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利用信息化建设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满足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需要,提升医院医疗全流程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方法: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近年来信息化建设实践为基础,探索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实践路径和优化策略.结果:以集成平台和数据中心建设为基础,以质量管理中的难点问题为导向,从会诊管理、危急值管理、输血闭环管理、医院感染智能预警、手术安全管理、重点患者管理、病历质量管理、合理用药管理、质量安全考核等重点环节出发,通过全流程医疗闭环质量管理和临床决策支持、事中智能提醒等方面,不断提升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结论:加强信息化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顶层设计,坚持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方向,深度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
随着大数据、互联网和信息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被逐步应用于医院管理领域。作者利用临床大数据设计了医疗质量监控辅助系统,对医院现有的医疗信息数据进行结构化采集与监控,从环节上把握影响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关键点与关键事件,对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进行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评价,全面提升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医院等级评审为契机,评建结合、以评促建,通过对医疗设备、消耗材料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医用物资的保障水平.方法:围绕医院等级评审专家实地检查情况,就医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切实服务于医疗物资采购供应,医疗仪器设备维修维护、计量质控、使用监控等核心问题进行深入阐述,探讨信息化管理的合理流程和规范操作.结果:建立了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严格规范操作流程,按岗位分权限逐步实施,记录医疗物资采供、使用的全过程.结论: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医疗物资科学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东阳市人民医院在现代化医院进程中,改革传统医疗质量管理模式,将精细化、信息化的理念引入到医疗质量管理实践中,按照终末质量和过程质量并重的原则,构建了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流程再造,通过优化指标体系,细化层级责任,优化监控手段,强化考核奖惩,使医疗品质、服务质量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5.
规范化的全面医疗质量管理是对医疗行为进行事先规范、环节监控及事后评价的现代化医疗管理体系。电子病历系统作为医院信息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实现了包含“事先”-“环节”-“事后”数字化的全程质控管理体系,提高了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加强了整体质量管理水平,改善了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6.
运用PDCA循环法规范科室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科学制定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评分表》,按照等级医院评审关注的质控要点与质控指标,合理设计质控工作占比与具体分值。根据院科两级质控计划开展科室自查、职能质控督查,加强院科两级质控,严格标准化、量化考核科室医疗质量工作,科学评定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并排名公示,逐步形成体系化、标准化、可量化的精细化医疗质量积分管理模式。实施积分管理使医院各项质控指标得到有效改进、全员质控意识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7.
病历质量是医院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体现。为解决传统病历质控中人员匮乏、工作负担重、临床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构建了基于院科两级质控管理体系的终末病历质量督查模式,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了病历质控工作的闭环管理。实践结果表明,这种模式提高了病历质控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医院感染信息的管理是现代医院综合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化网络管理的发展,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工作日益依赖计算机技术,已成为医院感染学科发展的趋势。利用医院感染系统可以解决医院感染实时监测问题,实现感染病例智能化识别与预警,并进行实时干预反馈,提高监测效率,全面提升预防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大质控”管理模式改革,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动全面深化医改向纵深发展。方法 调整组织架构,基于“大质控”管理理念建立质控中心,下设医疗质控科、护理质控科、医保物价科、病案室、数据中心,探索运行“大质控”管理模式。结果 医院质量管理工作由单科管理向多科室联合管理转变,实现全院层面、质控层面“三医联动”,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水平。结论 实现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开创医院管理工作新局面,促进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2,(10):1339-1343
