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轻度脑炎或脑病伴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治的6例轻度脑炎或脑病伴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并对患者行牛津残障量表( OHS)评分。结果6例患者中成人4例,儿童1例,婴幼儿1例。成人首发症状包括发热、头疼、呕吐、意识障碍、嗜睡、幻视等,其中1例有癫痫史。儿童因呕吐就诊1例,婴幼儿因发热且伴有神经症状就诊1例。磁共振成像( MRI)显示胼胝体压部病灶呈类圆形,其中4例仅累及胼胝体压部异常信号,2例成人存在胼胝体外病变,弥散加权成像( DWI)及T2W1均显示受限高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Flair)呈现片状稍高信号。治疗后6例患者临床症状均减轻或消失,复查MRI胼胝体压部异常信号均消失。4例患者预后良好,合并有胼胝体外病变的2例患者预后不良,预后良好组OHS评分与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 P <0.05)。结论轻度脑炎或脑病伴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发生率低,且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可结合磁共振成像诊断,经过治疗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报告2019年7月8日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成人大叶性肺炎后继发伴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的轻度脑炎/脑病的病人,表现为发热后出现头痛、精神异常、走路不稳等神经系统症状,胸部CT示右肺多发炎性实变,颅脑MRI表现为胼胝体压部、半卵圆中心的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DWI高信号的病灶,治疗后复查颅脑MRI胼胝体压部及半卵圆中心病变消失.  相似文献   

3.
张秋灵  刘瑶  蒋敏  王军 《安徽医药》2019,23(12):2411-2416
目的分析成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临床特点,包括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磁共振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急诊病区 2017年 8月至 2018年 12月诊治的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病例 3例详细报告,并以“可逆性”检索中国知网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胼胝体压部病变”为关键词,技期刊万方数据库,以 2009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为限,共检索到中文文献 40余篇,剔除资料不全病例及不符合要求病例,对共 47例成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成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发病年龄以青年多见,年龄(29.7±11.4)岁,年龄中位数 27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病因多种多样,感染、尤以轻微病毒性脑炎最多见,其次为高原病,其余还有低血糖、细菌性脑膜炎、抗癫痫药撤药等多种病因。临床表现多样,病人可有头痛、发热、呕吐、短暂意识障碍、视物模糊或重影、精神异常、抽搐、口齿不清等各种表现。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胼胝体压部有孤立的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序列低信号病灶,经抗病毒、抗菌或激素、对症治疗,或者仅处理原发病,大多数病人在 10 d左右临床症状缓解,平均在 20 d复查头 MRI,各个序列均显示胼胝体压部病灶完全消失。结论成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病因多种多样,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症状轻微,头 MRI可见胼胝体压部可逆性孤立性病灶,在 DWI序列病灶最明显,呈高信号,治疗无特异性,症状在短期缓解,病灶在短时间内消失,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胼胝体是两侧大脑半球间最大的联合纤维,很多病变均累及胼胝体组织,然而在影像上脑内病变仅累及胼胝体压部,脑内其他部分未见或少见累及,而显示脑胼胝体压部病灶以MRI显示较好.现结合我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MRI检查中发现8例胼胝体压部孤立病变,经复习文献,对引起胼胝体压部病变的病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IgA肾病发生急性肾损伤及并发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IgA肾病以急性肾损伤起病并发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儿,女,9岁,以全身浮肿、尿少、肉眼血尿起病。入院后监测肌酐明显升高,无尿,给予血液净化、激素冲击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肌酐、尿量恢复正常,但突然出现高血压、视力丧失,头颅MRI示可逆性脑病,经过降压、减轻脑水肿等治疗视力恢复,完善肾活检示IgA肾病,继续给予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患儿肾功能、尿常规均恢复正常,复查头颅MRI恢复正常。结论 以急性肾损伤起病的IgA肾病较为少见,可能为多种机制并存发生。儿童肾脏疾病并发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更为罕见,早期诊断及治疗至关重要,避免发生不可逆性神经系统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胼胝体损伤的CT和MRI表现,评价CT和MRI对其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6例胼胝体损伤CT和MRI表现作回顾性分析,16例均行CT和MRI检查。结果 16例胼胝体损伤中,5例位于体部,5例位于压部,5例累及体部和压部,1例位于膝部;常规MRI上表现为T2WI均为高信号,T1WI为低、等或略低信号,弥散加权像(DWI)对胼胝体损伤具有敏感性,病灶显示高于常规T2WI,极易发现病灶且均表现为高信号。