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小刚  潘志军  薛德挺  李杭  郑强 《浙江医学》2011,33(11):1656-1658
伴腰椎骨盆分离的DenisⅢ型粉碎性骶骨U形或H形骨折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不稳定骨折,常常合并骶神经损伤引起的会阴部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双下肢感觉运动异常,临床上治疗和护理均比较棘手。关于粉碎性DenisⅢ型骶骨骨折伴腰椎骨盆分离的治疗临床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应用最多的是骶管减压同时进行腰椎-髂骨固定(腰髂固定)手术。现对我科近年来行腰髂固定联合骶管减压术的此类患者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骶管减压腰髂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不稳定骶骨骨折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5例采用骶管减压腰髂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不稳定骶骨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有明显的骶神经根损伤症状,采用骶管减压腰髂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观察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1年复查X线片及CT检查,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和植骨愈合情况,应用Gibbons标准评分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80~240min,平均(216.0±25.10)min;术中出血量800~1 500 ml,平均(1180.0±327.11)ml,术中无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8.8±6.10)个月,术后6个月复查X线片及CT检查,提示骨折愈合,植骨融合,无明显骨盆畸形残留及假关节形成.结论 骶管减压腰髂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可以恢复脊柱骨盆的整体稳定性,有利于神经损伤的恢复,允许术后早期负重,便于术后护理,是治疗不稳定骶骨骨折伴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Ⅲ型骶骨骨折及骶神经损伤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对5例Ⅲ型骶骨骨折并神经损伤的病例使用钛合金重建钢板内固定同时实行骶管减压探查。结果5例骨折均达到Ⅰ期愈合,1例病例膀胱括约肌功能未达到完全恢复。结论骶骨骨折内固定治疗可以恢复骶骨解剖关系,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髂腰固定系统治疗合并骶骨骨折的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3例合并骶骨骨折的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髂腰固定手术治疗。采用后路下腰椎后正中切口入路,垂直移位复位后,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双侧L5椎体,髂骨钉固定髂后上棘;前路采用stoppa入路钢板螺钉固定6例,髂腹股沟入路钢板螺钉固定4例,双侧髂前上棘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固定3例。结果 13例患者术后获得4~36个月随访,平均20.3个月。术后X线片均示骨盆骨折复位满意,后环形态恢复良好;根据Matta骨盆骨折复位评定标准,优8例,良5例。术后5例患者骶丛损伤压迫症状解除,未出现医原性神经、血管损伤。所有下肢行走及屈、伸髋功能恢复满意。术后12个月Majeed评分:优9例,良4例。结论髂腰固定系统治疗合并骶骨骨折的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疗效满意,且具有利于解除神经压迫,操作不复杂、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陈向波 《吉林医学》2012,33(25):5514-5515
目的:探讨腰骶髂联合固定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收治的20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腰骶髂联合固定治疗,对比分析患者临床治疗前后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并对患者进行了12~20个月不等的随访,术后检查和随访结果显示,患者的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且脱位的骶髂关节固定效果满意,骨盆恢复状况较好,未出现跛行、血管损伤和医源性神经损伤等疾病。患者术后的Majeed评分为,优16例,良4例。讨论:本次试验结果表明,腰骶髂联合固定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骶骨 DenisⅢ区纵形骨折钉板模拟固定和解剖学测量,并进行影像学观察,为骶骨后路钉板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取26具新鲜成人尸体骶骨标本,设定骶骨进针点 a、b、c、d、e、f,测其钉道长度分别为 La、Lb、Lc、Ld、Le、Lf 和钉道角度分别为 D1、D2、D3、D4、D5、D6,两侧进针点间的距离分别为 A、B、C、D、E、F.按测得数据进行钉板固定,然后摄 X 线片进行影像学观测.结果钉道长度 Lb、Le 分别为(30.97±3.99)、(18.6±3.83)mm,钉道角度 D2、D5分别为(12±5)°、(16±8)°,两侧进针点间的距离 B、E 分别为(66.38±5.21)、(60.99±3.86)mm.结论按测量得到的解剖学数据模拟钉板固定,影像学观测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USS)联合骶髂螺钉与闭口万向螺钉(closed multiaxial screws,CMAS)骶髂固定系统联合后路部分脊柱内固定系统的腰椎骨盆内固定方法治疗不稳定型骶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47例不稳定型骶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28侧)采用USS联合骶髂螺钉(A组),25例(39侧)采用CMAS骶髂固定系统联合后路部分脊柱内固定系统(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的复位MATTA评分、术后1年的MAJEED功能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合并有骶神经症状的患者术前术后GIBBONS骶神经损伤分级情况。结果 A、B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21.4±5.1) min、(110.6±4.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618±45) mL、(570±4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B两组分别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了伤口感染,通过清创术及抗生素治疗后治愈。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A组优良率92.9%,B组优良率为97.5%,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年时根据MAJJEED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A组优良率为86.4%,B组优良率为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年时,术前伴有神经损伤的患者按GIBBONS骶神经损伤分级示A、B两组神经功能较术前均获得显著改善( P<0.05),但A、B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MAS骶髂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骶骨骨折的疗效优于USS联合骶髂螺钉。  相似文献   

8.
