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丁樱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儿科教学、临床、科研工作30余年.尤其是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脏病方面有着独到的经验,她主持承担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综合治疗方案的示范研究".现将丁樱教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从瘀论治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甜甜  王耀光  黄文政 《河南中医》2014,(12):2306-2306
黄文政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根本病机为脾肾衰败,久病入络。久病入络又可分为:络脉瘀阻、络脉绌急和络虚不荣。黄文政教授将治疗慢性肾脏病常用的虫类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效专活血通络,一类效专熄风镇痉通络,虫类药可以搜剔络中之邪。临床中黄文政教授灵活运用虫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特点为重用虫药,搜剔通络;循序渐进,免伤气阴;扶正补虚,忌伐太过。  相似文献   

3.
介绍丁樱教授应用藤类药物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经验。阐述本病的病因病机;根据中医药理论及以病位在络脉为依据,善用藤类药物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4.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为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时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疾病,西医对本病无特异性治疗手段,短期效果尚可,停药减药后容易复发。针对这一情况,中医药在治疗此病时发挥了独特优势,在减轻激素带来的不良反应的同时可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刘宝厚教授结合工作经验,提出的慢性肾炎中医辨证分型方案得到全国认可,已被广泛推广应用,在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刘宝厚教授认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为本虚标实证,以肾络亏虚以及感受风、湿、热、毒、瘀为其基本病机,在整个病情发展过程中,热、虚、瘀三者既可单独存在又可兼夹为病。刘教授主张分期论治该病,急性期以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为主,迁延期以益气养阴、佐以化瘀为主,总体将清热解毒、祛风通络、活血化瘀作为治疗紫癜性肾炎的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4,(10):2062-2063
过敏性紫癜是多种因素引起的系统性血管炎病变,主要累及皮肤、胃肠道、关节和肾脏等多器官。丁樱教授在过敏性紫癜的治疗上善用藤类药物,取其疏风通络、活血养血之功效,配伍使用海风藤、络石藤、忍冬藤三药,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丁樱教授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经验撷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樱是河南中医学院儿科研究所所长、教授、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儿科教学、临床、科研近30年.提出了"扶正祛邪,健脾补肾与清热化瘀并用"学术观点.对难治性肾病、紫癜肾、乙肝肾、狼疮肾等多种肾脏疾病有独到经验.现仅就丁樱教授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的经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丁樱教授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经验撷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力群  关霖静  丁樱 《中医药学刊》2004,22(8):1390-1391
丁樱是河南中医学院儿科研究所所长、教授、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儿科教学、临床、科研近30年。提出了“扶正祛邪,健脾补肾与清热化瘀并用”学术观点。对难治性。肾病、紫癜。肾、乙肝肾、狼疮。肾等多种。肾脏疾病有独到经验。现仅就丁樱教授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的经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近年来呈相对增多趋势。丁樱教授从事小儿肾脏病研究30余年,认为本病实为络病,善用藤类药物;概括本病病机为热、瘀、虚三个方面,辨证加用祛风清热、活血化瘀、养血补虚等藤类药物,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丁樱教授分期辨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经验。方法: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分期施治、典型病例等方面对其分期辨治经验进行总结。结果:丁樱教授认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机为热、虚、瘀三种,以虚为本,热瘀为标,临床施治多以邪实阶段和正虚阶段分期论治,以银翘散、犀角地黄汤、归脾汤、知柏地黄丸、固本止崩汤、大补阴丸、茜根散等灵活化裁,临床疗效显著。结论:丁樱教授认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易复发难治性疾病,临床采用中医分期辨治,标本兼顾,气血同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丁樱教授对儿童紫癜性肾炎的治疗有独特的见解,认为热瘀互结、动血伤络是儿童紫癜性肾炎的发病之标,气阴两虚、热瘀耗血是儿童紫癜性肾炎的发病之本,将病机概括为“热”“瘀”“虚”。并提出了“凉血散血”的治则,研制了院内制剂清热止血方,临证中强调以清热凉血釜底抽薪、活血化瘀疏通经脉、滋阴养血增水行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探讨全国名老中医黄祥武教授治疗肾阳虚兼脉络瘀阻证的核心组方和加减用药配伍规律。方法制定适用于黄祥武教授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的结构化病历模板,运用《中医经验采集与数据挖掘系统软件》进行常规挖掘和关联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黄老教授治疗肾阳虚兼脉络瘀阻证的核心组方为附子、细辛、仙灵脾、巴戟天、赤白芍、茯苓、桂枝、三棱、莪术,加减应用频次较高的药类有通络药、补阳药、温里药、理气药等。结论黄老教授治疗肾阳虚兼脉络瘀阻证所对应的疾病范围广,其擅于温补命门之火,注重"温通"大法。  相似文献   

