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EUS-FNA)细胞学检查、囊液癌胚抗原(cEA)分析对区分胰腺囊性病变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7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行EUS-FNA细胞学检查和囊液CEA分析,绘制囊液CEA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通过Youden指数确定诊断临界值,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统计分析EUS、EUS-FNA细胞学及囊液CEA分析鉴别诊断胰腺囊性病变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手术病理确诊良性病变14例、潜在恶性/恶性病变13例。EUS鉴别诊断胰腺囊性病变良恶性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8%(21/27)、69.2%(9/13)、85.7%(12/14)、81.8%(9/11)、75.0%(12/16);EUS-FNA细胞学上述指标分别为85.2%(23/27)、76.9%(10/13)、92.9%(13/14)、90.9%(10/11)、81.3%(13/16);以囊液CEA值22.24ng/ml为诊断临界值,上述指标分别为74.1%(20/27)、84.6%(11/13)、64.3%(9/14)、68.8%(11/16)、81.8%(9/11)。结论EUS-FNA细胞学鉴别诊断胰腺囊性病变良恶性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特异度,而囊液CEA分析(诊断临界值22.24ng/m1)鉴别诊断胰腺囊性病变良恶性的敏感度较高,选择合适的胰腺囊液CEA分析诊断临界值结合EUS-FNA细胞学检查可以基本满足临床鉴别胰腺囊性病变良恶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胰腺肿瘤的诊断及治疗:胰腺囊性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及人群健康查体意识的提高,无症状的胰腺囊性病变患者逐渐增多。胰腺囊性病变主要包括浆液性囊腺瘤(SCA)、黏液性囊腺瘤(MCA)、胰腺假性囊肿、潴留囊肿、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囊腺癌等。其中黏液性囊腺瘤和IPMN均被视为癌前病变。胰腺囊性病变患者绝大多数无临床症状,仅20%左右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腹胀、消化道症状等,缺乏特异性;体格检查也多无阳性体征。是囊肿的某些特征和恶性肿瘤之间有相关性,这些特征包括存在实性占位性病变、囊肿增大和出现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及细胞块对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传统影像学检查(CT、MRI、B超)、EUS-FNA的15例胰腺囊性病变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行液基细胞学(LBC)、细胞块检查.同时,比较4种检查技术在胰腺囊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假性囊肿7例,黏液性囊腺瘤2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1例,胰腺癌3例,囊腺癌2例.传统影像学、EUS-FNA、LBC、细胞块的诊断正确率为53.3%、86.7%、75.0%、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US-FNA较单纯传统影像学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均高(86.7%、75.0%、0.62与53.3%、58.3%、0.12),细胞块较LBC灵敏度高(100.0%与75.0%).结论 EUS-FNA及细胞块可提高诊断胰腺囊性病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EUS—FNA)物行不同细胞学检查方法对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胰腺实性占位性病变72例,均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取材,分别行常规涂片、液基涂片及细胞块结合免疫组化检查。结果72例患者中,最终确诊胰腺肿瘤61例,包括胰腺癌55例、胰腺假乳头状瘤2例、胰腺内分泌肿瘤4例;良性病变11例,包括慢性胰腺炎4例、胰腺结核2例、胰腺炎4例、黏液性囊腺瘤1例。常规涂片、液基涂片和细胞块结合免疫组化对胰腺肿瘤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68.9%(42/61)、75.4%(46/61)和90.2%(55/61),特异度均为100.0%,准确率分别为73.6%(53/72)、79.2%(57/72)和91.7%(66/72),细胞块结合免疫组化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涂片细胞学及液基细胞学(P均〈0.05)。术后患者均无出血、感染、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结论EUS—FN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胰腺占位病变的方法,具有高敏感度和特异度。EUS—FNA细胞块结合免疫组化有助于胰腺实性占位病变的定性诊断和组织学分型诊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胰腺囊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临床和(或)病理证实的34例胰腺囊性病变,包括非肿瘤性病变的假性囊肿11例、单纯囊肿5例,肿瘤性病变的浆液性囊腺瘤6例、黏液性囊腺瘤10例、黏液性囊腺癌2例.34例均行常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DWI(b值0,600 s/mm2)扫描,记录病变DWI信号特点,测量病变及毗邻胰腺实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计算病变-胰腺实质ADC值比(ADC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病灶ADC值及ADCR的诊断价值.结果 16例非肿瘤性囊性病变组中2例DWI上呈稍高信号,14例呈等信号,18例肿瘤性囊性病变组中17例呈高或稍高信号,l例呈等信号,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非肿瘤性、肿瘤性囊性病变的ADC值分别为(3.30 ±0.30)×10-3、(2.74±0.34)×10-3mm2/s;ADCR分别为1.85 ±0.20、1.31 ±0.2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ADC值及ADCR诊断胰腺肿瘤性囊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0.04、0.98±0.02.ADC值以3.105×10-3 mm2/s为阈值,诊断肿瘤性囊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1.3%,特异性为94.4%,ADCR值以1.525为阈值,诊断肿瘤性囊性病变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8.9%.结论 DWI在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常规MRI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6.
