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作为五臧之一,心主血脉为之体,为阴;心主神明为之用,为阳,因此双心理论体现的是心脏的一体两面。双心理论是指“心主血脉”与“心主神明”,并包括二者之间的生理相依,病理互损。赵海滨教授提出心肌梗死后抑郁焦虑的中医核心病机特点为“瘀热虚滞”,临床上针对“瘀热虚滞”,提出“活血清心”以清“瘀”“热”,治血脉不畅;“养血调神”以调“虚”“滞”,治神明异常,从而达到“形神合一”,双心同治。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中风病在血脉,损及脑髓神机的病机理论,探讨心主血脉失常与中风发病的内在联系。在心脑一脉相承,共主神明的认识基础上,分析中风发病机制,结合当代研究进展,阐述心主血脉与中风病机的相关性。认为心主血脉失常是中风发病的基础病理损害,主要涉及心脏病变,心率、心律、心脏瓣膜病变及其形态学改变、血压、血流动力学、血液、血脂、血管特别是动脉病变。凡此均责心主血脉失常,终致血脉损伤,血行不利,痰浊瘀血阻滞,脑脉闭塞或血溢脉外,发生中风。心脑一脉相通,心主血脉失常是中风最常见的病机,维护心、血、脉结构与功能的正常状态是预防中风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3.
心主血脉     
“心主血脉”系“藏象”学说心脏主要生理功能,涵盖脏腑、经络、五行、气血、阴阳等中医理论,包括主血和主脉,心、血、脉密切相联,共同组成循环系统,体现心、脑血管循环系统三大要素之间相互关系;脉为心之体,血为心之用,心在整个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心行血以输送营养物质,生血使血液不断地得到补充。“心主血脉”是心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益气活血类中药可提高心肌收缩力、保护缺血心肌损伤,抑制血小板活化、调节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紊乱从而调整血液循环状态,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尚有报道称“心主血脉”理论对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在临床中诊治起到一定作用。“心”并非完全指解剖之“心”,“血”也并非完全指“血液”,脉也并非完全指“血管”。不可将“心主血脉”理论等同于现代医学的血液循环(心脏、血液和血管组成),此乃游移于解剖与非解剖属性之间,疑似偷换概念。  相似文献   

4.
心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近十年来,我们以中医脏腑、气血等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科学方法,结合临床对心的辨证进行了验证、探讨,现概述如下。一、心主血脉的定量表述及临床验证中医认为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神明。而心主血脉是指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以营养周身的功能,心气则是推动血运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心主血脉包括心主血和主脉,心主血脉是心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脑为奇恒之府,充养脑髓,脑得心血则功能正常,调节全身各个系统的功能,心脑疾病常同时发展。心脑血管的发生发展也伴随着心主脉的功能失调。动脉粥样硬化是气虚为本,气虚所致瘀痰为标实,日久入络发展演变的终末阶段。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位在脉壁,根本在于心主血、心主脉功能失调。血脉的病因广泛,但其病机主要是血脉凝塞不通,气血为之闭阻。心主血脉功能失调引发的症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表现十分接近。动脉粥样硬化累及脑动脉就会出现中风的临床表现。动脉粥样硬化又是心脑疾病的共同“证”,也就是常讲异病同治,为心脑同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心寄窍于耳”理论源自《黄帝内经》,指心可统领耳窍以维持其生理功能。突发性聋属于中医“暴聋”范畴,中医多从肝肾论治本病,对从心论治本病关注度不足。现以“心寄窍于耳”理论为基点,分析心的生理功能异常与突发性聋的病因病机的联系,即心主血脉功能异常导致的瘀血阻窍是突发性聋发病的关键环节,心主神志功能异常是影响突发性聋发病及预后的重要因素。针刺治疗可通过循经取穴、近部取穴以畅通血脉,恢复“心主血脉”之功,通过循经取穴以调心神,头部取穴以调脑神,辨证选穴以调五脏神,恢复“心主神志”之能,心之生理功能复常,从而听觉功能亦可恢复。  相似文献   

7.
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病之一,以临证为契机,基于《黄帝内经》“心部于表”理论,探析“心”与银屑病的关系。病机方面,心主神明功能失常,可致神失内守,统率失常而发病,且心神失常可贯穿整个病程;心主血脉功能失常,心血不足,无力推动血运,可致血瘀而发病;心为阳脏,火邪炎上太过可致血热而发病;心阳不足,气化无力,体表失于濡润可致血燥而发病。治疗方面,心主血脉可化生心阳、滋养心神、充养皮肤,治疗总以四物汤为底方,分治以清热之凉血四物汤、祛瘀之桃红四物汤、滋阴之当归饮子,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内皮祖细胞是保护和修复全身血管内皮层的基础,心肌梗死后内皮祖细胞的动员、归巢、分化是心肌损伤修复的重要机制。基于荣气内涵与内皮祖细胞生物学特征,对“荣气气化”理论的“荣气源生、气化流通、荣养充形”与内皮祖细胞的“动员、归巢、分化”生理病理过程进行取类比象。并在“荣气气化”理论指导下提出了心肌梗死“补气荣心,生化有源”“活血荣心,以通为用”“滋阴荣心,充形再生”的治疗三原则,讨论了补气中药、活血中药、滋阴中药分别在内皮祖细胞动员、归巢、分化中的作用和机制,为中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探索新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9.
脓毒症引发的心肌损伤是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研究脂多糖(LPS)诱导的脓毒症致心肌损伤模型,探讨保护心肌损伤的治疗方法与策略,能为临床治疗脓毒症引起的心肌损伤提供实验依据。自噬通常被认为是降解多余、受损的细胞成分实现物质循环再利用的调节机制,在保护心肌细胞结构和功能方面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最新研究发现自噬失衡是引发心脏毒性损伤的关键机制,而通过自噬调节可以改善LPS引发的心肌损伤。现系统梳理自噬信号通路在LPS引发的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为脓毒症引起的心肌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心气虚证的心功能表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中医心脏理论形成,是渐进发展的过程。李述宗将此概述为3个阶段:《内经》上的心,主血脉而又藏神;李梴的心有二,血脉之心与神明之心,王清任的心只有一,主血脉而不藏神。基于心脏理论认识深化,心气虚证概念而演变。《灵枢·本神篇》说:“心气虚则悲”。姜春华认为此实代表神经衰弱。史载祥认为内经及后世论及心气虚,从心主血脉、心藏神兼论引出,心气虚主要从心主血脉表达,并与神志、梦境变化的心气虚明确区分,近代才公认。  相似文献   

