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形神、双心理论,探讨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病机特点与治则治法。焦虑抑郁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积极地识别、干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降低冠心病不良事件发生有着重要意义。冠心病在传统医学中称为“胸痹”,焦虑抑郁属“郁病”范畴,胸痹与郁病并存,构成“形体之心”与“神明之心”共病的双心疾患。本病病机责之于瘀毒郁互结,双心失调,形神俱伤。形体之心因瘀毒所阻,神明之心因郁所伤,两者生理相依,病理互损。瘀、毒、郁常相兼为患,互为因果。其中“瘀”贯穿冠心病的始终,为病情转变的始动环节,“毒”为病情转变和恶化的关键,“郁”为冠心病发病及其病情转折的促进因素。该病以瘀、毒、郁为病理因素,故而确立活血解毒以治形,解郁安神以调神的治疗原则。本文将从中医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认识、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主要病机和治则治法进行阐述,旨在为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瘀毒致病理论是阐释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学说,情志致病(郁)在冠心病及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瘀、毒、郁常联合致病,使病情加重,迁延难愈.通过阐释瘀、毒、郁的内涵及在冠心病伴焦虑、抑郁中的发病机制,分析瘀毒、瘀郁、毒郁的相互关系和互结病机,总结瘀、毒、郁互结及三者相互影响促进是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核心病...  相似文献   

3.
4.
魏玮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基本病机主要为"虚、滞、郁、瘀"。虚有先天不足与后天失养;湿热交困,阻遏气机,滞而为病;郁与情绪密切相关,主要为气机郁结;久而不愈,伤血入络,虚瘀为病。魏玮临证治以"补先天、壮后天、通利经络、涤荡邪毒",灵活运用温肾健脾、清肠化湿、疏肝健脾、活血通络等治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吾师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认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合并焦虑、抑郁者以气滞血瘀为基本病机,治疗以疏肝理气、祛瘀通络为基本原则,同时顾护正气,祛邪不伤正,在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治疗PCI术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要秉持双心同治理念,在注重...  相似文献   

6.
7.
阐述因虚致瘀、瘀久致虚的机理与治虚勿忘治瘀的观点以及补虚治瘀、虚瘀同治的内容,颇具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干燥综合征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错综复杂,病情反复、迁延不愈。苏晓教授从“热、虚、瘀”进行分层论治,将该病分为急性发作期、激素撤减期和病情迁延难治复发期,针对不同阶段,分别采用凉血平癜、滋阴润燥、治血四法等治疗策略,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在有效撤减西药同时,延缓及阻止疾病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病(CKD)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临床表现繁杂多样。中医药在慢性肾病治疗上具有独特优势。慢性肾病是一种正虚邪实、虚实夹杂的疾病。正虚多为气血阴阳亏损,邪实则主要表现为血瘀及湿热、痰浊等。其中"虚"、"瘀"二者贯穿肾病始终,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尤其"瘀"之表现多不典型,更需重视。浙江省中青年临床名中医马红珍主任,业医肾病专科20余载,积淀深厚,擅以中西医结合诊治肾科诸疾,对慢性肾病的诊治有着独到见解。介绍其从"虚"、从"瘀"论治慢性肾病的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0.
“虚气流滞”是王永炎院士提出的中医病机理论,指由于元气亏虚,气血津液等流动物质运行失常,从而导致气滞、血瘀、痰凝、经络阻滞的病理过程。钱秋海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与“虚气流滞”理论,指出痛风的病机可分为“虚气”与“流滞”两端。元气亏虚,推动无力,为发病之本;气血津液流滞局部而运行失常,为发病之标。“虚气”与“流滞”互为因果,共同推动痛风的病情发展。因此,治疗痛风以补虚通滞为基本治则可获得较好疗效,降低复发率。附验案2则。  相似文献   

11.
更年期聚合性痤疮病机为“脏虚为本,瘀滞为标”,即以肾精不足、冲任失调、天癸相火过旺引起脏虚为本,以瘀血内停为标,治疗应标本兼治,在解毒化湿、散瘀消痤的同时,将补肾气、散瘀血贯穿治疗始终,自拟菟仙芪黄育嗣汤滋阴潜阳,散瘀消痤。  相似文献   

