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面对常态化疫情管控,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开展中医药服务。方法:应用5G VPDN卫生专网,将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接入市级中医智能云系统,结合虞山医派中医药防治的独特优势,给隔离观察人员提供防疫中药制剂等中医药服务,阐述其在常熟市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结果: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人员通过服用防疫中药制剂取得了良好效果,减轻了隔离期间的焦虑感,改善了身心健康。结论:通过开展“5G+中医药”创新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守护了人民健康。  相似文献   

2.
李春辉  蔡虻  陈萍  陈青  陈昆  常卫  陈修文  邓子德  邓志红  付强  付元瑜  高晓东  贺繁荣  贺雄  胡必杰  胡世雄  黄丽菊  黄勋  江育玲  李卫光  梁宁  刘思娣  刘园  刘运喜  柳恒卓  陆群  马乐龙  马文晖  马志鑫  茅一萍  欧阳娜  乔甫  任南  孙守红  田芳芳  童德军  王云  吴红梅  颜小利  杨帆  杨红晖  姚希  曾翠  曾赛男  张兵  张浩军  张晓霞  张新蕾  张永栋  周鹏程  宗志勇  李六亿  吴安华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  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感染控制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发布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2,21(6):511-523
 为科学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 COVID-19)疫情期间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内感染防控工作, 在早期有效识别感染者的同时, 有效避免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内的交叉感染,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感染控制杂志编辑部组织有关专家共同制定本共识。本共识适用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 以及入境人员或其他根据防控工作需要"应隔尽隔"人员开展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时所设置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 指导其工作人员正确做好个人防护及防止感染传播工作, 避免发生场所内感染及传播。本共识借鉴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的基本原则、文件规范, 结合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的特点与实际工作情况, 对不同区域工作人员、工作环节开展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风险评估, 并据此对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的感染防控组织架构、选址布局、人员防护、人员闭环管理、清洁消毒、环境核酸监测、人员健康监测、职业暴露处理及交叉感染判定原则等感控相关工作给予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个性化健康教育对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象的影响.方法 对2020年1月25日—3月10日被集中隔离的医学观察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104人和104人.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人群干预后的新冠肺炎知识知晓率、隔离期间情绪变化和对政府集中隔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智能语音外呼平台助力新冠肺炎集中隔离点医学观察工作,提高集中隔离点医学观察工作效率,减轻医务人员工作负担.方法 将集中隔离点医学观察工作内容中的健康宣教、常规服务、心理疏导提炼核心要点,编制标准化宣传用语,利用智能语音外呼平台为隔离留观人员批量语音外呼电话、推送短信,普及健康知识.在集中隔离点医学观察工作中,...  相似文献   

5.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对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和一般楼宇等建筑物内部的空气流通起着重要作用。为满足北京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平战结合的工作要求,北京预防医学会组织北京市CDC等多单位撰写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险调查实施技术规范(T/BPMA 0006-2020)》团体标准,针对类似呼吸道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集中空调风险防控特殊性,从传染病预防控制角度,以现行法律法规为基础,以“科学性、实用性、统一性、规范性”为原则,梳理归纳了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和一般楼宇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口位置、空调方式、空调回风方式、空调风系统、气流组织、新风量、排风和空调部件8项风险调查要点,并对调查实施内容、流程、方法、资料分析和结论建议等提出明确定义和统一要求。规范和指导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等机构开展相关风险防控工作,为城市管理中的此类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解决思路和标准支持。  相似文献   