11.
炙甘草汤对离体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律失常属于中医的“心悸”、“怔忡”、“脉结代”的范畴,系气血不足,阴阳失调和血脉淤阻等原因引起。而炙甘草汤具有补气养血、滋阴和阳及疏通血脉之功效,故能起到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多年的临床实践表明,炙甘草汤对于多种心脏疾病或心外其它因素所致的心律失常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为了  相似文献   

12.
心主血脉是心脏与血液正常生理功能的全面概括。心气充沛、血液充盈和脉道通利是血液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任一环节的异常都会导致血流不畅,乃致血栓形成,而血栓前状态是血栓形成和急性血栓事件发生的前提。由于血栓前状态的诊断方法特异性差、缺乏预测性,西医治疗方法单一且存在出血风险,故血栓应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现代研究发现,益气和活血中药配伍具有提高心肌收缩力、抑制血小板过度活化、调节凝血及纤溶系统功能紊乱、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事件的防治。基于心主血脉理论,对血栓形成的中医认识进行深入探索,为血栓前状态的中医药防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内经》"心主血脉"学术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推求《内经》本义,从“心”概念的形成入手,对心主血脉的内涵进行解读,认为:心为君主,主神明赅意志并主血脉,主导血脉的生化,宗气对血脉的运行为主要动力,心主血脉和心主神明之间形神合一,结合临床,心主血脉理论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探讨血管内皮损伤致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机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易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或损伤,在各种致病因素的刺激下诱发冠心病心绞痛的发作,中医认为“胸痹”的发生是由于“痰瘀互结,阻塞心脉”。痰瘀互结证的物质基础可能是脂质过氧化,氧自由基增多,脂性物质附着在血管内皮上,逐渐损伤血管内皮的病理过程,此假设为研究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引起冠状动脉管径狭窄或堵塞,使心肌的血液供给发生障碍所致,属于中医“心痹”、“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心关系密切。心主血脉,推动血液循脉道运行,这种功能即“心气”。但心气之所以能推动血脉运行,还因为有肝之疏泄,肾之温煦,脾之化生协助。若肝、肾、脾之功能失调,均可致心气(阳)不  相似文献   

16.
张恒 《中医药研究》2009,(2):212-213
《素问·宣明五气论》曰:“心主血”;《素问·痞论》曰:“心主身之血脉”;《灵枢·本神》“心藏脉,脉舍神”这是中医“藏象”学说中对心脏的生理功能的言简意赅的描述。中医阴阳五行学说重视整体观念,主张从整体出发探讨心脏之功能及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7.
一、理论探讨祖国医学以“心藏神”和“心主血脉”作为心的基本生理功能活动。如《内经》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充在血脉”,“何者为神?血气已和,营卫已通,神气舍心……乃成为人。”这两节经文指出了“心神”与“心血”的密切关系,而其含义则认为“心主血脉”的功能活动,是以“心藏神”为前提的。《内经》又说:“经脉  相似文献   

18.
脓毒症是由感染反应失控引起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异常状态,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而且容易引起各种器官损伤。在脓毒症继发的众多器官损伤中,心肌损伤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方证对应”理论是中医学传承千年的核心辨治思路,在此思路的指导下,中医药在脓毒症心肌损伤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脓毒症心肌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道路。文章将基于“方证对应”辨治思路,在中医古文献、基础实验和临床观察证据的基础上,对中医药治疗脓毒症心肌损伤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经典方剂、中药注射液以及中药自拟方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光明中医》2021,36(17)
情志因素常作为病因或诱因参与并影响应激性心肌病的发病及预后,研究情志与应激性心肌病的关系十分必要。应激性心肌病属于中医胸痹、心悸、厥证、郁证等范畴,中医主要从"心主血脉"及"心主神明"2个方面认识"心"的功能,可对应躯体及精神2个方面。该病发病前多遭受严重的精神或躯体刺激,研究情志与应激性心肌病这种表象为器质层面的心发病而实质多为心理层面之心异常的疾病之间的关系对临床诊治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试论中医心与高血压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习惯多把高血压归责于肝,本文不囿成说,提出中医心与高血压有密切关系,认为高血压病的临床症状多归属中医心的病证,其病理主要为“心主血脉”失常,发病则与“心主神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