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厂地区中学生有关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等现状以及各学校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宣传开展情况,从而指导学校有针对性地做好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该区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区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68.79%,其中初中阶段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64.19%(6347/9888),高中阶段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73.61%(6937/9424)。5所初中学间比较,经检验χ2=80.7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比较,经检验χ2=199.4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区中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总体知晓率与创建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对艾滋病知识缺乏深入了解。初中学校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存在差距、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黟县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和行为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2015年11~12月抽取黟县7所初高中的初三、高一及高二共697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首先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基线调查,之后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和发放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材料等干预活动,分别在干预活动结束时和干预2 W后对该人群再次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分析干预前后调查对象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差异,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697名学生干预前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73.31%,干预活动结束时提高到96.42%,干预2 W后为95.18%,干预前后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0,P0.01)。干预前高中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与初中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7,P0.01);城区初中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76.88%,乡镇初中生为6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7,P0.01);普通高中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80.36%,职业高中学生为6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28,P0.01)。结论黟县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偏低,干预后得以明显提高。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特别是以乡镇初中学生及职业高中学生为重点,加大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中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艾滋病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的效果,为制订安顺市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安顺市2所初中,11所高中,5所职中,1所大学在校学生共计1 795名为研究对象,在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前后发放调查问卷,了解青年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讲座后知晓率90.4%明显高于讲座前62.2%(χ2=395.567,P<0.001),男生知晓率63.8%和女生6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1,P=0.326),城市地区学生知晓率67.5%高于农村地区60.1%(χ2=8.613,P<0.001),高文化水平学生知晓率高于低文水平学生(χ2=163.659,P<0.001),分别是初中42.1%、高中65.7%、中专47.7%、大学98.8%,讲座后所有题目的知晓率均高于80%,较讲座前知晓率有均有明显提高(P值均<0.001)。结论 安顺市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可以有效提高青年学生的艾滋病防治认知水平,应持续加大对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太和县中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态度与行为现况,为更好地开展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太和县4所学校共800名初、高中学生的艾滋病疾病知识、态度与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中学生艾滋病总知晓率仅为55.0%,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高于女生(χ2=12.30,P0.001),高中生高于初中生(χ2=52.55,P0.001);48.8%的中学生愿意与艾滋病人交往,男生与女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7,P=0.321),高中与初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7,P0.001),中学生主要从电视媒体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结论太和县中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获取艾滋病知识渠道狭窄,不能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存在着明显的歧视倾向。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项目地区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行为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安徽省示范区/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地区中学生艾滋病防治教育效果。为该人群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我省10个示范区/全球基金项目县6793名中学生以面对面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防治知识平均知晓率为92.29%。无偿献血不会传染艾滋病知晓率由中期评估的46.3%上升到86.8%(χ^2=2043.71,P〈0.001),每6个月以上献血1次对身体无害知晓率中期评估的59.1%上升到91%(χ^2=1370.47,P〈0.001)。结论安徽省项目地区中学生艾滋病教育效果较好,知识知晓率达到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目标要求。今后应持续加强学校对中学生艾滋病防治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吐鲁番地区中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方法采用多种宣传教育方式对吐鲁番地区中学生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开展宣传教育前后在二县一市分别选取2所学校,各随机抽取200名学生,通过调查问卷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宣传教育前调查对象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50.17%(602/1 200),宣传教育后为79.20%(975/1 23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83,P=0.000);调查对象对艾滋病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的知晓水平较高,对性传播的预防和蚊虫叮咬、日常接触是否传播的知晓水平相对较低;宣传教育前不同民族学生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宣传教育后不同民族学生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汉族学生知晓率最高,为83.78%,维吾尔族学生知晓率最低,为73.63%;调查学生从电视中获取艾滋病知识的比例最高,宣传后为81.48%,其次为免费宣传资料,宣传后为67.59%。结论在吐鲁番地区中学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幅度提高了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对艾滋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2016—2018年中学生艾滋病知晓情况,为提高该地区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实施效果提供依据。 方法 2016—2018年每年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宝安区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2011年该地区中学生艾滋病知信行现况调查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探讨知晓率变化情况。 结果 共调查5 517名中学生,总体艾滋病防治知晓率为86.30%,本次调查3项相同问题条目(与2011年调查相同的问题条目)的知晓率均显著高于2011年水平(χ2=306.7532~1 273.312,P<0.001)。不同性别、学校性质学生知晓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93、3.5444,P>0.05),不同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职高学生知晓率显著低于初、高中学生知晓率(χ2=17.9406,P=0.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知晓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比率高、初中学生分别是职高学生的1.855倍和1.978倍,公办学生是民办学生的1.202倍。高中、职高学生中1.67%(29/1 734)发生过性行为,在调查期间近1年内仍有性伴15人中,仅20.00%(3/15)每次都使用安全套。