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金丹 《中国当代医药》2022,(36):161-163+167
目的 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损耗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方法 分类汇总2019年7月至12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各个环节的药品损耗数据,对调配中心发生药品损耗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采取相对应的整改措施。比较采取改进措施前(2019年7月至12月)与采取改进措施后(2020年1月至6月)差错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未采取改进措施前,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总调配输液数为282 689袋,其中发生失误457次,占比0.161%,平均每月失误76.17次;采取改进措施后,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总调配输液数为300 685袋,其中发生失误236次,占比0.078%,平均每月失误25.33次,采取改进措施后的总失误率低于采取改进措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改进措施后,造成药品损耗的各项院外因素与各项院外因素的失误次数均少于改进措施前,改进措施后药品拆零、药品排药、对药与药品冲配以及总失误率均低于改进措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多环节的干预和措施的改进,能够减少药品的损耗,提高药物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抗感染药学》2016,(1):80-81
目的:分析易混淆药品调配时差错率发生的原因,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建立易混淆药品的管理制度,比较实施制度前(2014年7—12月)与实施制度后(2015年1—6月)的易混淆药品调剂差错处方数,计算差错率和下降率,分析其差错原因。结果:实施制度后,易混淆药品调剂差错率明显下降,易混淆药品调剂差错率仅为0.005%,比实施制度前下降了57.65%。结论:实施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后,易混淆药品调配差错率得到显著下降,提高了药学服务质量,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中成药处方调剂差错11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岩  金锐  刘慧文  鄢丹 《安徽医药》2016,20(10):1959-1962
目的 降低门诊中药房的中成药差错,提高药师工作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逐一整理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北京世纪坛医院《中成药药品发药差错登记本》及《中成药药品调配差错登记本》中记载的用药(发药调配)差错案例,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 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内共发生1 132件用药差错,其中2014年用药差错770件,2015年362件,2015年比2014年下降52.99%,总体分析该院用药差错呈下降趋势。其中,药品差错为主要差错共997件,主要体现为药品数量、剂型和名称相似差错等。药品差错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作环境压力和调剂发药流程的漏洞,而医生处方差错和收费处差错的主要原因在于对药品信息的不熟悉和系统漏洞。相应的改进措施是:严格遵守调剂制度;优化操作流程;加强药品管理;提高药师的操作技能及责任心;差错经验分享。结论 药品差错是用药(发药调配)中成药差错的主要方面。回顾性分析真实差错案例,有助于发现工作环节的问题并改进,使患者用药安全得到保障,增加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质量改进监控在门诊药房相似药品管理的应用,减少和消除门诊药房相似药品导致的差错和接近失误事件。方法:以“减少门诊药房相似药品差错及接近失误率”为质量改进项目,通过调查统计门诊药房中一些易发错药品的品种,对我院2015年监控的差错和接近失误事件记录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随着质量改进监控的进行,2015年我院门诊药房相似药品差错及接近差错率呈下降趋势。结论:门诊药房相似药品差错及接近失误率质量改进监控可使门诊用药更加规范有效,保障了病人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降低门诊中药房的中成药差错,提高药师工作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方法 逐一整理2014年1月—2015年11月 我院《中成药药品发药差错登记本》及《中成药药品调配差错登记本》中记载的用药(发药调配)差错案例,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结果 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内共发生1132件用药差错,其中2014年用药用药差错770件,2015年362件,2015年比2014年下降52.99%,总体分析,我院用药差错呈下降趋势。。 其中,药品差错为主要差错共997件,主要体现为药品数量、剂型和名称相似差错等。药品差错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作环境压力和调剂发药流程的漏洞,而医生处方差错和收费处差错的主要原因在于对药品信息的不熟悉和系统漏洞。相应的改进措施是:严格遵守调剂制度;优化操作流程;加强药品管理;提高药师的操作技能及责任心;差错经验分享。结论:药品差错是用药(发药调配)中成药差错的主要方面。回顾性分析真实差错案例,有助于发现工作环节的问题并改进,使患者用药安全得到保障,增加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减少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品的损耗。