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髓独立性评估量表Ⅲ(SCIM-Ⅲ)在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中的适用性。方法:选取94例脊髓损伤患者。收集其背景资料并分别进行SCIM-Ⅲ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年龄、性别、病程、SCIM-Ⅲ、MBI等定性及定量变量分别采用描述性分析。对SCIM-Ⅲ及MBI总得分及各亚项目的相关性分析分别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SCIM-Ⅲ与MBI总得分呈高度相关(r=0.97,P0.01);SCIM-Ⅲ各亚项目与MBI对应的各亚项目均为高度相关,进食(r=0.93,P0.01)、洗浴(r=0.90,P0.01)、梳洗(r=0.95,P0.01)、穿衣(r=0.92,P0.01)、入厕(r=0.93,P0.01)、转移(r=0.95,P0.01)、步行(r=0.94,P0.01)、上下楼梯(r=0.94,P0.01)。结论:SCIM-Ⅲ适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SCIM-Ⅲ与MBI在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估中临床效度高度相关;SCIM-Ⅲ在脊髓损伤患者的基本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估中更有针对性及更全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动态脊柱支撑机器人在脊髓损伤患者坐位躯干控制能力评估中的初步应用。 方法 于2022年10月至2022年12月招募20例依赖轮椅的脊髓损伤患者。所有患者穿戴动态脊柱支撑机器人完成坐位躯干抗阻测试,嘱患者在躯干左、右、前、后4个方向施加外力的情况下维持直立坐位1 min,评测指标为反映压力中心(COP)摆动情况的8个参数(包括COPx均速、COPy均速、COPx标准差、COPy标准差、包络面积、摆动轨迹长度、平均频率、平均幅值)以及最大自主收缩(MVC)力矩。采用动态脊柱支撑机器人、躯干控制测试(TCT)、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Tinetti量表)、改良功能性前伸测试(mFRT)和脊髓独立性评定量表第3版(SCIM-III)进行评估。分析动态脊柱支撑机器人抗阻测试结果与TCT量表、Tinetti量表、mFRT和SCIM-III所得结果的相关性。 结果 共20例患者完成左、右向抗阻测试,11例患者完成前、后向抗阻测试。左向抗阻测试中,COPx标准差、COPy标准差、包络面积和MVC与TCT、Tinetti、mFRT、SCIM-III呈低到高度相关(|r|=0.474~0.739, P<0.05);右向抗阻测试中,COPx均速、MVC与TCT、Tinetti、mFRT、SCIM-III呈低到高度相关(|r|=0.461~0.740, P<0.05);前向抗阻测试中,MVC与TCT、mFRT、SCIM-III呈中度相关(|r|=0.632~0.672, P<0.05);后向抗阻测试中,MVC与TCT、mFRT呈中度相关(|r|=0.627~0.672, P<0.05)。 结论 采用动态脊柱支撑机器人可以有效评测脊髓损伤患者的反应性姿势控制能力和功能独立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局部振动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肌张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仅进行系统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系统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双下肢振动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对2组患者痉挛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2组MBI评分亦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振动治疗可改善脊髓损伤患者肌痉挛,但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转移能力改善证据不足。  相似文献   

4.
陈铖  戢珂  李海峰  夏婷 《中国康复》2021,36(3):174-176
目的:探讨国际康复机构质量认证委员会(CARF)理念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96例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根据我院CARF认证的时间节点,分为认证前1年(第1组)、认证后第1年(第2组)及第2年(第3组)。第1组行常规康复治疗,第2、3组在CARF理念指导下行康复治疗。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运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治疗效果和治疗效率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5d后,第2组ASIA运动评分、MBI评分较第1组均明显提高(均P<0.05),第3组MBI评分较第1组明显提高(P<0.05)。出院时,第2、3组ASIA运动评分、MBI评分较第1组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第3组MBI评分更高于第2组(P<0.05)。第3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第1组(P<0.05),3组间治疗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ARF理念可以改善胸腰段脊髓损伤住院患者的康复流程,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中央型颈段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对中央型颈段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的影响。方法对7例中央型颈段脊髓损伤的患者进行6周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法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7例患者的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康复治疗前(P<0.01)。结论本组患者评估结果提示,针对中央型颈段脊髓损伤所致功能障碍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康复治疗和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量脊髓损伤患者住院康复期的生存质量,以及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探讨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生存质量的干预方式。方法:9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住院康复期的脊髓损伤患者,分为综合康复组和传统康复组;10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骨关节疾患非脊髓损伤需要康复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脊髓损伤患者26—50岁占57.14%,损伤原因交通事故、高处坠落、重物砸伤占73.63%。比较生存质量总分及各领域得分,脊髓损伤患者明显低于骨关节疾患非脊髓损伤患者(P<0.05)。治疗前后比较,综合康复组和传统康复组生存质量总分、生理领域得分、环境领域得分均有所提高(P<0.05),但心理领域得分有所下降,社会领域得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总分、生理领域得分综合康复组比传统康复组提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BI均有明显提高(P<0.01),综合康复组比传统康复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以青壮年为主,康复期脊髓损伤患者的生存质量比骨关节疾患非脊髓损伤人群低。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与传统中医相结合的综合康复治疗能更有效地提高康复期脊髓损伤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分析脊髓损伤痉挛状态评估工具(SCI-SET)量表、改良Penn痉挛频率(MPSFS)量表、脊髓痉挛性反应评估工具(SCATS)量表和目测类比法量表(VAS)评估脊髓损伤患者肌肉痉挛的信度及各量表间相关性。 方法 2位治疗师分别应用上述4个量表对35例脊髓损伤患者的痉挛情况进行评估。首先,第一位物理治疗师应用上述4个量表对患者的肌肉痉挛情况进行第1次评估,另一位物理治疗师在第一位物理治疗师评估结束约半个小时后对患者再进行1次评估。