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植物代谢组学技术的远志不同炮制品质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运用基于1H-NMR和UPLC的植物代谢组学技术对生远志、蜜远志及甘草制远志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方法首先采用基于1H-NMR及UPLC代谢组学技术对生远志及两种炮制品进行分析,指认初级代谢产物21种,次级代谢产物8种,并采用UPLC技术测定三者中细叶远志皂苷的量。结果生远志与蜜远志、甘草制远志化学成分明显不同;与蜜远志相比,生远志与甘草制远志化学成分更加接近;三者中部分氨基酸、有机酸及糖类等的量变化较大;与生远志相比,蜜远志中总皂苷量几乎不变,甘草制远志则有所上升;糖酯类化合物3,6′-二芥子酰基糖酯在甘草制远志中其量降低,蜜远志中最低,同时部分次级代谢产物的量也有所不同。结论从代谢组学整体角度来看,生远志及其蜜制、甘草制品化学成分差异明显,说明炮制可改变药性,导致其功效可能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对陈皮生品及其醋制品进行成分快速鉴定和分析,为中药炮制特色饮片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分别选择电喷雾离子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多个陈皮生品及醋制品样品数据,利用PeakView 1.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各个样品中的成分保留时间和多级裂解碎片离子信息结合对照品及相关文献进行成分鉴定。此外,对各样品质谱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之后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陈皮醋制前后的差异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在陈皮生品及醋制品中共鉴定得到48个成分,其中黄酮及黄酮苷成分36个、生物碱类成分2个、萜类成分3个、有机酸类成分3个、香豆素类成分2个,其他类成分2个。PCA及OPLS-DA结果表明陈皮醋制前后化学成分含量存在差异,根据VIP值>1.5共筛选得到川陈皮素、橘红素、橙皮素等27个主要差异成分。结论:UPLC-Q-TOF-MS/MS技术能快速和准确地鉴定陈皮的化学成分,其炮制前后成分含量存在部分差异,黄酮类成分的分解和转...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中药女贞子生品及不同工艺炮制品的代谢组学分析方法,比较研究其指纹图谱差异,探讨女贞子炮制机制。 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及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对生品及不同工艺炮制品进行指纹图谱差异比较分析。 结果 :生品和不同炮制品指纹图谱存在明显差异,且鉴定了一个产生差异的化学成分标志物- ligustaloside B,其在女贞子炮制品中的含量高于女贞子生品。 结论 :UPLC-Q-TOF-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可对女贞子药材及其饮片进行质量评价,同时为炮制机制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参苓白术散的化学成分及大鼠灌胃给药参苓白术散后大鼠血浆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技术,通过Peak View 1.2和Chem Draw软件,根据保留时间、相对分子质量及二级离子碎片,结合对照品及文献数据,对参苓白术散的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进行鉴别。结果 从参苓白术散中鉴定出104个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和有机酸类成分;在灌胃后大鼠血浆中鉴定出27个入血成分,包括11个原型成分和16个代谢产物,主要的代谢途径为Ⅱ相代谢途径。结论 该研究通过UPLC-Q-TOF-MS/MS技术快速分析了参苓白术散的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可为阐明参苓白术散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鲜中  刘艳  段飞鹏  杨晓伟  陈畅  徐文娟  肖红斌 《中药材》2016,(10):2272-227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市售生、制何首乌中6种主要活性成分(二苯乙烯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柱;以甲醇-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不同产地样品中6种成分含量具有较大差异,其中二苯乙烯苷含量差异最大;而二苯乙烯苷含量较高的样品,其蒽醌类衍生物的含量相对也较高,反之亦然;生、制何首乌中各活性成分平均含量对比发现生首乌各成分含量均高于制首乌。结论:该定量方法快速、简单,可为规范和控制何首乌商品质量提供科学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6,(1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市售生、制何首乌中6种主要活性成分(二苯乙烯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柱;以甲醇-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不同产地样品中6种成分含量具有较大差异,其中二苯乙烯苷含量差异最大;而二苯乙烯苷含量较高的样品,其蒽醌类衍生物的含量相对也较高,反之亦然;生、制何首乌中各活性成分平均含量对比发现生首乌各成分含量均高于制首乌。