CT检查胼胝体区未见异常密度。12例还合并颅内多处挫伤和血肿。结论胼胝体损伤少见,CT检查难以发现,MRI是最好的影像检查方法 ,胼胝体损伤大多数合并颅内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非颅内肿瘤所致放射性脑病(REP)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8例非颅内肿瘤患者接受放射线治疗后,进行脑电图、头颅MRI检查。采用回顾性分析,进行脑电图异常脑波出现范围及定位与头颅MRI放射性病灶范围及定位的比较,并根据MRI结果分为MRI阳性组和阴性组。结果 18例放射性脑病患者中,9例头颅MRI阴性,9例头颅MRI阳性。两组患者的脑电图和头颅MRI检查比较,影像学阴性组患者脑电图异常脑波出现的平均导联数为11,异常脑波以θ波为主。影像学阳性组患者MRI病灶平均体积为35.2cm3,脑电图异常脑波以δ波为主,且无论MRI单侧病灶或双侧病灶,异常脑波的出现均为双侧,病灶侧为重;1例患者出现尖慢复合波。全部患者的异常脑波出现率为100%。上述数据表明,患者头颅MRI尚未发现明确放射性病灶时,脑电图即可检出慢波增多,程度多为轻度,少数为中-重度;患者头颅MRI已发现明确病灶时,仅有极少数患者脑电图为轻度异常,多数患者为中等程度至重度异常,而且常表现为异常脑电波全导联同步发放,出现异常脑电波的导联范围往往明显超出MRI病灶范围。证明脑电图异常改变的出现早于影像学异常。结论放射性脑病患者的脑电图异常改变的出现早于影像学异常改变,因此临床上应用脑电图检查,有早期预测价值,早期脑电图检查对放射性脑病患者的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牛锐  宋晓群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8):2786-2787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15例患者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头痛、视觉障碍、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原发病包括高血压脑病、子痫、慢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肾衰竭等。影像学改变: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以双侧大脑半球后部白质为主的T1WI略低或等信号,T2WI、FLAIR高信号。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表现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该病治疗及时其临床和影像学改变完全可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应用他克莫司(FK506)后诱发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早期识别与干预。方法 对本中心收治的2例服用FK506后诱发PRE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女性患儿,因患狼疮性肾炎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常规治疗疗效欠佳加用FK506,用药后出现抽搐、意识丧失、血压升高等表现,经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分析,诊断为PRES。经过积极止抽、降颅压、控制血压、停用FK506等治疗,2例患儿症状好转,复查头颅MRI显示脑内异常信号明显吸收。结论 患有肾脏疾病或自身免疫病等基础疾病的患儿,应用FK506等免疫抑制剂,一旦出现神经系统症状需警惕PRES发生,应尽早行头颅MRI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及时予以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在新生儿低血糖脑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20例低血糖脑病新生儿患者的MRI资料,对患儿进行常规T1WI、T2WI、T2FLAIR、弥散加权系列(DWI)扫描检查,如果患儿有合并出血症状加扫磁敏感(SWI)序列。结果低血糖脑病具有高度的区域选择性,主要累及大脑皮质、海马、基底节区和胼胝体压部。20例患儿中常规T1WI表现为受累部位稍低8例,稍高4例;T2W2表现为受累部位稍高或灰白质分界不清8例;T2FLAIR序列和DWI呈高信号,ADC值减低。合并出血时SWI序列病变内见片状低信号。结论新生儿低血糖脑病一般呈对称性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性,DWI对低血糖脑损伤的检测比较敏感,SWI对合并出血敏感,磁共振对此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I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36例MRI检查的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的影像表现,比较不同MRI系列扫描的影像表现。结果无异常表现23例,轻度104例,中度127例,重度82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累及部位广泛,MRI表现可以多样化。结论TlwI诊断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重要价值,T2WI系列作为常规扫描进行参考,DWI在诊断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程度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驱虫药致迟发性脑病的MRI和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驱虫药致迟发性脑病MRI和CT检查30例。发现病灶多不对称地位于测脑室周围,类圆形,大小不等,边界模糊,占位效应不明显,可融合呈串珠状。MRI上病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可环形或实性强化,有的不强化。CT表现为低密度灶,少有强化,相同病例CT显示病灶少于MRI。仅从影像上本病与散发性脑炎和多发性硬化难于区别。病前服用驱虫药史是诊断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电图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治疗的2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影像学及脑脊液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儿脑电图检查均有不同程度异常,且脑电图异常随病情的进展而变化,早期表现为背景节律慢化,波幅降低.