3d后,由第一位物理治疗师在相同时间段和环境下对所有患者进行第2次重复评估。计算各量表重复评估及不同测试者间评估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及其相应的测量标准误(SEM)、最小可测得差异值(MDD95),分析第一位治疗师首次评估结果各量表间的相关性。 结果 SCI-SET量表的重测信度和不同测试者间的信度均为优秀(ICC=0.969和0.989);MPSFS量表的重测信度为优秀(ICC=0.940),不同测试者间的信度为好(ICC=0.898);SCATS量表的重测信度和不同测试者间的信度均为优秀(ICC=0.948和0.939);VAS量表评估痉挛的重测信度和不同测试者间的信度均为优秀(ICC=0.962和0.974)。SCI-SET、MPSFS、SCATS以及VAS等脊髓损伤痉挛评估量表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痉挛量表间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SCI-SET与其它量表间呈负相关,而其余各量表间均呈正相关。SCI-SET与MPSFS间(r=-0.421)、SCI-SET与SCATS间(r=-0.457)以及MPSFS与SCATS间(r=0.498)呈中等相关性,而其它量表两两之间相关性较高(r=0.548~0.938),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PSFS、SCATS、VAS 和SCI-SET量表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和测试者间信度,适用于脊髓损伤后痉挛的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硫化氢矿泉浴水中肢体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80 例脊髓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组在综合康复基础上加硫化氢矿泉浴水中肢体功能训练。用ASIA评分、改良Bathel 指数行走、转移能力(MBI)和Ashworth 量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肢体周径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ASIA 运动、感觉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Ashworth 痉挛分级改善(P<0.05),VAS、肢体周径、MBI 均有明显改善(P<0.01),其中移动能力有明显提高(P<0.05),行走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硫化氢矿泉浴水中肢体功能训练能明显改善和提高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联合针刺疗法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联合针刺疗法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脊髓独立功能评分、脊髓神经功能评分、肢体运动能力、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联合针刺疗法干预可有效加快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速度,提高神经功能与肢体运动能力,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改进型往复式步行矫形器(ARGO)对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对12例T4~L1节段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安装ARGO,安装前、后对患者进行系统的综合康复训练,训练后对患者进行限时的步行功能检查和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应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功能独立性评分法(FIM)进行综合评定。 结果患者经过安装ARGO训练后,步行能力明显改善,其MBI、FIM评分明显增加。 结论ARGO能帮助T4以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改善步行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对降纤酶治疗脊髓损伤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脊髓损伤病人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两组病人均给予椎管减压内固定加植骨术重建脊柱稳定,术后1周给予降纤酶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于术后第1天即开始实施早期功能锻炼系列措施;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时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分)比较两组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及干预前后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病人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时试验组病人MBI评分和改善值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功能锻炼可促进脊髓损伤病人术后功能的恢复,能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及时正确的早期功能锻炼对脊髓损伤病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夹脊穴、督脉穴电针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的疗效。 方法将62例脊髓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2组患者均采用药物、常规康复训练联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夹脊穴、督脉穴电针治疗。治疗前、2个月后(治疗后)评估2组患者的感觉功能,分别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表面肌电图(sEMG)评定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均方根值(RMS)。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感觉功能、MBI、RMS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感觉功能、MBI、RMS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夹脊穴、督脉穴电针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社区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社会参与水平现状,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就诊后回归社区的脊髓损伤患者2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和中文版自主参与测评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的250例社区脊髓损伤患者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总得分为(16.25±6.85)分,其中焦虑亚量表得分为(7.12±3.76)分,抑郁亚量表得分为(9.13±3.77)分,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34.80%和57.60%;自主参与测评问卷总得分为(44.90±17.31)分,总均分为(1.80±0.69)分。患者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总得分以及焦虑、抑郁亚量表得分均与自主参与测评问卷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P0.001)。结论社区脊髓损伤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高,社会参与处于中等水平。医护人员在为社区脊髓损伤患者提供延续性康复护理的过程中,要关注其心理状况和社会参与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其社会参与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脊髓损伤患者治疗前后影响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可能对脊髓损伤患者临床预后有影响的因素,以入院康复治疗2个月后改良Barthel指数(MBI)为预后指标,进行回顾性和多因素分析。