方法:对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各工作环节即处方审核、分批次、排药及摆药、贴签、找退药等发生的药品损耗进行原因分析,并制订相关的干预对策;通过比较实施干预措施前、后6个月的工作环节失误和操作失误次数来评价干预成效。结果与结论:通过对各配置环节中的药品损耗采取改进原有工作模式、优化工作流程、充分利用医院信息系统的辅助功能等干预措施后,与干预前比较,工作环节失误和操作失误次数分别从695降低至346、438降低至163,表明所采取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药品损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调配技巧对成品输液质量和效率的影响,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作为本组研究的研究对象,对2015年1~12月工作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第一季度(1~3月)与第二季度(4~6月)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只按照常规要求开展工作,于第三季度(7~9月)加强对调配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观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后静脉用药调配质量与效率的变化情况.结果:第四季度的静脉药物调配总量、调配错误量以及药品损耗数与前3个季度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药物调配总量为213196组,较第三季度增长5.73‰;调配错误量为2组,较第三季度下降0.035‰;药品损耗数为71支,较第三季度下降0.008‰.结论:通过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调配人员中加强专业技能培训,能够明显提高药物调配效率与准确率,有助于提高静脉药物调配的质量和效率,从而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为应对我院药品短缺问题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通过北京市药品集中采购信息平台上报的短缺药品次数、品规数、剂型、短缺原因及价格进行分析。结果:2014 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上报短缺药品350次,共计117个品规,其中注射剂占53.85%,短缺原因为原料药短缺及需求量小、企业不生产占 54.7%,单支(最小包装单位)小于5元的药品短缺占34.19%。结论:长期短缺的药品会严重影响临床治疗,剂型短缺与我院用药特殊性有关,药品价格与药品短缺有关,国家定点生产可有助于改善药品短缺情况。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7,(16):2289-2291
目的:细化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质量标准,为提高静脉用药调配工作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建立质量管理小组并制定质量标准细则等构建我院PIVAS质量控制体系,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比较实施前(2013年7月-2014年6月)与实施后(2014年7月-2015年6月)出现的质量问题发生次数,评价实施效果。结果:制定了包括人员行为标准、药品管理质量标准、监督检查质量标准等117项管理制度及14项环节质量标准与细则;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后质量问题发生次数由实施前的358例下降到实施后的177例,其中调配差错发生次数占总调配量比例由0.35?下降到0.17?(P<0.05)。结论:我院PIVAS通过构建质量控制体系并实施质量控制标准与细则,提高了PIVAS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7,(22):3033-3036
目的:发现影响我院药物临床试验质量关键环节,探讨提升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的对策。方法:调取2014年我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10个专业14次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质量检查结果,参照欧洲药品管理署检查发现问题的分级分类方法,对发生问题的关键环节进行分析,并评价对关键环节采取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2014年发现重要和一般问题总数共125例次,其中病例报告表填写、受试者知情同意、受试者入选和筛查、研究药物管理等4个环节发现质量问题数占全部问题数的79.20%,这些环节是影响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采取加强研究者相关知识培训、完善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管理、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引入项目临床研究协调员、实行中心化药物管理等干预措施,2015年和2016年发现重要和一般问题总数分别为68、59例次,与2014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5年和2016年发现重要问题数分别为7、4例次,与2014年发现4例次重要问题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4-2016年均无严重问题发生。对于药物临床试验项目复杂程度较低的专业,通过采取干预措施后,2016年发现质量问题数明显下降,与2014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药物临床试验项目复杂程度较高的专业,2016年发现质量问题数没有明显下降,与2014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管控药物临床试验过程中关键环节,可明显减少药物临床试验中一般问题的发生,但对重要问题的发生影响不大。不同专业承担药物临床试验项目复杂程度有区别,发生问题的环节和程度也有所不同,应在质量控制检查中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11.