6.
从隔离点选址与布局、人员与物资配备、医学观察开展、场所感染控制等方面,总结郑州市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点在管理与运行中探索的经验:加强隔离点硬件改造和管理,设置“三区两通道”,规范开展健康监测、消毒、转运等工作,抽调专业人员对感染防控工作进行培训与督导,确保感染防控工作落实;增加入境人员核酸检测频次,强化核酸检测机构室间质评,保证核酸检测质量。通过总结工作经验,持续提高集中隔离点管理与运行水平,更好地完成入境人员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任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四川省2020年12月一起本土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感染来源,为新冠疫情溯源调查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综合运用流行病学调查、大数据技术、实验室检测方法,分析感染来源和首例病例感染途径。结果本起疫情共有14例本土病例,病例病毒基因测序为L基因型欧洲家系分支II.3/B.1.36特征分支,与某隔离点入境病例和隔离点污水标本高度同源,此次疫情为境外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土聚集性疫情,感染来源是隔离点的境外输入病例,首例病例可能通过污染的环境或者物品而感染,茶馆聚集活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疫情扩散传播。结论加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设置和粪便污水的消毒处理以及茶馆等娱乐场所的管控,避免环境污染引起的疫情发生。  相似文献   

8.
隔离酒店是对感染高危人员进行医学观察的定点场所。开展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活动,从综合协调组、医疗组、安保组、酒店组4个方面展开现状水平分析,挖掘攻坚点,拟定并筛选方策,包括构建工作人员管理体系、提高医学观察服务水平、全面加强感染防控力度,规范了新冠肺炎疫情下隔离酒店的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铁路车站、列车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迟发阳性案例疫情及筛查的发热病人进行流行病学分析,评价常态化防控措施,为进一步全面加强铁路常态化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铁路站车疫情联防联控系统,收集入境者解除集中隔离后乘坐列车到目的地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及复阳者的处置案例4起及筛查的发热病人资料,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对铁路站车防控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本文4例入境旅客解除集中隔离后迟发阳性或复阳的无症状感染者,都是解除隔离医学观察后乘坐列车时在进出站及列车上体温监测无异常,到目的地后核酸复查阳性;4起案例所有密切接触者及相关接触人员多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解除隔离医学观察及居家健康监测,无二代病例发生。列车下交的102例发热病人,0~6岁的学龄前幼童占比最多为49.0%,其次是19~60岁成人占40.2%,102例核酸检测均阴性,均无流行病学接触史。结论 对于境外输入病例中无症状感染者,体温监测很难发现异常,既是铁路交通防控的难点更是铁路站车常态化防控的重点。重视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能有效阻止疫情通过铁路站车传播。  相似文献   

10.
SARS后发热门诊护理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凤卿  姚光喜  王惠 《现代医院》2008,8(10):125-127
目的成立并完善发热门诊的管理,对待排的传染病病例进行隔离医学观察,控制传染病传播。方法从发热门诊的布局、分区、功能;护理人员管理;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管理及患者管理等方面综述了发热门诊的管理现状。结果严格并完善发热门诊的管理,对传染病特排的病例进行隔离,医学观察是控制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结论发热门诊科的设立正是防控SARS疫情等烈性传染病,控制传染源至关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为了防控境外疫情的输入和境内疫情的扩散,各地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设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本研究以深圳市龙岗区密切接触者隔离酒店为例,探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管理和运作模式,包括选址、组织架构、人员职责以及其他各项防控措施,如硬件设施管控、人员健康管理、消毒与防护管理等,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常态化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在经历了两个多月的"严防死守"之后,国家开始调整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策略,有媒体报道,卫生部应急办副主任梁万年称,甲型H1N1密切接触者将不再集中观察,而是衽居家医学观察,对于轻症甲型H1N1患者将实行居家隔离治疗,诊断程序也将简化.  相似文献   

13.
实施隔离医学观察是新冠疫情期间控制传染源、切断疫情输入、防止交叉感染和疫情传播的最有效的方法。但具体操作模式尚无统一定论。本文对我中心新冠疫情期间管理隔离模式进行了阐述,并对具体实施进行了分析,旨在为相关机构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河南省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感染防控现状,为隔离点规范管理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已启用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作为调查对象,以调查问卷形式,调查各隔离点的感染防控措施落实、分析设置等对感染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影响,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80所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中,建筑布局合理占66.25%,其中豫西最高81.25%,豫南最低50.00%,不同地区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组织架构及人员管理合格的占68.75%,其中豫西最高87.50%,豫中最低43.75%,不同地区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职业安全防护规范占85.00%,其中收住人数0~50例的隔离点占95.65%,收住人数>100例的占50.00%,医务人员与隔离人员配置比≥2∶50的90.54%,配置比<2∶50的16.67%,不同收住人数与不同配置比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境清洁消毒达标的占85.00%,各研究因素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防控相关检测合格率60.00%,其中医务人员与隔离人员配置比≥...  相似文献   