入选病例为35例地震致脊髓损伤患者。结果:经康复治疗2个月后,患者的MBI从治疗前的15.17提高到58.71。治疗后的ADL能力与年龄、康复介入时机、治疗前ADL评分不相关;与ASIA损伤等级、神经平面呈正相关;与受压时间、并发症数呈负相关。结论: ASIA损伤等级、神经平面、受压时间、并发症数都是影响地震致脊髓损伤患者ADL能力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早期腰段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膝关节肌群肌力与步行能力的相关性以及影响其步行能力的因素。 方法 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早期腰段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27例进行双侧股四头肌、腘绳肌徒手肌力评定(MMT)、峰力矩测试(PT)、10 m步行时间测试(10MWT)和脊髓损伤步行指数(WISCI Ⅱ)评定。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确定股四头肌MMT、腘绳肌MMT、股四头肌PT和腘绳肌PT与10MWT和WISCI Ⅱ的相关性。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10MWT和WISCI Ⅱ的影响因素。 结果 腘绳肌MMT与10MWT呈显著负相关(r=-0.703,P<0.01),与WISCI Ⅱ呈显著正相关(r=0.713,P<0.01);腘绳肌PT与10MWT呈中等负相关(r=-0.413,P<0.05),与WISCI Ⅱ呈中等正相关(r=0.433,P<0.05)。10MWT与WISCI Ⅱ呈强负相关(r=-0.986,P<0.01)。腘绳肌MMT是影响10MWT和WISCIⅡ的最主要因素(r2分别为0.549和0.536),股四头肌MMT是影响10MWT和WISCIⅡ的的次要因素。腘绳肌和股四头肌的MMT对10MWT和WISCI Ⅱ变化的总贡献率分别为62.5%和64.1%。 结论 早期腰段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的膝关节屈肌群的肌力与其10MWT和WISCIⅡ有显著相关性,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早期腰段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的早期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对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肢体运动、感觉功能及ADL的影响。方法: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32例随机分为2组各16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运动想象疗法,对照组加用轻音乐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ASIA 运动、感觉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ASIA 运动、感觉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在各相关指标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不仅可改善脊髓损伤患者运动、感觉功能,且能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心理干预结合止痛药物对脊髓损伤患者中枢性疼痛的疗效。 方法选取完全性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患者4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2例)、综合组(23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米替林、卡马西平止痛药物,综合组患者给予心理干预结合口服止痛药物治疗。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疼痛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HAMD、VAS和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患者HAMD、VAS和MBI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综合组患者HAMD[(10.6±5.8)分]、VAS[(3.3±1.6)分]较对照组低,MBI评分[(75.0±11.6)分]高于对照组[(65.1±1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心理干预结合止痛药物治疗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可以有效减轻抑郁和中枢性疼痛症状,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0)与试验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行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日常活动能力、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康复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试验组ODI、VAS评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脊髓损伤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给予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护理,能够增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锻炼自我效能和疲乏在抑郁与认知功能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2018年12月至2020年8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汉密顿抑郁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康复锻炼自我效能量表、疲乏修订量表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56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检验康复锻炼自我效能和疲乏在抑郁与认知功能的链式中介作用。结果相关分析显示, 抑郁与认知功能(r=-0.146, P<0.01)、康复锻炼自我效能(r=-0.115, P<0.01)呈负相关, 与疲乏呈正相关(r=0.317, P<0.01);康复锻炼自我效能与认知功能呈正相关(r=0.903, P<0.01), 与疲乏呈负相关(r=-0.889, P<0.01);疲乏与认知功能呈负相关(r=-0.217, P<0.01)。中介模型检验表明, 抑郁对认知功能的直接效应显著, 效应值为-0.141, 效应量为50.20%, 康复锻炼自我效能和疲乏在抑郁与认知功能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 效应值为-0.096、-0.026, 效应量为34.1%、9.3%,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上肢和肩周肌肉力量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转移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将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脊髓损伤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肩周肌肉力量训练。2组患者均从第四周开始进行为期2周的转移训练,教习患者在两张可设置不等高度的治疗床之间进行转移,在最后1周进行2次轮椅与马桶或轮椅与床面之间的转移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主动转移高度差、肩前屈肌力训练负荷等指标对2组患者则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6周后,2组患者左、右侧肩前屈训练负荷、主动垂直转移高度差和MBI得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左、右侧肩前屈训练负荷、主动垂直转移高度差和MBI得分分别为(14.49±3.39)kg、(15.17±3.78)kg、(8.64±4.19)cm和(76.46±10.97)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上肢和肩周肌力训练可显著改善脊髓损伤患者平面间的转移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