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在重庆市潼南区妇幼保健院开展针对患者身份识别的质量持续改进,研究在提高患者身份识别规范执行率,员工、患者对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知晓率及员工支持率等方面的效果。方法实施PDCA质量持续改进,并用问卷调查法和关键知情人访谈对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的规范化识别率由73.00%上升到88.80%,医务人员和患者对患者身份规范化识别相关制度的知晓率分别由原来的64.00%和25.00%上升到76.00%和65.00%,医务人员对目前新制定的患者身份规范化识别制度的支持率由64.00%上升至92.00%。结论通过完善制度,开展培训,加强宣教和进行监管等一系列改进措施的实施,患者身份识别的执行情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知晓率也有了明显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未来在不断深化医院持续质量改进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提高培训效率,应保证监管力度,将质量改进融入医院的文化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人工及数据终端(PDA)相结合的双重核对方式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中的落实情况。方法根据《标准化床边给药身份核对流程》制订查检表,对4个护理单元124名护士床边操作身份识别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双重核对均到位69名(55.65%),人工核对执行率59.68%,PDA核对执行率8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管护师在人工核对第一步中患者姓名执行率为83.33%,护师在人工核对第一步中患者姓名执行率为98.08%,护士在人工核对第一步中患者姓名执行率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使用PDA进行身份识别时存在手工操作及使用他人界面的现象。结论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包括双向核对患者姓名,核对手腕带信息,遵循PDA身份识别操作流程,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参照JCI标准建立健全手术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加强术前患者安全管理力度,杜绝手术错误,规范手术患者手术部位识别标识,利用信息化患者身份识别系统提高患者腕带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性,优化切皮前核对“Time out”.通过以上措施,我院1年无一例发生手术错误.结论:加强术前患者安全管理是杜绝手术错误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品管圈对提高护理质量控制中患者身份识别符合率的效果。方法 2022年7月—12月在海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内科系统开展以“提高护理质量控制中患者身份识别符合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通过回顾性数据分析及现况调查,运用柏拉图和鱼骨图分析患者身份识别符合率不达标的主要问题和原因,针对问题和原因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在护理质量控制中患者身份识别符合率的变化情况,评价活动改善效果。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内科系统患者身份识别符合率由实施前的92.6%提升到9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内科系统实施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控制中患者身份识别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5.
完善护理管理制度落实患者安全目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健全医嘱执行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药品管理制度、医护沟通制度、手术患者查对制度、院感防控制度及患者跌倒、坠床、皮肤压疮、导管脱离等护理管理制度,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护士满意度,使护理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有效落实了患者安全目标,确保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6.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三、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完善医疗环节交接制度,正确及时传递关键信息;四、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五、提高用药安全;六、强化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伤害;八、加强医院全员急救培训,保障安全救治;九、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构建患者安全文化;十、建立医务人员劳动强度评估制度,关注工作负荷对患者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重身份识别方法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患者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在ART患者身份安全管理中,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5年之前采用证件识别方法,2015年开始采用证件识别和指纹识别两种方法,分别于建档日和手术日对患者夫妇进行身份识别。结果 2014年证件识别16 652人,平均处理时间2 min/人,其中证件识别身份疑问者128人,平均处理时间15 min/人;2015年双重身份识别20 044人,平均处理时间2.2 min/人,其中证件识别身份疑问者135人,平均处理时间2.5 min/人。使用双重身份识别方法后,对证件识别身份有疑问患者的平均处理时间从15 min/人缩短至2.5min/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重身份识别方法在ART患者安全管理中的运用是安全的,可提高工作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采用根本原因分析及行动法对1例儿科用药错误事件进行分析,确定根本原因,从人员、环境、制度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采取措施后,类似不良事件未再发生。建议医疗机构加强关键环节的有效沟通,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营造病区安静环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优化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认证的有效手段,能够提高新生儿的医护质量。本文根据现有信息识别技术的发展水平,结合医院实际应用中应当考虑的各种因素,提出了几套患者身份识别的解决方案,探讨当前我国医院在成本等因素的制约下,如何应用现有信息技术,更加快捷有效的实现母婴身份识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iPod-touch的应用对护理工作效率的影响。方法对临床iPod—touch应用前和应用后的效率进行比较。结果临床iPod—touch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效率,减少因患者身份识别错误而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讨论临床iPod-touch的应用可以减少护理事件,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提高病人满意率。  相似文献   

11.
包满珍  任娟  李媛  夏玉婷  邰安婷 《现代养生》2022,(13):1122-1124
描述基于JCI标准对门诊患者进行护理安全管理的内容,其中包括正确识别患者身份、有效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加强门诊患者危急值制度管理、药品安全管理、强化风险防控、降低患者跌倒和医疗相关感染风险等。重视门诊各个环节的监控,注重细节管理,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患者身份识别、医疗文书完整性、临床路径、人员权限管理、信息共享与保密方面详述了我院基于JCI标准对电子病历系统的优化过程,以期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改造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患者安全及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3.
