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及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对中枢脱髓鞘疾病患者疲劳、残疾水平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71例中枢脱髓鞘疾病患者(包括多发性硬化及视神经脊髓炎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其中对照组25例,给予基础的康复护理;综合康复组25例,根据患者功能障碍选择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心理康复等治疗;综合康复结合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组21例,除了综合康复治疗外结合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3组治疗时间为1—2h/次,1次/d,共8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通过疲劳严重度量表(fatigue severity scale,FSS)、功能扩展量表(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价治疗患者的疲劳程度、残疾水平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FSS得分分别为32.00±6.87和31.90±6.92(P0.05)、综合康复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得分分别为32.20±6.15和30.90±6.22(P0.05),综合康复结合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组治疗前后得分分别为32.38±6.48和30.57±6.68(P0.05),后两组治疗后疲劳度有所改善,且两组之间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在残疾水平方面,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EDSS得分分别为7.0±1.08和7.00±1.08(P0.05),综合康复组患者治疗前后EDSS得分分别为7.00±1.03和6.50±0.99(P0.05),综合康复结合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组患者治疗前后EDSS得分分别为6.50±1.08和6.0±0.97(P0.05),后两组治疗后残疾水平较治疗前改善,且综合康复结合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组效果更好(P0.05);在改良Barthel指数得分方面:对照组分别为32.88±8.86和33.36±8.82(P0.05),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综合康复组患者治疗前后得分分别为32.92±8.89和34.24±8.34(P0.05),综合康复结合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组治疗前后得分分别为33.43±8.51和35.86±8.54(P0.05),后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但两组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应用综合康复治疗,可以减轻中枢脱髓鞘疾病患者疲劳,在改善其残疾水平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存在严重步行障碍的患者来说,机器人辅助步行治疗在不增加疲劳的前提下,提供了高强度的训练模式,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步行训练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悬吊训练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患者运动平衡功能及残疾水平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入选后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运动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悬吊训练,每周治疗5 d,共持续治疗4周。于入选时、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及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 经4周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ED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BS评分[(39.5±11.5)分]、EDSS评分[(4.8±1.5)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悬吊训练可进一步提高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患者平衡运动功能,并降低其残疾水平,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是一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多在5~50岁时发病,平均发病年龄39岁[1]。NMOSD起病急,进展快,可导致肢体瘫痪、视力下降、神经源性呼吸衰竭,甚至死亡[2]。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是一种人-鼠单克隆嵌合抗体,可以降低外周血B淋巴细胞含量,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4.
刘佳  周衡 《临床急诊杂志》2020,21(8):634-637
目的:探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障碍(NMOSD)患者疼痛症状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为临床医师提供帮助。方法:选取188例确诊的NMOS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及脑脊液、血清相关抗体检测,对疼痛发生率、治疗方法、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疼痛症状的发生率为71.3%,AQP4阳性组、MOG阳性组的疼痛症状发生率(72.9%、78.1%)均高于抗体阴性组(68.0%)。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神经根痛的改善最为明显。结论:疼痛是NMOSD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AQP4、MOG抗体阳性患者疼痛发生率较高,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针对原发病的治疗是缓解症状的有效办法,依据患者疼痛的不同类型给予针对性治疗,也将使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5.