结论:该定量方法快速、简单,可为规范和控制何首乌商品质量提供科学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技术考察不同产地布渣叶的差异性化学成分.方法:色谱条件为Waters CORTECS UPLC C18色谱柱(2.1 mmx150 mm,1.6 μm),以甲醇(A)-0.1%甲酸水溶液(B)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25 ml/min,进样量1μl.采用电喷雾电离(ESI)技术,在负离子模式进行采集检测.应用主成分分析(PCA)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技术对代谢轮廓及化学成分进行差异性聚类,并筛选布渣叶的差异化学成分.结果:安徽产地与其他产地布渣叶在化学成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鉴定出13个黄酮类差异成分(3个原花青素类、5个黄酮碳苷类、5个黄酮醇氧苷类).结论:通过该研究建立的UPLC-Q-TOF-MS/MS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明确了不同产地布渣叶的差异化学成分,为布渣叶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为揭示生态环境对布渣叶代谢物合成积累的影响规律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崔美娜  钟凌云  兰泽伦  张大永  杨明 《中草药》2021,52(24):7428-7437
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定性分析多物料多流程炮制半夏Pinellia ternata的化学成分,分阶段探究不同物料和流程对其成分的影响。比较成分差异性,为阐明多物料多流程炮制对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提供参考。方法将通过不同物料和炮制流程得到的半夏阶段产物分为4组,分别为浸漂半夏、石灰制半夏、甘草制半夏、法半夏,以生半夏作为对照。以5种样品醇提液为供试品溶液,采用Waters Acquity BEH C18色谱柱,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二元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源(ESI),正、负离子全扫描的一级和二级质谱信息。结果通过一级精确质荷比和二级的碎片数据,参考文献、数据库以及质谱裂解规律,对5组样品所含成分进行鉴定。鉴定了101个化学成分,分别为7个生物碱类、5个氨基酸类、5个酰胺类、14个醇胺类、26个黄酮类、6个溶血磷脂酰胆碱类、14个脂肪酸甘油脂类、6个有机酸类、7个皂苷类及11个其他类型化合物。结论通过UPLC-Q-TOF-MS/MS对5组样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发现半夏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存在明显差异,物料甘草为半夏引...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UPLC-Q-TOF-MS/MS)鉴定续断DipsaciRadix盐制前后化学成分,并寻找其差异性成分。方法 液相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0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柱温25℃,体积流量0.8 m L/min,检测波长215 nm。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采集样品数据,扫描范围为m/z100~2000。根据质谱信息,结合碎片裂解规律,与数据库、文献及对照品的比对对检测到的化学成分进行综合鉴定;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比分析续断盐制前后的质量差异。结果 共鉴定和推测出生续断与盐续断中54种共有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皂苷类、环烯醚萜类和酚酸类化合物等。通过多元统计分析表明,生续断和盐续断在PCA模型中能清晰地分为2类,OPLS-DA模型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对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痰热壅肺证患者与健康人的尿液,寻找其可能的尿液代谢标志物,并分析可能的代谢通路。方法 选择10例AECOPD痰热壅肺证患者为试验组,选择同期10例体检健康者为空白组,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检测2组尿液的差异代谢物,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的方法对差异代谢物进行筛选,再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和人类代谢组数据库(HMDB)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并筛选重要的差异代谢物。结果 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对比,共筛选出143个差异代谢物,其中上调的代谢物有59个,下调的代谢物有84个,上升的是咖啡因、可可碱、1,7-二甲基尿酸等,下降的是肉毒碱、泛酸、L-半胱氨酸等。2组差异代谢物再经过KEGG数据库和HMDB数据库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并筛选显示,主要涉及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Cysteine and methionine metabolism)、色氨酸代谢(Tryptophan metabolism)、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降解(Valine, leuci...  相似文献   

11.
