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阿伦磷酸钠含量的骨水泥对成骨细胞的影响,确定复合阿伦磷酸钠骨水泥的细胞毒性。方
法:根据阿伦磷酸钠含量不同分成6组,在50 g Cemex®XL骨水泥粉末中分别加入0,10,50,100,500,1 000 mg阿伦
磷酸钠,依次命名为G0~G5组。通过电镜观察各组成骨细胞样MG-63的黏附能力,MTT比色法测定吸光度值,碱性磷
酸酶试剂盒测定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AKP)活性,Annexin-V-FITC凋亡检测试剂盒测定凋亡率,相差
显微镜观察骨矿化情况。结果:各组MG-63细胞黏附能力良好;与G0组相比,G1~G4组抑制细胞凋亡,G5组促进细
胞凋亡和抑制细胞增殖(P<0.05);各组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活性、骨矿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50 g
骨水泥粉末中加入阿伦磷酸钠不超过500 mg对成骨细胞无毒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加入国产骨水泥后的力学(机械性能)改变和缓释情况,以期指导临床应用。方法:依万古霉素含量不同从0 g开始每组万古霉素含量增加0.5 g直至3.0 g共分为7组,分别与40 g骨水泥混合。应用万能力学实验机测定万古霉素骨水泥的压缩强度、弯曲模量和弯曲强度,并进行洗提实验。结果:40 g骨水泥加入0~3.0 g万古霉素洗提前的压缩强度无明显变化,洗提后含3.0g万古霉素的骨水泥压缩强度及弯曲强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各组万古霉素骨水泥的弯曲模量无明显变化。洗提实验中,各组在第1周释放万古霉素的量与骨水泥中万古霉素的含量呈递增关系。1周后万古霉素含量为1.5~2.0 g时,骨水泥中释放万古霉素的量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并更趋于稳定。结论:万古霉素能有效地从骨水泥中持续释放,在万古霉素含量的选择上,可将40 g骨水泥中加入1.5~2.0 g万古霉素作为首选剂量,并且骨水泥的力学和物理性能有增强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单侧横突拉簧加压法建立兔脊柱侧凸模型。方法两月龄新西兰白兔10只,手术予L2、L5右侧横突挂载拉簧。
术前、术后1、4 及8 周摄X线正侧位片,测量Cobb角及拉簧长度,术后8 周摄片后,随机将10 只新西兰白兔分为两组:取拉簧
(Spring removal, SR)组和保留拉簧组(Spring keeping, SK)各5只,取出SR组兔子体内拉簧,于9周和12周摄X线正侧位片,测
量Cobb角及后凸角。12周后取所有兔顶椎及其上线椎体行Micro-CT扫描,记录顶椎上下终板的骨体积分数(BV/TV)。用方
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及Student t检验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至实验结束时,兔全部存活,Cobb角均大于10°。术
后1、4、8周不同时间点Cobb角及后凸角都大于术前(P<0.05)。术后8周,SR组与SK组的Cobb角、后凸角以及拉簧长度均无明
显差异(P>0.05),取出拉簧后至12周,SK组的Cobb角及后凸角都较SR组要大(P<0.05),期间SR组的Cobb角及后凸角都逐渐
减小。Micro-CT结果示凹侧终板骨体积分数要大于凸侧。整个实验过程中,拉簧形变量(ΔL)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单侧横突拉簧加压模型是一种可重复率高、简单易操作且实验周期短的动物脊柱侧凸模型。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建立大鼠植骨气囊模型,观察在不同浓度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缓释体干预下气囊内组织的破骨细胞
分化因子(RANKL)、骨破坏素(OPG)表达情况。方法在大鼠背部注入空气形成气囊,取同源大鼠的颅骨植入气囊内。将已制
成的植骨气囊模型大鼠分成5组:空白组、铬颗粒组、50 μg/L rhBMP-2缓释体+铬颗粒组、100 μg/L rhBMP-2缓释体+铬颗粒组
和200 μg/L rhBMP-2缓释体+铬颗粒组。各组分别用药处理,2周后取出囊腔内组织进行RANKL、OPG的Wester-blot、Rt-PCR
检测,并对囊腔内骨片行TRAP染色,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骨片破骨细胞染色面积,进行药效评价。结果RANKL、OPG
在各组囊腔组织中均有表达。骨片破骨细胞染色面积、RANKL、OPG的Wester-blot和RT-PCR结果及RANKL/OPG值,在铬颗
粒组中明显高于其他4 组(P<0.05);在3个rhBMP-2缓释体干预组内,随着rhBMP-2缓释体浓度增高呈递减趋势,组间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P<0.05);在空白组和200 μg/L rhBMP-2缓释体+铬颗粒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鼠植骨气囊模型成
功的模拟了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生物学和组织学特征。铬颗粒可以引起RANKL/OPG值升高,促进溶骨;rhBMP-2缓释体
