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伤寒论》汤方中所用芍药进行本草学研究,使其名实相符,以利后学者研读和对“经方”的继承、研究、开发和利用。方法:对历代中医药文献,从植物形态学及赤芍、白芍的实际药性功能与主治疾病相适应和协调。结果:汤方中芍药古今有别。结论:《伤寒论》汤方中所用芍药应为现今之赤芍药。  相似文献   

2.
芍药甘草汤治疗便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芍药甘草汤为《伤寒论》治疗太阳病发汗不当,阴液受伤而致脚挛急、不得伸之名方。具有酸甘化阴、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的功效。据药理和临床验证:对横纹肌、骨髂肌、腓肠肌、臂肌、面肌和平滑肌挛急,不管是中枢性的,或末稍性的,均有镇静、止痛作用。该方不仅对体表性的躯体和四肢的平滑肌挛急有效,就对深在的平滑肌性的脏器。如胃、肠、胆囊、输卵管、子宫、膀胱、尿道、或血管等。也能缓解其挛急,制止其疼痛,但治疗便秘,尚未有临床报到和记载。笔者根据傅德华老中医经验,用芍药甘草汤,治疗126例便秘,效果满意。 1.处方:芍药甘草汤。生白芍24~60g,甘草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伤寒论》汤方中所用芍药进行考究,明确其具体内涵,为后学者研读和应用含芍药之“经方”提供参考。方法从药物源流,植物学,赤芍、白芍的实际药性功能以及在经方中的应用讨论。结果汤方中芍药古今有别。结论对于《伤寒论》汤方中所用芍药,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而确定宜使用白芍还是赤芍,抑或是白芍、赤芍同用,而不应将其绝对化。  相似文献   

4.
芍药甘草汤出自仲景《伤寒论》:“脚挛急…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是知芍药甘草汤具有益阴气、除挛急的作用。笔者以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急症胃脘痛,收得良好效果。兹举例如下。 1 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胃脘剧痛,笔者多以芍药甘草汤为主方辨证加味治疗。如属风寒之邪侵袭胃腑者,宜本方柔肝和胃,调理中焦气机,酌加藿香、防风以疏寒化湿,生姜、半夏降逆止呕;若感受湿热,则以本方合葛根岑连汤清热燥湿;痛甚加玄胡索行气止痛;食滞加  相似文献   

5.
张仲景时代芍药不分赤芍、白芍,《伤寒论》中所用芍药是赤芍还是白芍一直被后世医家争论。笔者根据芍药的源流及植物学、芍药的功效及现代药理研究、芍药在《伤寒论》中的应用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考证,认为《伤寒论》中所用芍药应为赤芍。但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确定是使用赤芍还是白芍,或两者同用,不可拘泥。  相似文献   

6.
芍药甘草汤临床应用举隅牛喜伟(河南省中医院,450002)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原为误汗伤阴,筋脉挛急而设。从其药性而言,白芍味酸而入肝,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的作用,为常用养阴补血药;甘草昧甘,通行十二经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二药配伍,有酸甘化...  相似文献   

7.
芍药甘草汤最早见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由白芍和甘草(炙)等比例配伍而成,具有养血敛阴、调和肝脾、缓急止痛之功效,用于血虚津伤和筋脉失濡所致的腿脚挛急、脘腹疼痛。被历代医家推崇并沿用至今,并且拓展出了应用范围。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芍药甘草汤具有显著的解痉、止痛、镇咳、平喘及抗炎等作用,用于治疗痉挛性疾病、疼痛性疾病、炎症性疾病、支气管哮喘及妇产科疾病等。笔者从芍药甘草汤的历史沿革与方义衍变、组方配伍分析、药理药效学研究、现代临床应用4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该经典名方的现代研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文献参考,并为其制剂的临床定位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8.
芍药甘草汤是《伤寒论》太阳病篇治疗“足挛急、不得伸”的名方,具有合营散逆,舒挛止痛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芍药甘草汤具有明显的解痉作用,临床应用对于缓解各类肌肉痉挛引起的疼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杂病论》,是治疗筋脉挛急的经典方。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骨科常见疾病,患者常以腰腿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此类症状也是筋脉挛急的主要表现。该文通过综述近年来临床使用芍药甘草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研究,旨在为临床更好地应用芍药甘草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出理论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扬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芍药甘草汤方证特征与拓展应用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国平  钱三旗  李志强 《中成药》2007,29(10):1503-1504
“方证”是选用方剂的依据、应用方剂的诊断标准[1]。芍药甘草汤,《伤寒论》原治误汗后“脚挛急”,药味简少,力专效宏,被后世拓展应用于多种疾病。探讨如何根据该方的方证特征进行拓展应用,对于指导临床遣方用药具有实际意义。1方证特征1.1症状特征《伤寒论》第29条:“伤寒脉浮  相似文献   

