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行性乙型脑炎预防控制工作指导意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疫苗和免疫》2004,10(4):252-253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由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由于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 ,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我国是乙脑高流行区 ,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季节 ,流行地区分布与媒介蚊虫分布密切相关。除西藏、新疆、青海 3个省、自治区外 ,其余省份均有流行。自 2 0世纪 70年代后期开始大规模使用乙脑疫苗后 ,乙脑发病率明显下降 ,基本控制了全国范围的流行。分析近 5年全国乙脑疫情 ,每年报告病例80 0 0~ 12 0 0 0例 ,局部地区爆发或流行时有发生 ,5 0 %以上病例集中在贵州、重庆、四川、陕西、云南、河…  相似文献   

2.
乙脑病毒的传播与越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晓 《山东卫生》2006,(11):60-61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主要是由媒介昆虫蚊虫传播乙脑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病死率高,后遗症严重,被国家列为乙类传染病。目前已有疫苗可供预防,但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乙脑在我国分布很广,危害大,备受广大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作为主要传播媒介的蚊虫其季节变化和地区分布差异很大,因此欲证明和推断某种蚊虫为乙脑自然传播媒介是困难的。乙脑病毒的传染源主要是带病毒的家禽和家畜,而猪是人类最主要的传染源。预防乙型脑炎的关键是灭蚊和注射乙脑疫苗,同时加强家禽畜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由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目前正值乙脑高发季节,为有效控制乙脑的暴发和流行,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和病残率,卫生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乙脑预防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encephalitisB)简称乙脑,是一种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由蚊虫传播的以脑实质炎性改变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世界范围内乙脑主要在亚洲流行,我国是乙脑的高发区,夏秋季为发病季节高峰。分析近几年全国乙脑疫情,50%以上的病例集中在贵州、重庆、四川、陕西、云南、河南6省(直辖市)[1]。该病起病急,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和脑膜刺激症为主要表现,重症患者常伴中枢性呼吸衰竭。乙脑有病死率高(5%~35%)、致残率高(33%~50%)、后遗症严重(30%~50%)[2]的特点是威胁人类(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  相似文献   

5.
《医药与保健》2007,15(6):29-29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通过蚊虫传播,其流行有严格的季节性,90%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患者中以儿童居多,发病急骤,有高热、  相似文献   

6.
1998~1999年广东省乙脑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通过蚊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病死率高 ,后遗症重。东南亚地区及我国除西北三省为非流行地区外 ,余均有不同程度流行 ,广东省为高发区之一。为配合广东省逐步将乙脑免疫纳入常规计划免疫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现收集广东省 1 998~ 1 999年乙脑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1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广东省各市、县 (区 )传染病月报表、年报表、粤卫防计免统表及基层调查材料等。人口资料来源于广东省统计局。2 结果2 .1 概况广东省年均人口 730 0万 ,地处亚热带 ,雨量充沛 ,常年气温较高 ,夏秋季 (5月~ 9月 )气温达 2 0℃~ 36℃…  相似文献   

7.
2005-2008年浙江省仙居县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规律,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方法按《全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方案》进行乙脑病例、疑似病例、宿主动物、蚊虫媒介及健康人群监测。结果仙居县2005-2008年监测疑似病例137例,实验室确诊乙脑10例,发病率为0.52/1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年龄均在7岁以下,发病时间集中在7月,有完整乙脑免疫史的1例;6月开始蚊密度进入高峰季节,三带喙库蚊是仙居县的主要蚊种之一,占捕获蚊虫总数的43.5%,2007年从捕获的蚊虫中分离到2株乙脑病毒,人群发病时间与蚊虫媒介密度升高相一致;宿主动物猪的乙脑总感染率为67.4%,猪乙脑感染率进入高峰季节比人群发病早1个月。结论仙居县广泛存在乙脑流行的自然因素,是乙脑的流行区,消灭乙脑免疫空白是防止和减少乙脑发生的最有效措施,开展乙脑监测能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由蚊虫为传播媒介的人畜(主要是猪)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主要威胁10岁以下儿童健康并造成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重要传染病.目前还没有特异的治疗方法,防蚊灭蚊和预防接种是重要的防治措施.为掌握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病特点和流行因素,制定控制策略,我们对蓬莱市1956~2005年乙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上,人们在体感上也觉得舒服爽快多了,但是在此期间有一种疾病悄然而至,那就是不可忽视一种山蚊虫叮咬后传播的传染病——乙脑。乙脑,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简称,它是由乙脑病毒所导致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本病好发于儿童,流行于夏秋季,故患病者大多为10岁以下儿童。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我国是乙脑高流行区,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季节[1~2]。江苏省虽不属乙脑高发地区,但乙脑病例仍时有发生[3],因此对乙脑病例的监测工作仍不容忽视。1材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2006年疾病监测系统中江苏省乙脑病例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2结果2.1发病情况2006年共报告乙脑病例83例,发病率0.11/10万;死亡5例,死亡率0.01/10万;病死率6.02%。未出现乙脑暴发疫情。2.2地区分布病例主要发生在苏州(30例)、常州(1…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脑病毒经媒介蚊虫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急性传染病,部分患者在发病6个月后仍留有神经、精神等后遗症。现将宁波市鄞州区2000~2007年乙脑病例的随访调查简报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来源根据传染病报告资料,收集实验室诊断和临床诊断乙脑病例信息、免疫史信息,发病时临床资料来源于原个案调查资料。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由蚊媒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其致残率和病死率均很高,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我国是乙脑高流行区,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全国曾发生大流行。70年代以后随着大范围接种乙脑疫苗,乙脑发病率明显下降,近年来维持在较低的发病水平。近几年,  相似文献   