目的:通过大部制改革,将医疗质量管理职能归口到一个部门,避免质控职能分散在各科室时产生扯皮推诿、信息壁垒、监测不足等问题,构建一体化、全流程、全方位医疗质量闭环管理体系。方法:调整职能部门组织架构,以大部制理念设置“质控中心”,下设医疗质控科、护理质控科、医保物价科、病案室和数据中心,探索“大质控”运行模式。结果:有效提升全过程医疗质量安全,各项质量指标稳中向好,“国考”成绩稳步提升。结论:大质控理念真正将质控职能与管理职能分开,实现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化、目标科学化、管理精细化,促进医院向质量效益型高质量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医改的深入,公立医院必须积极探索医院精细化管理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通过设置横向枢纽式运营质量管理部门,建立专科运营助理制度,推行专业化医疗与职业化管理的有机结合,构建精细化运营质量管理模式,建立了从损益出发的信息化数据监测与评价体系、医院精细化运营管理推进反馈体系、医院精细化管理效果评价体系,提升了医院运营质量管理的精细化与科学化水平。该模式以数据为基石,实现了管理的精细化、标准化、信息化,是对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医疗科技手段和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精细化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了医疗服务模式的标杆,实行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医疗安全,加强护理服务质量。文章将基于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妇产科的实践和应用效果,通过对工作职责、医疗安全、医疗服务、专业知识和整体质量对医院妇科和产科的精细化管理进行分析和评价,对实践效果进行科学评定,以便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等级评审对医院医疗设备质量安全管理的影响。方法 :参照医疗设备管理标准细则,结合等级评审对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保障管理的要求,从组织机构、采购管理、计量质控、临床使用、应急保障和不良事件监测6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结果:医疗设备管理的各项业务流程更趋于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保障工作质量得到持续提升。结论:等级评审对医院医疗设备质量安全管理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建立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综合防治管理体系,形成一套管理标准及长效机制,从而提升静脉血栓栓塞症管理水平,提高医院医疗质量。方法 以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为对象,利用信息化系统开展医务人员培训考核,实现患者事前、事中管理和事后随访,同时开发静脉血栓栓塞症专病数据库进行精细化管理,制定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质控指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各项指标通过卡方检验分析,提示建设前后的院内VTE发生事件有显著性差异(P<0.01),开发专病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可有效降低院内相关性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院内相关性静脉血栓栓塞症死亡率。结论 完善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体系建设,对提高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医院在质量管理当中形成了大量质控档案,有效利用质控档案将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就质控档案的利用途径和办法进行讨论,以促进医院重视质控档案,利用质控档案,更好地规范管理,提升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期背景下,医院构建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医疗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已成为必然趋势。通过构建医疗质量控制信息平台,对病历质量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管理、高值耗材应用管理等实现全方位监管,使原本难以把控的医疗流程实现信息化、网络化,医护人员、医院管理层能够适时掌握医疗质量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医疗质量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7.
滨海县人民医院将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作为加强内涵建设的重中之重?从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强化专业基础的理论与实践?强化医疗风险防范等基本管理的源头预防;到加强重点部门关键岗位管理?规范诊疗行为?严格履行核心医疗制度等各环节过程的控制;最后加强医院信息化能力提升,进行医疗质控指标分析?建立绩效评价考核体系?细化奖惩机制等结果管理?最终构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实现诊疗行为和流程环节的全面管控?  相似文献   

18.
针对儿童日间手术关键环节,以质控点为基础,优化管理流程,构建信息化闭环,实现围术期精细化管理。通过对日间手术、术中用药和术中用血的闭环管理,初步建立了儿童日间手术安全管理体系,日间手术质量指标显著改善。认为闭环管理深化了安全管理内涵,提升了医疗质量管理水平,促进了患者安全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过程质量控制,健全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级质量管理组织职责,制订质量管理制度和措施,实现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医疗品质不断提升。方法 搭建以“两级三层”为核心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成立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14个专业委员会,设置9类专管员、10项质控内容,从而实现对质量管理的全覆盖。结果 全院质量管理意识普遍提升,形成了质量管理人人有责、上下一致的良好氛围,医院管理水平及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结论 “两级三层”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能够确保质量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为职工和患者在院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为医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二级监控网络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医院分级管理与评审工作的重点是医院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面的管理和改进,并强调在医院质量管理中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和持续质量改进。国内综合性三级医院护理质量管理遵循护理质量管理的原则,实施了护理部主任领导下的院护理质控委员会、总护士长领导下的管辖病区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控组、护士长领导下的组长和护理骨干参与的病区护理质控小组的三级监控网络组织体系。笔者就第二级总护士长领导下的护理质量监控网络,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