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生理功能、病因病机、临床论治等方面论述脾虚是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键,探讨脾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为临床上从脾论治支气管哮喘提供理论依据。中医学认为支气管哮喘的发生责之于痰,哮喘急性发作期以外邪引动伏痰、痰瘀互结致气机升降失常为主要病机,治疗上当标本兼顾,以治标为主,不忘补虚,扶正祛邪、活血化瘀的同时补脾固本;缓解期病机则以脾虚痰饮伏肺、脾虚及肺、肺肾俱虚为要,治从运脾化痰、培土生金、温补脾肾。纵观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脾虚才是贯穿哮喘的核心病机,因此,从脾论治支气管哮喘在临床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左教授系著名中医急症专家,上海市名中医,学验俱丰,尤以呼吸系统急症及厥脱的治疗见长.现将王师辨治支气管哮喘的经验总结介绍如下,以飨同道.1 从肺论治王师认为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哮证"范畴,患者多先天禀赋不足,内有宿根,由外邪侵袭、饮食内伤或他病诱发而发病.病机以痰气交阻、肺失宣降为主;病位在肺,与肝、心、脾、肾四脏皆相关.王师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情发展,结合虚、邪的偏盛与主次关系,分期论治,辨证用药.(1)发作期.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未能及时表散,邪蕴于肺,壅阻肺气,气不布津,聚液成痰,痰闭气道,发为呼吸急促、喉中痰鸣等症.此时肺、脾、肾诸脏或虚或实,痰壅于肺,标实甚急,急则治其标,故治肺为先,宜宣肺、肃肺、清肺、泻肺.  相似文献   

3.
哮喘缓解期的中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建新  陈华  张压西 《光明中医》2009,24(7):1398-1400
哮喘缓解期治疗是哮喘治疗的核心部分,中医对哮喘缓解期的治疗有独特的优势,此篇论述从脾肺肾肝虚、痰瘀等论治哮喘缓解期的内治和外治的中医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4.
王文东  张念志 《河南中医》2013,33(2):305-307
运用中医整体辩证观念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从肺论治、从肺脾论治、从肺肾论治,三脏同治、从痰瘀论治、外治疗法.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疗效显著,但仍存在问题,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黄焰 《江苏中医药》2015,47(8):28-30
孙凤霞教授认为,支气管哮喘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肺虚为本,连及心肝脾肾,以风痰瘀阻为标,提出从四个方面治疗支气管哮喘:从风痰论治(祛风化痰法),从痰瘀论治(化痰散瘀法),从肾虚论治(补肾固本法),从肺脾论治(补肺健脾法)。附验案4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6.
李月梅 《新中医》2014,46(5):14-16
介绍赖新生教授治疗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经验。赖教授认为哮喘患者免疫失衡状态的本质是本虚标实,内外因结合为患。肺脾肾三脏亏虚是其本,外感风寒、风热或日久酿成痰瘀是其标。治疗上重视针药结合,发作时强调风邪为患,以泻肺祛邪为主,多用针刺;缓解期以治肾扶正为主,重视灸法。同时注重辨证论治,标本同治。重视清除宿根,从痰瘀着手。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属于中医学“哮病”和“喘证”范畴,是儿科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儿童哮喘病因复杂,病机多为本虚标实,且与络病关系密切。当各种外感和内伤因素损及小儿时,若不及时清除,久病必虚,肺络失养、痰瘀互结。其中,痰瘀既是病理产物,也是导致儿童哮喘发病及病程迁延、反复难愈的重要病理因素。本病的治疗不限于调整肺、脾、肾三脏功能,久病入络-虚-痰-瘀致病理论正逐渐纳入儿童哮喘的辨治中。现从“久病入络”理论探讨虚、痰、瘀与儿童哮喘的关系,以期为儿童哮喘的中医药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肺结节病类属中医"积聚"范畴,基本病机是痰瘀痹阻肺络而发病。本病多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之证。标实主要为痰瘀痹阻,临证应注重豁痰化瘀散结;本虚主要为肺、脾、肾三脏气虚,临证应把握主证,辨肺、脾、肾三脏之所属,给予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9.
徐艳玲教授认为哮病乃内(夙根)、外(外邪)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痰为主,痰饮内生,上伏于肺,遇感诱发;痰气互搏,壅塞气道,肺宣肃乃失;发病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提出"法其宗、不离其本"的独到见解,从肺脾肾论治,发时以邪实为主,治以祛痰利气,攻邪治标;日久则由实转虚,治当扶正祛邪兼施,同时补肺、健脾、益肾;然发时未必全为标实、缓期未必俱为本虚,临证施治须辨证论治、治病求本。强调外避虚邪贼风,内调饮食起居,减少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次数及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疾鸣气喘,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为特征,是临床常见的肺系疾患,尤多见于少儿及年老体弱患者,且易缠绵反复。顾维超主任中医师乃江苏省名中医,从事内科临床三十余年,善治疑难重症,兹将顾师治疗哮喘的经验介绍如下。1虚实有别,详辨两端 顾师认为,哮喘发作之由总属邪实正虚。然在病发的某一阶段,有以邪实为主,有以正虚为主,或则虚实兼杂。治之首当详辨虚实两端,实者多因痰浊内蕴、气机郁滞、瘀阻心肺,虚者当从肺、心、脾、肾、气亏虚论治。1.1痰浊内蕴多为久有宿痰,感邪而动,壅阻气道,致肺气失…  相似文献   

