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今觉 《光明中医》2008,23(1):F0004-F0004
自一些“中医不科学”“中医是伪科学”等反对中医之声甚嚣尘上以来,伟大的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出强有力的回击,代表了中医界和全国广大人民的心声,实乃杏林逢春,令人人心嘉,个个舒怀。今有感而发,赋小诗以记忆。  相似文献   

2.
《中医函授通讯》,第一期出版了,这是我们各地函授师生和中医爱好者的喜讯,真是杏林又添新秀。辽宁中医学院中医函授教育创办时间很长,有丰富的经验。为了共同的事业,把我们和辽宁紧  相似文献   

3.
“杏林计划”(创建示范中医院)是“八五”时期振兴中医事业的重要战略措施,不仅激励着中医界,同时也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促进了中医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杏林“劳模”·重庆市促进中医发展工作先进个人简介  相似文献   

5.
~~光荣榜 杏林“劳模”·重庆市促进中医发展先进个人简介  相似文献   

6.
~~光荣榜 杏林“劳模”·重庆市促进中医发展先进个人简介  相似文献   

7.
~~光荣榜 杏林“劳模”·重庆市促进中医发展工作先进个人简介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卫生局为繁荣中医事业,“九五”期间全面实施全国“弘场工程”和该市的“杏林计划”,经自愿报名,组织推荐、市卫生局组织专家以书面和“擂台”形式进行考评,入选的66名优秀青年中医临床医师“希望之星”培养对象,目前正式开课。  相似文献   

9.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5):333-334
为了欢庆在北京举办的29届奥运会的伟大成果、歌颂改革开放30年来中医药事业的创新发展和重大成就,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彰显杏林同仁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振兴中医药事业的壮志豪情,充分展示新兴直辖市特有的中医文化风采,重庆市卫生局决定主办一次“庆奥运、颂辉煌杏林书画摄影艺术大奖赛”,  相似文献   

10.
为了配合“中医中药中国行”在渝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由重庆市卫生局、重庆市中医管理局主办,实用中医药杂志社承办的“中医中药中国行杏林书画展”,于7月4日~5日在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步行街百米宣传长廊中部公开向广大市民推出。  相似文献   

11.
未了的心愿     
中医诞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摇篮中,没有传统文化就没有中医,传统文化丰厚的土地上往往名医辈出,群星璀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俊彩星驰的江西,伴随“赣文化”的发展,“赣江医学”也五彩斑斓。有鉴于此,杨卓寅先生晚年的一大心愿,即研究江西地方医学史,收集杏林人物资料,探究其来龙去  相似文献   

12.
“岐黄”与“青囊”是对古代治病行医人的称呼,而”岐黄”、“青囊”、“杏林”、“悬壶”又是中医的四大别名,其出处各有所别。  相似文献   

13.
《医古文知识》2012,(4):1-1
国医者华夏之医,中医,吾医也。中医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起于商周,成于秦汉,盛于唐宋,迨元明清,日臻完备。大医前贤者,岐黄、和鹊、元化、仲景诸家,薪火相传,一脉相承,靡不深谙医道之奥义,娴熟医器之法度。然国医“继承”“创新”之奥韫,有赖于杏林众生之体验心悟。  相似文献   

14.
翻阅中医书籍和杂志时,经常可以看到“杏林”一语,有的中医药期刊还设有“杏林苗圃”、“杏林纵横”、“杏林采英”等栏目。那么“杏林”其含义和来由是什么呢?据晋·葛洪著《神仙传》记载,早在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的三国时代,东吴有位名医叫董奉,字君异,候官人,医技精湛,长期隐居庐山,为人治病,不取报酬,但求重病被治愈者在他宅边、园子栽种五株杏树。光阴荏苒,年复一年,杏树竟达十万余株,嫩绿繁茂,“郁然成林”。数年之后,红杏竟秀,压弯枝头。董奉便在茂密的杏林丛中建起一间草仓,对前来买杏的不收钱币,只要拿一器谷子放置仓中,再到园里取一器杏子回去。董奉用杏换得的谷子,  相似文献   

15.
韩百灵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教育学家、妇科专家,龙江中医妇科奠基人,全国重点学科创始人,建国初期即为黑龙江四大名医之一。在全国中医妇科学界颇具影响,同行专家赞之为“妇科泰斗”、“杏林一柱”。他创立了“肝肾学说”,发展了“同因异病,异病同治”的理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龙江韩氏妇科”。韩老的学术思想及经验补充和发展了中医妇科学的理论和临床。  相似文献   

16.
“治病必求于本”体现在治法上,具有显著的技巧和特色,即“截治”和“变通”。这是中医治疗学的精髓所在,所谓名医之明亦正在于此。阐明和宏扬这一学说,对认识中医治疗学之本色,提高中医质量,培养中医人才,具有现实意义。1 截治始涉杏林,即晓“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乃为原则,其含义就是“截治”二字。其一,遵循自然规律,将疾病截于未然。《素问》中说:“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己成,救其已败”。在这方面中医学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一)顺应自然,明养生之道,防患于未然。庞大的养生学说,将人与…  相似文献   

17.
信息之窗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实施“杏林计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八五”期间在全国实施“杏林计划”,即重点建设100所示范中医医院,形成一批中医医疗系统高水平的骨干医院,专科中心和管理样版,为各级各类中医医院提供模式与经验,带动全国中医医院的建设与提高。这是中医事业的一项重点工程。100所指县级60所,地(市)级30所,省级10所。参选医院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目前医院的规模与各项工作已达到或接近“中医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同级医院甲等的水平。2.医院在医德、医风、中  相似文献   

18.
广西桂林市中医院在改革开放中,把对外学术交流纳入中医内涵建设,积极引进、开发新技术、新项目,使这枝杏林奇葩在南国边陲大放光彩,争芳斗艳。他们抓住世界“中医热”、“针灸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上海市卫生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九五”期间,制订了“杏林工程”,针对上海中医人才现状,加大了人才培养的投入。美国学伦朱利认为人才应具备三个要素:第一是高度的智力,第二是创造性的见解,第三是掌握某种工作的能力。为此,我们在制定了一系列人才培养规范性件及配套措施的基础上,进行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20.
常常听到人们将中医界喻为杏林,许多中医药期刊还辟有“杏林撷英”、“杏林苗圃”、“杏林论坛”等栏目,然而不少人却对杏林的由来不甚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