力亢进得到纠正,达到减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贾萍  陈刚  陈日新 《四川中医》2007,25(3):12-14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家兔胃电节律紊乱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胃动力障碍的时效关系。方法:静脉注射红霉素复制家兔胃电节律亢进模型后,分别给予3Hz、20Hz、100Hz频率电针刺激“足三里”穴位,应用IEGG谱分析仪记录电针作用时及电针作用后10分钟的胃电总功率(PTP)。结果:100Hz频率电针作用时家兔胃电PTP显著降低(P<0.05),3Hz、20Hz电针作用时PTP无明显变化(P>0.05);三种频率电针作用后10分钟PTP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电针对家兔胃电节律紊乱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可使亢进的胃肠运动降低,且电针后效应优于即时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不同范围损毁感觉运动皮层对NRM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应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邹挺  刘乡 《针刺研究》1990,15(1):55-60
  相似文献   

17.
电针足三里穴对家兔胃运动、胃电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材料 动物 :选择健康家兔 8只 ,体重 2~ 2 5kg ,雌雄各半。仪器 :脑立体定位仪 :SN -2型 ,日本光电产品。四导生理记录仪 :RM -60 0 0型 ,日本光电产品。高斯计 :CT -3型 ,上海第四电表厂。刺激器 :SEN -32 0 1型 ,日本光电产品。2 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 ,采用腹部局麻的方法 ,将一稀土磁块及霍尔探头固定器缝于家兔胃大弯前壁上。磁块直径 1 5mm ,磁场强度约为 80 0gs。胃电以 0 2 5mm银丝双极引导。术后家兔自由进食和饮水 1h ,在清醒安静状态下进行实验。取双测足三里穴进行电针 ,电针参数为 :电压为 7v ,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痉挛性偏瘫患者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4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分别采用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及电针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电图H波、M波最大波幅及H波/M波最大波幅比值的变化情况,作为判定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变化的客观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经2个疗程(28d)治疗后H/Mmax均降低,且治疗组H/Mmax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电针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后,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脊髓运动神经元异常活动的抑制效果明显好于单纯肌电生物反馈训练疗法,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交互抑制的反射活动,对脊髓α运动神经元兴奋性产生了调整作用,使痉挛侧肌群肌紧张度下降,从而缓解肌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电生理学的方法探讨“合谷”穴与“四白”穴的传入信息在孤束核内的汇聚。方法:采用细胞外记录的方法,首先寻找到孤束核内对胃扩张敏感的神经元,然后分别电针刺激“合谷”穴和“四白”穴,观察其放电活动的变化。结果:共记录到278个有自发放电的孤束核神经元,以10 s为时间段,统计处理胃扩张前后各2 min的神经元放电数目,频率改变超出25%确定为胃扩张反应神经元,132个神经元被确定为胃扩张反应(敏感)神经元,146个没有明显反应。对132个胃扩张反应神经元做进一步的统计学分析,70个神经元的电活动被胃扩张刺激兴奋(70/132);62个神经元被胃扩张刺激抑制(62/132),其中36个神经元的放电活动被完全抑制。与胃扩张前(14.05±8.52 spikes/min)相比,兴奋性神经元的电活动增加(34.84±22.68 spikes/min)极为显著;抑制性神经元的放电变化也非常明显(由18.21±9.29 spikes/min变为7.30±6.20 spikes/min)。在132个胃扩张敏感神经元中,对电针“四白”穴和“合谷”穴均起反应的神经元有41个(41/132,占30.2%)。结论:电针“合谷”穴和“四白”穴和胃扩张可兴奋或抑制同一孤束核神经元的电活动,表明“合谷”穴和“四白”穴区的传入信息可汇聚到同一孤束核神经元上,提示孤束核很可能是合谷穴与口面部联系的中枢机制之一,从而为经络理论中的人体体表与体表上下的特定联系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20.
大鼠胃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胃电活动变化及电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胃缺血和再灌注过程中胃电活动的变化及电针对其调节作用。方法:对大鼠胃右动脉进行结扎和松解,并电针双侧"足三里"穴,观察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胃电慢波的变化;另设不电针组进行比较。结果:(1)不电针组在结扎胃右动脉后,胃电波幅和频率均显著下降。松解后,胃电波幅和频率均有回升;(2)电针组结扎即时胃电波幅即刻升高,随后略有波动;胃电频率在结扎过程中出现波动;松解过程中,胃电波幅和频率均较前对照升高。结论:胃电活动的强弱与胃血流灌注量的增减成正相关;电针对由于缺血再灌注引起胃电波幅、频率的异常增减有显著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