通过降低RANKL/OPG值,从而促进成骨、抑制骨吸收效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geneX骨水泥用于强化骨质疏松椎体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对30个新鲜小牛胸腰椎椎体标本(T9-L4)通过注射泵灌注稀盐酸脱钙建立骨质疏松椎体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例。制成压缩性骨折模型后,3组分别实施geneX骨水泥、硫酸钙骨水泥(CS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椎体成形术,记录骨水泥完本填充时的骨水泥注射量,测试标本的强度和刚度,记录各组的强度和刚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30个小牛胸腰椎体初始骨密度为(1.425±0.072)g/cm2,脱钙后骨密度为(1.074±0.065)g/cm2,脱钙后骨密度明显低于脱钙前骨密度(P<0.05)。geneX组、CSC组、PMMA组注射量分别(4.3±0.8)、(4.2±0.7)和(3.8±0.4)ml,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geneX组、CSC组、PMMA组强度分别(1198±529)、(1212±430)和(1672±704)N,geneX组、CSC组显著低于PMMA组强度(P<0.05),3组均明显高于椎体初始强度(P<0.05)。geneX组、CSC组、PMMA组刚度分别为(233±130)、(242±191)与(323±145)N/mm,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刚度均低于椎体初始刚度,但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geneX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用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能满足对椎体填充材料的生物力学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短期重复暴露对大鼠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用0、150、
450、1350 mg/(kg·d) DEHP连续灌胃染毒28 d。利用旷场(OFT)和高架十字迷宫(EPM)动态测试染毒前后大鼠行为学变化,并
称量肝、肾和睾丸。结果染毒前各组大鼠在OFT和EPM测试中均无显著性差异。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体质量无统计学意义
(P>0.05);从染毒第3周开始,各组大鼠每周食物利用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食物利用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
组相比,各染毒组肝脏、睾丸脏器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脏脏器系数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系数指标
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与对照组OFT运动总距离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与对照组、低、中剂量组OFT中
央区活动时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央区进入次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在EPM进臂总次数、开臂停留时
间占总进臂时间百分比及开臂次数占总进臂次数百分比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HP对大鼠有一定毒性作
用,影响自发活动和探索行为,使其对危险的预判能力下降,对人类可能产生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观察唑来膦酸(密固达)在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中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方法对48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5例,两组均每日口服维生素D3与钙尔奇-D,治疗组加予密固达5 mg静脉滴注1次,1年后观察
两组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L1-4、Neck、Inter、Ward’s骨密度均比对
照组明显增加(P<0.05),β-胶原片段(β-CTX)较对照组下降(P<0.05),骨钙素(N-MID)、降钙素(hCT)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静滴1次密固达,1年后能有效地降低骨吸收,提高骨密度,可用于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阿伦磷酸钠缓释微球对骨质疏松大鼠局部的缓释效果。方法 将50 只骨质疏松大鼠随 机分为4 组,A 组为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B 组为全身给药组,通过灌胃方式给药;C 组为空白微球组,D 组 为载药微球组,C、D 组均通过注射方式予左股骨中部注入微球。8 周后处死各组大鼠,取左股骨,D 组同时取 右侧股骨,测量各组大鼠左股骨骨密度,并测量D 组大鼠右股骨骨密度。同时对各组大鼠左侧股骨骨应力进行 测量比较,并对D 组大鼠右侧股骨进行骨应力测量。结果 B 组、D 组较A 组骨密度增加(P <0.05),C 组与A 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 组骨密度高于B 组(P <0.05)。D 组左侧股骨骨密度高于右侧(P <0.05)。 