骶骨骨折不到所有脊柱骨折的1%,其中25%~50%合并神经损伤,而骶骨粉碎性骨折并神经损伤则更少。但有关骶骨粉碎性骨折并神经损伤的治疗国外还存在颇多争论,该病的手术治疗经验国内罕有文献报道,在脊柱外科中是一个较棘手的疾病。本例通过固定融合腰椎、髂骨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研究后路髂腰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2月‐2015年4月该院接收的11例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患者,对其实施后路髂腰内固定术,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患者手术情况、临床疗效、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和抑郁及焦虑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手术时间为(169.62±31.65)min,术中出血量为(750.11±103.68)ml,术后引流量为(380.32±113.65)ml,骨折愈合时间为(4.71±2.36)个月,治疗优良率为72.73%(8/11);术后神经功能评分(1.56±0.88)分,显著优于术前的(3.14±0.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生活质量各项观察指标评分、抑郁及焦虑评分均显著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路髂腰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且愈合时间较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研究腰髂固定系统在治疗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TSD)患者中的疗效,选取61例TSD患者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腰髂固定组30例,骶髂固定组31例,结果显示,与骶髂固定组相比,腰髂固定组手术、拆线、住院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术后12个月,腰髂固定组疼痛得分高(P均<0.05);两组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表明,骶髂固定系统为微创,但手术难度大,失误率高,将影响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腰髂固定系统可提供良好生物力学,但其手术操作复杂,耗时长,术后切口感染率高。  相似文献   

11.
12.
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TSD)在临床中较少见,通常因高能创伤引发,表现为U型骨折,有的患者亦可呈现T型、Y型或H型,发病率约占骨盆骨折的3%[1].然而该疾病并发神经损伤的风险高达93.2%,起病隐匿,常常漏诊及误诊[2].TSD可引发患者畸形及慢性疼痛,对其生活质量产生影响,严重者甚至引发腰骶部下沉,并嵌入骨盆,对腰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骶骨骨折的效果。方法:使用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骶骨骨折21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为16~65岁,平均年龄38.3岁。按照Denis分型,1型4例,2型14例,3型3例,术中,在双侧沿髂脊外缘的髂后上嵴做一3~5 cm长的弧形切口,然后将钢板通过皮下通道从切口一端植入到达对侧。结果:平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3 cm、45.2分钟和160.8 ml。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3个月,平均16.3个月。没有发现切口感染、术中神经损伤、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不愈合或明显的下肢长度不均等。根据Majeed评分系统,功能恢复情况中:优为6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为85.7%。结论: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骶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以及恢复快的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开江  何俊薇  吴小鹏  李蓉 《四川医学》2011,32(12):1995-1996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复位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高能量骨折Pilon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25例。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8~20个月,患者未出现感染,骨折均愈合,踝关节根据Mazur评分标准:优20例,良3例,差2例,优良率88%。结论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Ⅲ型Pilon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黄孝英  李宏宇  韦敏克  韦建勋 《广西医学》2005,27(12):1960-1961
