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心理干预及癌痛规范化治疗对癌症患者T细胞表面PD-1、Tim-3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1月该院接受规范化镇痛治疗的80例癌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规范化癌痛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心理医师的心理干预.采用疼痛强度数字分级法(NRS)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流式细胞仪检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面PD-1和Tim-3表达情况.结果 NRS评分统计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分别为(4.76±1.10)分和(4.75±0.91)分,治疗后分别为(1.31±0.42)分和(2.03±0.71)分,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D4+T细胞表面PD-1、Tim-3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D8+T细胞表面PD-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联合癌痛规范化治疗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时能够影响T细胞亚群的分布,降低癌痛患者外周血中Tim-3+、PD-1+表达的T细胞数量,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轻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中PD-1、Tim-3和CTLA-4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学的方法检测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及9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CD8+T细胞中PD-1、Tim-3和CTLA-4的表达.急性脑梗死患者随访90 d后给予modified Rankin Scale...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im-3、MMP-9、STIM-1在肿瘤患者中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集32例肿瘤患者和34例体检者外周血,提取RNA并反转录成cDNA,运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Tim-3、MMP-9、STIM-1mRNA的表达。结果 Tim-3、MMP-9、STIM-1mRNA表达,肿瘤组明显低于对照组(MMP-9、STIM-1:P〈0.01;Tim-3:P〈0.05);Tim-3和MMP-9的相关系数为0.630(P〈0.01);Tim-3和STIM-1的相关系数是0.502(P〈0.01);MMP-9和STIM-1的相关系数为0.951(P〈0.01)。结论 Tim-3、MMP-9、STIM-1mRNA表达,肿瘤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相互之间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张国妤  齐晓霞  陆宏伟  卢乐 《西部医学》2022,34(9):1306-1311
目的 探讨慢性HBV感染者PD-1和CTLA-4 3′UTR的基因多态性分布,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方法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方法,PCR-RFLP技术检测慢性HBV感染者433例,健康对照者208例,PD-1 rs10204525和CTLA-4 rs3087243的基因型分布频率,采用x2检验分析HBV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基因间的交互作用、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PD-1 rs10204525:与GG基因型相比,慢性HBV感染组的AA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9, OR=2.231, 95%CI=1.127~4.418),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33, OR=1.334, 95%CI=1.024~1.739)。CTLA-4 rs3087243:与AA基因型相比,慢性HBV感染组的G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6, OR=2.196, 95%CI=1.145~4.214),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40, OR=1.320, 95%CI=1.012~1.723)。PD-1和CTLA-4的基因型交互后,在HBV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中的差异、与疾病严重程度、与肝癌的关系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D-1 rs10204525的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可能是慢性HBV感染的危险因素,CTLA-4 rs3087243的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可能是慢性HBV感染的危险因素。联合基因型可增加慢性HBV感染的危险因素。CTLA-4 rs3087243的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可能与HCC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5.
Tim-3在免疫相关性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1和Th2细胞是机体免疫调节的核心,二者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失衡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等多种疾病。同时,Th1和Th2也参与了免疫耐受、肿瘤免疫等过程。Tim-3为Tim基因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特异性地表达于活化的Th1细胞表面。研究表明,Tim-3与其配体galectin-9结合给T细胞提供一种负性刺激信号,下调Th1细胞的反应,在很多慢性炎症性疾病中起了重要作用。动物模型和人类基因数据也表明Tim-3的位点和基因多态性与免疫性疾病相关。本文着重阐述Tim-3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免疫耐受和肿瘤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以期进一步阐明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探索新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可溶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sTim-3)在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对Th1/Th2细胞分化的调节,探讨sTim-3在URSA病理过程中的免疫机制。