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耳道胆脂瘤并发中耳乳突炎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10例临床诊断为Ⅲ期外耳道胆脂瘤患者,均在静脉全麻下经耳内镜取出外耳道胆脂瘤及肉芽,未行鼓室成形术。术后给予氧氟沙星地塞米松混合液耳浴,每周2次在耳内镜下清理残余胆脂瘤上皮,持续15天~1月,并发真菌感染者给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涂。随访2月。结果所有患者均外耳道宽大、清洁,听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复查颞骨CT提示鼓室及乳突软组织影消失。结论外耳道胆脂瘤合并中耳乳突炎患者可先清除胆脂瘤,一期不予手术治疗,给予局部对症处理并随访观察,如无治愈二期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特点,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2014年12月住院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38例(39耳)外耳道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症状、体征、术前CT表现、临床分期、手术方式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外耳道均可见灰白色物或肉芽样物阻塞,术前以听力下降为主要主诉(100%,39/39),其次是耳闷涨感(79.49%,31/39)及耳痛(74.36%,29/39)。39耳外耳道胆脂瘤结合术前CT ,按 Holt分期:I期10耳,病变局限在外耳道,无骨质破坏;II期23耳,病变位于外耳道,伴骨质破坏,未累及中耳;III期6耳,病变破坏外耳道并累及中耳乳突和/或鼓室、鼓窦。I期行外耳道胆脂瘤切除术;II期行外耳道胆脂瘤切除术+外耳道成形术和/或鼓室成形术;III期行外耳道胆脂瘤切除术+鼓室成形术+乳突切除术。术中见31耳鼓膜完整、内陷,8耳鼓膜松弛部穿孔,4耳听骨链砧镫关节破坏,1耳面神经垂直段裸露。所有病例均一次完成手术,听力恢复良好,无复发。结论外耳道胆脂瘤易误诊,根据临床分期选择合适手术方式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耳道径路全内镜下中耳胆脂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江门中心医院2014年7月~2018年8月采用耳道径路全内镜下切除的30例中耳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患者中19例胆脂瘤局限于中耳鼓室腔,未超越鼓窦入口;11例患者胆脂瘤超越鼓窦入口,侵及鼓窦但未累及乳突腔。结果30例患者术后鼓膜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出现严重感音神经性耳聋、面瘫、眩晕及脑膜炎等并发症。术后患耳听力改善者27例,听力无改善者3例;术后1个月内干耳者25例,1~2个月干耳者5例。随访至今,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胆脂瘤复发,无二次手术者。结论耳道径路全内镜下中耳胆脂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该术式具有视野广阔清晰、操作简单、美容、术中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术后恢复快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经外耳道入路治疗上鼓室胆脂瘤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耳内镜手术的35例(35耳)中耳上鼓室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5例患者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42.8岁;病程2~20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均在全麻耳内镜下手术,根据胆脂瘤大小决定手术范围。12例行上鼓室重建,10耳听骨链破坏或缺失者,行部分人工听骨重建(partial ossicular replacement prosthesis,PORP)。结果35耳上鼓室胆脂瘤病灶均彻底清除,未出现面瘫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患者鼓膜愈合良好,移植物形态良好。耳内镜检查或者颞骨薄层CT检查未见胆脂瘤复发,术后听力提高22例(62.8%),听力无变化10例(28.6%),听力下降3例(8.6%),平均气导听阈与气骨导差均有改善,术后0.5、1、2、4 kHz平均气导听阈为(29.234±8.38)dB,与术前的(43.64±8.38)dB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5、1、2、4 kHz平均气骨导差值为(15.27±6.74)dB,与术前的(28.27±5.94)dB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镜下经外耳道上鼓室胆脂瘤切除术是有效的手术方法,复发率低,听力改善明显,与传统显微镜手术相比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侵及中耳的外耳道胆脂瘤(Holt分期Ⅲ期)的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III期外耳道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耳受累范围采取不同术式,6耳乳突局限受累者(A组)在耳内镜下行外耳道成形+耳道壁重建+耳甲腔成形术;19耳鼓室局限受累者(B组)显微镜下行外耳道成形+耳道壁重建+耳甲腔成形+ 鼓室成形术;11耳中耳广泛受累者(C组)显微镜下行开放乳突根治+鼓室成形+耳甲腔成形+必要时乳突填充术。