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行食管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单一采用手术治疗进展期食管癌的效果较差,通过新辅助治疗能否改善进展期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是近年来食管癌治疗研究的热点,但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在食管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价值。方法:以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行食管癌新辅助化疗患者49例为研究组,观察化疗的有效率;以同期行单纯手术患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切除率及术后1年生存率。结果:研究组49例患者均完成2个疗程的化疗,有48例行手术治疗,客观缓解率ORR(CR+PR)为59.2%(29例),术前分期明显降低。对照组5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研究组和对照组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后获得客观缓解患者的术后1年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行食管癌新辅助化疗有助于降低术前分期,提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和新辅助化疗后获得客观缓解患者的1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新手术径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新手术径路治疗食管癌对手术切除率、根治性、术后并发症及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1992年 1月~ 1997年 12月采用新手术径路 (左上腹直肌 /右胸后外侧或右颈部切口 )次全食管切除 ,颈部或右胸顶食管胃吻合术治疗食管癌 15 0例 (治疗组 ) ,同期以 16 0例 (对照组 )应用常规手术方法左胸后外侧或加左颈部切口治疗食管癌 ,作对照比较。结果 新手术径路切除率提高到 99.3% ,对腹、胸、颈三区的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提高。术后无吻合口瘘发生 ,术后并发症下降为 11.4% ,且术后生活质量提高 ,1、3、5年生存率较对照组高。结论 正确应用新手术径路治疗不同部位食管癌 ,可明显提高手术切除率 ,提高手术的根治彻底性 ,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 ,延长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的合理术式。方法回顾性收集开胸治疗胸段食管癌患者221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颈部吻合1286例,胸内吻合927例,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生存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颈部吻合组术后吻合瘘发生率、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高(P〈0.01),切缘癌残留率、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低于胸内吻合组(P〈0.05)。两组住院死亡率及1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根治性切除率及5年生存率颈部吻合组高于胸内吻合组(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应行食管次全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以改善预后,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根治术治疗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食管癌患者64例,按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开放组(n=29)及胸腹腔镜组(n=35),分别行开放式食管癌根治术及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检测并比较术前及术后1周两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术后定期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情况、复发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并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相关因素。结果:与开放组比较,胸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P<0.01),手术切口显著减小(P<0.01),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均显著降低(P<0.01)。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两组全血CD4+ 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胸腹腔镜组显著高于开放组(P<0.01);术后1周胸腹腔镜组CD8+ T淋巴细胞比例较术前及开放组均显著降低(P<0.05)。与开放组比较,胸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随访期间胸腹腔镜组患者SF-36评分显著升高(P<0.01),而复发率显著降低(P<0.05);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根治术可有效减轻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创伤,保护机体免疫功能,还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改善其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腋下小切口在原发性肺癌手术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将2001年1月—2008年6月手术治疗肺癌患者338例,分成两组,试验组:158例采用腋下小切口手术;对照组:180例采用传统的后外侧切口,将两组进行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结果 患者术前状况基本一致的条件下,两组切口长度(10.61±1.29)cm、(26.50±4.96 )cm;手术时间(120.42±30.10)min、 (158.31±28.01)min;术中出血量(190.05±78.65) ml、 (250.10±110.23) ml;术后引流量(420.16±120) ml、(510.30±151.20)ml;术后住院天数(10.89 ±4.49)d、(14.65 ±3.55)d, 经统计学处理,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试验组肩关节活动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清扫淋巴结 (14.31±5.98)枚、(15.12±6.27)枚,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腋下小切口是一种操作简单、术中显露良好、胸壁损伤轻、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切口隐蔽而美观的术式,对绝大部分肺癌行根治性手术可行,基本不影响手术操作及淋巴结清扫范围,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手术与三切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165例食管癌分为腔镜组(71例)、三切口组(94例),分析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生存质量、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腔镜组总手术时间(189±48)min短于三切口组(251±50)min,术中出血量(89.3±41.1)ml少于三切口组(230±85.3)ml,术后肺部感染率(6/71例vs 14/94例)、重返ICU比例(4/71例vs 9/94例)明显减低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在淋巴结清扫数目(21.5±5.6)枚vs (20.1±6.8)枚及生存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食管癌手术的创伤及并发症低于三切口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右前外侧与左后外侧切口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对高海拔地区食管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218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患者来自高海拔地区)。