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是一种选择性侵袭视神经和脊髓的炎性自身免疫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近年来,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的发现,证明其是一种不同于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独立的疾病实体,后将其归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spectrum disorder,NMOSD)。NMO具有复发率高、预后极差的特点。控制急性期炎症反应,预防复发是其治疗的两大主要目标。本文据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对NMOSD的治疗现状和前景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在视神经脊髓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40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激素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感觉与运动功能以及...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骨盆运动能力和步行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嘉兴市第二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脑卒中后偏瘫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临床药物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以上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步行辅助机器人训练,每日1次,每次20 min。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骨盆运动评估、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测试、移动能力评定(TUGT)和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评估。 结果 治疗后, 2组患者的侧向位移、高度位移、旋转、侧倾角度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MWS、TUGT、FAC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MWS和TUGT分别为(38.7±5.2)m/min和(21.5±10.7)s,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可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骨盆控制能力和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结合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障碍的影响。 方法: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20例,两组均进行基础康复治疗,包括神经发育疗法、主/被动牵伸、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必要的矫形器应用、传统中医治疗等。观察组:第一疗程(4周),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治疗强度和时间长度是40%的减重支持,75%的引导力量,1.5km/h的步行速度,步行持续时间30min/次,1次/d,5次/周;第二疗程(4周),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运动想象结合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治疗强度和时间长度是40%的减重支持,75%的引导力量,1.5km/h的步行速度,步行持续时间30min/次,1次/d,5次/周;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30min以提高步行能力为目标的治疗师辅助步行训练,1次/d,5次/周,为期8周。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下肢评定表(FMA-LE)、改良Ashworth痉挛评价下肢肌痉挛(MA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和6min步行能力测试(6MWT)、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FMA-LE评分、MAS、FAC、6MWT和BBS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各项评定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第一、第二疗程各项评定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此外,对照组患者2个疗程各项评定得分改善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观察组患者第二疗程的各项评定得分改善值高于第一疗程(P<0.05)。 结论:应用运动想象结合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能更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且疗效高于单用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对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32例患儿随机分为机器人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均进行8周康复训练。所有患儿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机器人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分别在训练前和训练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中D区和E区评分进行评定。 结果:两组患儿各项指标在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对照组与机器人组患儿的GMFM D区评分分别为59.33±20.69,77.24±17.35;E区评分分别为:41.58±9.81,49.81±21.06,两组评分较治疗前都明显提高(P<0.01),且机器人组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可显著提高脑瘫患儿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通过视神经增强MRI结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和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视路病变长度及强化特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和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分析NMOSD与MS不同疾病导致的视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NMOSD患者70例、MS患者40例及正常健康人70例。通过视神经增强MRI观察视路病变强化特点并测量病变长度;通过OCT测量RNFL(包括平均和上方、下方、鼻侧、颞侧4个象限)和GCC(包括平均和上方、下方2个象限)的厚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MS组相比,NMOSD组视路病变强化的现象明显增多,更容易累及视交叉和视束,病变长度也明显增加(P0.01); NMOSD组和MS组RNFL及GCC厚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减少(P0.01),与MS组相比,NMOSD组RNFL及GCC厚度更薄(P0.01)。结论 NMOSD患者比MS患者视路病变更广泛,可呈现视神经眶内段到视交叉较长节段的病变,且损害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12.
关敏  刘四维  何成奇 《华西医学》2014,(8):1418-1420