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较女性(OR=5.756)、没有接受过防艾宣传服务的学生较接受过相关服务的学生(OR=3.040)发生性行为的比例更高。 结论 2016—2018年深圳市宝安区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与2011年相比有了大幅提高,但仍低于国家有关要求,需要拓展防艾宣传教育尤其是职高、民办学校学生宣传教育,加大警示性教育力度,提高学生性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安徽省怀远县农村和城市社区居民的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整群抽样方法,分别以城镇社区和农村行政村为抽样单位,被抽取单位中各抽取一定的样本,采取面对面调查方式,分别调查400名城镇居民和400名农村居民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并分析调查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城镇居民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73.25%明显高于农村居民(63.25%)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2,P0.001);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人群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也随着升高(χ2=44.36,P0.00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文化程度(OR=0.688,P=0.004)、咨询服务(OR=0.373,P=0.036)和免费宣传材料(OR=0.071,P0.001)为知识掌握程度的促进因素,而报刊书籍(OR=2.392,P0.001)、医生(OR=2.979,P0.001)为知识掌握程度的阻碍因素。结论怀远县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大咨询服务和免费宣传资料的发放有利于居民艾滋病知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淮安市淮阴区大、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等情况,为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制艾滋病知识及行为调查问卷,对506名大学生、509名中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大学生为67.98%、中学生为65.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P0.05);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对非传播途径和部分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68.77%的大学生和84.28%的中学生对艾滋病感到恐惧和害怕,18.77%的大学生和21.61%的中学生愿意与感染艾滋病的同学同班或同桌;14.23%的大学生和3.54%的中学生发生过性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90,P0.01)。结论淮安市淮阴区大、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和偏见依然存在,应加强艾滋病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北京市东城区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认知态度等相关情况,为今后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北京市东城区37所中学的4983名初、高中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回收有效调查问卷4934份。中学生总体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79.71%,其中初中、高中年级知晓率分别为72.63%、87.11%;男生知晓率为78.12%,女生知晓率为81.35%,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的中学生知晓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父亲文化程度分别为高中及以下、大专、本科及以上的学生,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74.20%、80.20%、83.14%;母亲文化程度分别为高中及以下、大专、本科及以上的学生,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73.50%、80.72%、83.30%。父亲、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越高(P 0.05)。认为应当将艾滋病病人名单公布,以便提醒周围人群的初中、高中学生比例分别为36.93%和33.49%,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应该禁止艾滋病人参加工作的初中、高中学生比例分别为22.93%和13.97%,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城区中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知识知晓率仍然偏低,需要更加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相关因素,为制定艾滋病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8-2009年全国MSM人群调查的安徽省资料,分析MSM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共有1 513名调查对象进入数据库,对8道艾滋病基本知识题目的答对率在62.9%~93.4%之间;能正确回答6题及以上的人数是1 320人,知晓率为87.2%,95%可信区间是85.6%~88.9%。多因素分析显示,地区(OR芜湖比合肥=0.36,P<0.001)、文化程度(OR高中或中专比初中及以下=3.13,P<0.001,OR大专及以上比初中及以下=9.26,P<0.001)、寻找性伴场所(其他场所比互联网的OR值均低于1,均有P<0.01),是否获得过艾滋病宣传材料(OR=2.05,P<0.001),最近1年是否做过HIV检测(OR=1.67,P=0.015)等变量与艾滋病知晓率相关。结论安徽省MSM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但个别知识点的答对率较低;与MSM人群艾滋病知晓率相关的因素较多;提示要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城区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情况,为艾滋病防控工作的开展及策略调整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研究,分别于2010、2013两年在本市城区中学校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比分析其艾滋病知识知晓及歧视态度情况。结果:2010、2013年共调查中学生910人,初中学校的知识知晓率高于职业高中及普通高中;高年级学生知识知晓率高于低年级;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年级学生的正确态度持有率间均有显著性差异(χ2=28.904,P0.001;χ2=7.706,P0.05);日常生活接触知识与性传播知识知晓情况影响态度改变。结论:攀枝花市开展的学校艾滋病防治干预措施总体有效促进了学生减少歧视,但正确态度持有率仍低于80%,需加强学生专题健康教育,注重艾滋病日常生活防治知识及性知识教育;打破年级界限,全面均衡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南京市某国际高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高中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南京市某国际高中所有学生开展纸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 共纳入171名高中生为调查对象,艾滋病和梅毒的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6.1%和46.8%;有过性行为的占14.6%,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最高为32.0%,(χ2=10.799,P=0.005);有吸毒史的学生占9.3%,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最高为31.2%,(χ2=21.062,P<0.001);梅毒知识知晓者与不知晓者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716,P<0.001)。 该国际高中学生性病和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对高中生开展毒品危害教育和性病艾滋病防治应作为健康教育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泰州市孕产妇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和行为现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在泰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及住院分娩的400名孕产妇为本调查对象,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其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调查。结果孕产妇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73.75%,单个条目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是否可能得艾滋病"等3题回答正确率均90%,而"蚊虫叮咬会是否传播艾滋病"的正确率最低为39.0%。文化程度越高的孕产妇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也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57,P=0.001)。不同年龄、民族、婚姻状况、生育情况的孕产妇艾滋病知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高危行为调查中,有吸毒史的占0.25%,性伙伴≥2个和曾患过性病的分别占0.5%。结论泰州市孕产妇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偏低且认识不全面,应开展有针对性地宣传教育,提高孕产妇知晓率,增强其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该区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实施干预后的改变情况,为学生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线索。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初、高中学校中抽取一所初中和一所高中二年级的全体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开展知识讲座,结束后使用相同问卷再调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学生干预前后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8.03%,94.02%。结论对中学生开展艾滋病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能够有效提高群体知识知晓程度。  相似文献   

16.
