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TE)、羊水栓塞、脂肪栓塞综合征、空气栓塞等。其中肺血栓栓塞症是肺栓塞最常见的类型,占肺栓塞的绝大多数,通常所称的肺血栓即指肺血栓栓塞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医师在肺血栓栓塞症(PTE)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至2012年在我市10家综合医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及住院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呼吸内科肺血栓栓塞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呼吸内科中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需要呼吸内科医师充分发挥在肺血栓栓塞症中的诊断作用。结论在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中,呼吸内科医师应发挥应有的效用,增强对肺血栓栓塞症的认识,以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正确率。  相似文献   

3.
庞国忠  左明辉  周玲玲 《河北医药》2012,34(19):2939-2940
肺血栓栓塞症(PTE)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含右心)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综合征。2010年版《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将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E)分为高危型和非高危型两类[1]。高危型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共识中建议溶栓或肺动脉血栓摘除术加抗凝治疗[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通气/灌注(V/P)比值显像在肺血栓栓塞症(PT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例临床确诊的PTE患者V/P显像,并行定量分析.结果:10例患者共43个肺段经临床确认为肺血栓栓塞,常规目测读片诊断肺血栓栓塞46个,其中符合临床37个,灵敏度86.05%,特异性93.43%.V/P比值显像诊断肺血栓栓塞41个,与临床符合39个,灵敏度90.70%,特异性98.54%.结论:V/P比值显像可明显提高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漏诊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玲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9):155-155
目的: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漏诊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漏诊的原因。结果: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肺动脉造影或磁共振成像可确定诊断。结论: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非典型患者,进行肺动脉造影或磁共振成像检查是必要的,以便及时作出正确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临床资料,寻找诊断依据。方法对40例确诊PTE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索诊断的敏感指标。结果40例患者,存在高危因素占95%,最常见原因是深静脉血栓脱落占75%。临床表现中最常见是呼吸困难占65%。血气分析异常占80%,心电图变化以V1~V4导联ST-T改变最多,超声心动图异常占90%,表现为右房、右室增大,肺动脉增宽。D-二聚体阳性率为90%。结论患者存在高危因素,出现临床难以解释的呼吸困难、晕厥,结合D-二聚体阳性应考虑肺血栓栓塞症,CT肺动脉造影(CTPA)、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肺血管造影是确诊PTE的主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肺血栓栓塞症(PTE)诊断率逐年提高,PTE是肺栓塞(PE)的最常见类型.由于肺血栓栓塞症危害严重,治疗手段主要为溶栓和抗凝,出血风险高[1],因此,临床药师应特别关注这类患者的临床用药.现结合1例肺血栓栓塞症合并脑梗死患者住院治疗过程和药学监护,分析探讨临床药师对这类患者药学监护要点.  相似文献   

8.
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形成是住院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下肢骨折术后、妇科手术后、长期卧床等患者.LDVT发生后引起患侧下肢静脉回流障碍,严重的会引起肺、脑、心血管栓塞,导致严重后果.因此,LDVT形成的预防对于住院患者的治疗极为重要,血栓形成后的护理可以减少肺部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出现并加快血栓好转.  相似文献   

9.
<正>流行病学研究表明3%~26%的肿瘤患者肺血管内存在癌栓,尸检结果证实这些癌栓是致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如能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将明显降低死亡率[1]。在诊断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方面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pulmonary ventilation/perfusion imaging,V/Q)倾向于"功能性"诊断,所反映的肺血流灌注情况对于临床选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肺血栓栓塞症误诊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肺血栓栓塞症主要临床特点有呼吸困难、咳嗽、胸闷、咯血,诊断方法应用螺旋CT肺动脉造影、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彩色多普勒检查。结论对可疑患者早期明确诊断,积极治疗,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分析呼吸内科医生在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某地区2013年到2017年期间,十家综合医院的肺血栓栓塞住院病理展开回顾性分析;对比肺血栓栓塞患者在呼吸内科与其他科室的患者比率,以及五年中肺血栓栓塞的发病率变化状况。结果:全部住院患者162643例中,PTE患者数量为73例,发病率为0.045%;呼吸内科PTE发病率0.136%显著高于其他科室的0.040%,差异具有统计学异议,P0.05。同时,其中呼吸内科增长趋势十分明显,从2013年,到2017年,呼吸内科发病率增长425.5%。就诊断方式来看,采用CT肺动脉造影、肺动脉造影、超声、MRI、尸检诊断作为主要诊断方式的分别有50例(68.5%)、10例(13.7%)、6例(8.2%)、3例(4.1%)、4例(5.5%)。结论:与其他科室相比,肺血栓栓塞在呼吸内科的发病率更高,并且其诊断方式与呼吸内科关系更加密切,因此呼吸内科医师应当在肺血栓栓塞的诊疗中发挥积极作用,不断提升对肺血栓栓塞的认识,为诊断和治疗肺血栓栓塞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1].肺血栓栓塞症(PTE)占PE的绝大部分.其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误诊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因此探讨其临床特征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分析了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确诊为肺血栓栓塞症(PTE)的153例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53例PTE均为住院患者,男性101例,女性52例,年龄为21~79岁,平均(49±11)岁;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诊断标准[1],即通过放射性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和(或)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  相似文献   