结果 各组患者术后随访1~3年均未复发,术耳上皮化良 好,平均骨气导差较术前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t =18.523,P =0.000;B组:t =55.727,P =0.000;C组:t =30.086,P =0.000)。结论 中耳受累的Ⅲ期外耳道胆脂瘤根据病变范围不同选择耳内镜或显微镜手术,术中应尽量保留或重建外耳道壁完整,乳突受累广泛者则行开放乳突根治,以最小的创伤达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临床各期外耳道胆脂瘤的特征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并评估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治疗66例外耳道胆脂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2例,女性34例;年龄3~75岁,平均(32.5±1.68)岁,均为单侧耳发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耳内镜检查及纯音测听,并行颞骨高分辨CT检查。根据病变范围按照Holt分期,I期10耳,Ⅱ期26耳,Ⅲ期30耳。I期行外耳道胆脂瘤摘除术;Ⅱ期行外耳道胆脂瘤摘除术+外耳道成形术,如鼓膜被侵及破坏时加行鼓室成形术(Ⅰ型);Ⅲ期行外耳道胆脂瘤摘除术+外耳道成形术及鼓室成形术(Ⅰ、Ⅱ、Ⅲ型)或乳突根治术。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2年。结果 听力下降为本组患者首要症状(61例,92.42%),其他症状包括耳闷胀感(49例,74.24%)、耳痛(45例,68.18%)、耳漏(44例,66.67%)、周围性面瘫(1例,1.52%)。66例患者中2例分别于术后11个月和14个月复发,其余患者均外耳道通畅,上皮化良好。除行乳突根治术的5例患者外,其余均鼓膜完整,听力不同程度提高。1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恢复正常(HB分级Ⅰ级)。结论 外耳道胆脂瘤易破坏外耳道骨质,并侵犯临近结构。根据临床分期选择合适手术方式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经耳道径路切除儿童中耳胆脂瘤的手术适应证及临床疗效,为该类疾病的处理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0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科学研究所耳内镜下经耳道径路处理的20例中耳胆脂瘤患儿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14岁,平均年龄为(7±0.5)岁。根据术前影像学评估,病变范围均在中耳范围内,手术方案为耳内镜经耳道径路中耳切除胆脂瘤,对于听骨链破坏者同期行人工听骨链重建。分析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结合病史、耳内镜检查、术前CT及术中发现,20例患者中18例(90%)为先天性胆脂瘤,其中Potsic II期3例,Potsic III期15例。;2例(10%)为后天继发性局限性中耳胆脂瘤,病变主要位于上鼓室。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个月均干耳。19例(95%)患者无复发。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平均随访(34±8)个月,1例(5%)III期先天性胆脂瘤复发,再次行耳内镜经耳道径路手术,随访26个月未见复发。术前患者平均气导听阈(37.3±9.3)dB,术后平均气导听阈(29.8±6.3)dB,术后听力明显改善(P<0.05)。结论 儿童中耳胆脂瘤以先天性胆脂瘤常见。对于术前评估为局限性的中耳胆脂瘤患儿(Potsic分期I-III期),耳内镜下经耳道径路手术可提供清晰广角视野,在少量骨质切除的情况下,能更加微创地处理胆脂瘤并进行听骨链重建,病变残留复发率少,手术效果佳,是值得提倡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外耳道狭窄伴外耳道或中耳乳突胆脂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先天性外耳道狭窄及伴中耳畸形外耳道、中耳乳突胆脂瘤病人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31例病人中 9例为单纯先天性外耳道狭窄伴发外耳道胆脂瘤 ,进行外耳道胆脂瘤根治术 ,并行外耳道成形术 ,其中 7例行外耳道成形 +鼓室成形术 ;2 2例为先天性外耳道狭窄伴发中耳畸形和中耳乳突胆脂瘤 ,在根治胆脂瘤的同时 ,行外耳道成形术 ,其中 13例进行鼓室成形术 ,随访 3个月到 1年。结果 :7例外耳道成形 +鼓室成形术者 ,成功率为 85 .7% (6 / 7) ;13例进行乳突根治术 +鼓室成形术者 ,成功率为 76 .9% (10 / 13)。凡鼓室成形术成功者听力均提高 15 d BHL(语言频率 5 0 0~2 0 0 0 Hz)以上。结论 :先天性外耳道狭窄伴发外耳道胆脂瘤或中耳胆脂瘤病人 ,在彻底清除胆脂瘤的基础上进行鼓室成形术 ,可以提高病人的听力 ;术中发现中耳畸形常有面神经遮盖卵圆窗或无卵圆窗者 ,对该类病人应在控制感染后再行前庭或半规管开窗术  相似文献   

9.
