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 要〕 目的:观察多索茶碱联合噻托溴铵粉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6 月收治的 8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联合多索茶碱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 例, 多索茶碱联合噻托溴铵粉治疗)与对照组(40 例,单独给予噻托溴铵粉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 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 2 个疗程后的 C 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 –6(IL–6)水平 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上述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 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 > 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联合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粉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噻托溴铵粉吸入治疗。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观察多索茶碱联合噻托溴铵粉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的效果。方法:选取长沙市中 心医院 2018 年 5 月至 2020 年 5 月接收的 62 例 COPD 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多索茶碱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单纯应用噻托溴铵粉治疗)与观察组(应用多索茶碱联合噻托溴铵粉治疗),各 31 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 2 个疗程后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第 1 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 (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以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等血气分析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COPD 急性发作患者采用多索茶碱联合噻托溴铵粉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应用噻托溴铵粉治疗。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研究异丙托溴铵联合平喘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中牟县人民医院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 12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60 例。对照组应用异丙 托溴铵治疗,观察组应用异丙托溴铵联合平喘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 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5.00 %,高于对照组的 7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 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开展异丙托溴铵联合平喘汤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 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分析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重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 84 例 COPD 并发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 2017 年 10 月至 2018 年 6 月期间于重庆市綦江 区人民医院就诊,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2 例。对照组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复方异丙托 溴铵治疗,观察组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后的呼吸功能、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第 1 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 1 秒用力呼气量 / 用力肺活量(FEV1/FVC),FEV1 占预计值百分比,各指 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急性加重发作次数,急性加重发作时间间隔,均少 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 95.24 %,高于对照组的 80.95 %,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结论: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 COPD 并发重度支气管哮喘能够提高患者肺功能,减少疾病发 作频率,治疗有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分析研究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效果。方法: 将 2021 年 3 月至 2022 年 5 月期间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接受治疗的 AECOPD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 80 例,采用 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 例)和观察组(40 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联合噻托溴铵治疗,观察组 采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 中性粒细胞比例、呼吸困难评分(mMRC)、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治疗 后,两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EV)、第 1 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EV、PaO2 和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升高,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CRP、WBC、中性粒细胞比例、 mMRC、PaCO2 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治疗 AECOPD 患者时, 采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的治疗方案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效果较布地奈德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对肺功能、CAT评分、急性发作次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药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噻托溴铵单独治疗,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肺功能、CAT评分、急性发作次数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中药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观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应用噻托溴铵长程吸入联合小剂量罗红霉素口服的效果。 方法:选取罗定 市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80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采用小剂量罗红霉素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噻托溴铵长程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 状评分、血气指标和肺功能变化。 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后第 1 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 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治疗后支气管扩张严重度指数低于 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治疗 6 个月期间急性加重次数(1.89 ± 0.62)次, 少于对照组(2.37 ± 0.75)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小剂量罗红霉素口服治疗,联合噻托溴铵 长程吸入可有效改善支气管扩张程度,缓解慢性咳嗽、咳脓痰、气促、肺部 音等临床症状,改善血气指标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对患者症状、血气指标以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 989 医院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COPD 患者 100 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治 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噻托溴铵治疗,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各指标水平、血气指标水平、酸碱度(pH)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予以 COPD 患者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 剂治疗效果理想,可促使患者肺功能改善,并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扩张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周口市中心医院呼吸内 科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3 月收治的 103 例支气管扩张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 例)和对照组(51 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加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0.38 %,高于 对照组的 72.5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 (PaO2/FiO2)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 肺功能指标,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FEV1 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均高于对照组, 呼吸困难评估量表(mMRC)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随访 6 个月,观察组出现急性加重次 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可提高支气管扩张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效果, 改善其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咳喘顺丸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COS)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该院确诊的120例痰湿阻证ACOS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所有纳入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噻托溴铵粉雾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咳喘顺丸治疗。