股骨应力学检测结果提示,B 组、D 组较A 组三点弯曲最大载荷值增加(P <0.05),C 组与A 组三点弯曲最大 载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 组三点弯曲最大载荷值高于B 组(P <0.05)。D 组左侧股骨三点弯曲 最大载荷值高于右侧(P <0.05)。结论 应用阿伦磷酸钠缓释微球可增强骨质疏松大鼠局部的骨密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负载抗结核药物对骨水泥材料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无载药的骨水泥作为对照组,将40g骨水泥分别与不同剂量的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在无菌条件下真空搅拌,并加入骨水泥单体15mL,制成直径6mm、厚度3mm的矮圆柱体实验样品,分为R1组予负载0.75g利福平,R2组予负载1.5g利福平,R3组予负载2.25g利福平,H1组予负载0.3g异烟肼,H2组予负载0.6g异烟肼,H3组予负载0.9g异烟肼,E1组予负载0.75g乙胺丁醇,E2组予负载1.5g乙胺丁醇,E3组予负载2.25g乙胺丁醇,Z1组予负载1.5g吡嗪酰胺,Z2组予负载3.0g吡嗪酰胺,Z3组予负载4.5g吡嗪酰胺,每组6个,共制成78个试验样品。测定各骨水泥的面团时间和凝固时间。测量载抗结核药骨水泥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压缩强度的变化。结果载药骨水泥的压缩强度较标准骨水泥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随着载药量越大压缩强度降低越明显。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载药组(R1组、H1组、E1组、Z1组)和中剂量载药组(R2组、H2组、E2组、Z2组)压缩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载药组(R3组、H3组、E3组、Z3组)压缩强度降低[(46.15±9.34)Mpa、(79.22±9.07)Mpa、(21.96±6.85)Mpa、(42.02±5.23)Mpa比(86.34±9.24)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载药骨水泥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较对照组标准骨水泥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随着载药量越大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降低越明显。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载药组(R1组、H1组、E1组、Z1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载药组(R2组、H2组、E2组、Z2组)和高剂量载药组(R3组、H3组、E3组、Z3组)弯曲强度[(46.87±3.72)Mpa、(38.38±3.51)Mpa、(28.38±2.75)Mpa、(36.31±2.38)Mpa比(60.86±5.30)Mpa,(26.89±2.36)Mpa、(21.70±4.47)Mpa、(19.79±2.03)Mpa、(22.38±1.79)Mpa比(60.86±5.30)Mpa]和弯曲模量[(1719.13±142.36)Mpa、(1482.20±93.50)Mpa、(1235.25±100.74)Mpa、(831.14±92.82)Mpa比(2328.27±255.34)Mpa,(929.99±106.27)Mpa、(966.73±136.73)Mpa、(582.80±67.24)Mpa、(657.56±86.22)Mpa比(2328.27±255.34)Mpa]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负载抗结核药物后骨水泥材料生物力学性能发生变化,随着抗结核药物比例增高,骨水泥材料生物力学强度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髌股关节软骨缺损早期修复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
剂-1(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 只雄性SD大鼠建立双侧髌股关节全厚软骨缺损模型,后随机分为4 组:安静对照组
(SED)、低强度运动组(LIR)、中强度运动组(MIR)、高强度运动组(HIR),后3组施行跑台运动6周。于实验前、后分别用ELISA
法测定血清MMP-3、TIMP-1浓度,并计算实验后TIMP-1/MMP-3浓度比值。实验后切开关节行大体观察评分,软骨缺损处组
织分别予蕃红O-固绿、甲苯胺蓝染色行组织学观察、O’Driscoll组织评分。结果(1)组织学切片显示:SED组软骨缺损处类透
明软骨填充,LIR组、MIR组均为纤维组织覆盖,HIR组软骨下骨破坏;大体评分与O’Driscoll组织评分:SED组均高于3运动组
(P<0.05),HIR 组最低;(2)MMP-3、TIMP-1 浓度:实验前4 组MMP-3、TIMP-1 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4 组
MMP-3、TIMP-1 浓度均明显高于实验前(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组MMP-3 浓度均高于SED组(P<
0.05);(3)TIMP-1/MMP-3浓度比值:SED组明显高于3运动组(P<0.05),HIR组最低,LIR与MRI组居中。结论中、低强度运动
均抑制大鼠髌股关节全厚软骨缺损的早期修复,高强度运动破坏软骨下骨,MMP-3、TIMP-1表达与运动相关,TIMP-1/MMP-3
