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珠海地区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毒力基因以及分子分型的病原学特征,分析流行株的分布情况。方法对珠海市2009年-2014年共81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型鉴定及基因型耐热溶血素(tdh)、耐热直接相关溶血素(trh)和不耐热溶血素(tlh)检测,并从中选取60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结果共分出35种血清型,其中优势型别为O3∶K6,占整个血清型的20.99%。所有菌株均含有tlh基因,含有tdh基因的有31株菌株,含有trh基因只有2株菌株为阳性。根据Pub MLST网络数据库提供的方法进行比对分析,60株副溶血性弧菌共分为33种ST型别。结论珠海市引起食物中毒的副溶血性弧菌主要为O3∶K6。tlh基因可以作为鉴别副溶血性弧菌的鉴定基因,多数食物中毒事件菌株中携带tdh基因。MLST的优势型别为ST3,为副溶血性弧菌其他型别共同祖先。而食品株血清型和MLST分型均呈多样化、分散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温州市瓯海区腹泻患者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型分布、毒力基因特点和耐药性状况,为防治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6年5月-2017年10月分离的182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药敏试验、血清分型及用荧光PCR检测菌株的tdh、trh、tlh毒力基因。结果 182株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以O3∶K6为主,占51. 65%; O4∶KUT其次,占19. 21%。毒力基因PCR检测显示94. 51%(172/182)的菌株为tlh+/tdh+/trh-; 4. 95%(9/182)的菌株为tlh+/tdh-/trh-;仅1株携带tlh+/tdh+/trh+基因。药敏结果显示对氨苄西林79. 12%耐药,头孢唑啉4. 95%敏感,其他常用抗菌药物敏感。结论 温州市瓯海区副溶血性弧菌优势血清型为O3∶K6,其次是O4∶KUT。菌株对多数抗菌药物高度敏感,多数菌株携带tlh+/tdh+/trh-基因。加强对副溶血弧菌的监测,为本地区副溶血性弧菌种群的流行趋势及传染源的可能变迁提供早期预警。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杭州地区临床和环境分离副溶血弧菌菌株的毒力基因特征。方法 对近年从食物中毒病人、临床散发病人和外环境 (小水产品 )中分离的 174株副溶血弧菌菌株 ,应用PCR技术进行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 (tdh)和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基因 (trh)的检测。结果 临床来源的副溶血弧菌 (94株来自食物中毒病人和 34株来自散发腹泻病人 )菌株的tdh携带率均大于 97% ,trh携带率为 0 % ;而所有 4 6株分离自环境 (小水产品 )的副溶血弧菌菌株未见有tdh携带 ,仅 1株trh阳性。 1株tdh阴性、trh阳性的副溶血菌株 ,其尿素酶试验为阳性 ,而在其他所有trh阴性的副溶血菌株中 ,不管其tdh是阳性或是阴性 ,尿素酶试验均为阴性。结论 引起杭州地区食物中毒及散发腹泻的副溶血弧菌主要为tdh阳性、trh阴性菌株 ,外环境中存在的trh阳性的副溶血弧菌也是一个潜在的病原  相似文献   

4.
杭州地区2000-2002年副溶血弧菌的分子分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2000-2002年副溶血弧菌临床和环境分离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172株2000年和2002年从临床食物中毒患者和散发腹泻病例以及外环境(小水产品)中分离的副溶血弧菌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对40株临床来源O3:K6型菌株及环境来源O3:KUT(K抗原未分型)型菌株,应用PCR技术进行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和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基因(trh)的检测,并进行核糖体基因分型(ribotyping)、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RAPD)、肠道细菌重复基因间共同序列PCR(ERIC-PCR)等.结果在调查的13起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中,tdh阳性、trh阴性的O3:K6血清型引起的有11起(84.6%);tdh阳性、trh阴性的O4:K8菌引起有2起(15.4%).在散发腹泻病例中,tdh阳性、trh阴性的O3:K6、O4:K8和O1:KUT菌株分别占26.5%(9/34)、17.6%(6/34)和38.2%(13/34),未能分型的占17.6%(6/34).在水产品中分离的菌株中,37株分属7种O血清型,其中未见有O3:K6和O4:K8血清型;另外有9株未能分型;其中除1株O1:KUT菌株trh阳性外,其余tdh和trh均为阴性.绝大部分食物中毒患者和散发腹泻病例分离的O3:K6菌株在ribotyping、ERIC-PCR及RAPD三种指纹上均属于一种密切相关的克隆群,而环境分离的O3:KUT菌株与临床分离的O3:K6菌株间,在三者指纹上均有明显差异.结论临床来源和小水产品来源的副溶血弧菌菌株间血清型分布有显著差别;一群关系密切、tdh阳性、trh阴性的O3:K6血清型菌株在杭州地区呈优势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泰州市水产品及腹泻病人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情况,并对检出的所有阳性菌株进行毒力基因和耐药性的比较研究。方法 对采集的水产品和腹泻病人的粪便样本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及鉴定,运用荧光PCR技术检测副溶血弧菌的tlh(不耐热溶血素)、tdh(耐热直接溶血素)、trh(相关耐热溶血素)这3种毒力基因,采用WHO推荐的纸片扩散法(K-B法)分别对所有阳性菌株进行药敏实验。结果 泰州市2014-2017年采集的水产品和腹泻病人样本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4.3%(37/108)、1.2%(18/1548),55株阳性菌株中tlh均为阳性,trh均为阴性,水产品分离株均未检出tdh,但腹泻病人分离株tdh的检出率为94.4%(17/18)。腹泻病人分离株对头孢唑啉、氨苄西林、四环素的耐药性高于水产品分离株,其中腹泻病人分离株和水产品分离株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达到61.1%(11/18)、54.1%(20/37)。