12.
张玉琴教授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消渴痹证)早期为气虚血瘀,痹阻脉络,后期则为痰瘀、湿瘀、阳虚寒凝、痹阻络脉,瘀血阻络贯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消渴痹证)始终,故活血通络之法亦贯穿始终。初起以气虚血瘀、瘀血阻络为主,宜益气活血通络;晚期气血阴阳俱伤,气血逆乱,痰湿阻滞,寒凝血脉等,宜化痰温阳通络等。张玉琴教授喜用辛味药物如细辛、桂枝等温阳散寒、活血通络,还善用虫类药及藤类药以通络。除内治法,中药熏洗疗法调整气血、活血止痛,也可配合应用。  相似文献   

13.
运用络病学说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机证治,提出冲任络脉瘀滞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络病病机,临床辨证当分清冲任络脉瘀阻证的寒热虚实,在审因论治,祛邪通络的同时灵活选用辛香通络、温经通络、藤类通络、化痰通络、虫类通络药物,若病久致虚者可加入补气运络,填精坚络之品。  相似文献   

14.
吾师彭培初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彭师业医50余载,对于治疗多种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临证论病见解独到,遣方用药,切中病机,常有奇效。经过临床反复验证,屡用不爽。现仅就彭师治疗慢性肾炎之经验献于同道。1清热凉血、化湿通络法治疗紫癜性肾炎紫癜性肾炎之临床表现与中医“尿血”、“肌衄”、  相似文献   

15.
微血管性冠心病作为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病位在心。基于中医的络病理论,本病以心络亏虚、络脉瘀阻为核心病机。立足于“络以通为用”的治疗原则辨治微血管性冠心病,当治以调气活血、滋阴补阳、和脏通腑、化痰散瘀,并灵活运用虫类、藤类活血通络药,可获良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6.
张兰坤  过伟峰  肖婧  盛蕾 《中医杂志》2014,(9):804-805,808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首创"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络病学说,提出络病以"通和血脉"为治疗大法。基于其"络以通为用"的络病基本治则,以虚、实为纲,从气滞血结、络脉瘀滞、痰瘀阻络、络脉空虚等方面立论,谈及了辛味通络、虫药通络、藤药通络及补虚通络诸法。  相似文献   

17.
赵凯教授认为痰瘀阻络型脑梗死的根本病机是痰湿邪毒瘀阻脑经,脑髓失养终致毒滞脑络,并强调防治应以清为要,即化湿祛瘀、益气活血、解毒开窍和醒脑益髓,同时结合藤类药行气通络、畅达血脉之特性,自拟七藤脉宁方治疗痰瘀阻络型脑梗死恢复期,疗效显著。通过典型医案,从痰瘀阻络型脑梗死恢复期病机与治法、七藤脉宁方功效两方面探究赵凯教授应用七藤脉宁方治疗痰瘀阻络型脑梗死恢复期的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18.
玄府—络脉体系纵横交错、遍贯全身,为津血流通、气机升降的基本道路与门户,藉以通行营卫等发挥护卫肌表之功。IgA肾病的发生多与黏膜免疫密切相关,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等处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本文以营卫二气为基本桥梁,通过探讨玄府—络脉与黏膜免疫二者在构成基础、功能效应及病理表现上的相关性,认为黏膜免疫为玄府—络脉发挥卫外御邪之功的具体体现。IgA肾病发生免疫紊乱的过程多与玄府闭塞、络脉失和有关。其具体机制为玄府郁闭,致气血津液流通受阻,痰瘀等病理产物化生,瘀阻于络脉,络虚不荣、络脉失养而发为本病。基于这一病机特点,在治疗方面当分期论治,早期开通玄府,着重运用风药使气机宣达、营卫流通;中期化瘀通络,应用藤类药、虫类药以增破血逐瘀、搜剔通络之力;晚期气阴两虚、肾络失养,应用益气养阴药以通补虚络、疏利气机。冀以此拓宽IgA肾病的中医临证思路,为本病的治疗提供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钱月慧 《江苏中医药》2014,46(10):15-16
叶天士认为络病以络脉阻滞为特点,多表现为气滞、血瘀或痰阻,提出辛味通络等用药诸法,临床喜用辛香药,善用虫类药,巧用血肉有情之品,善用药对,妙用藤类。分析叶氏治疗络病的用药特点和规律,以期指导临床用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痛风性关节炎属中医痹病、白虎历节病范畴,以络脉瘀痹为标,正气亏虚为本。叶天士“络瘀则胀”理论源自其络病学说,应用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中,络瘀指络脉不通的状态,根据痛风性关节炎不同时期病邪特征,分为湿热、痰浊、瘀血阻塞经络,且病邪随疾病发展发生转化,初期以湿热阻络为主,后期发展至痰湿痹阻、痰瘀互结、瘀血痹阻。治疗上以通络除痹为原则,治有宣通清解法、辛药通络法及扶正通络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