11.
贾海燕 《光明中医》2012,27(4):658-659
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哮证”范畴,病机既有痰涎壅肺,气道不利,又有肺脾肾三脏的亏损,李国勤主任在临证时注重辨证论治,发时攻邪治标,祛痰利气,寒痰宜温化宣肺,热痰当清化肃肺,病久发时虚实夹杂者,应补虚祛实,平时应补益肺脾肾.同时结合对症与辨病治疗,遣方用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介绍胡学军教授运用加味桂枝茯苓丸从痰瘀论治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经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胡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该病晚期病机多为本虚标实,本虚先为肺气虚,渐及脾肾心诸脏,标实多为痰瘀互结,故胡教授从痰瘀论治,拟方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单要军  薛松  李连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4,22(11):2148-2148
哮喘病在肺,其根在脾肾,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理因素为痰浊内伏.痰浊日久造成痰瘀并存,而成为发病的宿根.而痰的产生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而以脾虚为主.治哮必清痰,治痰必理脾,采用咳喘合剂旨在健中和胃,降逆化痰,宣通肺气.中医称支气管哮喘为哮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长.在临床上我院应用咳喘合剂治疗哮喘,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用我院自制的咳喘合剂治疗哮喘病人108例,总有效率97%.对于治愈的88例,随访6~18个月,结果仅有6例复发,经继续上法治疗2个疗程后痊愈.  相似文献   

14.
哮喘病在肺,其根在脾肾,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理因素为痰浊内伏。痰浊日久造成痰瘀并存,而成为发病的宿根。而痰的产生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而以脾虚为主。治哮必清痰,治痰必理脾,采用咳喘合荆旨在健中和胃,降逆化痰,宣通肺气。中医称支气管哮喘为哮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长。在临床上我院应用咳喘合剂治疗哮喘,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用我院自制的咳喘合剂治疗哮喘病人108例,总有效率97%。对于治愈的88例,随访6~18个月,结果仅有6例复发,经继续上法治疗2个疗程后痊愈。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单纯中医辨证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近10年中医药在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治疗的文献进行总数分析,可以看出其治疗方法主要有:补肾法、补脾法、肺脾同治法、肺肾同治法、肺脾肾三脏同治的补益法;扶正兼顾从痰从饮而治、扶正兼顾从痰从瘀而治的祛邪补益同治法.希望对临床工作者有所启发,使哮喘发作次数减少,或发作程度减轻,乃至不发作.  相似文献   

16.
刘建秋教授认为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总属邪实与本虚,发作期常为实证表现,多由痰浊触动所致,因外邪、情志、体质等因素不同,可分为寒痰型、热痰型、郁痰型、燥痰型、瘀痰型。缓解期常为虚证表现,主要源于肺、脾、肾,且病变脏腑相互影响,以肺脾气虚型和肺肾两虚型较为多见。刘建秋教授以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为切入点,针对不同的中医证候采用不同药对施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中医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哮喘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与体质、遗传、环境、饮食、情绪等有关。哮喘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虚主要是肺脾肾三脏气虚为主,邪实主要有痰浊、瘀血,缓解期虽以本虚为主,但也同时存在痰瘀互阻,故在缓解期辨证论治对哮喘的防治及减少发作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中医肺胀范畴,其病机属本虚标实,本虚指五脏虚,并以肺、脾、肾为主,标实主要体现在痰浊、瘀血、气滞、毒邪等痹阻于肺。从肺、脾、肾、肝、心、肠等脏腑的生理病理方面分析与本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并探讨从肺、脾、肾、肝、心、肠6个方面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病。  相似文献   

19.
咳嗽变异性哮喘以慢性咳嗽为特点。现代医学认为,诱因多为气道受刺激(如烟雾、冷空气或变应原),有时咳嗽是其唯一表现,不伴喘息,治疗与哮喘方案大致相同。中医医家多将其归属"咳嗽"、"哮证"、"风咳"、"肺痹"、"咽源性咳嗽"等,也有归于"喘证"。作者将其归属"咳嗽",为"内伤咳"。多属邪实正虚,虚实夹杂。邪实主要为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本虚主要为肺阴亏虚、肺脾两虚、肺肾两虚。治疗不应单一祛邪或补虚,应在祛邪止咳的同时注意扶正补虚,兼顾肺脾肾三脏。  相似文献   

20.
从脏腑病位、邪实偏胜、疾病发展阶段三方面探析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中医辨证治疗思路。临床辨治本病应定病位,辨脏腑盛衰,从肝、脾、肾三脏论治。明病机,辨邪实偏胜,从瘀血、气、痰、毒邪论治。分阶段,辨寒热虚实,即病之初期,肝郁热盛,治以疏肝清热为主;病之中期,正虚邪实,治以扶正祛邪为主;病之末期,正气大虚,治以扶正气为主,忌一味猛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