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张磊辨治运动神经元病的经验。运用"审证求因"的中医思维,总结运动神经元病病因病机为湿热蕴毒、内外合邪,风痰阻络、浊瘀互结以及五脏虚损、元气败衰;通过详辨湿、瘀、痰、风之病邪性质,细察脏腑经络之病位深浅以及精审虚、实、盛、衰之邪正关系,将本病分为湿浊淫筋型、风痰阻络型、痰瘀互结型、瘀热壅阻型、脾虚毒蕴型以及肝肾亏虚型论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毒损脑髓的病机。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分析并归纳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结果:肾气虚衰为VD病因,五脏失调、痰瘀互阻为VD发病关键,痰瘀互阻、蕴结成毒是VD核心病机,补肾祛瘀为治疗VD的精髓。结论:痰瘀互阻脑络、蕴裹致毒、毒邪侵蚀脑络、败坏脑髓是VD的核心病机,补肾逐瘀攻邪为其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3.
男子乳癖病起于郁,郁则生火,火气消长,坚硬如石,由渐生痰,痰凝气阻,两乳结癖。肝气充斥,挟痰入络为乳癖。痰与气相搏,结聚乳中而成癖块,故见乳房结块。导师治癖先治肝,则气调癖自消,在论治本病时首重疏肝理气,此乃论治各型乳癖的核心。同时重在消除痰瘀,运用"舒郁散结"法及自拟消癖汤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消癖颗粒对乳腺增生病痰瘀互结冲任失调证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纳入8家医院478例乳腺增生病痰瘀互结冲任失调证患者。试验组359例服用消癖颗粒和乳核散结片模拟剂,对照组119例服用乳核散结片和消癖颗粒模拟剂。服药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时间为3个月经周期。临床痊愈者随访1个月。结果:消癖颗粒对乳腺增生病的治疗作用整体明显于乳核散结片,在治疗乳房疼痛、触痛、乳腺质地、中医症候疗效等方面,消癖颗粒优势明显。结论:消癖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病痰瘀互结、冲任失调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病机复杂,本文基于中医基础理论,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及临床观察,提出肺脾功能失调、痰瘀阻络为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主要病机之一。脾虚、肺气不利为发病的内在依据,当致病因素侵袭人体,脾气虚、肺气不利,气机运动失常致瘀血内生;同时肺气不利,肺失宣发肃降,及脾气亏虚,脾失运化,可造成津液代谢障碍、聚湿成痰,痰流大肠,终致痰瘀互结、阻于肠络,血败肉腐、内溃成疡而致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正>乳腺增生病属中医"乳癖"范畴。现就乳腺增生的中医证治近况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王飞霞[1]认为其病因有二:①情志不畅,脾虚不舒,气机郁滞,蕴结于乳房,导致乳络阻塞不通,肝郁曰久则气滞血瘀与痰浊互结于乳房而为乳癖。②冲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高血压病发生与痰瘀互结的关系及其与五脏的相关性,文章对历代文献中关于痰、瘀与眩晕、头痛,及五脏与眩晕、头痛的论述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痰、瘀与眩晕、头痛的发生关系密切,眩晕、头痛的发生与五脏相关,并且痰、瘀与五脏功能失调相关。痰能致眩、致头痛,瘀也能致眩、致头痛,五脏功能失调可以产生痰、瘀,五脏病变可引发眩晕、头痛。因此,高血压病眩晕、头痛的发生与五脏病变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在临床治疗高血病时要注意其与五脏的关联。通过临床实践,进一步证实高血压病的发生与心、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历代文献虽有痰瘀互结致病的论述,但未发现痰瘀互结致眩晕、头痛的明确认识,而在临床上痰瘀互结是高血压病发生的重要病理因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风湿性疾病患者大多具有病程长、病情复杂、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等特点。内外邪合而伤人,脏腑功能失调,影响气血津液正常运行,气滞津停血阻,久致痰瘀互结之证;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痰"和"瘀"既是病理产物又可作为致病因素,尤其是中晚期阶段往往是痰瘀相互胶结、顽固难化,治疗十分棘手。故从痰瘀互结证形成的病因病机,表现疼痛、麻木、肿块结节等临床共性,杂合寒、热、湿等邪而成的临床个性,辨证论治要点以及相对应的治疗策略等方面探讨痰瘀互结证在风湿性疾病中的运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逍遥散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病32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黄晓君 《河北中医》2004,26(6):441-442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学乳癖范畴,其病机为肝郁气滞,痰瘀互结乳络,以乳房胀痛、结块、经前或经期加重为主要临床特征,治疗主要以调和肝脾、软坚散结为法。1998~2003年,笔者采用逍遥散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病3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范新生 《陕西中医》2000,21(7):335-336
<正> 1 以理立法,以法统方,辩证用药,要有侧重。乳癖的产生乃肝郁及脾,肝脾两伤,脾失健运,蕴湿生痰,痰瘀互结,阻痹乳络,冲任失调,乳房失养所致。肝郁气滞为病之始,痰凝血瘀为病之甚,瘀凝成块,久不消散为病之终,冲任失调贯穿始终,故笔者在治疗上一般不离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活血化瘀,调理冲任四种治法,但常有所侧重。根据病人的年龄、体质、病史、疼痛和肿块的程度等因素辨证施治,既照顾一般,又突出重点,适当加入理气活血化瘀药,对促进肿块及纤维吸收,消除疼痛和肿块均收到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从H型高血压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及致病机制等方面入手,探析H型高血压的病机特点。一方面H型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痰湿、血瘀密切相关,且其"痰""瘀"程度较非H型高血压更重。另一方面,H型高血压患者"痰瘀互结"日久损伤肝血或闭阻气机可化生"风""火",助力伏藏络脉之"痰瘀"故邪上犯脑络,引发脑卒中,H型高血压病具有"痰瘀尤重、易化风火"的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12.
痛风性关节炎属中医痹病、白虎历节病范畴,以络脉瘀痹为标,正气亏虚为本。叶天士“络瘀则胀”理论源自其络病学说,应用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中,络瘀指络脉不通的状态,根据痛风性关节炎不同时期病邪特征,分为湿热、痰浊、瘀血阻塞经络,且病邪随疾病发展发生转化,初期以湿热阻络为主,后期发展至痰湿痹阻、痰瘀互结、瘀血痹阻。治疗上以通络除痹为原则,治有宣通清解法、辛药通络法及扶正通络法。  相似文献   