目的探讨电动起立床强化训练对视神经脊髓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3年4月-12月58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电动起立床强化训练,30 min/次,1次/d;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手段。治疗8周后采用徒手肌力检查、Berg平衡量表、改良Bathel指数评定两组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试验组各考核指标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康复训练相比较,电动起立床强化训练可显著提高视神经脊髓炎患者下肢的肌力、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编制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疾病认同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在文献回顾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函询和预调查,形成量表初稿。2022年7-8月便利选取204例NMOS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2周后从中随机抽取20例患者进行重测,检验量表的信效度。结果 最终量表包含4个维度,即拒绝、接受、吞噬和充实,共17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4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8.286%;量表平均内容效度指数为0.920,条目内容效度指数为0.833~1.000;量表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6,分半信度为0.784,2周后重测信度为0.869。结论 本研究编制的NMOSD患者疾病认同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用于相关人群疾病认同的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外骨骼下肢机器人训练对完全性截瘫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并讨论其临床应用范围。方法:分别测量30例完全性截瘫患者使用往复式截瘫步行矫形器(RGO)和外骨骼下肢机器人(ELLR)的6min步行距离、10m步行时间、生理消耗指数(PCI)、Borg主观运动强度量表评分(PRE)。结果:与RGO相比,受试者使用外骨骼下肢机器人步行距离显著增加(P<0.05),10m步行时间、PCI及PRE明显下降(P<0.05)。结论:与RGO相比,截瘫患者应用外骨骼下肢机器人步行时步行耐力增强、步行速度提高、能量消耗较低,可作为完全性截瘫患者的治疗性步行辅具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NMOSD)患者痛性强直痉挛(PTS)与脊髓损伤之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138例NMOSD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清抗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IgG)结果及磁共振检查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同时对累及脊髓的NMOSD患者进行美国脊髓损伤委员会残损分级(AIS)评定,探讨PTS与脊髓损伤之间的关系。 结果 NMOSD患者中PTS的患病率为36.96%(51/138),51例伴发PTS的NMOSD患者均与脊髓病变相关,与不伴发PTS的NMOSD患者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伴发PTS的NMOSD患者起病年龄、性别、病程、AQP4-IgG阳性率、受累脊髓部位、节段范围以及AIS分级与不伴发PTS的NMOSD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TS与脊髓病变相关,是缓解期及复发缓解期较为常见的症状。本研究未见PTS与受累脊髓部位及节段范围存在相关性,也未见PTS与AIS分级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临床疗效,及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方法将45例缓解期NMOSD患者分为雷公藤多苷组、醋酸泼尼松组及联合治疗组,分别给予雷公藤多苷、醋酸泼尼松及雷公藤多苷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检测每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月的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促进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和步行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北京博爱医院儿童物理疗法科收治的3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 = 17)和试验组(n = 17)。对照组行常规物理治疗60 min,试验组行常规物理治疗30 min和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30 min。训练前、训练8周后、训练结束后随访1个月,采用10米步行测试(10MWT)、6分钟步行距离(6MWD)、生理消耗指数、粗大运动功能测试D区和E区、压力中心包络面积、步行功能分级进行评定。结果 脱落4例。试验组训练后各项指标均有改善(|t| > 3.219, P < 0.05),1个月随访时除10MWT明显降低外(|t| > 3.491, P < 0.01),其他指标没有显著变化(|t| < 1.565, P > 0.05);训练后和随访时,除6MWD外,其他指标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 > 2.108, P < 0.05)。结论 在传统物理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可进一步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平衡和步行,疗效可持续至少1个月。  相似文献   

18.
胡永林 《中国康复》2013,28(1):17-19
目的:观察应用下肢康复机器人对早期偏瘫患者进行步行训练对于改善患者步行能力的有效性。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进行步行训练。训练前后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患肢运动功能(FMA)及平衡量表(BBS)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独立步行率及BBS、FMA下肢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偏瘫患者早期运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进行步行训练能够较好地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Lokomat智能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时长对不同步行功能水平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改变的效果,为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机器人康复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价为0、1级的患者纳入低水平步行功能组,FAC评价为2、3级的患者纳入高水平步行功能组,每组60例。每组再按照下肢机器人训练时长分为20min组、30min组和40min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4周的常规康复训练+机器人训练,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MA、BBS、FAC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低水平步行功能组中,下肢机器人训练时长为20min的患者FMA、BBS、FAC评分提高较训练30min和40min的患者更明显,而高水平步行功能组训练时长为40min的患者FMA、BBS、FAC结果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Lokomat机器人不同步行训练时长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有所影响。当患者步行功能水平较低时...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通过评估研究对象的步态改善情况,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下步行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方法:收集发病3—6个月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结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对照组给予减重支持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第1天,治疗4周后采用定时步行试验(timed walking test)、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 FAC)和Borg自觉疲劳评分(Borg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 RPE)对患者步行功能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步行功能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前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定时步行试验、定时步行试验耗时、Borg评分,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治疗组治疗4周后,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定时步行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定时步行试验耗时、Borg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治疗组治疗4周后,定时步行试验评分提高与对照组评分提高比较,定时步行试验耗时、Borg评分降低与对照组定时步行试验耗时、Borg评分降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①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和减重支持训练系统分别配合常规康复治疗均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恢复。②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比减重支持训练系统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步行稳定性、步行速度及步行耐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