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婴幼儿湿疹严重程度与血清维生素D[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及白细胞介素3(IL-3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于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选取63例确诊为婴幼儿湿疹的患儿(观察组)和同期接受体检的42例健康儿童(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另根据特应性皮炎SCORAD评分将观察组患儿分为轻度组(n=20)、中度组(n=25)、重度组(n=18)。分别对其血清25-(OH)D3、IL-3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血清25-(OH)D3、IL-3与不同严重程度婴幼儿湿疹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重度组患儿IL-3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轻度组、对照组,25-(OH)D3水平明显低于中度组、轻度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患儿IL-3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对照组,25-(OH)D3水平明显低于轻度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患儿IL-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5-(OH)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25-(OH)D3、IL-3诊断敏感度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和分析婴幼儿反复肺炎的25-(OH)D、微量元素水平及关系.方法 测定婴幼儿反复肺炎患儿血清25-(OH)D、微量元素,与同期健康婴幼儿测得的血清25-(OH)D、微量元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婴幼儿反复肺炎血清25-(OH)D、锌明显降低,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铁、钙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反复肺炎婴幼儿血清25-(OH)D、锌降低,合理补充维生素D及锌制剂,可能预防或减少婴幼儿反复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维生素D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和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RRI患儿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阿法骨化醇胶囊,每次0.25μg,每周3次,连续服用3个月,RRI患儿随访1年,观察并记录呼吸道感染的复发次数。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儿童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25-(OH)D3、IgA、IgM、IgG水平。结果:治疗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减少,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充维生素D后治疗组血清25-(OH)D3和IgA、IgM、IgG水平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变不明显(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RI患儿存在血清25-(OH)D3低水平和体液免疫功能降低,适当地补充维生素D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与维生素D联合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患儿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患儿同时给予孟鲁司特治疗,试验组患儿同时给予孟鲁司特联合维生素D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随访复发率,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碱性磷酸酶、25-羟维生素D3[25-(OH)D3]及IgA水平。结果:试验组患儿总有效率92.8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2.86%(P<0.05);试验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随访3个月和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治疗后血清碱性磷酸酶、25-(OH)D3及Ig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与维生素D联合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可显著缓解症状体征,促进病情康复,并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和改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科学》2019,(21):87-89
目的探讨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与血25羟基维生素D〔25(OH)D〕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在2017年7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3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作为喘息组,同时期收治的30例肺炎患儿肺炎组,再另设30例健康婴幼儿分为健康组,采用电化学发光仪、免疫比色法和ELISA分析血清内25(OH)D、免疫球蛋白IgE(IgE)、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结果喘息组患儿体内25(OH)D水平显著低于肺炎组和健康组,而喘息组的IgE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这两项指标在三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喘息组患者血清中IL-6水平高于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肺炎组IL-6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外周血血25羟基维生素D表达降低和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发病具有相关性,25(OH)D的缺乏有可能会刺激IgE水平和白介素6水平升高,加重喘息性支气管炎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维生素D(Vit D)水平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儿科确诊的MPP患儿100例作为MPP组,另选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儿童血清25-(OH)D3、IgM、IgA、IgG、补体C3、补体C4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将MPP组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MPP组患儿的血清25-(OH)D3、IgM、IgA、IgG、补体C3、补体C4、CD3^+、CD4^+、CD4^+/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患儿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儿血清25-(OH)D3、IgM、IgA、IgG、补体C3、补体C4、CD3^+、CD4^+、CD4^+/CD8^+水平均低于轻症组,CD8^+水平高于轻症组(P均<0.01)。