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环状RNA ciR 7(CDR1as)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分析CDR1as与miR 7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2013年手术切除并病理确诊为鳞状细胞癌的标本61例,同期选取病理确诊为炎症或正常黏膜的癌旁组织(距肿瘤切缘大于0.5 cm)标本48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喉癌及癌旁组织中CDR1as、miR 7的转录表达水平。结果Real time PCR显示,在LSCC组织中,CDR1as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1);miR 7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001); CDR1as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LSCC组织中表达水平较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LSCC组织中显著增高(P<0.01);CDR1as在不同TNM分期患者的喉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R1as在LSCC组织中表达水平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P=0.02);同时,CDR1as表达水平与miR 7表达呈负性相关(r=-0.643,P=0.001)。结论CDR1as参与LSCC的发生和发展,其表达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一项指标,CDR1as与miR 7呈现出的一定的相关性,CDR1as可能通过靶向调控miR 7的表达影响喉癌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问的相互关系,研究TGF-β1在喉鳞状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提取21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15例喉正常组织的总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TGF-β1 mRNA的水平。结果:21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10例(47.62%)TGF-β1 mRNA表达阳性。TGF-β1 mRNA与喉鳞状细胞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一定关系。结论:TGF-β1可作为评定喉鳞状细胞癌的进展、浸润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Jab1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的表达及其与LSCC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3例正常喉黏膜(NLT)和72例LSCC组织中Jab1的表达。结果: 在54.17%的LSCC中Jab1呈现过表达,并且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与患者的总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 Jab1可能通过调节p27kip1蛋白的降解而参与LSCC的发生、发展, Jab1可以作为LSCC的一个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BUB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二步法检测55例LSCC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BUB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L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BUB1蛋白在L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9%(28/55),低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83.3%(25/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UBl蛋白的表达与LSCC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均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肿瘤原发部位、T分期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BUBl蛋白的低表达与LSCC的发生、发展有关,BUB1可能作为预测LSCC转移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喉鳞状细胞癌Paxillin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石蜡包埋喉鳞癌标本74例,以及癌旁正常组织70例,癌旁轻度、中度、重度不典型增生黏膜上皮组织65、69、72例,分析比较Paxillin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各类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喉鳞癌组织Paxillin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标本(P〈0.05),不同分化程度癌组织的Paxillin阳性率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低分化者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和中分化组(P=0.001),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00),而且临床Ⅳ期病例阳性率又明显高于其他各期患者(P=0.000)。结论 Paxillin的阳性表达水平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颈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明显相关性,对其病理过程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L-17的表达情况,评价IL-17的表达在喉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1例喉鳞状细胞癌及21例癌旁组织中IL-17的表达。结果: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L-17的表达率为54.9%(39/71),与癌旁组织(28.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的表达与喉癌的分期、肿瘤分化、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复发有关(均P<0.05);Log-rank检验显示患者预后与肿瘤原发灶部位、原发灶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IL-17的表达有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IL-17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L-17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关系密切,是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可为喉鳞状细胞癌的抗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蛋白激酶CK2α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K2α(PK-CK2α)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LSCC组织(喉癌组)及10例正常舌腭弓黏膜组织(对照组)中PK-CK2α蛋白的表达情况,并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对表达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PK-CK2α蛋白在喉癌组中阳性表达率为64%(32/50),在对照组中阳性表达率为30%(3/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癌组和对照组之间PK-CK2α阳性表达的平均吸收度(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癌组PK-CK2α阳性表达的A值与年龄、性别、临床分型(肿瘤部位)、临床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病理分级(G1→G2加G3)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PK-CK2α过表达可能与LSCC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检测PK-CK2α可作为判定LSCC恶性程度的潜在指标之一,抗PK-CK2α可能为肿瘤治疗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5(PDCD5)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 