潘宁  邓宾 《医疗设备信息》2013,(3):86-87,164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血库信息系统不断完善,条形码技术在临床输血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我院将条形码技术与医院信息平台的结合,并应用于临床输血流程,使患者身份识别、血标本识别和血液识别操作更加安全、高效。条形码技术的诸多优点加强了输血安全,优化了输血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模式(FMEA)在新生儿身份识别管理中的风险防范管理效果。方法在产科的新生儿身份识别中,使用FMEA模式对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进行分析、评估,将实施前后的新生儿身份识别中风险发生的风险优先指数(RPN)值进行统计分析和反馈,找出优先行动计划以改善情况。结果 FMEA的管理方法用于流程的改进,能使所有潜在隐性风险得到量化,使风险的分级和处理简便、易行。实施后的新生儿身份识别中的风险RPN值明显下降。结论将FMEA模式应用在新生儿身份识别管理中进行有效的风险防范管理,能在医疗风险事件发生之前对其进行预测和评估,采取应对措施,从而有效降低新生儿身份识别中风险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射频识别技术与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研发无人值守智能取血设备。设备含有信息采集模块和身份识别模块:当血袋取出时,通过身份识别模块验证取血人员身份,待识别通过后,触发对应抽屉解锁,实现自助取血。自智能取血设备启用以来,未发生发血差错,并将取血时间缩短到不足2 min,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院协会日前发布了(2009年患者安全目标》,其主要内容包括: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提高用药安全: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严格执行手卫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脸识别系统在辅助生殖技术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3月进行证件识别、指纹识别身份确认的840对夫妇(1 680人)纳入研究,均未应用人脸识别技术;选择2018年4~7月进行证件识别、指纹识别身份确认的1 012对夫妇(2 024人)纳入研究,均应用人脸识别技术。比较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前后夫妇双方需耗时及证件识别身份有疑问患者的平均处理时间。结果2018年1~3月1 680例接受身份识别的对象中,每人平均用时3.05 min,其中36例身份存疑,每人平均用时5.08 min;同年4~7月2 024例接受身份识别的对象中,每人均用时3.16 min,其中15人身份存疑,每人平均用时2.53 min。待采取人脸识别手段,身份存疑者的每人平均耗时下降。结论人脸识别技术具有更高的识别率和稳定性,操作方便、快捷,比其他身份验证系统更有效杜绝顶替现象,顶替发生率降为零,有效预防了医疗纠纷,减轻了医护工作负担,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患者安全管理中是安全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HFMEA)在辅助生殖助孕患者身份识别管理中的风险防范管理效果。方法应用HFMEA对本中心辅助生殖助孕患者诊疗流程中的身份识别进行科学管理,包括(1)成立生殖中心护理HFMEA小组;(2)绘制助孕患者诊疗流程图;(3)使用HFMEA对流程中每一步骤进行分析、评估,列出每一步骤可能发生的失效模式、失效原因与失效后果,对每一失效模式发生的风险优先指数(RPN)进行统计分析和反馈;(4)根据RPN制定并实施改进行动以减低医疗风险。结果实施HFMEA管理、采取一系列改进行动后,RPN明显降低,特别是在指纹采集、指纹识别正确的取卵取精患者及正确的胚胎移植患者时,RPN下降95. 0%;有效杜绝三起企图实施非法代孕的案例发生,极大保障了辅助生殖患者身份识别安全。结论 HFMEA管理方法可保障辅助生殖助孕患者身份识别安全,运用HFMEA管理方法可持续改进辅助生殖各项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PDA移动扫描系统在儿童病人身份识别中的应用,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少因识别差错导致的护理差错的发生。方法科室配备一定数量的终端机PDA扫描仪和条码打印机,并与医院HIS、LIS信息系统相连接,完善各项信息功能后在儿童病人入院时、标本采集时、临时、医嘱治疗执行时、手术病人交接时、医疗护理记录时进行PDA扫描,同时以快捷键方式直接进入该病人的病历信息系统中,实现对病人身份的识别。结果应用PDA扫描仪后,患儿身份识别时间缩短,身份识别正确率100%,护理工作时间缩短,降低了护理工作量,医嘱签字及时,无差错事故发生。结论 PDA扫描系统对整个医疗护理过程中患儿需要进行身份识别的环节进行了全程监控管理,从传统的静态管理提升到高效的动态管理,大大提高了诊疗效率,降低患儿身份识别的错误,使医疗、护理过程更加安全、有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设计国内领先的基于静脉识别技术的医院患者识别管理系统,实现医院患者识别管理的准确控制,从而得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近红外线照射手掌皮肤的静脉血管,使用摄像机获取静脉生物特征的红外图像,通过图像采集、预处理、特征提取以及特征值的提取与匹配等过程从而实现患者身份确认。结果:该系统的正确识别率为98%,识别时间<0.5 s,其两个关键技术指标均达到业内同等水平。结论:静脉识别是所有生物识别技术中难以伪造的先进技术,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该系统能实现更好的错误拒绝率和错误接受率、用户认可度高以及识别速度快的优点,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