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从多角度客观评价"通督调神针刺"优化方案治疗中风后痉挛瘫期的临床疗效,比较针刺治疗和常规药物、康复治疗的疗效优劣,提出针灸优化方案。方法:脑中风痉挛瘫期患者91例分为药物组30例、康复组30例及通督调神针刺组31例。每周6次,治疗4周。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ADL-Barthel指数积分分级、SIAS脑卒中功能障碍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8d记录各临床评定量表。评测3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康复等的疗效。结果:91例脑卒中痉挛瘫期患者经过28d的治疗,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提高,同时能直接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通督调神针法的临床疗效较好,优于药物和康复组(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对脑中风恢复期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
罗清平 《光明中医》2012,27(3):528-530
目的 探讨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中风后痉挛性瘫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治疗组)与单独应用现代康复进行对照,分别评定神经功能缺损、Bathel指数,并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前后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且针刺结合现代康复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组和单纯康复组.结论 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患者,可有效缓解痉挛,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针刺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急性期6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鸣 《新中医》2008,40(10)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康复组66例给予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64例不给予任何规范、系统的康复治疗。治疗3月后,观察2组神经功能康复疗效及Fugl—Meyer运动积分(FMA)评定和日常生活活动量(ADL)评分。结果:经功能康复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4%,对照组为92.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3月后,FMA运动积分及ADL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早期给予系统、规范的针刺结合康复技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瘫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早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10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药物+神经促通术)54 例,常规组(单纯药物)49 例,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5天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Fugl-meyer assessment(FMA)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康复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平衡功能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ADL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神经促通技术可明显降低脑卒中早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肢体运动平衡功能和ADL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康复科2003年5月~2009年2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案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病情稳定后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功能训练、针刺、物理因子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 在治疗2个月之后,两组患者应用Fug-Meye运动功能评分系统与ADL评分系统进行评分,治疗组患者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显著,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对于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在发病一周后给其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训练,对照组未给予康复治疗,自行随意活动。结果:康复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ADL)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25例),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后的早期康复治疗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帮助患者的中枢神经机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治疗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平阴补阳针法对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lⅣ~Ⅵ期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61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平阴补阳针法,对照组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并对2组患者采用简式Fugl—Meye运动功能(FldA)测评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在治疗前、治疗后7天、14天进行量化评定。结果:①治疗前2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2组FMA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①平阴补阳针法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Ⅳ~Ⅵ期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El常生活活动能力;②平阴补阳针法在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上优于“醒脑开窍”针刺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常规康复与单纯常规康复治疗脊髓损伤后患者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4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康复配合针刺组与康复组,每组20例。康复配合针刺组采用通督调神针刺法结合常规康复治疗,针刺主穴取百会、风府、大椎、至阳、命门、腰阳关;常规康复包括关节、运动、呼吸、膀胱以及肠道康复训练。康复组单纯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6次,共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SIA运动功能评分(motor score,MS)、ASIA感觉功能评分(sensory score,SS)、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MS、SS、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MS、SS、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康复配合针刺组MS、SS、ADL评分均高于康复组(均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常规康复比单纯常规康复治疗脊髓损伤后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及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康复组和针康组,每组3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用Fugl-Meyer法评定三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结果三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Fugl-Meyer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个月后康复组及针康组Fugl-Meyer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个月后针康组Fugl-Meyer值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个月后康复组、针康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康组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比单纯药物治疗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针刺优选法结合标准分期与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优选法治疗中风偏瘫标准分期的康复疗效。方法:在统一诊断标准以及入选标准的前提下,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对照组(B组)和康复组(C组)。采用修订的Brunnstrom分级、简化Fugl-Meyer评价法、Barthel氏ADL指数分别评定肢体功能恢复程度、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观察两组针刺方法和康复训练对中风病偏瘫患者的疗效评价结果。结果:治疗组对偏瘫肢体功能的改善、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优选法结合标准分期法在改善偏瘫肢体功能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运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普通康复健康教育训练,康复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48小时后进行康复治疗,采用Bobath和Rood技术训练,采用简式Fugl—Meyer(FMA)运动评分、改良的巴式指数(MBI)进行康复评价,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FMA、MBI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O.01),但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促进运动功能、ADL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针康组)及康复组各45例,两组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采用康复训练方案进行治疗,针康组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对偏瘫患者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改善(P<0.01,P<0.01),其改善程度针康组优于康复组(P<0.01,P<0.01)。针康组有效率为86.67%(39/45),优于康复组的68.89%(31/45)(P<0.05)。结论:针刺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且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刺督调神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临床疗效,为该疗法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150例符合受试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刺督调神组(治疗组)、传统针刺组(针刺组)、尼莫地平药物组(药物组),每组各50例.150例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接受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生活活动能力指数(ADL)量表评定.观察治疗组、针刺组、药物组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进而比较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①3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患者的MMSE、HDS、ADL评分结果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②治疗后3组组间比较:MMSE评分治疗组明显高于针刺组和药物组(P<0.01);HDS评分治疗组高于针刺组和药物组(P<0.05);ADL评分治疗组明显高于针刺组和药物组(P<0.01);治疗后3组临床疗效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针刺组和药物组(P<0.05).结论:①刺督调神法在改善VD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均具有显著疗效.②刺督调神法治疗VD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明显优于针刺组和药物组.  相似文献   

14.
针刺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针刺结合康复疗法与单纯针刺、康复治疗中风后肩一手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结合康复组(针康组)、针刺组、康复组各40例。针康组取肩髑、肩前、肩醪等穴针刺,结合运动疗法以康复训练;针刺组单纯采用针刺疗法;康复组单纯采用运动疗法。通过上肢运动功能、疼痛、关节活动度等指标判断其疗效。结果:针康组总有效率为87.5%,明显优于针刺组的67.5%和康复组的65.0%(P〈O.01);针刺结合康复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上肢疼痛及关节活动度,与单纯针刺和单纯康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针刺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具有治愈率高、疗效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头针灸结合康复技术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康组、康复组、头针组、对照组,每组20例,采用简易上肢功能评价法评定治疗前后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对针康组、头针组、康复组上肢运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疗效上,针康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也优于康复组、头针组(P<0.05);康复组、头针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康复技术可以促进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83例中风偏瘫患者分为常规康复组41例和综合康复组42例。常规康复组单纯给予康复技术,综合康复组给予针刺结合康复技术。观察指标:1中风偏瘫干预效果;2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1综合康复组相比于常规康复组中风偏瘫干预效果更高(P0.05);2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生存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综合康复组相比于常规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生存质量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技术对中风偏瘫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能力,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两组均以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采用运动再学习疗法;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FMI)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 康复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康复疗法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尽快恢复运动功能,能显著减轻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提高患肢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从而改善临床预后,降低患者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脑中风偏瘫患者早期运动按摩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脑中风偏瘫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运动按摩康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数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项指标的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脑中风偏瘫的患者进行早期运动按摩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神经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早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10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药物+神经促通术)54 例,常规组(单纯药物)49 例,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5天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Fugl-meyer assessment(FMA)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康复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平衡功能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ADL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神经促通技术可明显降低脑卒中早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肢体运动平衡功能和ADL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王欣刚  官霞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2):2026-2026
目的观察运动再学习技术对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康复组予运动再学习及运动再学习方法为主的康复治疗,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FMI)。结果治疗后两组NFI、ADL和FMI均有显著变化。康复组各项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运动再学习技术对脑卒中康复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