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17例行大量小肠切除术的短肠综合征患者进行肠内肠外营养支持,3例死于严重并发症,14例进入代偿稳定期,死亡率为17.7%。其中1例仅残留小肠28cm,经营养支持治疗已6年,肠功能代偿完全,普通饮食能满足机体需求。结果表明,肠外营养的应用使短肠综合征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生存时间延长;肠内营养促进肠管代偿,能耐受普通饮食。  相似文献   

2.
黎宏  黎介寿 《江苏医药》1993,19(10):542-544
对17例行大量小肠切除术的短肠综合征患进行肠内肠外营养支持,3例死于严重并发症,14例进入代偿稳定期,死亡率为17.7%。其中1例仅残留小肠28cm,经营养支持治疗已6年,肠功能代偿完全,普通饮食能满足机体需求。结果表明,肠外营养的应用使短肠综合征患生存率明显提高,生存延长,肠内营养促进肠管代偿,能耐受普通饮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参与1例肠衰竭相关肝病患儿的临床治疗实践,探讨临床药师在肠衰竭相关肝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结合肠衰竭相关肝病患儿个体情况,参与制订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和药学监护计划。结果:在临床药师和临床医生共同制定的营养支持方案下,患儿生长发育良好,胆汁淤积有所缓解,总胆红素由376.8 μmol/L降至121.6 μmol/L,直接胆红素由274.7 μmol/L降至87.4 μmol/L。结论:合理的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有利于肠衰竭相关肝病患儿维持生命,提高肠内营养耐受性,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短肠综合征系指小肠广泛切除后(保留的小肠长75cm以下)残存的功能性肠管不能维持营养需要所引起的营养吸收不良综合征。我科于2000年6月至今收治5例因消化道疾病行肠切除术后剩余肠管约50cm(保留回盲瓣)的患儿,针对术后出现的短肠综合征,施行全肠外营养(TPN)疗法,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照研究胃肠道手术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与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3年8月行胃肠道手术的326例患者,将其分为早期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组( n =203)和肠外营养支持组( n =123),观察监测患者手术前和术后7 d的体重、体重指数、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情况,同时比较2组患者胃肠道的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术前2组患者的各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7 d,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组患者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组( P <0.05);白蛋白水平亦显著高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组( P <0.05);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组( P <0.05)。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组( P <0.05)。结论胃肠道手术的早期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可以明显改善机体胃肠道手术后的前白蛋白水平,利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自二十世纪以来,随着对小肠生理功能和细胞动力学的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研究,短肠综合征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价值,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以40例行胃癌根治术或姑息性切除患者为对象,随机分成肠内营养( early enteral nutrition,EN)组与肠外营养( 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各组30例。 EN组采用术中放置鼻空肠营养管,PN组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分别于术后24 h行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30例肠内营养患者均能耐受,无并发症发生,术后肠功能恢复、排气时间早于PN组( P<0.01),两组之间比较术后体重和血红蛋白指标无显著差异,但白蛋白两组间有差异,EN组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PN组。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对于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促进肠道功能恢复,降低住院费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根据美国胃肠病学协会年会上的研究结果,NPS医药公司的teduglutide(I)有望减少短肠综合征患者肠外营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短肠综合征治疗不善很可能伴发Wernicke脑病,其死亡风险很高。治疗要点:积极治疗短肠综合征,予以肠外营养支持;及时和较长时间肌注维生素B1,并防止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0.
短肠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二十世纪以来,随着对小肠生理功能和细胞动力学的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研究,短肠综合征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成功。Haymond在1935年总结257例肠切除病例得出了以下结论,即切除远端1/3的小肠可基本上保留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切除1/2被认为是安全的上限。随着静脉营养学的不断发展,患有短肠综合征的病人经过静脉营养的治疗,增加了保留肠段的吸收功能,故能够较长时间地生存。现就短肠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加深医务人员对再喂养综合征的认识。方法 通过报道1例再喂养综合征的案例,笔者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再喂养综合征风险的筛查、风险等级的评定、诊断及如何安全启动营养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总结其治疗经验。结果 通过补充维生素B1、纠正电解质紊乱、早期低热卡供给及液体管理等一系列措施,该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 再喂养综合征是营养治疗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医务人员需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并为其制定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充分发挥营养治疗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外肠内营养专业临床药师在儿科患者营养治疗监护中发挥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在1例婴儿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营养治疗监护过程中,对患儿及主治医师团队营养支持治疗进行了全程化指导。结果:在临床药师参与下,该患儿营养治疗实现了个体化,达到了预期效果。结论:临床药师在临床治疗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营养风险筛查(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NRS)用于评估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态的意义,比较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对该类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67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根据营养风险筛查2002版[2002年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推荐的成人营养风险筛查方法,NRS 2002]进行营养评估,并根据营养支持类型分为3组,包括肠内营养(EN)组、肠外营养(PN)组和联合营养(EN+PN)组,通过比较使用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对各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通过比较患者入院第1天与第10天的营养状况、肝肾功能及并发症情况,发现EN组、EN+PN组相对用药前的总蛋白、白蛋白水平有显著性提高(P<0.05),且EN组肝肾功能指标变化较小,合并感染的发生率为16.67%。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患者感染及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脑卒中患者3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在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伴有吞咽困难的重症脑卒中患者70例,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接受肠外营养支持。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后血清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血糖(GLU)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4.1±1.4)d,平均住院费用为(1.2±0.3)万元,Alb为(39.1±3.1)g/L,ALT(52.6±6.1)g/L,GLU为(10.5±5.5)g/L,并发症发生率为51.43%;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6.2±1.6)d,平均住院费用为(1.7±0.4)万元,Alb为(34.8±3.2)g/L,ALT为(65.1±5.9)g/L,GLU为(15.7±4.2)g/L,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8.57%。两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治疗重症脑卒中患者时可发挥更好的作用,有效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费用,同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的营养指标保持在更好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摘要] 1例胎龄34+2周天早产儿,生后因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胸腔积液、乳糜胸给予肠外营养+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治疗。静脉营养和奥曲肽注射液等主要治疗药物停止输注后,即住院治疗41 d时,肝功能检查示显著异常,补充诊断为胆汁淤积性肝炎。在排除了遗传代谢等可能的原因后,判定为药物相关性胆汁淤积,高度怀疑为静脉营养的长时间应用引起。确诊后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熊去氧胆酸胶囊改善肝功能,出院后定期复查。继续内科保肝治疗45 d后,复查肝功能正常,遂停药。  相似文献   