13.
动脉粥样硬化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本文回顾并总结了近年来从五脏单治或合治AS的病因病机,唯独缺乏从肺论治AS的临床实践观察,血液的生成与运行和五脏均密切相关,五脏在生理功能上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故治疗AS的病位不能缺肺,应五脏同调。本文认为肾虚是AS的发病基础,五脏失调、肝气郁滞是始发因素,郁而化热(火),炼津为痰或脾虚生痰(湿),气滞或气虚致血瘀,肺朝百脉助心失调,痰瘀互结,血(心、脑)脉痹阻,最终形成AS。  相似文献   

14.
肺为娇脏,不耐邪侵,雾霾来袭,可致肺络损伤。雾霾伤肺的临床表现与肺络损伤密切相关,其病因多为燥邪、寒邪、湿邪及PM2.5等环境毒邪,病位多累及肺络。病机为燥性干涩,易伤津液,可致气行滞涩,肺失宣降,产生肺络病变;感邪较重时,肺经燥热化火,劫伤肺阴,损伤肺络。寒邪侵犯,闭遏于肺,肺失宣降,气血运行不畅,形成瘀血,阻滞肺络。湿邪侵及人体,留滞肺络,致使肺络气机不畅,通调失司,湿聚成痰,痰浊瘀阻肺络。PM2.5等环境毒邪既可直接伤肺,致肺的气机不畅,血运失调,引起瘀血痰浊阻于肺络;也可由络脉入里,难以速去,停留日久,暗耗营血,终致瘀血痰浊内阻于肺络。  相似文献   

15.
根据乳房的生理病理,与气血的关系,探讨从瘀论治乳病.乳房疾病多与足厥阴和足阳明关系密切,其病机主要有肝气不舒,肝胃蕴热,瘀热互结;肝肾不足,气滞血瘀,痰瘀互凝."瘀"、"结"、"痛"为其临床基本特征.治疗应审因论治,注重活血化瘀.气滞血瘀之乳癖,宜行气化瘀;热瘀内结之乳痈,应清热化瘀;痰瘀相凝之乳疬,当消痰化瘀;乳癌术后阴虚血瘀者,需养阴化瘀.活血化瘀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6,(1):62-64
中医理论认为,痰浊、瘀血是恶性肿瘤形成的重要致病因素,痰瘀阻络证与肺癌脑转移在病程、性质和表现等方面具有相似性,痰瘀互结阻滞脑络是肺癌脑转移形成的主要病机。根据"痰瘀"理论探索肺癌脑转移的发生发展,对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缺血性眼病的病机特点,基于中医学络病理论,结合临床实践,认为缺血性眼病的发生是一个由气及血的渐进过程,气滞或气虚是缺血性眼病的发病基础,目络瘀阻是缺血性眼病的核心病机。在目络瘀阻病机演变过程中,"虚、瘀、毒、水(湿)"四种病理因素互相影响,气滞络瘀、络虚生瘀、瘀久酿毒、毒邪伤络、饮生阻络、痰瘀互结,目络瘀阻贯穿全过程,最终导致络损神伤。  相似文献   

18.
李湘奇教授是山东省名中医、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师承教育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他从医30余载,勤求古训,博采众长,临证经验丰富,擅长治疗乳腺疑难杂症。乳癖病是以乳房有形状大小不一的肿块,可伴有疼痛,与月经周期相关为主要表现的乳房疾病。李湘奇教授擅从肝论治乳癖病,认为乳癖病的病机基础是肝郁,治疗应注重疏肝解郁。他将该病分为肝郁痰凝证、痰瘀互结证、冲任失调证3型,治疗以疏肝理气、化痰散结、调理冲任为基本法,运用穴位埋线配合心理疏导收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明清时期痰瘀互结证的证素特征.方法:收集明确诊断为痰瘀互结证的医案并提取证素进行频数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痰瘀互结证病位证素主要是肝、胃、肺、肌肤、经络、心、筋骨、肾、胞宫,病性证素主要是气滞、热、气虚、风、湿、火、阴虚、毒、血虚、寒、津液亏虚等,对病位及病性证素采用因子分析,得出痰瘀互结证的兼证如:痰瘀阻络证;湿热蕴肤;风寒犯肺;肝郁脾虚;气虚津亏;火毒内蕴;心胃瘀阻;虚热内扰;血虚不荣.结论:频数分析、因子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痰瘀互结证的证素特征.  相似文献   

20.
刘完素提出病邪兼化学说,包括病邪相兼和病邪转化两种形式,而痰浊、血瘀两种病邪的相兼与转化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最为常见。痰浊和血瘀既是两种不同的病理产物又是两种致病因素,在某种病理因素的作用下兼化致病,形成"痰瘀兼化"病机,在冠心病的发展过程中居重要地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胡镜清研究员首次明确冠心病"痰瘀兼化"病机。本文对病邪兼化尤其是痰瘀兼化,以及痰瘀兼化所致的痰瘀互结证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密切关系做一阐述,旨在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痰瘀兼化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