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9):6-9
目的 探讨盆底肌电刺激法联合膀胱功能训练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康复治疗部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4例,采用抛硬币法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盆底肌电刺激法,两组均干预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最大排尿量、最大尿流率及残余尿量,并比较两组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最大排尿量及最大尿流率较前明显上升,残余尿量较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患者上升或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同时联合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情况(95.24%)明显好于对照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P0.05)。结论 盆底肌电刺激法联合膀胱功能训练用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能明显改善膀胱排尿的功能,减少残余尿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9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5例采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治疗组45例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观察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同时观察2组治疗前后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MFR)、平均尿流率(AFR)、膀胱尿量(RU)、生活质量评分(QOL)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IPSS、MFR、AFR、RU、QOL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组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具有微创、恢复较快、并发症少的特点,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并提高生存质量,疗效显著,可作为临床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3.
背景 颈椎过伸性损伤是临床中老年患者常见疾病,排尿困难是主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盆底电生物反馈法被用于治疗排尿困难,且逐渐得到临床推广。但是,中老年患者仅用单一的物理或药物方法治疗排尿困难的效果常并不理想。目的 探讨盆底电生物反馈法治疗中老年颈部脊髓损伤术后患者排尿困难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中老年颈部脊髓损伤术后排尿困难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与治疗组(40例),其中对照组行膀胱训练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盆底电生物反馈法治疗。采用自主排尿试验测定留置导尿时间和自主排尿成功率。治疗前后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包括膀胱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尿流率、充盈期末逼尿肌压力。结果 8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4.5个月。治疗组留置导尿时间为(24.5±3.9)d,短于对照组的(45.6±5.5)d(t=19.950,P<0.001)。治疗组37例(92.5%)患者恢复自主排尿;对照组28例(66.7%)患者恢复自主排尿,其中13例患者拔除导尿管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症状。治疗组恢复自主排尿成功率高于对照组(χ2=8.329,P=0.004)。治疗后治疗组膀胱残余尿量、充盈期末逼尿肌压力小于对照组,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尿流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充盈期末逼尿肌压力小于治疗前,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尿流率大于治疗前(P<0.05)。结论 盆底电生物反馈法可有效改善中老年颈部脊髓损伤术后患者的排尿功能,缩短留置导尿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术前量化排尿训练联合术后盆底肌电刺激对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纳入南京市第一医院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拟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术前常规护理与术后盆底肌电刺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术前量化排尿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尿流动力学及排尿情况,并观察尿管拔除后24 h内及术后3个月排尿障碍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膀胱容量、膀胱逼尿肌压力、尿流率、排尿间隔时间、每次尿量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夜尿次数均少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管拔除后24 h内、术后3个月排尿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术前量化排尿训练联合术后盆底肌电刺激可改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膀胱功能,提高排尿及控尿能力,降低排尿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独口服普乐安治疗以及普乐安联合针灸治疗对乌干达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援外医疗队2009年8月—2011年7月到乌干达金贾医院就诊治疗的400例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200例)与对照组(200例);对照组仅口服药物普乐安,3次/d,3粒/d;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关元、归来、肾俞、三阴交为主穴针灸,辅以辨证配穴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MFR)、平均尿流率(AFR)、残余尿量(RU)以及前列腺体积。结果对照组治疗后IPSS,MFR,AFR,RU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的IPSS,MFR,AFR,RU及前列腺体积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乐安联合针灸治疗对乌干达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疗效明显,其效果优于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盆底肌锻炼配合电刺激治疗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月2月产后SUI患者98例,按照就诊ID号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在基本治疗基础上实行盆底肌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I-QOL量表)、肌纤维肌力以及尿动力学指标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9%)显著优于对照组(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总评分以及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Ⅰ、Ⅱ类肌纤维肌力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Ⅰ、Ⅱ类肌纤维肌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动力学指标比较,观察组功能尿道长度(PVLP)、膀胱最大容量(MUCP)、尿道最大测量压(PMU)、膀胱顺应性(BC)、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LSF)、Valsalva漏尿点压(VMCC)、最大尿流率(PQmax)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盆底肌锻炼配合电刺激治疗SUI有效可行,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盆底肌收缩功能以及机体排尿功能。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6):10-12+16
目的 探讨膀胱电刺激法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在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我院康复治疗部治疗的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76 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8 例。对照组予常规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膀胱电刺激法,两组均治疗8 周。评估两组治疗前后排尿情况及残余尿量情况,并比较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8 周后,两组日均单次排尿量和日单次最大排尿量明显增加,日均排尿次数和残余尿量明显下降(P<0.05 或P<0.01),且观察组变化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150,P<0.05)。结论 膀胱电刺激法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在SCI 后NB 患者膀胱功能重建中的作用确切,能更明显改善排尿情况,减少残余尿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7):19-23
目的探讨间歇清洁导尿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2018年9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脊髓损伤伴有神经源性膀胱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其中对照组34例患者在间歇开放导尿(保留导尿管)的基础上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盆底肌训练及行为疗法,观察组改用间歇清洁导尿,余同对照组。1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残余尿量、自主排尿量、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及并发尿路感染情况,并根据排尿功能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残余尿量、自主排尿量、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均优于治疗前;其中对照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残余尿量有所减少,自主排尿量、膀胱容量较前增加(P0.05),而膀胱顺应性较前稍有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根据排尿功能评定疗效,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22例;观察组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14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观察组的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间歇清洁导尿、神经肌肉电刺激,辅以盆底肌训练及行为疗法等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坦洛新联合托特罗定治疗逼尿肌不稳定前列腺增生的疗效以及药物作用的机制。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2010年2月住院治疗的120例逼尿肌不稳定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坦洛新)及观察组(坦洛新联合托特罗定)各6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周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MFR)及膀胱残余尿量(RUV)测定,并评定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IPSS、MFR、RUV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坦洛新联合托特罗定治疗逼尿肌不稳定前列腺增生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Ⅲ型前列腺炎采用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索利那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大尿流率(MFR)和平均尿流率(AFR)、治疗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及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FR和AFR水平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MFR和AFR水平升高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NIH-CPSI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治疗Ⅲ型前列腺炎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排尿情况和前列腺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