14.
马丽丽  徐希平  李军 《河北医药》2007,29(12):1348-1348
肺血栓栓塞症(PTE)是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占肺栓塞(PE)的绝大多数(约90%以上).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其中晕厥占11%~20%,可为PTE的唯一或首发症状[1].自2003年5月至2005年2月,我们共诊治PTE39例,其中以晕厥为首发症状者6例(15.4%),现就其临床情况予以总结归纳,以期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呼吸内科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4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诊断标准、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等,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 24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误诊率高达33.33%,经临床对症治疗后,87.50%患者好转或治愈出院,死亡率为12.50%,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肺血栓栓塞症诊治要点,对疑似患者及时给予各类临床检查确诊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降低误诊率、漏诊率及死亡率,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6.
<正>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肿瘤患者常见死亡原因为:肿瘤占70.9%、肺血栓栓塞症(PTE)占9.2%和感染占9.2%,对患者进行PTE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并正确治疗,可明显改善其预后~([1])。在诊断PTE方面放射性核素显像与CT肺动脉造影(CTPA)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影像诊断方法。肺通气/灌注(V/Q)平面显像从1960年使用至今,由于其存在"不能确定"的结果,近年来学者提出采用肺通气灌注断层显像(V/Q-SPECT)代替传统的平面图像(V/Q)进行疾病诊  相似文献   

17.
肖军  杨滔 《中国医药指南》2011,9(8):219-220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一种常见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80%~90%的PTE栓子来源于下肢DVT[1]。DVT多发生于各种手术后、慢性病长期卧床以及因多种原因造成肢体活动受限的人群,好发于下肢,是血管外科常见病,也是下肢骨折及术后常见并发症,严重者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本研究对下肢骨折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总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志强  包承鑫 《天津医药》2002,30(3):189-191
遗传性抗凝蛋白缺陷在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病原因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近年来文献报道,由这类原因引起的静脉血栓栓塞症约占总静脉血栓栓塞症的5%~15%。其病因多与抗凝血酶(AT)、蛋白C(PC)和蛋白S(PS)缺陷有关[1,2]。90年代中后期,新的与血栓形成有关的遗传性危险因子不断被发现。强调通过对危险因素在血栓形成中的发病机理研究,可使人们认识到检测这些抗凝因子有助于因这类因子缺陷所导致的血栓栓塞症的诊断。本文目的在于对抗凝因子所致的血栓形成,并结合当前在基因水平上对本类疾病的研究进展和认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PE),DVT与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同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1]。PE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病死率约为30%[2]。目前PE已成为继急性心肌梗死和卒中后第三种主要的血管疾病[3]。因此探讨影响PE发生的相关因素,早期诊治,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目前普遍认为LDVT患者发生PE的风险较高,但是目前关于不同部位的血栓对PE发病率影响的研究结论不一。  相似文献   

20.
《医药导报》2022,(11):1571-1581
<正>近年来,血栓栓塞性疾病逐渐成为全球性重大健康问题,其所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全球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1],血栓栓塞性疾病主要包括:(1)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即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主要为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2)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等。抗凝是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重要预防和治疗手段。目前临床常用抗凝药物主要有:(1)胃肠外抗凝药物,如肝素类药物,代表药物有普通肝素(unfraction heparin,UF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