PCR)技术和Western blot免疫印记技术检测41例喉鳞状细胞癌及29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PDCD5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应用免疫组化方法验证其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定位表达。结果 PDCD5 mRNA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较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明显降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DCD5 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较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明显降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肿瘤组织中PDCD5 mRNA表达缺失与PDCD5蛋白表达缺失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earson r= 0.695, P<0.01)。免疫组化进一步证实PDCD5在肿瘤组织中的高频率缺失。χ2检验分析发现PDCD5蛋白表达缺失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原发部位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但是与肿瘤TNM分期以及组织学分级之间相关(mRNA P=0.032, P=0.021;蛋白 P=0.027, P=0.016)。结论 PDCD5在喉癌中多呈低表达,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转录因子与细胞因子的角度分析喉鳞状细胞癌患者Th1/Th2细胞分化趋势,探讨T-bet/GATA3与p53的相关性,了解其与肿瘤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49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实验组)及3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bet、GATA3和IFN-γ、IL-4mR-NA的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实验组中p53的表达状况。结果:实验组T-bet、GATA3、IFN-γ、IL-4的表达率依次为42.86%(21/49)、71.43%(35/49)、26.53%(13/49)、63.27%(33/49)。定量PCR结果显示,实验组的T-bet和IFN-γ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GATA3和IL-4的表达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p53阳性的患者中,T-bet的表达量较低,而GATA3的表达量较高,且T-bet和GATA3的表达与p53具有相关性。结论: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有明显的Th2漂移现象,且T-bet与GATA3可作为反映肿瘤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综合评价国内喉鳞状细胞癌(LSCC)患者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阳性表达的流行现状。方法利用计算机全面、系统地检索各数据库,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文献,应用Stata 14.0统计学软件对所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对收集的数据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并以地域因素、患者性别、HPV分型(高危型和低危型)、吸烟史、饮酒史、癌症临床特征(分化程度、原发部位及癌症分期)进行亚组分析,采用Revman 5.3统计学软件对亚组分析的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最终得到国内喉癌患者HPV感染情况。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国内喉癌患者中HPV总阳性率为12%(95%CI:9%~15%);亚组分析结果:国内喉癌患者中高危型HPV阳性率[10%(95%CI:7%~13%)]较低危型HPV阳性率[3%(95%CI:1%~4%)]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 001);无吸烟史的喉癌患者HPV阳性率[19%(95%CI:12%~26%)]较有吸烟史喉癌患者HPV阳性率[7%(95%CI:2%~12%)]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无饮酒史的喉癌患者HPV阳性率[12%(95%CI:9%~16%)]较有饮酒史的喉癌患者HPV阳性率[5%(95%CI:3%~8%)]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北方喉癌患者中HPV阳性率[12%(95%CI:7%~17%)]与南方喉癌患者HPV阳性率[13%(95%CI:9%~17%)]、女性喉癌患者HPV阳性率[26%(95%CI:3%~55%)]与男性喉癌患者HPV阳性率[11%(95%CI:7%~15%)]、中低分化的喉癌患者HPV阳性率[15%(95%CI:8%~21%)]与高分化的喉癌患者HPV阳性率[9%(95%CI:6%~13%)]、声门型喉癌的HPV阳性率[10%(95%CI:6%~13%)]与非声门型喉癌患者HPV阳性率[13%(95%CI:7%~19%)]、Ⅰ、Ⅱ期喉癌患者的HPV阳性率[16%(95%CI:10%~21%)]与Ⅲ、Ⅳ期喉癌患者的HPV阳性率[17%(95%CI:10%~25%)]对亚组间差异的检验结果显示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全国喉癌患者HPV阳性率进行Meta分析,进一步明确了HPV与喉癌患者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国内喉癌患者中存在较低的HPV阳性表达,其中高危型HPV阳性率较低危型高,无吸烟史或饮酒史的喉癌患者HPV阳性率更高。此研究结果对了解国内喉癌发生危险因素的分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用来指导HPV阳性喉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RNAi干扰Twist基因对喉鳞状细胞癌Hep 2细胞株增殖、侵袭力及E 钙黏蛋白甲基化的影响。方法培养人喉鳞状细胞癌Hep 2细胞株,分别转染siRNA Twist(siRNA Twist组)、阳性对照siRNA GAPDH(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错义链(阴性对照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转染组细胞中Twist和E cad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各转染组细胞中Twist和E cad蛋白表达,MTT比色法检测各转染组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SP)检测不同转染组细胞中E cad甲基化表达。