12.
儿童复发性过敏性紫癜,病情缠绵难愈,病机复杂多变,究其本因责之于“热、瘀、虚”,核心病机为本虚标实,气阴两虚,热瘀互结。病初风热伤络,络破血溢而发病,病久由实转虚,瘀血胶结,虚实夹杂而缠绵难愈。“热、瘀、虚”为本病之宿根,三者相互影响,寒热错杂,正虚于内,瘀血内结。“治血三法”首先由缪希雍针对血症所提出,即“活血不宜止血,补肝不宜伐肝,降气不宜降火”。在本病临证中结合“治血三法”,将该病治则归纳为“活血以消宿根,补肝以调肝体,降气以清湿热”。活血以消宿根可减少本病反复发作,补肝即养肝阴、疏肝气可滋阴血、调肝体,畅通周身气机,有利于疏散瘀血。降气即调气,调气以清火,调气以化湿。此三法从“热、瘀、虚”论治儿童复发性过敏性紫癜,可有效促进疾病向愈,另附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焦虑抑郁症状是慢性心力衰竭发生时的伴随症状之一,在临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较为常见。文章探讨神经-内分泌系统是如何影响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发病机制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研究近10年有关文献,国内外专家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机体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和机体分泌的5-羟色胺(5-HT)、皮质醇水平、PTA轴调节以及炎性反应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有密切的关联。结论 给予患者中医药治疗的个性化方案,通过调整机体免疫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的活跃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临床上缓解焦虑抑郁状态有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焦虑抑郁患者提供了相应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4.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发生于中年以上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病变在黑质及纹状体。该病药物治疗仅能缓解症状,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不能阻止疾病的进展,故较多的病人出现抑郁状态,主要表现为心情不畅、消沉、沮丧、失眠、情绪忧郁、体重下降、食欲不振、激动不安等,西药抗抑郁类药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是临床中常见的双心疾病,焦虑抑郁作为冠心病独立影响因素,对于患者的预后状态及生活质量会产生严重影响。“形神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其内涵体现出中医整体观念的特色思想,以此为基,通过阐述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中西医认识,结合王阶教授临床经验,认为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核心病机以气滞、血瘀、痰浊、正虚为主,治疗时当以“形神同治”为原则,以豁痰散结、补肾活血、理气开郁、补脾益气为治则,并附验案一则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16.
杨永刚 《吉林中医药》2011,(10):931-932
肺间质纤维化是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刺激性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中医认为其病性特点为本虚标实,治疗上从痰、虚、瘀、毒等不同方面着手,治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主,辅以清热,温阳,化痰,解毒等,以黄芪、党参、当归、川芎、丹参、地龙等为主方,临症加减。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症状隐匿,并发症严重,致死率高。我国历代医家在"骨枯"、"骨痿"、"骨蚀"、"骨极"、"骨痹"等中医病症中均有阐述,"肾主骨髓"可谓其辨证之根基。当前医家对于该病中医病机辨证阐述繁琐、复杂,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结合老年人的体质特点,从"虚"、"瘀"两方面辨证,提出"因虚致瘀理论",虚、瘀作为该病病机辨证的基本点,以脏腑辨证为基础,以精、气、血辨证为关键,强调精气血虚与气滞血瘀两方面辨证结合。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属“双心医学”范畴,中医学历来重视心理治疗。樊瑞红教授认为该病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临床在辨证论治基础上,运用心肝同治、心脾胃同治、心肺同治、心肾同治之法配合语言疏导对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谵妄是由多种原因引发的,以认知、注意力、意识处于混乱状态为表现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影响因素众多。老年人脏腑功能渐衰,机体运化推动无力,“虚、痰、瘀”三者合而为病,是导致老年期谵妄发生的关键因素。故本文从“虚、痰、瘀”出发,探讨老年期谵妄发病机理,以期为老年期谵妄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通过虚邪瘀理论,对风湿病的"治未病"临床指导思想进行探讨。在此理论指导下,使"治未病"的思想贯穿临床全程诊疗,将有望进一步提高风湿病的临床疗效。为风湿病患者的康复,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