结论 本市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副溶血性弧菌是导致食源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菌之一。腹泻病人分离株的tdh携带率较高而水产品分离株均未携带tdh;腹泻病人分离株对头孢唑啉、氨苄西林、四环素的耐药性高于水产品分离株,而且两种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均有较高的耐药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子特征,为防止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PCR的方法,对武汉市2008年-2013年从水产品中分离的64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了耐热性溶血毒素基因tdh、耐热性溶血毒素相关溶血素基因trh、不耐热溶血素基因tlh、毒力表达基因toxR和大流行株O3:K6特征基因片段orf8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64株副溶血性弧菌中,tdh、trh基因的阳性率为14.06%和4.69%,orf8基因的阳性率为7.81%,而toxR和tlh基因的阳性率为100.00%。结论 tlh和toxR基因可作为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初筛和辅助鉴定手段。武汉地区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tdh,orf8阳性率较高,建议卫生监督部门加强水产品监管,提防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10):789-791
目的比较分析嘉兴市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的血清型、毒力基因和分子分型特征。方法采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63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进行血清型分布、毒力基因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和耐热相关溶血素基因(trh)携带以及ERIC-PCR分型研究。结果食物分离株tdh和trh均为阴性,患者分离株大部分为tdh阳性trh阴性;血清型和ERIC-PCR型别,食物分离株分布较为分散,而患者分离株70%的血清型为O3:K6和80%的ERIC-PCR型别为1型。结论食物分离株和患者分离株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不同,血清型和ERIC-PCR型别,食物分离株较为分散而患者分离株较为集中。  相似文献   

8.
李涛  黎明  苗艳芳  杨洋 《现代预防医学》2015,(18):3376-3379
摘要:目的 了解成都市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疫情分离菌株和生鲜冻水产品分离菌株血清型分布、耐药性及毒力基因携带状况,为成都市副溶血弧菌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检出的91株副溶血性弧菌采用血清凝结实验血清分型;采用E-test药敏试验进行耐药性检测;用荧光PCR检测菌株的tdh、trh、tlh毒力基因。结果 91株菌分属于8个群26个血清型,主要为O1群(36.26%),其次是O4群(23.07%)和O2群(16.48%);46株疫情患者肛拭分离株O4群(48.71%)、O1群(35.89%)为主;22株鲜冻海产品分离株O1群(45.45%)为主;18株生鲜淡水产品分离株O2群(55.55%)为主。91株副溶血性弧菌均检出tlh,检出tdh基因均为食物中毒患者肛拭菌株,仅有1株食物中毒患者肛拭菌株检出trh基因。E-test实验结果显示,除青霉素和氨苄西林外的其他12种试验抗生素均敏感。结论 成都市引起食物中毒疫情的副溶血性弧菌主要为携带tdh基因的O4、O1群菌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北京昌平区副溶血性弧菌临床菌株血清型、耐药性、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及分子特征。 方法 对2017年北京市昌平区分离到的46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药敏实验、毒力基因检测及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PFGE)分析。 结果 46株副溶血性弧菌的主要血清型为O3:K6,PFGE分析得到37种PFGE带型,菌株之间的相似系数为59.9%~100.0%。本实验中的副溶血性弧菌除头孢唑啉外,对其他16种抗菌素敏感或完全敏感,临床菌株均携带tlh和tdh基因,不携带trh基因。结论 昌平区引起腹泻的副溶血性弧菌主要为O3:K6血清型、毒力基因均为tdh(+)/tlh(+)/trh(-)、对多数抗生素敏感,PFGE带型呈高度多态性。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食源性副溶血弧菌表型特征与分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广东省食源性副溶血弧菌的表型特征,并对其分型进行综合比较.方法 对分离自广东省水产品和食物中毒的74株副溶血弧菌分离株进行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耐热直接溶血素(tdh)和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溶血素(trh)毒力基因的PCR检测.并对副溶血弧菌进行血清分型、核糖体基因分型(Ribotyping)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应用BioNumerics软件对不同来源、时间和地点的分离株进行比对,分析菌株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副溶血弧菌除对氯霉素100.00%敏感外,对其余13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tdh阳性率为24.32%、trh阳性率为4.05%.74株副溶血弧菌分为26种血清型,O5:K17和O2:K28型为水产品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O3:K6型为食物中毒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74株副溶血弧菌分为62个核糖体型、67个PFGE型,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多样性.结论 广东省大部分食物中毒副溶血弧菌分离株携带tdh毒力基因.3种分型方法中,PFGE的分辨率最高,Ribotyping居中,血清分型最低,3种方法相结合可提高分辨率.  相似文献   

11.