6σ管理方法在医院药品库存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降低药品库存,加速库存资金周转。方法:应用6σ管理方法,对我院药品用量金额、库存金额进行测量,分析导致药品库存量大的关键流程及关键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并比较改进前、后的药品库存量及月周转次数。结果:每月药品库存量从200万元下降到50万元,月周转次数从原来0.6次提升到2次,临床药品供货率>95%。结论:应用6σ管理方法可使医院药品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徐新  王钦 《中国医药指南》2013,(36):336-337
目的适应医院的信息系统,减少门诊药房发药差错,提高门诊药房调剂工作质量。方法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门诊药房的药品调剂工作进行管理,目标将药品调剂差错率控制在1%。以下。管理措施主要包括:解决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药品调剂工作效率;减少药品调剂差错。每月检查药学人员执行PDCA管理措施的情况,计算药品调剂差错率,并进行分析和评定,检查整改的效果,提出新的计划和措施。结果运用PDCA循环管理后,门诊药房的药品调剂工作效率显著提高,药品调剂差错率降至0.89%。(223/251238),达到本轮PDCA循环的目标。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可有效减少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差错,提高门诊调剂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防范差错重复发生的有效措施,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方法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中出现的各类差错进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结果各种类型差错中,排药差错、医嘱审方差错、配置差错为主要因素;复核失误为次要因素,退药差错、打包归箱差错等为一般因素。其差错可以通过多种措施进行防范。结论通过制定严格的操作和配置规范,并加强管理等防范措施,能将差错降低,保障患者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在降低自动摆药机摆药差错率中的作用研究。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降低中心摆药室自动摆药机摆药差错率"为主题,利用鱼骨图、80/20法则分析导致自动摆药机摆药差错的原因,拟定对策,进行对策实施与检讨,比较运用品管圈前后自动摆药机摆药差错的发生率。结果:自动摆药机摆药差错率从改善前的0.654%降至0.271%,低于目标值0.345%,改善前后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目标达标率为123.95%,进步率为58.56%。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的降低自动摆药机摆药差错,同时临床药师从合理用药角度出发降低了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用药差错与临界差错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对策,为减少医院的用药错误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不良事件信息平台上报的277例用药差错与临界差错事件的数据汇总,从差错环节、差错类别及差错人三个方面进行数据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减少用药差错。结果:针对导致差错的原因优化系统管理、加强培训、进行PDCA质量改进,持续改进固化流程,修改制度与流程。结论:通过用药差错与临界差错的原因分析及质量改进,有效防范用药差错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减少用药差错,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实行PDCA管理,提高员工参与管理的意识,减少各类差错的发生。方法:运用PDCA循环,对各类差错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设定目标,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逐一改进。结果:通过2年时间的持续改进,PIVAS的外部差错率由0.02%下降至0.000 8%,内部差错率由0.18%下降至0.09%,均显著降低。结论:PDCA循环能显著降低PIVAS的配方差错率,减少潜在的医疗风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的差错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以提高患者安全用药的水平。方法:调取差错记录本并分析2014年1月1日~6月30日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发生的差错,归纳统计分析产生差错的具体原因,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防控措施。结果:558000袋(例)的总工作量中检出88例差错。差错发生率为(0.015%)。其中审核差错2例(2.27%)、打印差错0例(0%)、排药差错17例(19.32%)、贴签差错27例(30.68%)、药品核对差错8例(9.09%)、配置差错29例(32.95%)、病区相关问题如停药问题5例(5.68%)、打包及药品装箱差错等12例(13.63%)。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发生率最高的为排药差错;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提高安全用药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刘青  于明忠  周兴霞 《中国药事》2013,27(7):766-768
目的为减少和预防用药差错的发生,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分析用药各个环节出现的各类差错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结果通过采取制度防范、环节防范,以及技术改进、差错经验共享等多种措施,可以避免用药差错。结论应重视用药差错,对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并提出可行的干预措施预防其再次发生;同时,加强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逐步减少用药差错导致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李培芳  方明 《中国医药》2014,(9):1375-1377
目的:探讨药品调剂差错与处方差错的原因和防范措施。方法对安徽省立医院门诊药房的74例调剂差错与51例处方差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例调剂差错中,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易混淆药品25例(33.8%)、药品数量错误22例(29.7%)、药品给错患者18例(24.3%)、相邻位置错误、打印机出错、用法用量错误等。51例处方错误中,剂量与用法错误15例(29.4%),药物相互作用与配伍禁忌13例(25.5%),重复用药9例(17.7%),电脑操作错误5例(9.8%),其他原因5例(9.8%),用药与诊断不相符3例(5.9%),剂型与给药途径不合理1例(2.0%)。结论建立调剂差错登记与处方差错登记制度,定期分析差错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是提高医院药学服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