制首乌中一种新脂肪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考察制首乌 (RadixPolygoniMultifloriPreparata)化学成分。 方法 :应用硅胶硅胶柱层析对制首乌氯仿萃取部分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 ,应用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 (IR ,MS ,H NMR ,13C-NMR)分析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2个单体化合物 ,分别为 :1,2- 二羟基十九酮-3(1,2 dihydroxynonadecone 3,Ⅰ)、没食子酸 (gallicacid ,Ⅱ)。结论 :Ⅰ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运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牛血清白蛋白诱导过敏反应大鼠与正常生理状态大鼠尿液中内源性物质代谢的变化,筛选出与过敏反应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进而分析其代谢通路,探讨过敏反应的代谢机制。采用牛血清白蛋白诱导大鼠发生过敏反应为模型,检测大鼠血清中组胺和类胰蛋白酶的含量,对大鼠肺和气管的组织形态学进行观察,通过UPLC-Q-TOF-MS技术对过敏反应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尿液进行代谢组学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辨别分析(PLS-DA)的方法,观察2组大鼠尿液的代谢轮廓差异,筛选出差异代谢物。模型组和对照组的代谢谱图存在明显差异,并筛选出与过敏反应相关的14个差异代谢物,4条主要代谢通路。该文建立了基于UPLC-Q-TOF-MS技术进行牛血清白蛋白诱导过敏反应的大鼠尿液代谢组学研究方法,推测牛血清白蛋白诱导过敏反应的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异黄酮、叶酸的生物合成,色氨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等过程,为进一步探索代谢组学在药物过敏反应研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孙伟丽  赵海平  王雪华  李光玉 《中草药》2019,50(20):5047-5053
目的基于UPLC-QTOF/MS代谢组学技术,鉴定不同区段鹿茸差异代谢小分子物质,结合组织学形态观察,分析差异代谢物参与的代谢途径。方法梅花鹿标准三叉茸冻干处理,切片观察组织形态学表现,从上至下分为3个区段,分别为VAU、VAM和VAB,基于UPLC-QTOF/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及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方法,解析鹿茸不同区段之间的差异代谢物。结果共鉴定出鹿茸中代谢小分子物质124种,基于差异代谢物中差异倍数(FC)数值高于2.2进一步筛选出在鹿茸不同区段相对含量差异较大的16种物质,分别对比了不同区段中各物质的相对含量。结论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冻干鹿茸代谢小分子物质组成,通过相邻分区比较发现,各分区之间内源性代谢物有一定差异,为揭示其功能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蒙药暖宫七味丸的化学物质组、血中移行成分及药动学,筛选出暖宫七味丸潜在的质量标志物。方法综合运用UPLC-Triple-TOF-MS/MS、GC-MS技术结合数据库及对照品对比,鉴别暖宫七味丸的化学物质组、血中移行成分;使用UPLC-Q-TRAP-MS/MS研究其体内药动学特征。结果 采用UPLC-Q-TOF-MS/MS鉴别出暖宫七味丸中的76个化学成分,采用GC-MS鉴别出35个化合物。经大鼠ig给药后鉴别出19个吸收进入血中的原型成分,其中,沉香四醇、绿原酸、科罗索酸表现出良好的可测性,且具有明显的药动学特征。结论 沉香四醇、绿原酸、科罗索酸在暖宫七味丸的化学物质组-血中移行成分-药动学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可测性和可追溯性,可作为暖宫七味丸潜在的质量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48 h的炮制时间对何首乌中成分的含量及变化影响。采用HPLC测定22个不同炮制时间的何首乌对比市售制首乌中各成分的含量,并采用指纹图谱相似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特征分析。结果显示,相似度均在0.9~1.0,各个样本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聚类分析方法将22个制首乌和生首乌样品基本按成分变化特征聚为4类。该研究发现4~5 h为何首乌最佳炮制时间,为何首乌的质量控制以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开展生制和炒制2种炮制方法处理的郁李仁对于小鼠肝脾代谢调节影响的研究,旨在通过代谢组学解析不同炮制方法郁李仁对于机体的分子作用机制。将24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生制组、炒制组和对照组,以0.01 g·mL-1的郁李仁水煎液经口给药1周。给药结束后取肝脏和脾脏组织,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进行代谢组学分析,以揭示郁李仁对小鼠肝脾代谢影响。结果显示,生制组小鼠脾脏中11种差异代谢物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57种代谢物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肝脏中15种差异代谢物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58种代谢物显著下调(P<0.05)。炒制组小鼠脾脏中31种差异代谢物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10种代谢物显著下调(P<0.05);肝脏中26种差异代谢物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61种代谢物显著下调(P<0.05)。生制组肝脾中的代谢物主要涉及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嘌呤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D-谷氨酰胺和D-...