滨海县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蓉 《中国校医》2011,25(11):819-820
目的了解我县中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为制定宣传教育方法和重点教育内容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我县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各一所,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 889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我县中学生对艾滋病三条传播途径和不容易发生感染的行为的知晓率为80.2%,其中初中生的知晓率为74.0%,高中生为8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25,P<0.01),通过电视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初中占82.1%,高中组占93.2%;对待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正确态度为59.4%。结论我县中学生艾滋病的防治知识知晓率较高,但如何正确对待艾滋病毒感染者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问题导向式学习(PBL)教学法在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为拓展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性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本地区某中学初一年级2个班102名中学生,分别设置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法,干预组采用PBL教学法。干预前后采用同一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仅在“艾滋病全称”等6项知识(χ2=6.029~9.434,P=0.004~0.028)的知晓率与“应将艾滋病病人进行隔离(χ2=17.275,P<0.001)”、“应对艾滋病病人关心同情(χ2=5.696,P=0.017)”2个条目的态度正向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干预组在各项知识知晓率与态度正向率较干预前均有所提高(χ2=3.840~23.520,P均<0.001~0.05)。干预前,两组在知识知晓率及态度正向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干预组在“艾滋病的全称”等9项知识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χ2=4.943~10.183,P=0.026~0.001),仅在“对艾滋病病人具有恐惧感”的态度正向率高于对照组(χ2=11.330,P=0.001)。结论 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中,PBL教学法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在传统课堂教授法的基础上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18.
莱芜市社区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淑梅  姚婷  吴会敏 《职业与健康》2007,23(20):1838-1839
目的了解城镇及农村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评价宣传教育效果,为制定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拟定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表,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莱芜市2个区的15~49岁的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人群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0.43%,城镇社区居民知晓率为75.88%,农村社区居民知晓率为65.9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77,P<0.01)。结论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了解程度,因人群特征不同而异,针对目标人群,应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病毒(HI V)感染者艾滋病相关知识和危险性行为状况。方法对云南省德宏州某县2006年1月-2008年6月检测出的HI V感染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为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和危险性行为状况等。结果366名调查对象中汉族占45.9%,少数民族占54.1%,其中傣族占50.5%,景颇族占43.9%。汉族、傣族和景颇族的HI V感染者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分别为66.7%、45.0%和54.0%(χ2=12.59,P0.05),且文化程度越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越高(趋势χ2=17.64,P0.001)。汉族、傣族和景颇族HI V感染者中过去6个月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能够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9.7%、1.2%和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0,P0.05)。20人自报过去6个月内有1个以上的非固定性伴,其中12人与非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未能坚持使用安全套。结论调查对象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水平有待提高,危险性行为的发生仍然存在,应制定适合少数民族HI V感染者的艾滋病防治策略,提高感染者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降低危险性行为,预防艾滋病传播。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州市两种不同职业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从事建筑和环卫工作的两种职业共300名流动人口的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69.53%。其中不同学历群体知晓率有差异,知晓率随着学历的增高而增高,小学及以下学历低于初中学历人群(χ2=12.161 846,P=0.000 488),初中学历低于高中及以上学历人群(χ2=9.744 762,P=0.001 798),小学及以下学历低于高中学历人群(χ2=23.572 656,P=0.000 001);不同年龄组之间知晓率有差异,17~岁年龄组人群高于32~岁年龄组人群(χ2=7.335 050,P=0.006 762),32~岁年龄组人群与47~岁年龄组人群知晓率无差异,17~32岁年龄组人群与47岁以上年龄组人群知晓率无差异;不同职业、性别人群之间知晓率无差异。结论外来建筑工人和环卫工人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影响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因素主要是文化程度以及年龄,当前该人群的结核病知识获得途径与需求量并不完全相同,应加强流动人口结核病的宣传教育力度,尤其是低学历中年人群,改变宣传教育方式,完善宣传教育内容,以提高该人群结核病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