方法:选择52例URSA患者作为URSA组,选取同期正常妊娠孕妇20人作为正常妊娠组,育龄非孕者20人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3组研究对象血清sTim-3和半乳糖结合蛋白9(Galectin-9)水平;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价素2(IL-2)、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10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URSA组患者血清sTim-3(t=7.34,P<0.05)及Galectin-9水平(t=4.86,P<0.05)均升高;URSA组患者血清sTim-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t=5.63,P<0.05),而Galectin-9水平则低于正常妊娠组(t=2.76,P<0.05)。正常妊娠组(t=2.81,P<0.05;t=2.84,P<0.05)和URSA组(t=3.66,P<0.05;t=2.91,P<0.05)研究对象血清IFN-γ及IL-2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URSA组患者血清IFN-γ和IL-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t=6.11,P<0.05;t=5.95,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正常妊娠组和URSA组研究对象血清IL-4和IL-10水平升高(t=2.53,P<0.05;t=2.52,P<0.05;t=2.69,P<0.05;t=2.33,P<0.05);URSA组患者血清IL-4和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t=6.48,P<0.05;t=7.76,P<0.05)。结论:sTim-3表达增加和Th1/Th2稳态调节失衡可能是导致URSA患者反复流产的关键免疫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HBV相关肝病患者外周血NK细胞表面PD-1、Tim-3的表达情况,探讨PD-1和Tim-3的表达与血清HBV-DNA载量的相关情况。方法 选择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74例,其中CHB患者30例,LC患者24例,HCC患者20例,健康对照18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表面PD-1、Tim-3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量,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统计各组患者PD-1和Tim-3的表达率,比较各组差异,分析其与病情的相关性。结果 CHB、LC、HCC组外周血NK细胞表面PD-1和Tim-3的表达率分别为34.46%±7.31%、59.09%±12.35%、61.49%±15.26%和19.18%±6.05%、28.64%±11.20%、31.24%±11.85%,均高于对照组(P<0.01),LC组和HCC组明显高于CHB组(P<0.01),LC组和HC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CHB组,PD-1的表达率与HBV-DNA呈负相关关系(R=-0.437,P=0.033)。CHB、LC、HCC各组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和IFN-γ水平分别为0.66±0.63、0.75±0.66、0.85±0.71和1.76±0.88、1.83±1.23、1.60±0.53,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HBV相关肝病患者NK细胞表面PD-1、Tim-3表达均增加,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增加表达的PD-1与血清HBV-DNA载量存在负相关性,HBV肝病各组血清TNF-α、IFN-γ分泌减少。  相似文献   

8.
在临床实践中往往将乙肝两对半试验“小三阳”(HBsAg阳性、抗 -HBe阳性、抗 -HBc阳性 )视为HBV携带者 ,其是否发病常以肝功能状态为诊断依据。事实上HBV侵入肝细胞并在其内复制繁殖才是乙肝发病的根本原因。本实验就慢性乙肝患者前S1抗原与肝功能关系进行检测分析发现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是否异常与前S1抗原无必然联系。因此 ,在慢性乙肝是否发病的诊断中 ,前S1抗原可避免因肝功能正常而产生的误导。1 材料和方法1.1标本来源  2 0 0 1年 5— 7月唐山地区乙肝患者复检群体 112 5例 ,对其中乙肝两对半“小三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脏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表达在慢性HBV携带者病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慢性HBV携带者病例50例为研究对象,均予以血生化、病毒DNA、肝纤维化指标检测;患者肝穿刺活检后肝脏组织进行病理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的表现,并根据炎症结果将50例分为:A组:炎症0级;B组:炎症≥1级。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PD-1表达。结果根据炎症结果病例分为两组:A组26例(炎症G0)和B组24例(炎症≥G1)。病理分级炎症≥G2或纤维化≥S2的例数为15例。两组患者4种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与A组比较,B组肝脏PD-1表达水平明显高(P〈0.05)。PD-1表达与肝纤维化分级相关性分析结果呈正相关。结论慢性HBV携带者肝脏组织PD-1表达水平越高,炎症及纤维化进展的可能性越大,肝脏PD-1表达可作为慢性HBV携带者病程进展的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随着对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深入,人们发现PD-1/PD-L1信号通路是造成肿瘤发生免疫逃逸从而引起肿瘤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PD-1/PD-L1通路的激活能负向调控机体T细胞功能,使得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缺失,肿瘤细胞逃逸,进而肿瘤得以发展。PD-1/PD-L1抑制剂可特异性阻断PD-1与PD-L1的结合,恢复T细胞的免疫功能,在提高肿瘤患者的缓解率及生存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D-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11例乳腺正常组织、25例良性病变、277例乳腺癌中PD-1的表达情况;分析PD-1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D-1在乳腺正常组中的阳性表达率(36.36%),低于良性病变组(84.00%)和乳腺癌组(80.51%),且PD-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块大小、组织学分型无关,而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PD-1在乳腺癌中表达上调且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提示PD-1可能与乳腺癌的转移、预后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12.