脑脊液异常表现为压力增高10例,白细胞轻度增高6例,以淋巴细胞增高为主,蛋白轻度增高5例.脑脊液细菌培养均阴性,特异性病毒抗体检测仅2例阳性,均为单疱病毒.11例MRI异常.病变大多呈双侧对称性,少数病灶不对称.其中病变累及1个部位者4例(41.6%).基底节异常信号6例,额叶3例,脑干5例,大脑脚2例,中脑2例,枕区异常信号3例,视神经受损2例.5例CT正常而MRI表现为小脑、脑干异常信号,增强扫描均无明显强化,3例MRI脑、脊髓均有异常信号,且临床亦同时有脊髓炎的表现.结论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电图均有异常,脑电图改变的程度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相关,随病情的好转而好转.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葛美  蒋维武  林学超  黄淳 《贵州医药》2004,28(7):604-605
目的 评价胼胝体发育异常的临床特征和MRI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6例小儿胼胝体发育异常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结果 癫痫发作8例,占50%,智力低下5例,占31.25%,运动障碍7例,占43.75%。本组全部患儿均有头颅MRI改变。MRI矢状位能直观、清晰地显示出胼胝体全貌和其异常程度。结论 胼胝体发育异常临床表现复杂多变。MRI是诊断胼胝体发育异常最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Introduction: Transient-localized lesions of the splenium of the corpus callosum (SCC) have been described in various clinical conditions, some of them being attributed to the withdrawal of psychotropic drugs. The pathophysiology of the lesion reflects cytotoxic edema and reversible demyelination.

Areas covered: The present article aimed at reviewing cases of transient SCC lesion exclusively related to changes in pharmacotherapy. It also reports the original case of a patient receiving a complex psychopharmacological therapy who developed a transient SCC lesion investigat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MRS), and pharmacogenetic profiling.

Expert opinion: To date, only one review on the subject has been published, analyzing 22 cases of transient SCC lesion arising in epileptic patients on antiepileptic therapy. It hypothesized that the nature of the lesion is a cytotoxic edema and the cases described in the subsequent 14 years seem to support this hypothesis. The authors reported the case of an Italian-Egyptian patient who developed a transient SCC lesion after the rapid withdrawal of Carbamazepine and Lurasidone. The lesion completely disappeared from the MRI performed after 1 month. Patient’s ethnic group and its pharmacogenetic profile were considered as possible causes of altered drug metabolism and, likely, of the SCC les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MRI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28例DAI,患者均做了MRI检查,其中17例患者同时行CT检查。结果 28例中共发现了126个病灶,其中大脑白质及皮髓质交界区103个,胼胝体10个,基底节区7个,脑干3个,小脑3个。89.7%病灶为非出血性病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CT上难以发现病灶的小脑、脑干、胼胝体等处,MRI均可清晰显示。结论 MRI为DAI的临床诊断、预后判断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早产脑瘫和足月脑瘫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安徽省儿童医院确诊的64例脑瘫患儿,依据孕周大小分为早产组32例与足月组32例,运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项(GMFM-88)评价患儿的运动障碍程度;选取内囊前肢(ICAL)、内囊膝部(ICGL)、内囊后肢(ICPL)、胼胝体膝部(GCC)、胼胝体体部(BCC)、胼胝体压部(SCC)和大脑脚部位作为感兴趣区(ROI),测量弥散各向异性(FA),比较两组不同ROI的FA值;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两组各ROI的FA值与GMFM-88分值的相关性。结果 早产组的FA值在各部位均小于足月组,右侧ICPL、SCC和双侧大脑脚部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DTI内囊前肢、膝部和后肢的FA值和GMFM-88分值之间呈现正相关(P<0.05),其中内囊后肢的相关系数最高(r=0.572,P=0.001);足月组各部位FA值和GMFM-88分值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早产脑瘫的整体白质发育较足月脑瘫明显延迟;在评价运动功能方面DTI在早产脑瘫中的应用价值高于足月脑瘫患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