目的探讨AF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胸腰段爆裂型骨折脱位伴不同程度神经损伤的患者,采用AF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椎板切除减压+取髂骨植骨融合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4个月。椎体前缘平均高度由术前的60%提高到术后的95%,Cobb’s角由术前平均20度改善至术后平均2.5度。所有病例其神经功能均有I级以上的恢复,无特殊并发症。结论AF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是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结构简单、实用.手术操作简便、安全.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变异第一骶椎(the first sacral vertebra,S1)骶髂螺钉的安全置钉范围和适应证。方法:连续收集我院267例成人骨盆CT数据,利用Mimics16.0软件三维重建骨盆及其周围皮肤,筛选变异S1椎,置入虚拟横行贯穿双侧骶髂关节螺钉,若不能安全置入者,则置入常规单侧骶髂螺钉,测量其安全置钉范围,确定体表进针点P1,髂前上棘及髂嵴体表定位点N1、M1,并测量各点间距离。结果:267例标本中30.3%的S1椎为“主要变异”(不能横置S1贯穿骶髂螺钉)。中心螺钉体表进钉点与定位点间距离P1N1:(162.52±21.23) mm(男),(163.52±20.39) mm(女)(P=0.761);P1M1:(129.29±17.38) mm(男),(111.56±17.84) mm(女)(P=0.000);M1N1:(146.92±11.08) mm(男),(146.72±15.05) mm(女)(P=0.924)。螺钉前倾角:(21.80±3.56)°(男),(19.97±3.02) °(女)(P=0.000);头倾角:(29.97±5.38)°(男),(28.15±6.21) °(女)(P=0.047)。螺钉在骶骨Denis Ⅲ区内长度:(14.41±4.40) mm(男)、(14.09±5.04) mm(女)(P=0.665),在Ⅱ、Ⅲ区内长度和:(36.25±3.40) mm(男)、(38.04±4.60) mm(女)(P=0.005)。结论:无论男女,当S1椎为主要变异时,S1骶髂螺钉进钉点较正常骶骨进钉点偏后、偏尾侧,螺钉方向前倾20°,头倾30 °左右,适合固定骶骨DenisⅠ区骨折及骶髂关节脱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骶髂螺钉微创治疗骶骨骨折及疗效评价.方法 牵引复位后,透视下行骶髂螺钉内固定术27例,男22例,女5例;年龄19~38岁,平均28岁;致伤原因:坠落伤15例,交通伤7例,其他损伤5例.结果 平均每根空心钉植入时间约45分钟,出血约10毫升.骨盆区前方的损伤另作耻骨支及耻骨联合内固定.麻醉清醒后开始在床上功能锻炼,1周后下地扶拐行走.20例骨折复位良好,11例已拆除内固定;无骶髂疼痛17例,轻微疼痛4例,1例术后骨折对位尚可,后发生移位,经切开复位时发生医源性损伤,出现下肢麻木.结论 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法,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康复快.  相似文献   

18.
骨盆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1],骶骨骨折占骨盆骨折的14.0%~45.5%[2],其中累及骶神经者占21%~60%[3,4];骶髂关节骨折脱位也是一种常见的骨盆损伤。稳定的单纯骶骨骨折多行非手术治疗;伴有神经脏器损伤或者不稳定的骶骨骨折及骶髂关节分离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笔者应用自行设  相似文献   

19.
骶骨骨折和骶髂关节脱位发生率逐年增高,目前已有几种外固定和内固定方法治疗骨盆后环损伤,但是对于骶骨骨折和骶髂关节脱位仍然缺乏特有的诊疗程序[1]。笔者根据骨盆后环的解剖及力学特点,研制骶骨及骶髂关节损伤三维复位固定器,用以解决侧方挤压等造成的骶骨骨折和骶髂关节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60例疑似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均对其进行X线片、MRI检测,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对比影像检查结果。结果:金标准检出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阳性49例、阴性11例;MRI检查敏感度为79.59%(39/49)、准确度为76.67%(46/60),均高于X线片检查敏感度为61.22%、58.33%(P<0.05);2组特异度63.67%、45.45%,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MRI诊断及临床应用效果昱著,具有高的准确度、敏感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