外耳道胆脂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5年1月期间共42例(44耳)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因外耳道骨性狭窄所致2耳,骨瘤阻塞所致2耳,其余主要与炎症、耵聍、挖耳损伤等有关。按Holt分期,Ⅰ期7耳.Ⅱ期22耳,Ⅲ期15耳。单纯外耳道胆脂瘤清除术25耳(门诊20耳)中.随访1-5年,外耳道胆脂瘤复发3耳,1耳上鼓室侵犯行改良乳突根治术;9耳伴有外耳道肉芽者,行外耳道肉芽切除术及外耳道胆脂瘤清除术后恢复良好,2耳伴有外耳道狭窄行外耳道成形术;改良乳突根治术5耳.乳突根治术2耳,随访6月~11年,无胆脂瘤复发,1耳术后外耳道口狭窄;先天性外耳道狭窄行外耳道成形术1耳,外耳道骨瘤切除及鼓膜成形术1耳,乳突骨瘤切除并外耳道成形术1耳。结论外耳道胆脂瘤多为自发性.具有破坏性,治疗原则是早期彻底清除胆脂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耳道胆脂瘤合并中耳乳突炎及鼓膜穿孔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40例外耳道胆脂瘤及其并发症的临床诊疗情况。术后随访半年-1年。统计学分析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法分别检验中耳乳突炎和鼓膜穿孔手术处理方式的差异性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140病例均无胆脂瘤复发;2改良乳突根治术对合并中耳乳突炎的愈合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p=0.375);3鼓室成形术对合并鼓膜穿孔患者的鼓膜愈合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p=0.426)。结论外耳道胆脂瘤合并中耳乳突炎及鼓膜穿孔者可先行胆脂瘤取出术,术后随访观察,如无治愈二期行改良乳突根治术和鼓室成形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外耳道胆脂瘤(EACC)的临床特点,并评估其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47例(47耳)EACC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接受听力学检查,耳内镜及颞骨CT检查。 结果 所有患者外耳道均可见黄白色鳞状或肉芽样物阻塞。耳闷胀感、耳痛及耳流脓是EACC常见症状。CT显示41耳有骨破坏。按Holt分期:47耳中,Ⅰ期6耳,Ⅱ期29耳,Ⅲ期12耳。对Ⅰ期6耳及Ⅱ期5例儿童患者行EACC和/或肉芽去除术;对24例Ⅱ期成人患者联合行胆脂瘤清除及外耳道成形术;12例Ⅲ期患者中,9例行乳突改良根治术和/或鼓室成型术,3例行乳突根治术。所有患者术后2周干耳,3个月内术腔完全上皮化。除3例行乳突根治术的患者术后听力无改善,其余44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24个月,未见EACC复发者。 结论 EACC可被误诊,骨质破坏是其最重要的特征。颞骨CT有助于EACC的分期及制定治疗方案,应根据疾病分期、患者年龄及听力水平选择手术方法。彻底清除胆脂瘤及保持外耳道宽敞是治愈该疾病及预防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外耳道胆脂瘤(EACC)修订手术病例的临床特点、处理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9年EACC术后因外耳道狭窄、闭锁伴外耳道胆脂瘤复发10例(8名患者)于我院行修订手术的临床特征、修订手术要点.结果 10例修订手术中,5例为外耳道狭窄,5例为外耳道闭锁.3例术中发现外耳道骨质增生.修订手术与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3.
外耳道胆脂瘤侵蚀乳突(附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提高临床对外耳道胆脂瘤 (EACC)侵蚀乳突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 3例EACC侵蚀乳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外耳道后壁破坏 ,并有外耳道后壁 乳突腔瘘形成 ;2例面神经骨管破坏 ,面神经及迷路完整 ;经手术治疗 ,随访 6个月~ 9年 ,无复发迹象。结论 :临床上易将外耳道栓塞性角化病 (KO)误诊为EACC ;EACC侵蚀乳突者临床并不多见 ;治疗原则是彻底清除胆脂瘤和死骨 ,并根据病变程度决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6例(108耳)外耳道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病因、临床症状、耳内镜及颞骨CT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34.29岁(6~86岁),男36例,女70例。单耳发病104例,其中右耳65例,左耳39例,双耳2例。临床表现主要以耳闷胀感、听力下降、反复耳痛多见,外耳道可见耵聍栓塞、肉芽、白色胆脂瘤团块。85例行耳内镜手术,11例行外耳道扩大术,10例行乳突改良根治术。术后随访6月~5年,所有病例均治愈。结论外耳道胆脂瘤主要发生在单耳,右耳多见。伴性别差异,本组病例女性﹥男性,40岁以下多见。主要病因考虑后天性阻塞为主,多合并耵聍栓塞。外耳道胆脂瘤应预防为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手术治疗是唯一的方法,结合颞骨CT检查及术中情况决定手术方式,大多数病例可在耳内镜下完成,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骨性外耳道后壁和乳突遭不同程度破坏的III型外耳道胆脂瘤的治疗选择及疗效。方法 收集44例(共45耳)临床诊断为III型外耳道胆脂瘤患者,根据乳突破坏程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术式进行手术:27耳乳突破坏未达鼓窦患者(A组),采用单纯乳突修理+外耳道成形术+必要时行耳甲腔成形术治疗;18耳乳突破坏达鼓窦患者(B组),采用乳突切开+乳突填充+外耳道成形+耳甲腔成形术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年,均无胆脂瘤复发,无外耳道塌陷、狭窄或闭锁,听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A组患者术后干耳率为100%,平均干耳时间(12.1±2.3)d,具有光滑外耳道以及良好自净作用的占100%;B组患者术后干耳率为94.4%,平均干耳时间(28.1±3.5)d,具有光滑外耳道以及良好自净作用的占88.9%。结论 III型外耳道胆脂瘤可根据乳突破坏是否达鼓窦而采用不同的术式:破坏未达鼓窦患者,采用单纯乳突修理+外耳道成形术+必要时行耳甲腔成形术;破坏达鼓窦患者,采用乳突切开+乳突填充+外耳道成形+耳甲腔成形术,疗效均显著。  相似文献   