11.
芍药甘草汤治疗运动性肌肉痉挛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芍药甘草汤是<伤寒论>太阳病篇治疗"足挛急、不得伸"的名方,具有合营散逆,舒挛止痛之效.运动性肌肉痉挛可因运动后津亡过多,气血亏虚,筋脉失养,或在阴亏基础上感寒而发.临床中使用芍药甘草汤时,应注意白芍与甘草的比例,以期达到较强的解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因在张仲景时代芍药不分赤芍、白芍,《伤寒论》方中所用的芍药是赤芍还是白芍一直被后世医家所争论,有人认为是赤芍,有人则认为是白芍。文章从文献资料、现代药物研究成果、临床实践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而确定宜使用白芍还是赤芍,抑或是白芍、赤芍同用,而不应将其绝对化。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载芍药甘草汤,主治"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诸症。仲景先用甘草干姜汤救其烦躁吐逆,以复其阳,更作芍药甘草汤以复其阴,使脚挛急者得以复伸。吉益东洞氏归纳芍药甘草汤证为"治拘挛急迫";宋《魏氏家藏方》用治湿热脚气,不能行步者;《朱氏集验  相似文献   

14.
论芍药在《伤寒论》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在张仲景时代芍药不分赤芍、白芍,《伤寒论》方中所用的芍药是赤芍还是白芍一直被后世医家所争论。大家各抒己见,莫衷一是,有的认为所用的芍药是赤芍,有的则认为所用的芍药是白芍。笔者根据文献资料、现代药物研究成果、临床实践等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宜使用白芍还是赤芍,亦或是白芍、赤芍同用,而不应将其绝对化。  相似文献   

15.
芍药甘草汤临床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由芍药、甘草二味组成,原用于治疗脚挛急不伸。笔者以此方治疗多种病证,疗效显著,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6.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用于治疗血虚津亏、筋脉失养所致的腿脚挛急、脘腹疼痛。该文通过输尿管结石、膀胱过度活动症两则医案分析芍药甘草汤的作用,为该方在临床中的运用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17.
芍药甘草汤纵横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祥本 《光明中医》1999,14(6):13-14
芍药甘草汤方出《伤寒论》,系仲景为伤寒误汗亡阳、阳复后脚挛急证而设。用白芍益阴和营,炙甘草补中缓急,以达柔肝舒筋、缓急止痛之效,主治腿脚挛急,腹中痛。芍药甘草配伍使用运用范围甚广,仅《伤寒论》113方中就有24方使用了这一配伍,使用率达21%。仲景及历代医家十分重?..  相似文献   

18.
芍药甘草汤甘麦大枣汤合方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运池 《光明中医》2008,23(6):833-833
灵活运用芍药甘草汤甘麦大枣汤,治疗凡紧张,窘迫,挛急之症,效果良好。芍药甘草汤、甘麦大枣汤均系张仲景名方,药物组成:白芍,炙甘草,淮小麦,大枣。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白宇明  郝近大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22):4506-4509
笔者通过对芍药品种的本草考证和对黄芩汤配伍组方的分析,探寻白芍与赤芍在品种、产地加工、炮制方法、临床疗效等方面的异同;并从功能主治等方面加以比较,探讨《伤寒论》"黄芩汤"中的芍药究竟是赤芍还是白芍。在进行考证时,笔者从芍药本草记载的本原,即最早收录该品种的本草古籍,按照主流本草发展的脉络,理清该品种在历史各个时期的发展与变迁,并以功能主治为主线,搞清赤白芍之间的关系。众所周知,现代白芍的应用大约起始于宋代,它与赤芍的区别主要是加工方式不同,而其原植物品种是相同的。笔者从历史源流、植物基原、产地加工、炮制方法的角度搞清了芍药品种的来龙去脉,探讨和分析了赤白芍从不分用到分开使用的发展变化,以及黄芩汤中芍药的品种。最终,笔者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证实在2000多年前《伤寒论》成书时白芍尚未出现,而根据《名医别录》所载"二月八月采根,暴干"的产地加工方法推断,"黄芩汤"中使用赤芍更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中芍药主要选用白芍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芍药在《伤寒论》中运用较广泛,其使用频次仅次于甘草、桂枝、大枣、生姜,达33方(次),涉及52条原文。但是《伤寒论》中未明确指出使用的是芍药哪个品种。笔者结合历代医家的意见,主要从赤芍和白芍功能异同进行分析,提出《伤寒论》中芍药主要选用白芍的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