武汉市6起食物中毒副溶血弧菌分子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6起食物中毒病原菌副溶血弧菌分子特征。方法:对6起食物中毒共16株分离株进行药敏分析,运用PCR技术进行耐热性溶血毒素基因(tdh)和耐热性溶血毒素相关溶血素基因(trh)检测,并进行肠道细菌重复基因间共同序列PCR(ER IC-PCR)分析。结果:16株副溶血弧菌对第三代头孢和喹诺酮类较敏感,tdh阳性,trh阴性,ER IC-PCR结果显示每起食物中毒菌株亲缘关系非常紧密,有3起属于同一个群,另外2起属于一个群。结论:武汉地区流行的主要副溶血弧菌分子特征为tdh阳性,trh阴性,ER IC-PCR技术是分析副溶血弧菌引起食物中毒菌株非常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16-2019年苏州市副溶血性弧菌(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VP)分离株毒力基因携带情况,耐药性及分子分型。 方法 利用荧光定量PCR 技术对154株分离自苏州各区、县级市的VP的3种毒力基因( tlh 、 tdh 、 trh )进行检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14 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进行分子分型。采用卡方检验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α =0.05)。 结果 154株VP分离株 tlh 基因均为阳性; trh 基因阳性4株,阳性率为2.60%,均为病患分离; tdh 基因阳性107 株,阳性率为69.48%,其中病患分离株阳性106株,食品及环节(用具)分离株阳性1株。154株VP仅对氨苄西林耐药,总体耐药率为80.52%(124/154),其中病患分离株耐药率为88.98%(105/118)高于食品及环节分离株耐药率52.78%(19/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154株VP 经PFGE分子分型显示带型相似性为45%~100%,按相似度85%为判读标准可分为73个带型簇(各带型簇:1≤n≤10)。 结论 苏州市VP的 trh 基因的携带率较低,病患分离株的 tdh 基因的携带率较高,远高于食品及环节分离株。VP分离株对多数抗生素不耐药,仅对氨苄西林存在较高的耐药率。PFGE带型较为分散,没有明显的优势带型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东省部分地区近年发生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菌株血清分型、毒力基因及耐药状况,为预防和控制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35株由湛江、东莞、中山、惠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食物中毒病例中分离获得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采用PCR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和耐热直接相关溶血素基因(trh);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35株从食物中毒病例中分离到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分属6个血清群,分别为O1、O2、O3、O4、O8及O10群,分别占20.0%、2.9%、62.9%、8.6%、2.9%、2.9%,其中O3:K6血清型共检出18株,占51.4%(18/35)。tdh携带率为88.6%(31/35),trh携带率为8.6%(3/35)。35株副溶血性弧菌对链霉素、氨苄西林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80.0%(28/35)和74.3%(26/35),而对四环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磺胺复合物S3、氯霉素、头孢曲松的敏感性均达80%以上(82.9%~94.3%)。结论在广东省部分地区引起食物中毒的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主要是O3群,其中又以O3:K6为主,主要携带tdh基因,对大多数抗生素敏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14年-2017年桐乡市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毒力基因携带与耐药性情况,为临床更为有效用药提供数据上的支持。方法利用RT-PCR技术对其分离株进行毒力(tlh、tdh、trh)检测;采用纸片扩散法操作,测定其对2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在132株副溶血性弧菌中,毒力基因tlh、tdh和trh阳性携带率分别为100.00%(132/132)、57.58%(76/132)和0.00%(0/132);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31.5%、23.5%、12.5%、12.5%,对除碳青霉烯类和喹诺酮类外的6大类抗生素均有耐药性,而其中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叶酸代谢途径抑制剂及氯霉素的耐药性相对较高。多重耐药方面,对2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有15株,占11.90%。结论126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主要携带毒力基因为tlh、tdh。除氨苄西林等9类抗生素外,其余13类在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治疗中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08年广东省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分离株的血清分型及分子特征。方法对2008年广东省14起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事件中90株分离自病例和9株分离自相关食物的菌株进行血清分型,耐热溶血素基因(tlh)、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基因(trh)和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PCR检测以及选取优势菌型O3∶K6和O4∶K8血清型进行ER IC-PCR分子分型。结果 90株病例来源菌株以O3∶K6(62.2%)和O4∶K8(14.4%)血清型为主,9株食物来源菌株血清型别多样,无优势菌型,且同时分离到病例及食物来源菌株的4件事件中有3起食物来源菌株的血清型与同一事件中从病例分离到的血清型不同。PCR检测发现,99株副溶血弧菌tlh基因均为阳性,trh基因均为阴性,tdh基因88株阳性,其中食物来源菌株tdh基因阳性率为11.1%(1/9),病例来源菌株tdh基因阳性率为96.7%(87/90)。选取22株O3∶K6血清型和10株O4∶K8血清型菌株(均分离自病例)进行ER IC-PCR分子分型分析,结果显示,2种血清型菌株可分为8个ER IC型别,且可区分为2类不同的聚类,这2类聚类之间的相似值为54.7%。同1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到的O3∶K6或O4∶K8血清型,其ER IC型别表现出多样性;而不同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到的O3∶K6或O4∶K8血清型,部分菌株ER IC型别表现出100%的相似性。结论广东省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分离株血清型多样,同一血清型菌株存在遗传多样性,一群遗传关系密切的trh阴性、tdh阳性的O3∶K6和O4∶K8血清型为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优势菌型。  相似文献   