秦成坤  穆庆岭 《山东医药》2008,48(35):103-104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及人群健康查体意识的提高,无症状的胰腺囊性病变患者逐渐增多.胰腺囊性病变主要包括浆液性囊腺瘤(SCA)、黏液性囊腺瘤(MCA)、胰腺假性囊肿、潴留囊肿、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囊腺癌等.其中黏液性囊腺瘤和IPMN均被视为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7.
胰腺囊性病变包括假性囊肿(pseudocysts, PC)和囊性肿瘤.近些年由于CT影像技术的发展,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率明显提高.胰腺囊性肿瘤仅占胰腺囊肿的10% ~ 15%[1],但种类繁多,并且具有良性、交界性及恶性的不同程度分化,其中最常见的病变类型为:浆液性囊腺瘤(serous cystade-nomas,SCA)占32% ~ 39%;黏液性囊性肿瘤包括黏液性囊腺瘤(mucinous cystic adenomas,MCA)和黏液性囊腺癌(mucinous cystadenocarcinoma, MCAC),共占10% ~ 45%;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占21% ~ 33%[2-3].假性囊肿和浆液性囊腺瘤为良性病变,无症状者不必行手术治疗;而黏液性囊性肿瘤和导管内乳头状瘤具有潜在的恶性,无论是否有症状均应行手术治疗.因此,术前确定胰腺囊性病变的性质非常重要,这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及手术方式具有指导意义.随着内镜超声(EUS)技术的成熟,通过EUS引导下细针穿刺(FNA)只要取得2 ml囊液,就可对囊液中的肿瘤标志物、胰酶、粘蛋白和细胞等成分进行检测,为判断胰腺囊性病变的性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胰腺囊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及不同病变影像学表现。方法79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入院后均接受MSCT检查,并进行手术或穿刺活检标本病理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MSCT诊断价值。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79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分别为浆液性囊腺瘤29例,黏液性囊腺瘤31例,黏液性囊腺癌10例,实性假乳头状瘤9例;MSCT诊断浆液性囊腺瘤29例,黏液性囊腺瘤32例,黏液性囊腺癌9例,实性假乳头状瘤9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2.41%。结论MSCT检查在胰腺囊性肿瘤诊断中有较高敏感性,且不同病变有其影像学表现特征,能为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2004~2009年我院收治的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胰腺囊性肿瘤的1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病人中浆液性囊腺瘤3例,黏液性囊腺瘤7例,囊腺癌5例。浆液性囊腺瘤较黏液瘤和囊腺癌小(P<0.05)。5例血清CAl99明显升高(胰腺囊腺癌4例,胰腺黏液性囊腺瘤1例)(正常参考范围1~39 u/L),提示CAl99是鉴别胰腺囊性肿瘤良恶性的较好标志物。5例肿物位于胰头部,1例肿物位于胰体部,2例肿物位于胰体尾部,7例肿物位于胰尾部。全部病人均接受了手术治疗。肿物位于胰头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肿物位于胰体者行胰腺节段切除加胰腺远端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肿物位于胰体尾者行肿物摘除术2例;肿物位于胰尾者行肿物摘除术2例,胰体尾切除术2例,胰体尾及脾切除术2例,胰体尾切除、脾切除及肝转移瘤切除术1例。与病理诊断相比,术前诊断误诊率26.7%,手术术中诊断误诊率20%。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者,预后良好。结论临床中胰腺囊性肿瘤的病史询问,病理学特征,B超及CT检查,囊液分析及组织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胰腺囊性病变很常见,在进行影像学检查的患者中发现率约为2-45%。其中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 IPMN)和黏液性囊性肿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s, MCN)是癌前病变,因此如何将IPMN和MCN与其他良性的胰腺囊性病变区分开来是相当重要的。此外,鉴别有恶变潜能的胰腺囊性病变能对其进一步处理提供指导。本文将对近年来生物标记物在鉴别胰腺囊性病变的类型及预测囊肿恶变潜能等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