16.
Acute pancreatitis is a life-threatening inflammatory disorder of the pancreas. Currently, there is no effective pharmacological therapy available for this disorder. The management strategies remain supportive. Given the remarkabl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acute pancreatitis, there is clearly a desperate need for effective novel therapies. This paper presents a review on the epidemiology, aetiology, pathogenesis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and highlights the ne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and more specific therapies to battle this disorder.  相似文献   

17.
韩志斌 《医药导报》2003,22(7):457-459
目的:比较氟西汀合用奥替溴铵与单用奥替溴铵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治疗组用氟西汀20 mg,po,qd,加奥替溴铵40 mg,po,tid,对照组用奥替溴铵40 mg,po,tid.疗程均为4周.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对照组72.1%,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对缓解腹痛、腹胀、便秘、腹泻及黏液便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氟西汀合并奥替溴铵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姜嵋  冯婧 《中国药师》2017,(7):1265-1267
摘 要 目的:探讨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重症脑卒中需营养支持的患者按住院号单双数分为两组,试验组60例给予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根据病情给予不同配方、浓度的营养液,必要时添加微量元素;对照组60例给予标准配方的整蛋白肠内营养液。两组热量供给均为83~125 kJ· kg-1·d-1。比较营养支持前和营养支持21 d后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 、血红蛋白(Hb)、维生素C(VC)的变化,观察肺部感染、胃肠道不良反应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结果: 营养支持21 d后,试验组患者血清Alb、PA、Hb、VC 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 ,且血清Alb、PA、VC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体化营养支持可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早期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时肠内营养(EN)支持的应用原则、方法及疗效。方法对我院普通外科2004年4月至2008年6月间20例SAP患者在入院3~5d放置空肠螺旋管,在到达空肠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20例患者空肠内营养平均维持时间19(7~38)d。未出现全身感染或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早期EN可促进SAP患者肠功能恢复,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缓和急性期炎症反应,降低MODS和胰腺及胰周感染发生率。对SAP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能改善SAP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