16.
岳友宏  苏良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9):1413-1415
目的 建立同时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tlh和tdh基因的双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 方法 根据副溶血性弧菌的tlh、tdh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及电泳检测.同时优化反应体系,测定稳定性、重复性、特异性及灵敏度. 结果 本实验设计的引物能特异性地扩增副溶血性弧菌的450、269 bp的片段,而对其它种类的菌物无特异性扩增,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好,双重PCR检测灵敏度为100 cfu/ml.并进行了肛门拭子样品的检测. 结论 初步建立能在8h内快速、灵敏、特异地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毒力菌株的双重PCR技术.  相似文献   

17.
One hundred two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isolates from diseased pigs were analyzed for serotypes, virulence genes,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and the molecular basis of phenicol resistance. Of these 102 E. coli isolates, 101 were typeable and belonged to 27 different O serogroups. However, 69% of these isolates belonged to one of the following eight serogroups: O8, O54, O64, O65, O92, O108, O119, and O120. Serogroups O8 (23%) and O64 (10%) were the most prevalent among typeable isolates. High-resistance phenotypes were observed in all the isolates, with the majority displaying resistance to chloramphenicol (89%), streptomycin (83%), enrofloxacin (78%), and doxycycline (60%). The chloramphenicol resistance genes cat1, cat2, and cmlA were detected in 58%, 49%, and 65%, respectively, of the chloramphenicol-resistant isolates. The floR gene was detected in 57% of the florfenicol-resistant isolates and in 52% of chloramphenicol-resistant isolates. 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showed that the 32 floR-positive isolates with florfenicol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 8?μg mL?1 belonged to 25 different 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rofiles, indicating the spread of floR among swine pathogenic E. coli isolat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食物中毒分离株菌群菌型、毒力基因、耐药性检测分析,掌握VP血清群型、毒力基因及耐药状况。方法:按国标方法进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毒力基因采用普通PCR法。结果:341株VP分属9个血清群15种血清型,前四位占96.19%,依次是O3、O4、O1、O2血清群,余五个血清群占3.81%。血清型以O3:K6为主,O4:K8型次之。282株VP携带tdh,仅1株携带trh,58株不携带毒力基因,无同时携带tdh和trh菌株。341株VP对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妥布霉素5种抗生素100%敏感,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庆大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程度各异。结论:本区VP引起的食物中毒以O3:K6型为主;82.69%的VP携带tdh;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妥布霉素是临床首选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不同来源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及血清型、基因型,为追溯病原和防控副溶血性弧菌提供依据。方法:海产品菌株分离采用PCR+GB筛检方法,病人采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方法;用诊断血清进行血清学分型,用PFGE进行基因分型;用PCR检测tdh和trh毒力基因。结果:海产品流行优势血清群为O6群和O5群,病人株为O3群;海产品株PFGE分型与病人株相比较为分散;88.04%的病人株带毒力基因,海产品株带毒力基因仅有1.11%。结论:海产品株和病人株在流行优势株上存在明显差别,提示血清型分型和PFGE分型能发现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可用于病原的追踪与溯源;病人株带毒率明显高于海产品株(P<0.01),认为海产品株致病性不强,建议将VP分为致病的和非致病两类,有利于鉴别和防控措施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