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代谢组学方法,通过分析多条代谢通路,从氨基酸代谢、氧化应激和能量代谢等方面揭示附子炮制减毒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品组、炮制品组(附子醋制后蜜制),每组8只,生品组和炮制品组每天分别灌胃0.64 g·kg-1的附子生品和附子炮制品,空白组每天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 d后,收集大鼠尿液、血清及心脏组织,利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对心脏进行病理学检查,采用微板法和免疫抑制法分别对血清和心脏组织中的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进行活性检测,比较附子炮制前后对大鼠心脏的影响;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进行尿液代谢组学分析,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筛选与附子炮制减毒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并进行通路富集分析,探究附子炮制减毒的作用机制。结果 大鼠心脏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生品组大鼠的心脏组织可见明显的浆细胞、粒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的现象,表明生附子具有心脏损伤性;炮制品组大鼠的心脏组织HE染色结果与空白组无明显差异,表明经过炮制之后附子毒性明显降低。与空白组比较,生品组大鼠血清及心脏组织中LDH和CK-MB活性明显上升(P<0.05),炮制品组大鼠血清及心脏组织中LDH和CK-MB活性明显下降(P<0.05),提示炮制后附子的心脏损伤性降低。尿液代谢组学共筛选了108个附子生品明显影响的内源性代谢物,其中附子炮制品明显回调了其中51个差异代谢物,通路富集结果显示,与生附子毒性相关的通路主要包括色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氨酰tRNA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等,炮制品附子减毒相关的体内代谢通路主要包括氨酰tRNA生物合成代谢,色氨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咖啡因代谢等。结论 龟龄集中所载附子醋制后蜜制的炮制工艺可明显减弱作用生附子的心脏损伤性,减毒机制主要涉及氨基酸代谢、氧化应激和能量代谢等方面,为附子炮制减毒机制及临床安全应用相关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有故无殒"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研究何首乌对肝细胞凋亡及Bax/Bcl-2通路的影响以探讨何首乌肝毒性是否与中医证候存在关联性。方法:大鼠注射氢化可的松,建立大鼠肾阳虚模型和肾阴虚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肾阳虚模型组、肾阳虚制首乌6 g/kg、12 g/kg、24 g/kg组、肾阳虚生首乌6 g/kg组、肾阴虚模型组、肾阴虚制首乌6 g/kg、12 g/kg、24 g/kg剂量组、肾阴虚生首乌6 g/kg组。给药3个月后,检测血清AST、ALT、ALP的变化;采用TUNEL法测定肝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Bcl-2和Bax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制首乌12 g/kg的肾阴虚和肾阳虚组体现出了明显差异,其中肾阳虚证候制首乌组大鼠血清ALT、肝细胞凋亡指数以及Bax/Bcl-2比值均显著升高,而肾阴虚证制首乌组大鼠无明显升高。肾阴虚组与肾阳虚组相比较,制首乌12 g/kg组和制首乌24 g/kg组肾阳虚大鼠的血清ALT、肝细胞凋亡指数以及Bax/Bcl-2比值升高均明显高于肾阴虚证。结论:何首乌肝毒性与中医不同证候存在一定关联性,对证使用时较为安全,而药不对证时,导致肝损伤的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19.
不同蒸制时间制首乌对鼠在体肠推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制首乌不同蒸制时间对实验鼠肠运动的影响。方法:采用鼠肠道炭末推进法测定不同蒸制时间的制首乌引起小鼠排便次数、小鼠小肠炭末推进长度和大鼠大肠炭末推进长度,计算肠推进率,并与生理盐水组进行比较。结果:生首乌组、蒸制0、2h的黑豆汁制组与生理盐水组进行比较小鼠排便次数明显增加(P〈0.05),但对小鼠小肠炭末推进率没有明显影响,对大鼠大肠炭末推进率与生理盐水组进行比较有明显差异(生首乌组P〈0.001,蒸制0、2h的黑豆汁制组P〈0.01)。结论:生首乌组、豆汁制0,2h组对鼠在体结肠有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UPLC-Q-TOF-MS/MS技术快速分析亚大黄中的抗补体活性成分群,为阐明亚大黄的抗补体活性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方法:对亚大黄95%醇提物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3个部位,并测定3个部位经典途径的抗补体溶血活性(CH50);采用UPLC-Q-TOF-MS/MS对3个部位分别进行化学成分的表征,使用质谱分析软件中的目标化合物筛查法,通过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二级质谱裂解碎片鉴定化学成分。结果:亚大黄正丁醇部位抗补体活性为0.032 g·L~(-1),强于阳性药肝素钠;在优化的LC-MS条件下,结合Scifinder数据库、对照品和相关文献,鉴定了石油醚部位主要成分9个,主要是脂肪酸及甾醇类化合物;鉴定了乙酸乙酯部位主要成分13个,主要是游离蒽醌类和二苯乙烯类;鉴定了正丁醇部位主要成分25个,主要是蒽醌苷类和二苯乙烯苷类。结论:基于UPLC-Q-TOF-MS/MS技术,快捷、准确、较全面地分析鉴定亚大黄的正丁醇抗补体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蒽醌苷和二苯乙烯苷类,为一步分离及开发亚大黄中苷类抗补体活性成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