结论:MPP患儿的血清25-(OH)D3水平降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降低,监测血清25-(OH)D3水平及免疫功能水平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维生素D联合复方锌铁钙颗粒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骨源性碱性磷酸酶(NBA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4月某院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8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维生素D联合钙制剂治疗,观察组予以维生素D联合复方锌铁钙颗粒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25-(OH)D_3、NBA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85%(39/42)较对照组73.81%(31/4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25-(OH)D_3水平较对照组高,血清NBAP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联合复方锌铁钙颗粒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可改善治疗效果,提高血清25-(OH)D_3水平,降低血清NBAP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在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同时一次性肌肉注射维生素D37.5 mg治疗前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哮喘门诊就诊的哮喘急性发作初治患儿6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3例。两组均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每次一吸(50μg/100μg),2次/天;观察组仅第1天加用维生素D330万IU肌肉注射一次。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取静脉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25(OH)D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25(OH)D水平升高,虽未达到理想水平,但可纠正哮喘患儿存在的25(OH)D不足或缺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哮喘患儿给予一次性维生素D330万IU肌肉注射可以纠正其存在的25(OH)D不足或缺乏,可能是改善哮喘患儿临床预后的积极补充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维生素D(VitD)缺乏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VitD缺乏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5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所有患儿均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同时实验组给予补充VitD治疗,疗程1个月。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25-(OH)D3及IgA水平,1个月后复查25-(OH)D3及IgA水平。记录两组各项指标(患儿喘憋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住院天数)。结果:实验组患儿喘憋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住院天数较非对照组明显缩短(t=2.03、2.49、3.23,P均0.05)。治疗前两组血清25-(OH)D3及IgA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治疗后实验组25-(OH)D3及Ig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8.28、9.57,P均0.01);治疗后实验组25-(OH)D3及IgA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t=8.28、9.57,P均0.01)。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及IgA水平低下,补充VitD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提示VitD可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进而影响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剂量口服维生素D3治疗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400 IU/d维生素D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一次性大剂量维生素D3 20~30万U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生长速率标准差比值、25-(OH)D水平、临床体征改善时间、生长发育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360, 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钙、血清磷、碱性磷酸酶、生长速率标准差比值、25-(OH)D水平分别为(2.47±0.21)mmol/L、(2.24±0.54)mmol/L、(314.34±31.21)IU/L、(2.16±0.35)、(27.19±2.50)nmol/L,均优于对照组的(2.22±0.18)mmol/L、(1.67±0.45)mmol/L、(414.66±31.21)IU/L、(1.76±0.32)、(19.21±3.26)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腕关节X线拍片显示正常时间、鸡胸消失时间、肋外翻消失时间分别为(6.34±1.46)、(5.21±0.24)、(4.78±1.78)个月,均短于对照组的(8.58±1.75)、(7.90±0.56)、(6.72±1.78)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运动功能发育落后比例10%、乳牙萌出延迟比例2%、身材矮小比例0,均低于对照组的28%、16%、14%,身长标准差比值(-0.85±0.23)高于对照组的(-1.15±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大剂量口服维生素D3 20~30万U治疗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效果良好,可更快更好地改善病情,改善患儿生长发育指标和血清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维生素D2注射液与维生素D3注射液在治疗健康女性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时对血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常住成都市且年龄在40-55岁的健康女性94名,随机将其分为D2组和D3组各47例。D2组给予维生素D2注射液,每次7.5mg(30万U),每2周注射1次,共注射4次;D3组给予维生素D3注射液,每次7.5mg(30万U),每2周注射1次,共注射4次。分别于治疗前、最后1次注射后2周采静脉血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血清钙、磷、镁,血清甲状旁腺素(PTH)及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结果治疗后,D2组和D3组血清25羟D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D3组25羟D水平高于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2组血清磷、血清PTH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钙、血清镁、血清BAP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维生素D中毒或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表现。结论维生素D针剂无论是D2还是D3治疗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都是有效的,但在相同用法条件下D3比D2升高血清25羟D水平的幅度更大。维生素D注射剂30万U每2周1次共4次治疗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维生素D与1型糖尿病(T1DM)患儿的临床关系,为T1DM的防治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7-2018年新诊断及使用3C疗法治疗的T1DM患儿,分析T1DM患儿与健康体检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根据25(OH) D水平,将T1DM患儿分为3组(缺乏组、不足组及充足组),比较三个亚组的性别、年龄、居住地、体质量指数(BMI)、空腹C肽、空腹血糖及胰岛素用量等情况,探讨不同tanner分期、性别、季节、有无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与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关系。