13.
夏秋交接之际,是许多传染病的发病高峰季节,其中包括乙脑。乙脑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简称,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本病由蚊虫传播,以10岁以下儿童多见,主要表现有持续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脑膜刺激和病理反射等。严重的还会留下神经系统的后遗症,如失语、瘫痪、精神失常等。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国内对家畜、家禽自然感染率的调查表明,在流行地区及流行季节猪为100%,其次为马、驴94%,牛92%,狗66%,再次为鸭、鹅、鸡等,其中猪为主要传染源。通常在人类流行前2—4周,本病已在猪中通过蚊——猪——蚊循环而广泛传播,随着蚊虫增多及其感染率增高,本病即在人群中流行。乙型脑炎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因此在蚊虫活动活跃的夏季,乙型脑炎容易流行。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是易感的,但感染后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发病,大约在  相似文献   

15.
乙脑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 ,病死率高、后遗症严重。我国近 1 0多年来乙脑病例虽然较以往明显下降 ,但每年仍有 1~ 2万病例 ,有些地区仍有小流行 ,发病年龄有向大年龄组推移的趋势。作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2 1世纪流行性乙型脑炎有着其人口、社会经济根源。几种因素综合形成了有利于三带喙库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病毒的传播。气象因素 ,特别是气温和雨量很重要 ,气温高 ,不仅有利于蚊虫孳生 ,而且能提高病毒在蚊体内的毒力和数量 ,雨量太大会破坏蚊虫的孳生地 ,但晴天和雨天交替则有利于蚊虫的孳生 [1 ]。人口增加、城乡间人…  相似文献   

16.
刘桂芳 《山东卫生》2004,(11):53-54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主要经蚊子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在人畜间流行。常累及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轻重不一,重型患者病死率很高,幸存者常残留有明显的后遗症。乙脑难治好防,其预防措施有灭蚊、消灭蚊虫孳生地及乙脑疫苗的免疫接种等综合措施,其中,免疫接种是最根本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大连市1951~200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分析大连市 195 1~ 2 0 0 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发病特征及流行趋势 ,掌握其流行规律 ,制定防制对策。方法 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结果  195 1~ 2 0 0 2年全市共发生乙脑 790 2例 ,年平均发病率 3 .49/10万 ,先后出现 5次流行高峰 ;疫情呈散在分布且相对集中的特点 ,庄河、普兰店、瓦房店发病率最高 ,占全市总病例数的 68.43 %;8、9月份发病最多 ,占病例总数的 94.0 1%;乙脑主要传播媒介为三带喙库蚊 ,大连市以淡色库蚊为优势种。结论 接种乙脑灭活疫苗 ,清除蚊虫孳生地 ,可有效控制乙脑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邯郸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 发病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乙脑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97—2018年邯郸市乙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邯郸市1997—2018年共报告乙脑病例29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15/10万。原19 个县(市、区)均有乙脑病例报告,各地发病情况有差异。发病呈明显季节性,主要集中于夏秋季,8—9月份病例最多。年龄组主要分布在5~9岁年龄组,其次为10~14岁、50~54岁和60~64岁年龄组,且呈现向大年龄组推移趋势。排在前 3位的职业分别是农民、学生和散居儿童。结论 目前乙脑低发态势下,邯郸市乙脑防控工作要在继续保持乙脑疫苗高接种率基础上,关注重点人群(成人)和重点地区,做好健康教育,开展蚊虫监测工作,及时清除蚊虫孳生地,将蚊密度控制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综合分析桑植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监测资料,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SPSS 12.0软件统计分析桑植县2007-2009年乙脑疫情、媒介蚊虫和宿主动物的监测资料;用ELISA法检测宿主血清乙脑IgG抗体。结果 2007-2009年桑植县乙脑发病呈下降趋势,病例集中在7-8月,以0~14岁儿童为主,77.78%的病例无接种史或接种史不详;三带喙库蚊是桑植县的优势蚊种,其密度高低与宿主动物(猪)乙脑病毒感染率呈正相关关系,猪乙脑抗体50%阳转率出现时间比人群发病高峰提前1个月。结论桑植县存在乙脑传播的自然环境。加强乙脑病例、宿主动物和媒介蚊虫的监测,提高乙脑疫苗接种率,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虫滋生环境是控制桑植县乙脑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叶雪娟 《医疗装备》2009,22(8):61-61
流脑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乙脑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简称,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蚊虫媒介传染病。两病除症状相似外,还有很多不同之处。急诊护士作为前沿疾病接触者,一定要掌握乙脑与流脑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