刘凯  刘燕  黄莉 《重庆医学》2022,(1):65-69
目的 探讨PD-1/PD-L1、TIM-3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该院收治的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04例食管癌患者术后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D-1、PD-L1、TIM-3表达,对比癌组织、癌旁组织相关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1,PARP-1)与程序性死亡蛋白(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ligand-1,PD-L1)在子...  相似文献   

14.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肺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居男性癌症的第一位,占所有新发癌症的17%及因癌死亡总数的23%,在女性肿瘤患者中发生率位居第四,死亡率位居第二,已成为肿瘤相关性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在中国,肺癌己成为首位癌症死亡原因[2],其中NSCLC占肺癌总数的85%,且5年生存率低至15%左右[3]。手术、放疗、化疗是治疗癌症的三大重要手段,但在改善预后方面,依然不令人满意[4]。一些患者虽然存在手术机会,但是其中40%以上最终会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5]。目前,细胞免疫治疗发展迅速,成为第四大癌症治疗手段,通过激活自身免疫系统达到远期抗瘤效果,使免疫内环境达到长期稳定状态,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长期带瘤生存的效果[6]。但是,肿瘤细胞的具体转移机制仍然不是十分明确[7]。近期研究发现,免疫逃逸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肿瘤细胞通过免疫逃逸使肿瘤免受机体防御系统的监视和杀伤,并不断发展[8]。协同刺激分子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关系密切,PD-1/PD-L1作为B7/CD28协同刺激分子超家族的重要成员,已被证实通过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来负调控免疫应答,致使肿瘤细胞出现免疫逃逸[9]。因此,PD-1和PD-L1在不同T细胞亚群表面的表达水平有可能为细胞免疫治疗的最优人群删选提供了线索,本文就此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吴筱蔓  周兴星  顾翔  喻慧岭  潘晓玲  周敏 《西部医学》2021,33(12):1787-1792
目的 探讨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及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在喉癌中的表达及与病理特征、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36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36份喉癌标本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上述36例喉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分析LC3、MMP-14及PD-1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LC3、MMP-14及PD-1表达与病理特征及影响喉癌患者预后生存的因素。结果 喉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LC3、MMP-14及PD-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3、MMP-14及PD-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有关(P<0.05),LC3表达阴性及表达阳性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8.65±2.49)个月、(32.92±1.99)个月,MMP-14表达阴性及表达阳性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0.46±1.48)个月、(24.48±1.79)个月,PD-1表达阴性及表达阳性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5.71±2.04)个月、(19.40±1.63)个月。生存分析显示LC3表达阳性者生存期较长,MMP-14及PD-1表达阴性者生存期较长(P<0.05)。经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Ⅲ~Ⅵ期)、有淋巴结转移、高分化、LC3表达阳性、MMP-14表达阳性及PD-1表达阳性为影响喉癌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LC3阴性表达及MMP-14、PD-1阳性表达会增加喉癌患者死亡率,临床分期(Ⅲ~Ⅵ期)、有淋巴结转移、高分化、LC3表达阴性、MMP14表达阳性及PD-1表达阳性为影响喉癌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LC3、MMP-14、PD-1可作为判断喉癌患者肿瘤进展及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1 ligand,PD-L1)共同组成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过程中的协同刺激信号通路。肿瘤发生时,T细胞表面的PD-1受体与肿瘤细胞表面表达的PD-1配体结合,通过抑制T细胞活性及其增殖、分化影响肿瘤细胞对常规治疗的耐受及肿瘤患者远期预后。据报道PD-L1在宫颈癌等多种肿瘤中过高表达,提示PD-1/PD-L1通路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因此阻断该通路或许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本文就PD-1/PD-L1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和与宫颈癌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探讨该通路相关的免疫疗法在宫颈癌临床治疗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姚军 《中外医疗》2021,40(7):32-33,37
目的 探讨PD-1、TIM-3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3月该院收治的39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和癌旁组织标本分别作为肿瘤组和癌旁组.分析PD-1、TIM-3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肿瘤组中T淋巴细胞的PD-1、TIM-3的mRNA[(3...  相似文献   

18.
 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1, 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PD-L1)是一对免疫共抑制分子。以PD-1/PD-L1为靶点的药物重新激活了机体自身的抗肿瘤免疫并且在多种肿瘤中取得了良好而持久的疗效。然而,如何预测患者是否对治疗敏感及如何联合其他治疗提高抗PD-1/PD-L1治疗的反应率目前尚无定论。本文主要综述了PD-1/PD-L1通路的作用机制、抗PD-1/PD-L1治疗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预测抗PD-1/PD-L1疗效的生物标记物及联合免疫治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20.
肺癌目前是我国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大约85%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近年来免疫治疗成为了继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后的新型治疗方向。随着对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通过阻断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及其配体1(PD-1 ligand,PD-L1)构成的PD-1/PD-L1通路,证实了PD-1/PD-L1抑制剂在晚期NSCLC患者生存的相关性,以及PD-L1作为疗效预测标志物的价值。本文就PD-1/PD-L1抑制剂用于NSCLC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