连续治疗28 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残总比[残气容积(RV)/肺总量(TLC)]、临床症状[中医证候、哮喘控制测试(ACT)、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CAT)评分及急性加重次数]及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细胞-6(IL-6)与白介素细胞-4(IL-4)]水平差异,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57/6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40/6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减少(P<0.05),且观察组患...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异丙托溴铵、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成本与效果的关系,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数据。方法:将1 2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成噻托溴铵治疗组和异丙托溴铵治疗组,每组600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成本。结果:治疗后,噻托溴铵治疗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谷值增加幅度大于异丙托溴铵治疗组,显示噻托溴铵治疗组患者肺通气改善幅度强;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丙托溴铵治疗组平均治疗费用显著高于噻托溴铵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优于异丙托溴铵,且两种药物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噻托溴铵治疗的费用更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叠综合征临床治疗中糖皮质激素联合舒利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惠来县人民医院于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50例哮喘–COPD重叠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随机表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噻托溴铵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联合舒利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观察指标,包括吸气分数(IC/TLC)、最大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哮喘症状评分(ACT)以及COPD症状评分(CAT),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哮喘–COPD重叠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对患者行糖皮质激素联合舒利迭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哮喘症状以及COPD症状,且具有较好的治疗安全性,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肺康复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选取我院呼吸科2018年3月—2019年 7月收治的9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采用噻托溴铵治疗,观察组采用噻托溴铵联合肺康复训练治疗。治疗2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肺功能、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阻肺患者稳定期间,噻托溴铵联合肺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因而噻托溴铵联合肺康复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金龙固本合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宿痰伏肺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23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金龙固本合剂口服治疗,对照组不用药物干预,疗程均为120 d,随访期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国际哮喘控制测试表(ACT)评分、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和最大呼气流量(PEF)变化。 结果: 治疗组可显著改善哮喘缓解期患者的ACT评分、FEV1和PEF,且疗效持久(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ACT评分和FEV1有显著差异(P < 0.01)。 结论: 金龙固本合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宿痰伏肺证)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拟养气健肺汤联合噻托溴铵治疗肺气虚证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64例稳定期COPD患者分为对照组(噻托溴铵治疗)及观察组(自拟养气健肺汤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肺功能、中医证候积分、6 min步行试验(6MWT)及COPD评分(CAT)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提高,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EV1、FEV1%、FEV1/FVC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MWT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提升,CAT评分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MWT较对照组远,CAT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吸入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治疗效果。方法:4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噻托溴铵吸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氨茶碱0.1gTid和沙丁胺醇气雾剂(按需使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FEV1/FVC以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明显增加,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吸入噻托溴铵可有效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探索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联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江 门市五邑中医院恩平分院 2019 年 5 月至 2020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 60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0 例。 对照组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雾化吸入治疗。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 7 d 后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征(如咳嗽、气喘、肺部哮鸣音)的改善时间以及连续治疗 14 d 后 的肺功能改善情况,并记录研究期间的不良反应事件。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3.33 %,高于对照组的 70.0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咳嗽、气喘、肺部哮鸣音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 量比值(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14 d 后,两组患者的 FEV1、FVC、FEV1/FVC 水 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的 FEV1、FVC、FEV1/FVC 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吸入 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联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支气管哮喘可有效改善患者咳嗽、气喘症状,改善肺部哮鸣音的体征, 显著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分析加味解痉祛风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风痰哮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接收的 45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3 例)和观察组(22 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解痉祛风汤治疗,两组均治疗 1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 疗 1 个月结束时通气功能指标及哮喘控制测试问卷(ACT)评分。结果:治疗 1 个月后,两组患者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及 ACT 评分均较治疗前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加味解痉祛风汤辨证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风痰哮证患者可提升其通气功能,改善 ACT 评分。  相似文献   

19.
摘 要目的:探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与复方异丙托溴铵气雾剂雾化联合治疗应用于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的治疗 效果。 方法:选取 2018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1 月龙门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哮喘性支气管炎患儿 60 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均 30 例。对照组采取复方异丙托溴铵气雾剂雾化治疗,观察组采取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气雾剂雾化 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咳嗽、气喘 等症状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更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与复方异丙托溴铵气 雾剂雾化联合治疗,能够改善哮喘性支气管炎患儿治疗效果,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开展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噻托溴铵施以联合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0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选择数字奇偶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组;对照组: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观察组: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以及肺功能变化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98.04%)与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疗效(76.4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施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噻托溴铵治疗,在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大幅度改善的形势下,显著优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