15.
盛欣  王冰  黎新宇 《首都公共卫生》2021,15(2):57-59,9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的有效管理是控制传染病疫情扩散的重要手段,做好医院内医学观察点的密切接触者管理可避免院内续发病例的出现.为满足北京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工作需求,北京预防医学会组织专家撰写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管理指南第4部分:住院患者医学观察》(T/BPMA007.4-20...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疫情暴发原因及传播因素,探讨流行因素,提出预防控制措施建议,为疫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公司的每一个病例进行问卷调查。对发病3 d内的现症患者采集咽拭子标本,采用血平板分离培养及RT-PCR方法检测核酸。对现症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7 d的隔离医学观察。结果 暴发疫情历时4 d,共发生病例56例,发病高峰集中在2013年8月4日,占发病人数的 64.29%。疫情波及11个班部,22~24岁发病占64.29%。临床特点为发热、咽痛和扁桃体肿大。采集56份现症患者咽拭子标本,其中13份A 群β型溶血性链球菌核酸检出阳性。结论 此宗暴发疫情为A 群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室内通风不良,空气污染,接触密切是引起暴发的主要原因。隔离治疗患者,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和医学观察,加强室内通风换气和消毒,搞好环境卫生,开展健康教育是控制疫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从非典疫情发生至今,全国5000余名非典患者、数千名疑似患者和部分医学观察对象在医院接受了治疗或隔离观察.疫区医院"紧急总动员",成为与SARS斗争的"前沿阵地".在数月的"非常状态"下,医院也成为了另一个"窗口"--长期以来我国卫生体制、医疗流程、医院管理弊病集中暴露的"窗口".  相似文献   

18.
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个公民.乡村地域广阔,但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医疗条件相对落后,乡村疫情防控关系到整个疫情防控全局的成败,它既是疫情防控的薄弱环节,也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阐释了乡村在应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时的人口调蓄、保障、隔离以及防控中的积极作用.同时,疫情对提升乡民疫情防控意识、健康意识、环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凤阳小岗集中医学观察隔离点工作流程、消毒隔离及防护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改进方法,加强培训、考核,对落实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进行梳理总结。方法:将隔离点的工作人员及隔离人员作为观察对象,院感人员对工作人员进行“一对一”培训,专人督导,保证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自行设计检查量表,将干预模式实施前及实施后,对隔离点工作人员消毒隔离及防护情况考核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干预效果。同时完善制度、优化流程,做好隔离人员的隔离管理。结果:隔离点工作人员经采用“一对一培训”模式,整改后消毒隔离知识正确率90%,防护用品穿脱正确率85%,手卫生正确率100%,与整改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感专职人员驻点每日专人督导,干预后隔离点各项制度严格执行,2021年7月20日至8月15日共228例隔离观察人员,未出现不良事件,无1例阳性病例。结论:医学隔离观察点因隔离人员不固定,工作人员递补,使用一对一的培训,使不同工种人员、不同执业的人员快速掌握各自工作范畴内的疫情防控措施;专人督导消毒、防护措施落实情况,使各项工作规定能规范持续性完成,保障隔离人员及工作人员无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处置的经验教训,为今后处理同类事件提供参考借鉴。方法对2009年9月南昌市西湖区的一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与病例治疗,密切接触者的调查与医学观察,学校发热病人异常信息排查。结果 3名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无明确病源接触史,到校时间短,未引起学校内疫情传播流行,经治疗痊愈出院。其30名密切接触者在7天的医学观察期间,体温正常,未出现流感样症状,解除医学隔离观察。结论疫情发生后,疾控中心及时赶赴现场调查处理,学校领导予以积极配合,开展多项防控措施,在该病最长潜伏期内未发生二代病例和校内疫情暴发,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