值与软骨修复的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联合鞘内输注舒芬太尼治疗骨转移癌爆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骨转移癌爆发
痛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普瑞巴林+鞘内输注舒芬太尼组,n=20),B组(安慰剂+鞘内输注舒芬太尼组,n=20)和C组
(口服硫酸吗啡控释片组,n=20)。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3组患者治疗后基础痛及爆发
痛的强度,并观察爆发痛的发作频率、总体满意度(general satisfaction,GSS)及不良反应。结果:与B组和C组比较,A
组患者的基础痛及爆发痛VAS评分和发作频率显著降低(P<0.05),患者的GSS最高 (P<0.05),恶心呕吐、嗜睡及便秘等
不良反应少。结论:普瑞巴林联合鞘内输注舒芬太尼能有效减轻骨转移癌基础痛和爆发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精子DNA完整率、精子顶体完整率及反应率对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
析我院生殖中心行常规试管受精(IVF)失败需行补救ICSI的97对不孕不育夫妇,根据妊娠情况分为妊娠组(41例)及未妊娠组
(56例),分析两组患者精子DNA完整率(用精子DNA断裂指数DFI表示)、精子顶体完整率及反应率对ICSI结局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男方年龄、睾酮值、睾丸体积、FSH值、女方年龄、获卵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不育年限未妊娠组长于妊娠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行补救ICSI时受精率及卵裂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优胚率妊娠组高于未妊娠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精子DNA完整率(DFI)、顶体反应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顶体完整率妊娠组高于未妊娠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DNA完整率、顶体完整率、顶体反应率分别与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均无显著相关性(P>
0.05)。补救ICSI临床妊娠率为42.3%,双胎率为10.3%,单胎率为32.0%。结论补救ICSI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受精失败后有
效的补救方案,精子顶体完整率与其妊娠结局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乌拉地尔联合酚妥拉明控制体外循环期间高血压的效果。方法90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
酚妥拉明组(A组)、乌拉地尔组(B组)和乌拉地尔联合酚妥拉明组(C组)观察3组患者体外循环期间降压药物使用情况,用药前
后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以及两次用药间隔时间(t)并记录。观察主动脉开放至心脏复跳的时间(T)以及复跳情况;记录
前并行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后并行循环时间,心脏复跳后1~5 min(T1)、5~10 min(T2)、10~20 min(T3)、20~30 min(T4)和
30~60 min(T5)多巴胺使用情况;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1 min(t1)、体外循环(CPB)前1 min(t2)、CPB 30 min(t3)、CPB 60 min
(t4)、CPB结束(t5)、术后2 h(t6)、术后12 h(t7)和术后24 h(t8)各时点血浆TNF-α和IL-6浓度变化情况。结果3组患者体外循环
期间使用降压药物前后组间MAP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较A组患者使用降压药物间隔时间有所延长,C组
患者使用降压药物间隔时间较A、B组明显延长(P<0.05)。3组患者心脏复跳情况、前并行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后并行
循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患者在心脏复跳后不同时间段平均每分钟多巴胺使用量均较A、C组高,C组患者在
心脏复跳后不同时间段平均每分钟多巴胺使用量均较A组高(P<0.05);各组患者心脏复跳后多巴胺的使用量随时间逐渐减
少。CPB时各组患者血浆TNF-α和IL-6浓度随时间逐渐升高,CPB结束时其浓度达最高;C组患者血浆TNF-α浓度在CPB结束
及术后各时间点均较A、B组低(P<0.05),CPB结束、术后2和12 h C组患者血浆IL-6浓度均较A、B组低(P<0.05)。结论乌拉
地尔联合酚妥拉明应用于成人体外循环期间进行降压,可以提供比较平稳的降压效果而不导致血压过低,同时还可以减少或延
缓单独用药产生的药物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尿激酶预防及治疗长期透析导管纤维蛋白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8例置入长期中心静脉
导管且导管功能良好的血透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留置导管第3天开始应用尿激酶封管法及滴注