其中108例食管癌患者行左后外侧开胸手术,设为对照组;其余110例经右前外侧开胸行颈部吻合,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胸腔开放时间、术中单肺通气时间,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检测患者的肺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前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胸腔开放时间、术中单肺通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均呈损伤表现,但观察组较对照组轻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前外侧切口开胸行食管癌根治术可缩短术中胸腔开放时间和术中单肺通气时间,避免损伤膈肌,因而较左后外侧切口入路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更小,有利于术后患者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开胸与非开胸治疗贲门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贲门癌合理的手术径路。方法回顾性收集15年间在我科开胸治疗贲门癌患者527例,非开胸治疗贲门癌患者244例,并对两组术前特征、肿瘤部位、术后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非开胸组高龄患者及术前伴发病居多(P〈0.01),上切缘癌阳性率、SiewertⅢ型及全胃切除率比例高(P〈0.05),开胸组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非开胸组(P〈0.01),术后平均住院时间长,SiewerⅠt型、Ⅱ型比例高(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根治率及1,3,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径路各有其优缺点,应依据S iewert分型及患者体质进行个性化治疗。  相似文献   

9.
术后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术后放化疗在中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03-2005年间78例符合手术标准的食管癌患者术前随机分为术后放化疗组(A组,38例)和单纯手术组(B组,40例),术后根据患者要求进行了微调(各有2例进行了互换),实际入组:A组38例和B组40例。对比并发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平均随访41.7个月,两组对比,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局部复发及转移率低于B组(P〈0.05)。A组与B组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vs33,P〈0.05),二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5年生存率比较A组优于B组(P〈0.05)。结论:合理应用术后放化疗可有效提高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横切口和纵切口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优缺点,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最佳切口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Halsted-Meyer纵梭形切口和Stewart横梭形切口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104例患者切口愈合情况,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度。结果:Ⅰ期愈合率:横切口86.7%(64/74),纵切口70.9%(64/90)(P〈0.05);皮瓣坏死率:横切口13.5%(10/74)纵切口28.9%(26/90)(P〈0.05);患侧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度:横切口97.3%(72/74),纵切口80.0%(72/90)(P〈0.05)。结论:横梭形切口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清扫满意,切口隐蔽,外形美观,皮瓣坏死率低,对肩关节功能影响小,可作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首选切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98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外周血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对凝血功能指标与胃癌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不同临床分期胃癌患者PT、PLT和F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组织分化程度的胃癌患者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的PLT和FBG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转移患者(P〈0.05)。结论胃癌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且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止血药对结肠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结肠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未使用止血药组)和对照组(止血药组),每组40例。检测比较2组D—D二聚体、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和血小板计数(PT)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术后D—D、t—PA、PAI-1的含量明显比术前增高,胛、APTT术后比术前延长,TT明显缩短,PLT含量减少;研究组D—D、t—PA、PAI-1、APTT低于对照组,TT、PLT高于对照组,组间效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PLT外,其他指标组别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DVT发生率为25.0%(10/40),高于研究组12.5%(5/40),但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051,P=0.152)。结论结肠癌患者手术后体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止血药会加重血液的高凝状态,手术后应考虑减少止血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9例确诊为Ⅰaa期肺癌并行肺癌切除术的患者分为胸腔镜组(129例)和开胸手术治疗组(1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胸腔镜和开胸手术组患者的根治切除率分别为91.4%和9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带管时间、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较开胸手术治疗组显著减少(P<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开胸手术治疗组患者明显降低(P<0.05)。结论胸腔镜行肺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对心肺功能影响小等优点,明显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达到与传统开胸手术同样的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同期开腹手术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同期开腹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应用腹腔镜技术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4年8月至2009年4月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手术184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37例,横结肠癌根治术11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31例,直肠癌Dixon手术53例、Miles手术49例、Hartmann手术3例;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718例(开腹组),其中右半结肠癌根治术107例,横结肠癌根治术54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131例,直肠癌Dixon手术288例、Miles手术117例、Hartmann手术21例,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均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病例,腹腔镜组有4例中转开腹手术。