16.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conservative dilute vinegar 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spontaneous external auditory canal cholesteatoma (EACC). From 2000 to 2007, 19 patients presented to our clinic with spontaneous EACC. EACC was divided into four grades based on the temporal bone computed tomography: grade I with flattening of bony external canal, grade II with partial destruction of inferior bony canal, grade III with total destruction of inferior bony canal and grade IV with bony destruction into the middle ear and mastoid cavity. Clinical findings and treatment results were recorded. Microscopic local cleansing and dilute vinegar therapy was conducted in the ears with grades I, II and III. Combined mastoid surgery and dilute vinegar therapy was conducted in four ears with stage IV. There were no recurrences after average of 31 months follow-up. Spontaneous EACC can b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with dilute vinegar therapy after microscopic local cleansing. However, surgery must be considered in the cases which have involved the mastoid and middle ear. Dilute vinegar therapy in combination with microscopic local cleansing was effective in the management of spontaneous EACC. Dilute vinegar therapy is an easy, cost-effective, and home-based cleansing method to prevent EACC and promotes healing. However, long-term follow-up may reveal frequent recurrence of cholesteatoma debris and involvement of middle ear or mastoid cavity, and then meticulous debridement with skin graft or surgical interven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外耳道胆脂瘤(EACC)是耳鼻咽喉科的一种少见疾病,早期病变特征不典型,常被漏诊、误诊,虽为良性肿瘤,但其生物学上具有侵蚀性,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由于其发病率比较低,关于分型、分期国际上尚无统一标准,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清理胆脂瘤病变,因此需要进一步收集更多的数据进行全面的研究。本文系统地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并总结分析EACC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详细描述EACC的诊断与治疗情况,以期引起耳科医师的重视,给临床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外耳道胆脂瘤并发化脓性腮腺炎病因及诊治经验,并进行外耳道胆脂瘤诊疗相关文献复习。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外耳道胆脂瘤并发化脓性腮腺炎病例资料,主要症状为左耳听力下降伴流脓,左侧面部红肿疼痛。颞骨CT及耳部核磁示:左侧外耳道内胆脂瘤形成,累及乳突、鼓室、鼓窦、腮腺及咽旁间隙。临床诊断:外耳道胆脂瘤(左,Holt Ⅲ期)、化脓性腮腺炎(左)。手术方式为左耳外耳道胆脂瘤切除术、开放式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人工听骨植入术、耳甲腔成形术、腮腺脓肿清除术及腮腺瘘修补术。 结果 术中彻底清除外耳道及中耳内胆脂瘤及腮腺脓肿,并修复腮腺瘘。术后随访患者恢复良好,无胆脂瘤复发残留及腮腺炎复发相关症状出现。 结论 外耳道胆脂瘤具有骨质破坏的潜能。而HoltⅢ期外耳道胆脂瘤并发化脓性腮腺炎病例罕见,明确病因并依据病变侵袭范围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9.
侵及鼓室、乳突的外耳道胆脂瘤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侵及鼓室、乳突的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其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8~2003年收治的侵及鼓室、乳突的外耳道胆脂瘤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者病变均不同程度破坏外耳道四壁并向后扩展至乳突腔.其中4例鼓膜松弛部穿孔,胆脂瘤侵入鼓室,听骨链受压、内移,或不同程度破坏.3例面神经垂直段骨质破坏.1例乳突广泛破坏,硬脑膜裸露.1例先天畸形外耳道狭窄.根据病变的范围,8例行改良乳突根治术,5例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1例行外耳道扩大成形术.10例听骨链未受累的,术后听力恢复正常,1例听骨链受压变形、移位,术后仍达到正常听力.3例听骨链中断,行听骨链重建术,语言频率气导平均听阈提高15 dB~20 dB.14例患者随访18个月至5年未见复发.结论外耳道胆脂瘤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侵及鼓室乳突者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有一定难度,术前常规高分辨颞骨CT扫描,有助于原发部位的判断及确定病变范围,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