结果siRNA Twist组细胞中Twist mRNA和Twist蛋白表达量均低于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NA Twist组细胞中E cad mRNA和E cad蛋白表达量均高于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siRNA Twist组细胞转染48 h~96 h时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弱,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NA Twist组细胞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均低于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SP 检测结果显示,siRNA Twist组细胞中E cad甲基化扩增条带呈弱阳性,表达强度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而非甲基化扩增条带呈阳性。结论特异性抑制Twist基因表达可能通过影响E cad甲基化而上调E cad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有望为喉鳞状细胞癌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复发性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时间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7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41例喉鳞状细胞癌术后复发患者,对相关参数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用Kaplan meier法对预后进行分析。结果41例患者在术后1~120个月内复发。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病理分级与复发时间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级(P=0.003)是复发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初次手术方式是复发性喉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病理分级分化程度低以及临床分期晚的患者更加容易早期复发,应加强随访以助于早期发现,且对≤24个月复发的患者采取更加激进的治疗措施;在激光手术早期开展时T2期患者应慎重选择内镜下手术方式,减少患者术后复发,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T淋巴细胞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水平与喉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Tiam1蛋白在98例喉癌石蜡组织切片中的表达,并统计分析Tiam1蛋白表达水平与喉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Tiam1蛋白的表达与喉癌的淋巴结转移(P<0.001)、临床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P=0.027)、组织病理学分级(P=0.020)及复发(P=0.003)密切相关;Kaplan 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iam1高表达组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P=0.001)和5年总生存率(P<0.001)均明显低于Tiam1低表达组;而且通过Kaplan Meier生存曲线分析Tiam1蛋白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情况与头颈鳞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发现Tiam1高表达并有淋巴结转移组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其它(Tiam1低表达或无淋巴结转移)组(P均<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一步显示,淋巴结转移(P=0.001)及Tiam1表达水平(P=0.020)为喉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Tiam1在喉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且其高表达与喉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复发及预后密切相关。Tiam1可能在喉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对喉癌的复发及预后具有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肺炎疫情仍在持续,抗疫形势仍很严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潜伏期较长、传染能力强、人群普遍易感,给医护人员、患者和人民群众都造成了严重威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的喉癌和下咽癌患者在疫情下仍需进行限期处理,因此在做好COVID-19排查和防控工作后,合理选择治疗方式,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做好医务人员自身的防护措施,协调手术各方,合理有序地开展手术治疗及患者术后的规范化管理,对疫情下救治喉癌和下咽癌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RASSF2A表达水平及其基因异常甲基化与喉癌的关系及意义。 方法 采用RT-PCR及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50例喉癌组织(实验组)和1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对照组)中RASSF2A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 结果 喉癌组织中有54%(27/50)存在RASSF2A基因启动子,而对照组正常黏膜组织中未发现RASSF2A基因甲基化现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18, P=0.002)。RASSF2A甲基化水平程度与喉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喉癌组织中RASSF2A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黏膜组织(χ2=9.818, P=0.002)。RASSF2A基因甲基化的喉癌组织中其mRNA的表达减少,反之亦然。 结论 喉癌组织中RASSF2A基因CpG岛甲基化与其基因表达缺失有关,可能参与了喉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Zeste white 10(ZW10)相互作用着丝粒蛋白1 (ZW10 interacting kinetochore protein 1,Zwint 1),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肿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以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方法,对16例HNSCC患者的肿瘤组织样本,以及7例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样本中Zwint 1蛋白进行检测。同时,分析HNSCC相关组织芯片中Zwint 1蛋白表达与HNSCC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临床样本与组织芯片的检测结果显示,Zwint 1蛋白在HNSCC肿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99, P<0.05)。组织芯片的检测结果显示,Zwint 1蛋白表达量与HNSCC患者的肿瘤大小(F=2.889,P<0.05)、淋巴结转移(t=2.110,P<0.05)、分化(F=3.667,P<0.05)以及临床分期(F= 2.864,P<0.05)均具有相关性。但是卡方检验结果显示,Zwint 1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χ2=3.236,P>0.05)、淋巴结转移(χ2=1.463,P>0.05)、分化(χ2=1.271,P>0.05)、临床分期(χ2=4.17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Zwint 1蛋白在HN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有重要作用,可能是HNSCC潜在的靶向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治疗喉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