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10.5±26.5)min和(95.5±12.5)min,差异有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85.5±12.5)ml比(200.5±22.5)ml,P〈0.05〕。清除的淋巴结数量,直肠前切除肿瘤远端切缘长度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腹腔镜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开腹组〔进食时间:(4.5±0.5)d比(5.5±0.5)d,P〈0.05)。腹腔镜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9.5±0.5)d比(12.5±0.5)d,P〈0.05〕。两组的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89.8%比89.7%,P〉0.05;75.5%比74.5%,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安全、有效,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食管癌的临床手术治疗方式与效果。方法本组研究对象为46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病变位于食管上段12例,食管中段28例,食管下段6例;二切口手术21例,三切口25例。结果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二切口组术后为9.5%,三切口组为36.0%,差异有显著性(P=0.030),两组均无术中死亡及住院死亡;二切口组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84.2%和57.1%,三切口组分别为77.3%和50.0%。两组1,3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采用三切口与二切口具有各自的优点与适用范围,需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而定;无论二切口还是三切口,采用颈部吻合都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凝血及纤溶指标在不同病理类型、分期及治疗状态的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ELISA法对62例初治和治疗后肺癌患者血浆中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激活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进行检测。结果 PLT、PT、APTT和TT的含量在不同分期、不同病理类型和不同治疗状态的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在Ⅳ期和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中含量高于其他分期和类型患者,P值分别为0.028和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D在腺癌患者血浆中含量较其他类型患者有升高,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PAR在腺癌患者血浆中水平低于其他类型患者,在Ⅲ期患者血浆中高于Ⅳ期患者,而治疗后患者血浆uPAR的水平低于未治疗者,P值分别为0.03、0.045和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A在小细胞癌患者血浆中含量高于其他类型,P值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疗后患者血浆uPAR的水平低于未治疗患者;腺癌患者血浆D-D含量高于其他类型患者;不同病理类型和不同临床分期肺癌患者表达凝血及纤溶指标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和根治手术效果的区别,以及保乳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10年6月间就诊的早期乳腺癌患者60例,30例患者实施改良根治手术,30例患者实施保乳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3年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生存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美容满意度。结果保乳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上均明显优于根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组与根治组治疗效果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组患者美容满意度高达96.7%,明显优于根治组患者的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手术的治疗效果相近,但外观影响小,美容满意度高,临床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优先实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经内乳动脉置泵化疗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区域性化疗32例(观察组),全身化疗3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术后两周内两组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恶心呕吐、发热脱发等临床毒性反应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切口愈合等级,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即时采用动脉置泵施行区域性化疗不仅可行,且其化疗副作用明显较静脉化疗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血小板(platelet,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及球蛋白(globulin,GLO)、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在肿瘤相关易栓症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病例组136例,分为肿瘤组76例,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gkin lymphoma,NHL)19例、胃癌(gastric cancer,GC)30例、肺癌(lung cancer,LC)27例。均为初治病例,于化疗后1月纳入统计。非肿瘤-深静脉血栓形成组(non-tumor deep vein thrombosis,NT-DVT)60例,均为确诊的下肢DVT患者,抗凝治疗后2周纳入统计。对照组90例,来自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经全自动血凝仪、全自动血球仪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PTT、PT、TT、FIB、D-D、RBC、HGB、HCT、PLT、MPV及GLO、TG、HDL水平变化。结果:肿瘤组患者化疗前D-D表达水平升高(P<0.05),化疗后下降(P<0.05)。肿瘤组患者化疗前HDL表达水平下降(P<0.05),化疗后升高(P<0.05)。肿瘤组患者化疗前FIB、PLT、GLO表达水平升高(P<0.05)。NT-DVT组治疗前APTT、FIB、D-D表达水平升高(P<0.05),治疗后APTT延长(P<0.05),FIB、D-D下降(P<0.05)。结论:D-D、FIB、PLT、GLO、HDL水平是反映肿瘤相关易栓症患者血栓前状态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管状胃法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与贲门癌患者62例,按照食管重建方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采取管状胃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全胃缝缩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93.5%(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后感染率分别为0和19.4%(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后死亡率分别为0和12.9%(P>0.05),两组患者其他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和贲门癌采用管状胃法根治术,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