法;对照组于出现导管功能不良后,才开始使用上述方法;共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在导管功能、透析平均血流量及静脉压、
凝血功能、副作用等方面有无差异。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导管动脉端功能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0.65%、2.71%(P<0.05),导管
静脉端功能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0.92%、2.14%(P<0.05)。实验组导管首次功能不良出现时间为87.9±24.1 d,对照组导管首次
功能不良出现时间为31.3±11.5 d(P<0.05);置管1月后两组的平均血流量无明显差异(P>0.05),3月及6月后实验组平均血流量
大于对照组(P<0.05);置管1月和3月后两组平均静脉压无明显差异(P>0.05),置管6月后实验组静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凝血酶原时间延长(P<0.05),其余凝血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无严重药物副作用发生。结论早期
应用尿激酶预防及治疗长期透析导管纤维蛋白鞘疗效明显,副作用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表面喷砂处理及不同正畸粘结剂对氧化锆陶瓷与牙釉质间剪切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40颗离体上颌第一前
磨牙,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作系统设计和制作粘结面与牙面紧密贴合的个性化氧化锆陶瓷试件。将试件随机
分为4组,分别选择粘结面喷砂处理和粘结面无处理,选择京津釉质粘结剂和3M Transbond XT光固化粘结剂。按要求粘结24 h
后,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剪切粘结强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喷砂组剪切粘结强度显著高于未喷砂组(P<0.05),两种粘结
剂的剪切粘结强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表面喷砂处理后,无论使用京津釉质粘结剂或是3M Transbond XT光固化粘结
剂,氧化锆陶瓷与牙釉质间均可获得足够的剪切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缩窄致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肥厚模型中核仁素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体质量
180~220 g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腹主动脉缩窄模型组,利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压力负荷增加心肌肥
厚模型,分别于术后2周、4周观察心脏质量指数、左心室质量指数;采用RT-PCR检测心肌组织中-MHC mRNA的
表达;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心肌、脑、肾组织中核仁素的表达情况。结果:腹主动脉缩窄模型组4周以后心脏质量
指数、左心室质量指数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1);4周以后心肌组织中-MHC mRNA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
(P<0.05);2周以后心肌组织中核仁素蛋白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而在脑、肾组织中无明显升高。结论:
核仁素蛋白在大鼠压力负荷增加心肌肥厚模型中的表达上调,表明核仁素可能参与了压力负荷增加心肌肥厚的发生
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 ADM)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脏微小动脉的影响及与磷酸化细胞外调
节蛋白激酶1/2(ERK1/2)的关系。方法4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ADM治疗组(ADM组)和高血压对照组(SHR组),以WKY
大鼠作为空白对照,ADM组皮下注射ADM(1.0 nmol/kg·d,每周5 d)。采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技
术,对比观察平均动脉收缩压、肾微小动脉组织学变化和磷酸化ERK1/2表达。结果从8周龄开始,SHR和ADM组血压开始升
高,16和24周龄平均动脉收缩压明显高于WKY组,ADM治疗组24周龄时平均动脉收缩压明显低于非治疗SHR组;在16和24
周龄,SHR组和ADM组大鼠肾脏微小动脉中膜/内径比值明显大于WKY组(P<0.05);ADM组大鼠肾脏微小动脉中膜/内径比
值的增幅略低于SHR组,其中外径小于40 μm动脉中膜/内径比值在24 周龄时明显小于SHR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和
Western blot显示16和24周龄SHR和ADM组大鼠肾脏组织磷酸化ERK1/2表达显著高于WKY组(P<0.05),24周龄时ADM组
肾脏磷酸化ERK1/2表达显著低于SHR组(P<0.05)。结论较长时间使用ADM,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
压升高程度,可能通过抑制ERK1/2的磷酸化减轻肾微小动脉的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