结果:T1DM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为(42.31±22.01)nmol/L,较健康对照组的(50.37±22.28)nmol/L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DM组患儿中,维生素D充足组的空腹C肽水平高于维生素D不足组及维生素D缺乏组(P<0.05);维生素D缺乏组空腹血糖水平及单位体质量胰岛素用量高于维生素D充足组(P<0.05)。按血清25(OH)D水平测定时间不同分A组(1-3月、10-12月)和B组(4-9月),A组25(OH)D水平低于B组(P<0.05);合并DKA组25(OH)D水平低于无DKA组(P<0.05)。结论:T1DM患儿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尤其是合并DKA、及1-3月及10-12月的患儿;维生素D充足的T1DM患儿可减少胰岛素用量。临床上要加强T1DM患儿的维生素D的监测以及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行为干预治疗维生素D缺乏的疗效,为临床治疗维生素D缺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2018年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610例儿童(3个月~3岁),检测外周血中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并根据25(OH)D水平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n=60)和正常组(n=550)。分析维生素D缺乏的影响因素,制定行为干预手段。将维生素D缺乏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行为干预组(采用行为干预+维生素D滴剂和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治疗)和常规治疗组(采用维生素D滴剂和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治疗)各30例,比较行为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骨代谢相关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喂养方式、户外活动时间、厌食、腹泻与维生素D缺乏具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喂养方式、户外活动时间、腹泻是维生素D缺乏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普通奶粉或其他喂养方式、户外活动时间<2 h/d、经常腹泻患儿更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治疗前,行为干预组与常规治疗组25(OH)D水平及骨代谢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行为干预组25(OH)D、血钙、血鳞、骨钙素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骨碱性磷酸酶(BALP)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对喂养方式、消化道功能及户外活动时间等制定的行为干预,可提高治疗维生素D缺乏患儿的临床疗效,改善骨代谢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婴幼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贫血状况,探讨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贫血的关系,为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为婴幼儿贫血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况研究,调查2018年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健康体检的婴幼儿8 530名(男4 935名,女3 595名,3~36月龄),采集血样,检测25-羟维生素D[2...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婴幼儿不同维生素D(vitamin D,VD)预防剂量状态下VD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为合理补充VD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重庆市不同经济水平地区5所医院健康体检婴幼儿751例(0~3岁),采用问卷调查,并检测其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25(OH)D]水平,根据不同VD预防剂量、年龄、季节、喂养方式等分组,了解以上因素对25(OH)D的影响。结果:0~3岁婴幼儿VD补充率74.6%(560/751),VD预防剂量30~1 600 IU/d;25(OH)D水平为(35.29±10.39)ng/mL,并随VD补充量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保持平稳的趋势;未补充组25(OH)D水平为(30.51±11.03)ng/mL,显著低于补充组;未补充组中VD不足及缺乏率达14.7%,高于补充组(P<0.05);高剂量补充组(>600 IU/d)较其他组VD缺乏和不足的比率明显下降(P<0.05);不同季节、年龄、喂养方式、预防剂量可影响25(OH)D水平,以冬春季无食物来源儿童25(OH)D水平最低[(18.44±11.91)ng/mL]。结论:重庆地区0~3岁婴幼儿预防性VD补充率高,但补充剂量差异较大。VD预防性补充是维持婴幼儿体内25(OH)D水平的重要措施,季节和喂养方式可显著影响VD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Meta分析法评估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Medline、EMBase、PubMed、Scopus、the Cochrane Library、EBSCO、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超声骨密度检查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铁岭县中心医院儿科健康体检的0~3岁小儿3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采取超声骨密度和血清25羟维生素D检查,对比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超声骨密度组总异常率高于血清25羟维生素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递增,骨密度结果异常率随之降低,早产儿的骨密度结果异常率高于足月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骨密度检查可有效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初诊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其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在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05例初诊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收集常规及生化指标检测,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25(OH)D水平.按照血清25(OH)D水平进行四分位法分组,对年龄、BMI、甲状旁腺激素(PTH)、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清葡萄糖(FBG)、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钙(Ca)进行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维生素D正常11例(10.47%),25(OH)D<20ng/ml者62例(59.05%),20~30ng/ml者32例(30.48%).有血脂异常者85例(80.95%).Q1组TG和PTH水平均低于Q2、Q3、Q4组,HDL-C水平高于Q2、Q3、Q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水平与PTH、BMI、腹围、TG呈负相关,与HDL-C与呈正相关.结论 初诊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缺乏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及继发性甲状旁腺激素升高与糖尿病相关血脂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